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45833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出自相见欢,作者是李煜。李煜是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B . 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C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指的是落叶。D .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是其代表作之一。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2.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斑羚们凝望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hung h_,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2)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tin n_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3)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xin sh_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4)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l shng y chu_。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3. (5分)根据下面材料,给“搭棚的”下个定义。拿建筑行当里专搭脚手架的架子工来说,这在北京可是出名的行当。那时候干这一行的叫“搭棚的”。办红白喜事要搭。那可真是套本事!拉来几车杉篙、几车绳子和席,把式们上去用不了半天工夫,四合院就覆盖上了。(节选自萧乾北京城杂忆,三联书店2012年版)四、 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_,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李清照) (2)_,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温庭筠) (3)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4)江山如此多娇,_。(沁园春雪毛泽东) (5)东篱把酒黄昏后,_。(醉花阴李清照) (6)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劳作环境恶劣、表现农民生活艰辛的语句:_,_。 (7)诗词讲引用典故,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_。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5. (10分) 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注:故园,此处指长安。催刀尺:指赶裁冬衣。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此诗是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1)这首诗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2)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的妙处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6.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动心忍性 忍:_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列举了六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为下文的论证奠定了事实基础。B . 文章第段在列举事例后就事论理,指出人在接受大任之前,必须在“心志”“筋骨”“体肤”“身行”“心、性、能”等方面都经受一番磨炼,才能成就大事。C . 文章第段由反面到正面,由国家扩展到个人,来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D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7.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卫鞅变法孝公既用卫鞅 , 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 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虔:人名。黥(qing):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孝公既用卫鞅_恐民之不信 _令行于民期年 _行之十年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3)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七、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8. (10分)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水浒)这两个人让林冲带上刀到白虎节堂,两人借故离开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2)走入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八、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9. (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A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馒头柳的树冠又大又绿,从楼上俯看下去并不像馒头而像帐篷。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经过,然后便被一座治安岗亭遮住视线。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这天她习惯性地去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她差一点跑进治安岗亭去报失。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呜哇呜哇”的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堵着一块鹅卵石。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 。她一忽儿暗自取笑自己,一忽儿又从逻辑推理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上她接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打来的电话,B她情不自禁地说:“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丈夫莫名其妙,于是她便向他倾诉了一切,她怎么每次分别时都表面上若无其事,每次却都要跑到阳台上去望他的背影,在那第八棵馒头柳下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丈夫深受感动的声音:“傻女子!那天我刚一出门就遇上了咱们楼老王,他们单位的车正好接他去火车站,我就蹭了他的油,你真是死心眼儿不过,我知道那棵馒头柳,对,第八棵馒头柳。你知道吗?每次我出差回去,你别看我进门的时候没事人儿似的,其实,我一走到那棵馒头柳下,就忍不住抬头望咱们家的阳台,咱们家的窗户,有时一站好几分钟,特别是晚上,那一窗灯火,让我心里头好爱你们”C撂下电话,她才发现儿子站在面前,儿子正问她:“妈,您干吗抹眼泪儿?”(1)以下标题哪一个更适合本文?为什么?A夫妻情深 B 第八棵馒头柳(2)第段中,“她”没有看见丈夫的背影之后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3)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批语。请从文中A,B,C划线句子任选两句,自选角度加上批注。(4)文章结尾“她”流泪了,请用第一人称写出“她”此时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创新作文把握是力量和信心的表现。你多一分努力,就会多一分成功的把握。把握又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你把握住今天,就会拥有灿烂的明天;你把握住自我,就会拥有美好的人生。人生时时处处需要把握。请以“把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2-1、2-2、2-3、2-4、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3-1、四、 默写 (共1题;共8分)4-1、4-2、4-3、4-4、4-5、4-6、4-7、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5-1、5-2、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6-1、6-2、6-3、7-1、7-2、7-3、七、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8-1、8-2、八、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9-1、9-2、9-3、9-4、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