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设施设计导则.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243926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线电视设施设计导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有线电视设施设计导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有线电视设施设计导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有线电视设施设计导则合肥市有线电视设施设计导则一、总则11 为加强我市住宅小区、居住及公共建筑有线电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满足有线电视的配套使用与发展需求,美化城市和住宅环境,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建设部关于加强有线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管理,确保有线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通知(广发技字2002429号)、合肥市有线电视与建设工程同步建设暂行规定(市政府第43号令)和合肥市委关于全面推进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的通知(合办200644号)的要求,制定本导则。12 本导则适用于我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小区、居住及公共建筑有线电视设施的设计、审图和建设管理。13 有线电视设施规划要纳入项目总体规划,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必须包括完整的有线电视设施的设计内容,并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时施工。14 本导则中有线电视设施包括:住宅小区、居住及公共建筑规划用地范围内有线电视网络地下管道、人(手)孔、配线交接间、地面箱、管线、放大器箱、分配箱、分支盒、桥架、户内分线箱、用户终端盒等设施。二、术语21有线电视用射频电缆、光缆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22 分配网由电缆、放大器以及分配(支)器等组成的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分配网络。23 光端机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完成光、电或电、光转换的节点设备,以光纤与有线电视前端机房相连,以同轴电缆与分配网络相连。24 配线交接间在建筑楼或建筑群中安装有线电视网络总配线设备的房间,具有建筑物的引入线功能,也可安装各种有线电视网络设施。25 放大器将有线电视信号进行放大的器件,补偿由于分支、分配及电缆衰减对信号的损耗,使用户终端输出电平符合要求,。26 分配(支)器分配器是将一路有线电视信号均等地分配给若干路输出的器件。分支器是将一路有线电视信号分成一个主路和若干支路输出,其中主路输出的信号衰减很小的器件。27 进出建筑物的管道从建筑物门口的管道调节孔至楼道分配箱(或放大器箱)的进出管道。28 地面箱在建筑物外,用于安装光端机或放大器、户外分配(支)器、电源供电器等有线电视设备的箱体。29 层间竖管由低层至顶楼的垂直管道。210 分支盒连接层间竖管和入户管,用于辅助穿线及用户接入的连接盒。211 桥架由托盘、线槽或梯架的直线段、弯通、附件以及支、吊架等构成,用于支承线缆的具有连续的刚性结构系统的总称。三、分配网组团、光端机和配线交接间的设计31 分配网组团。按每300户一500户作为一个分配网组团进行规划,并应满足住宅小区、居住及公共建筑总体规划的户数要求。32 光端机。每个分配网组团设置一台光端机,住宅区内其位置宜设在分配网组团的中心,公共建筑内光端机宜设置于弱电间。33 配线交接间。超过800户的住宅小区应设立一个有线电视配线交接间,用于安装配线设施、交换传输、监控、供电等设备和网络扩容升级。配线交接间的建筑面积应满足表3.3的要求:表3.3 配线交接间面积建筑规模(户)800-15001500-20002000-30003000配线交接间面积(M2)20-3030-4040-5060-70配线交接间的电源应采用交流220V专线供电,用电量为3kW;配线交接间应设接地装置,接地电阻4V。公共建筑有线电视配线交接间可与弱电间共用。四、建筑物外有线电视管道设计41 管线位置。有线电视线路进线的位置应符合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总体规划。管线位置应按照规划条件设定。42 与其它管道的距离。有线电视管道与其它管道、建筑物的最小净距,应按附录二的规定执行。43 管道埋深。有线电视管道的埋深不小于0.7M。44管径。建筑物外可采用钢管、PVC管,管径不小于100mm。45进出建筑物的管道。进出建筑物的管道宜采用两根管径不小于32mm的钢管,并做防腐处理。46 人(手)孔。有线电视管道的人(手)孔分为大号孔和调节孔。大号孔的内径规格:长900mm宽800mm深1000mm;调节孔的内径规格:长500mm宽500mm深700mm。下列情况应采用大号孔:(1)在管线转弯处;(2)穿越道路的两侧;(3)直线距离超过米。下列情况应采用调节孔: (1)引入建筑物的接入口;(2)缆线引上、引下的地方。人(手)孔宜设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内。4 地面箱。在建筑物外需要安装光端机、放大器、户外分支分配器、电源供电器等有线电视设备的地方,必须设置地面箱,严禁将有线电视设备安装在人(手)孔或地沟内。地面箱宜设置在路边、绿化带内,地面箱尺寸:高1150mm宽880mm厚400mm;安装地面箱的基座尺寸:长900mm宽500mm深00mm(埋深00mm,地表以上200mm),基座中应预留不少于2根50mm钢管或PVC管与人(手)孔相通。地面箱内应采用交流220V专线供电,用电量按1kW考虑。地面箱及基座的结构图见附录一。五、建筑物内有线电视管线设施的设计51 建筑物内有线电视管线设施包括:放大器箱、分配箱、层间竖管、分支盒、桥架、入户管、户内分配箱、户内管和用户终端盒等。52楼道单元间的水平连接。有地下层的建筑物,楼道单元之间应在地下层采用水平横管或桥架连接,水平横管管径不得小于32mm,水平桥架可与其他弱电线路共用,预留空间不得小于0mm0mm;没有地下层的建筑物,楼道单元之间通过楼外的管道连接,每个楼道单元要与楼外管道通过进出管道连接。53放大器箱。对于住宅建筑,一台放大器箱的覆盖户数按60-80户设计;对于公共建筑,一台放大器箱的覆盖规模按80-100个终端设计。多层住宅应在楼道单元底层设置放大器箱;高层住宅宜在底层以及中间层设置放大器箱。放大器箱体尺寸不小于:宽550mm高750mm厚150 mm。放大器箱暗装于公共部位的墙面上或明装于弱电竖井内,放大器箱应引入交流220V电源。54楼道单元分配方式和分配箱。楼道单元内有线电视线路的分配方式必须采用集中分配方式,严禁采用树形串接方式。分配(支)器安装在分配箱内,分配箱暗装于公共部位的墙面上或明装于弱电竖井内,分配箱应引入交流220V电源。分配箱尺寸不小于:宽550mm高750mm厚150mm。一个分配箱的分配户数宜按12-16户设计,不足12户的单元按一个分配箱设计。分配箱应尽量设置在分配单元的中间楼层(或中间位置)。分配箱应引入交流220V电源。55层间竖管。多层建筑底层至顶层应设层间竖管。在保证“集中分配、一户一线”的前提下,根据楼梯间墙体状况,允许多线共管,宜在以下三种方案中选则:(1)一户一管,管径20mm;(2)2根竖管,管径32mm;(3)一根竖管,管径50mm。56 分支盒。层间竖管和入户管在每层(设有分配箱的楼层除外)通过分支盒连接,分支盒尺寸不小于:宽120mm高80mm厚60mm。 57垂直桥架、竖井线槽。高层建筑底层至顶层应设置垂直桥架或竖井线槽,其尺寸规格不小于mm5mm。58 入户管。入户管采用20mm的PVC管或铁管。59户内分配箱。管线入户后,在户内靠近入室口处应设置户内有线电视分配箱,可与户内弱电信息箱共用,箱体尺寸不小于:宽220mm高150mm厚80mm。该户内部各有线电视终端均从该箱引接,以星形方式分配,严禁采用树形串接分线方式分配。510 户内管道。连接户内分配箱至户内各终端盒的管道,采用PVC塑管或铁管,管径不小于20mm。511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应设置在客厅、卧室、书房等处,根据国标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普通住宅分为一至四类,其有线电视用户终端数、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5.11的规定:表5.11 住宅套型分类与有线电视终端数套型居住室间数(个)使用面积(m2)有线电视用户终端数(个)一类2342-3二类3452-3三类3562-3四类4683-4用户终端盒底座采用国标86系列电器接线暗盒,安装高度不小于300mm,用户终端盒附近应有交流220V电源插座。六、附录附录一、地面箱及基座的结构图附录二、有线电视管道与其它管道和建筑物的最小净距(M)名称平行时交越时市话管道边线(不包括人孔)0.50.25非同沟的直埋通信电缆0.50.5直埋式电力电缆35千伏以下0.50.535千伏以上200.5给水管管径小于30mm0.50.5管径3050mm1.00.5管径大于50mm1.50.5高压石油、天然气管10.00.5热力、下水管1.00.5煤气管压力小于3kg/mm21.00.5压力38kg/mm22.00.5排水沟0.80.5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1.0树木市内、村镇大树0.75市外大树2.0水井3.0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3.0附录三、人(手)孔内径规格序号人(手)名称规格(长宽深)1大号孔900mm800mm1000mm2调节孔500mm500mm700mm附录四、各种箱体尺寸序号箱体名称箱体尺寸1地面箱高1150mm宽880 mm厚400mm2放大器箱高750mm宽550mm厚150mm3分配箱高750mm宽550mm厚150mm4户内分配箱高150mm宽220mm厚80mm附录五、管径尺寸序号线管名称管径1建筑物外有线电视管道100mm2进出建筑物的管道2根32mm3层间竖管(1)一户一管,管径20mm(2)2根竖管,管径32mm(3)一根竖管,管径50mm。4入户管20mm5户内管20mm13附录六、多层建筑楼有线电视管网示意图附录七、高层建筑楼有线电视管网示意图附录八、户内分配方式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