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41974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 林 小 学 教 案 设 计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王滨 使用日期:2013年10月 日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 17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由读课文,交流汇报,学习本课的“崇 峻 嘉 峪 瞭 屯 垒 魄”8个生字,会写“崇 旋 嘉 砖 隔 屯 堡 垒 仗 扶 智 慧 魄”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教学难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生活经验学生对长城,只是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因此,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本课的生字较多,在学生自己认读、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相机进行指点。要提醒学生注意,“隔”字的里面不要多写一横。“蜿蜒盘旋、气魄雄伟”等词语可以通过查字词典、观察插图理解。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策略调整一、导入新课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2学生自由补充。3老师给以肯定。4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1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2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3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4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2学习会认的字。3学习会写的字。4学生书写。(重点点拨:隔、砖、旋等字)四、出示图画,边看边说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2出示第二幅图:(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3对照课文,读课文。(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五、小组学习,思考1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2老师画出图画,让学生指出相应的地方。城台: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来的部分。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结合已有的认识,激发与作者的共鸣。理清写作顺序。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课文图示降低理解难度。教学参考资料内容: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楚国方城以为城”,这是关于长城的最早记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加以修缮,连贯起来。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迹残存。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课文中描写的这段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县军都山上,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东连永宁,西接宣化,南达北京,北连延庆,因“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有此名。出处(书名或网址):教学参考书当堂监测内容带着问题来读书1 长城东起_,西至_,全长_公里,所以又称_.2 作者远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近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 3课文第4自然段起_的作用。 A总结全文 B联想升华板书设计长城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近景:高大坚固 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历史地位:伟大奇迹教 学反 思文 林 小 学 教 案 设 计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王滨 使用日期:2013年10月 日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 17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2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借助图画或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领会,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生活经验学生上节课对长城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对这节课感受长城的气势有很大帮助,但在声音的运用上可能会有点难度。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策略调整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 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2、 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3、 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4、 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一)齐读句子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2交流汇报:(1)长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全长一万三千多里。(2)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3)高大坚固3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3)请读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三、总结板书: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四、课外拓展: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导入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长城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激发爱国热情。教学参考资料内容: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毛泽东1935年10月作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首词是毛主席率领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生动地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红军胜利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的情景,抒发了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以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现在,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和858米好汉坡上立有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这句话已经成为表达决心、抒发英雄气概与壮志豪情的名言,流传甚广。出处(书名或网址):教学参考书当堂监测内容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_,是用_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 ( )着方砖,十分_,像很宽的马路,_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撩望口和射口,供( )撩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_,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 给短文中加点字注音,并按原文填空。2 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长城_的特点。3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中“不过”的意思是( )A 不到,仅仅。说明长城离北京很近B 只是。说明长城离北京得有一百多里。板书设计教 学反 思文 林 小 学 教 案 设 计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王滨 使用日期:2013年10月 日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 18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由读课文,利用拼音学会本课的“颐 耸 阁 舫 眺 堤 态”7个生字,会写“殿 廊 柱 栽 筑 阁 朱 堤 雕 狮 态”11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2.通过理清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3通过课件展示、听录音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生活经验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师可以搜集或制作颐和园的导游示意图。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策略调整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2解释下列词语: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远眺:往远处看。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葱郁:青翠茂密。(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利用多媒体,感受颐和园的景色之美。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加强自学指导。教学参考资料内容: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1961年,国务院确定颐和园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出处(书名或网址):教学参考书当堂监测内容带着问题来读书1 课文是按照_顺序来写的 A时间 B游览2 课文主要描写了_、_、_三处景物。A长廊 B万寿山 C佛香阁 D昆明湖 E十七孔桥板书设计颐和园长廊: 长、美、奇、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教 学反 思文 林 小 学 教 案 设 计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王滨 使用日期:2013年10月 日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 18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围绕问题讨论交流,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重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生活经验本文文脉清晰,结构严谨,教学时可以围绕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勾画、探究,再组织讨论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策略调整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1齐读课文。2提问:(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四、讲读,学习第三段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五、学习课文第四段。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2)学生模仿练习。(3)指名朗读、齐读。 六、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教学参考资料内容: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290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殿堂楼阁、亭台水榭三千余间。分布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可分为三大区域: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肃穆严谨,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垂帘听政。居住区以玉澜堂、乐寿堂、宜芸馆为主体,重重庭院、回廊曲折,帝后在这里起居生活。游廊区融山水、建筑、花木为一体,是游憩之地。佛香阁是全园的建筑中心,踞山面水,金碧高耸;昆明湖水天空阔,旖旎动人,清朝乾隆皇帝诗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浩淼烟波中,神山仙岛鼎足而立;十七孔桥宛若飞虹,跨向绿水之中。一线西堤纵贯南北,六桥婀娜、景色天成;后山后湖、松涛阵阵,买卖宫市、酒旗临风;宫阙巍峨、山水辉映,更以西山、玉泉峰塔为借景。其构思之巧妙、建筑之精致,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文亭,全长728米,分为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廊上的横槛和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 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出处(书名或网址):教学参考书当堂监测内容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 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 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小狮子 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1 给短文空白处加标点。2 哪一句写出了十七孔桥名字的来历,请用“_”画出来。3短文中画“ ”的句子是一个_句,说明作者的游览地点由_到_4结尾处“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意思是( )A只有两只相同。 B除了两只相同,其他小狮子都不同。C没有相同的小狮子。板书设计18颐和园美丽的大公园万寿山 (图)长廊 (图)昆明湖 (图)教 学反 思文 林 小 学 教 案 设 计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王滨 使用日期:2013年10月 日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 19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熟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由读课文,利用拼音、同伴互教互助,学会本课的“誉 瞰 统 率 征 靡 魁 搏”8个生字。3通过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生活经验8个生字中有几个字笔画较多,如“瞰、率、靡、魁”,学生可以运用对比形近字的方法认记。另外,有几个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准:匀称(),身着()短甲,撒()开四蹄。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策略调整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瞰 、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一)阅读提示。1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3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二)学生回答,讨论。三、精读选段1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3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4第11自然段 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指导学生根据自读提示的要求去自学。体会作者使用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体会作者介绍时用词的准确。教学参考资料内容: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始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众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于1979年10月开馆。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铜车马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已被定为国宝,经修复后于1983年10月对外展出。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由大小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二号车(课文中的图片即为二号铜车马)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高6567厘米,身长12米,总重量1234千克。主体为青铜铸造,车马金银饰品1720件,金银器总重7千克。它的制作工艺精细,造型逼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目前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驶。出处(书名或网址):教学参考书当堂监测内容一、带着问题来读书。1秦兵马俑在我国_省_市出土。A安徽 西安 B陕西 西安 C陕西 长安2课文从_和_两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使我们如临其境。A规模 B将军俑 C武士俑 D身材、衣着、动作神态 E陶马二、读句子,填动词。1将军俑身材魁梧,头( )曷鸟冠,身( )铠甲,手( )宝剑,( )首( )胸。2骑兵俑上身( )短甲,下身( )紧口裤,足( )长靴,右手( )缰绳,左手( )弓箭。板书设计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教 学反 思文 林 小 学 教 案 设 计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王滨 使用日期:2013年10月 日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 口语交际 习作五教学目标1通过拓展交流,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2通过口语交际,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学习写导游词。教学重点通过交流,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教学难点通过交流,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生活经验“颐和园”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学生对其语言已较为熟悉,选它作为训练内容,有利于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策略调整口语交际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1生自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2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3得出课题: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二、具体谈谈保护长城1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2全班交流。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三、拓展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3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习作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将景点风光也可以将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1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2学习写导游词。审题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机会。怎样写导游词呢?1首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2这一处世界遗产最有特色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著名风光、著名景点?这个景点有什么美丽的、动人的传说?3写的过程中不要走别人的老路,争取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通过图片对比,激起学生保护文物的情感共鸣了解祖国的文化遗产。根据要求确定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教学参考资料内容:2002年,中国长城学会专门组织了一次长城沿线的抽样调查,行程9 000多公里,调查了近百个地段,发现目前长城保护存在严重问题。早在1984、1985年的时候,中国长城学会就曾组织过长城全线的徒步考察,发现长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地段还存在可以辨认的城墙;三分之一的墙体已经由于各种原因坍塌或毁坏,剩下由大量夯土和石块组成的城墙遗址;另外三分之一则已经完全消失。而这次考察发现,许多在1984、1985年时是城墙的地段现在变成了遗址,而原来是遗址的地段,现在已经完全消失了。如,1984年考察时,张家口万全县狼窝沟原有一段1000多米的长城遗址,虽然墙体已经不存在了,但大量石块堆积在那里,仍蔚为壮观。现在不但石料被盗走,而且被掘地三尺,连地基都被挖走了,令人十分痛心。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长城沿线的许多地方由于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当地农民找不到可以用来盖房、垒猪圈的黄土,竟然把长城的夯土挪为己用,这样的情况在长城沿线时有发生。现在虽然已经不再有像20世纪5070年代那样对长城的大规模破坏,但一种更为可怕的、更难以管理的“蚕食性破坏”每天都在侵蚀着长城的躯体。在这次9000多公里行程的“中国长城万里行”活动中,专家们发现,除了盗用石料、土料的破坏行为外,过度旅游开发也为长城带来了诸多不应有的磨难。随着旅游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游览未开发过的长城,而这种旅游又都处在无管理的状态,对长城的保护十分不利。如北京附近的黄花城长城和箭扣长城,本来就已经残旧的城墙还要承受每年至少数万的游人。由于缺乏相关的旅游管理工作,现在不但城墙毁坏严重,而且遍地垃圾,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另外,长城沿线许多地区搞旅游开发,当地政府加大了修缮长城的力度,这虽然是好事,但许多原本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老城墙被修缮之后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这其实也是对长城的一种破坏。2003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公布了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中国的万里长城因自然破坏、游客过多、破损严重等原因入选其中。北京等地现已制定了有关保护长城的法规,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协作有关方面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城保护管理条例。出处(书名或网址):教学参考书当堂监测内容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陈梓婷,很荣幸当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去观赏我国鼎鼎有名的长城,这长城在世界上可是独一无二的,你们期待吗?好,大家安静下来,上车,然后系好安全带。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今天我们即将要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那座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现在,我们的汽车已经到了,大家边参观边听我给你们介绍我国的长城。2.大家看,这长城像巨龙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长城,它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告诉你们吧,它是这两三千年,由各族人民反复多次修筑而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成为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项光辉灿烂的瑰宝。大家喜欢吗?让我给你们讲吧。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教 学反 思文 林 小 学 教 案 设 计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王滨 使用日期:2013年10月 日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五教学目标1.通过用熟知的事物作比较,学习使说明更生动的方法。2.通过理解背诵,积累风景名胜区的对联。3.通过日积月累和宽带网,感受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教学重点学习用熟知的事物作比较使说明更生动的方法,积累风景名胜区的对联。教学难点学习用熟知的事物作比较使说明更生动的方法,积累风景名胜区的对联。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生活经验学生在园地一已经认识了对联,通过自己读一读,交流可以理解,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在熟读的基础上可以很快的背诵。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策略调整一、我的发现:1生自由读例句,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2分角色读小林域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3分析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4再读句子,体会: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5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6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文中描绘的事物的具体形象。7找一找: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试着自己写一写。二、日积月累1生自读对联。2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3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4熟读背诵。三、宽带网(提出要求,让学生课后自己搜集资料,展示资通过比较感受这种写法的妙处。积累对联,感受文化遗产风景区的魅力。教学参考资料内容: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这是颐和园月波楼的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白天幽径竹阴,下联说的是夜晚月下花影,大意是:小路两边幽竹茂盛,竹丛的影子投下来,路上像是铺满了或浓或淡的云。入夜后,帘纱半卷,月光如泻,四周好像罩上一层薄纱,各种花木的影子印在窗帘上,深深浅浅的,很是好看。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这是青城山真武殿的一副对联,出自唐代诗人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有名的对联,将济南的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来自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一副对联,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句,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句。这副对联诗意相谐,对仗工整,如出一人,巧妙地把欧阳修和苏舜钦两位历史名人的友谊永远留在沧浪亭中,令人遐思,促人回味。出处(书名或网址):教学参考书当堂监测内容四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词语盘点pn xunchng zhunchng qingtn bngbo lid zhng( )( )( )( )( )( )h yngjin bngzh hunng jichng lngzh zi( )( )( )( )( )( )jin zhgng dincng yyn yngzh hngd n( )( )( )( )( )( )dio ksh zidu qiosng lhu fngyun tio( )( )( )( )( )( )nio kntng shuidun xingyn chnpi hdio s( )( )( )( )( )( )q gi( )f xing gq p xing wijn b hu hung( )( )( )shn qng q shungyn yn yu yuz ti b y( )( )( )ji y guny h yuncng shn jn lng( )( )( )j sh w shungxing y sh jishn ci ku w( )( )( )shn ti z ruju jng sh chngnn zhng bi zhn( )( )( )su xing p myu yu y shru yu su s( )( )( )sh s pn b(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教 学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