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40054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共40题;共100分)1. (2.5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发现于( ) A . 北京周口店B . 云南元谋县C . 浙江余市D . 山东大汶口2. (2.5分)下列我国已经发现的远古人类,按时间顺序离我们最近的是(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半坡原始居民D . 河姆渡原始居民3. (2.5分)“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采集,懂得使用天然火,吃上了熟食。”,请你判断他属于(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河姆渡原始居民4. (2.5分)周易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种历史现象?( ) A . 半坡居民种植粟B . 河姆渡居民挖掘水井C . 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D . 河姆渡居民使用黑陶5. (2.5分)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A . 北京人B . 半坡人C . 河姆渡人D . 大汶口人6. (2.5分)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 . B . C . D . 7. (2.5分)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 鱼纹彩陶盆B . 骨耜C . 铁铲D . 筒车8. (2.5分)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 A . 劳动力充足B . 技术落后C . 生产工具简陋D . 农作物品料单一9. (2.5分)2017年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的主题确定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这是因为黄帝( )A . 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B . 曾经打败了炎帝和蚩尤C .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D . 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10. (2.5分)“我中华民族地杰人灵,源远流长,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其源皆出于始祖轩辕也”。这篇祭文是在赞颂中国古代的( ) A . 炎帝B . 黄帝C . 禹D . 嫘祖11. (2.5分)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顺序是( ) A . 尧、舜、禹B . 舜、尧、禹C . 禹、舜、尧D . 禹、尧、舜12. (2.5分)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一制度开始( ) A . 舜传位于禹B . 禹传子家天下C . 西周分封制D . 周武王建立西周13. (2.5分)下列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表现错误的是( ) A . 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B . 后代称“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C . 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夏朝时期已经有D . 西周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14. (2.5分)夏商西周时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阶级是( )A . 士B . 平民C . 奴隶D . 奴隶主15. (2.5分)“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礼记里的这段叙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商汤灭夏B . 尧传位给舜C . 舜传位给禹D . 启夺取王位16. (2.5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秦朝17. (2.5分)为巩固“普天之下”的王土,西周统治者实行( ) A . 禅让制B . 世袭制C . 分封制D . 郡县制18. (2.5分)“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行省制19. (2.5分)如图器物在湖南宁乡出土,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酒樽,它是( ) A . 司母戊鼎B . 四羊方尊C . 大盂鼎D . 铜象尊20. (2.5分)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 . 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 .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C . 丝织业的发展状况D . 铁农具的制造技术21. (2.5分)人们把商周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 ) A . 金文B . 象形文字C . 楔形文字D . 甲骨文22. (2.5分)下列对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 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B . 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C . 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的社会状况D . 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的历史有了确切纪年23. (2.5分)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 钻孔石斧B . 骨耜C . 铁梨铧D . (青)铜铲24. (2.5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 . 春秋和战国B . 秦和春秋C . 战国和三国D . 秦初和汉初25. (2.5分)2015年6月,马山县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兵器矛)。春秋战国时期是指( )A .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B . 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C .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D . 公元770年公元221年26. (2.5分)诗人胡曾在流沙一诗中这样写道:“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下列政权不属于诗中“七雄”之列的是( ) A . 秦B . 楚C . 齐D . 晋27. (2.5分)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2年一前260年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这一战役发生于( ) A . 商周之际B . 春秋时期C . 战国时期D . 秦汉之际28. (2.5分)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盛的诸侯国,主要原因是( ) A . 铁制农具的使用B . 实行商鞅变法C . 牛耕的推广D .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29. (2.5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 . 牛耕的推广B . 手工业的发展C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 . 铁器时代的到来30. (2.5分)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 )A . 商朝时期B . 春秋时期C . 战国时期D . 秦朝时期31. (2.5分)下列不属于春秋争霸的影响的是( ) A . 诸侯国强并弱B .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C . 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D . 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32. (2.5分)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 A . 遭到了普遍反对B . 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C . 最终必然会失败D . 忽视了道德教化33. (2.5分)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已造福于人民2000多年,在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也未被毁坏,这项工程是( )A . 灵渠B . 都江堰C . 郑国渠D . 邗沟34. (2.5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下列言论属于儒家学说的是( ) A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 .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C . “兼相爱,交相利”D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35. (2.5分)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 . 老子B . 庄子C . 孔子D . 韩非子36. (2.5分)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 ) A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B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7. (2.5分)老子是一个史官, 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 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A . 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B . 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 . 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D . 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38. (2.5分)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 ) A . “无为而治”B . “以法治国”C . “以礼治国”D . “民贵”“君轻”39. (2.5分)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 墨子B . 孔子C . 庄子D . 老子40. (2.5分)师大附中七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一次“班级管理”主题班会,同学们提出“制定严格班规,对违反班规的同学严惩”。影响同学们主张的战国时期思想家是( ) A . 孟子B . 墨子C . 韩非子D . 庄子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共40题;共10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