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3876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4分) (共6题;共42分)1. (3分)根据拼音写汉字。fizngficnshn_红_亮_翠_然_笑ugumochu_歌藏污纳_广_无垠相形见_心沥血2. (8分)根据提示默写。(1)海内存知己,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_ ,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采菊东篱下,_。(饮酒陶渊明)(4)锦江春色来天地,_。(登楼杜甫)(5)_ ,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刘禹锡)(6)常记溪亭日暮,_。(如梦令李清照)(7)_ , 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李白)(8)有约不来过夜半,_。(约客赵师秀)(9)_ ,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诸葛亮)(10)_ ,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3. (3分)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两篇。B .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正诠释了“好人自有好报”的道理。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D .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4. (7分)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小题。“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侯,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1)这段文字节选于原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我们生活在今天幸福的年代,可以从主人公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2)简述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三起三落。5. (1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特殊的旅行那天的开头是一部公路片。宽阔的热尔草原,有穹顶般的青空。长长的风偶尔会断掉,冬草场的长草浪就挺起身来。从甘南进入四川阿坝的高原,眼前绿色柔和的风光浑然不似青海藏区。公路颠簸,我们一路摇摇摆摆,穿过一个接一个的草场、湖泊、湿地。终于,看到了柏油路面,车里人一阵欢呼。Bee Gees在唱,车开得平稳,下午的高原阳光来得热烈。远远看见前方有个分岔口,柏油大路旁有条坑洼小土路。一个藏族男孩站在岔路口。我们的车速很快,一会儿就到了男孩的身旁。男孩对着我们的车打着手势。“怎么啦?”“前面没有路。走那条。”男孩用不熟练的普通话说,用手指着那条土路。我们都抬眼看了看两条路,看到前方继续快速向前的几辆车。路面区别太大了,这使得我们几乎没怎么思索,就下了判断。踩了油门,我们继续沿着大路走了下去。后视镜中,男孩没有表情地看着我们远去。然后他又转向下一辆高速驶来的车。车开得飞快,音乐的声音很大。但这仅仅持续了不到三分钟。前方五百米处的弯道出现了一个尽头,路面在一条河边消失。这是新的路,桥还没有开始修。音乐被狠狠关掉,车和人有一瞬间的静止。我回想起来,那时我的胃像是被剧烈抽打了一下。阳光燃烧着我的脸。我已经走了五万多里,从没有过这种生理反应。车里每个人都没有去看另一个人。车在宽阔的路面上一下子就掉了头。我们之前的车,之后的车。纷纷掉头。那些宝马,那些别克,那些桑塔纳,那些越野车。那些川A,那些渝A,那些粤A沉默中车重新回到了男孩身边。我们停了车,给男孩递上水果和糖果,很大声说了谢谢。阳光打着,风吹着,男孩站得久了,嘴唇开裂得厉害。掉头的车多数并不停下来,为着赶路,立马拐向土路。接着来的车聪明如故,一辆接一辆固执地沿大路飞驰下去。这一个镜头,在灿烂阳光中反复重放,那么多来自城市的车。这个下午充满着震惊了我自己的黑色幽默。在我们的后视镜中,男孩依旧徒劳地挥手,解释。但每一辆车注定了要经过他两次。(1)文章题目为“特殊的旅行”,请说说这趟旅行的“特殊”具体表现在哪里?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我回想起来,那时我的胃像是被剧烈抽打了一下。阳光燃烧着我的脸。接着来的车聪明如故,一辆接一辆固执地沿大路飞驰下去。(3)文章中多次写到“音乐”,请说说“音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意,对“男孩”这一形象作赏析。 6. (10.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筷子中的文化朱启新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3厘米,宽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20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4厘米左右,最粗不会超过6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的菜。礼记 曲礼说:“羹之有菜者用挟(即“箸”),其无菜者不用挟。”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箸之细径不碍使用。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筷子作为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真是很美。筷子挺直,宁折不曲。唐玄宗李隆基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也很有意思:“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有删改)(1)文章第二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第三段括号里的“已知”能删除吗?为什么?(3)文章结尾处引用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有什么作用?二、 古诗文阅读(15分) (共2题;共15分)7. (4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甲】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乙】戏为六绝句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注释】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哂(shn):讥笑。尔曹:你们。(1)甲诗中“_”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乙诗中“_”对王杨卢骆的诗歌哂笑不止。(2)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8. (11.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王冕读书)【注释】已:止,罢。已而:过后。曷:何,怎么,为什么。依:投靠。恬:安然。(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委而去_与友期行_夜潜出_琅琅达旦_(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太丘舍去/冕因去B . 元方入门不顾/窃入学舍C . 未若柳絮因风起/冕因去D . 下车引之/父怒挞之(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吾射不亦精乎?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4)【甲】文主要表现元方_的特点。【乙】文主要表现王冕_的品质。 三、 作文(40分) (共1题;共40分)9. (4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有个人想成功,但总是碰壁。父亲是位老船员,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好自己的码头。”儿子深思良久。之后,他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终有所成。材料二:任正非表示:多年来深厚的技术积淀和未雨绸缪的战略部署,让我们有了应对“强风暴”打击的底气;踏踏实实在各方面做好研究,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站住脚。这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清以“做好自己”为话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写感情,也可以发表议。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4分) (共6题;共42分)1-1、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2-6、答案:略2-7、答案:略2-8、答案:略2-9、答案:略2-10、答案:略3-1、4-1、4-2、5-1、5-2、5-3、5-4、6-1、6-2、6-3、二、 古诗文阅读(15分) (共2题;共15分)7-1、7-2、8-1、8-2、8-3、8-4、三、 作文(40分) (共1题;共40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