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言虚词的复习指导.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38404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文言虚词的复习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二文言虚词的复习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二文言虚词的复习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 文言虚词的复习指导编稿老师:袁海萍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 徐冬杰一、文言文虚词复习示例复习文言虚词,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进入到所熟悉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虚词的用法、意义,将各种不同的用法、意义进行比较判断、分类整理,找出典型的例句。文言虚词的数量,参照各版本教材,大致在30个左右,而据钱国利在高中教材文言文基础调查与教学探讨一文中的调查数据,文言虚词在中学教材古诗文中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5个依次是:之、而、以、也、其、者、于、与、所、则、乎、焉、为、且、因。所以,可将这15个常用虚词作为重点整理归纳和掌握的对象。示例:1、而 用法类型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上。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因果关系相当“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用作代词通“尔”,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2、其用法类型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用作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代事物,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三人称一般代人,译为“他”“它”,不能加“的”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用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或“我(自己)”或者“你的”“你”。表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扣之(石钟山记)用作副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恐怕”、“或许”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怎么”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恐怕”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祈使语气可译为“可要”“一定”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用作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表选择关系可译为“还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耶?(马说)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用作助词形容词词尾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二、练习:写出成语中的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于1、耿耿于怀(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拒人于千里之外( )4、事实胜于雄辩(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受制于人( )7、无济于事( )以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乐以忘忧 ( )3、授人以柄(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诸1、不求诸人,反求诸己( )2、诸子百家 ( )孰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2、是可忍,孰不可忍( )相1、唇齿相依 ( )2、解囊相助 ( )莫1、百口莫辩( )2、莫名其妙( )焉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心不在焉( )何1、曾几何时 ( )2、何乐不为( )3、何去何从( )4、何足挂齿( )而1、华而不实( )2、础润而雨( )3、涸泽而渔( )4、侃侃而谈( )尔1、不过尔尔( )2、尔虞我诈( )3、莞尔一笑( )其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独善其身 ( )4、舍我其谁( )为1、不足为凭( )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5、为人作嫁( )然1、嫣然一笑( )2、防患未然( )3、不以为然 ( )乎1、不亦乐乎( )2、出乎意料( )3、微乎其微( )附参考答案:于1、耿耿于怀(介词在)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介词对、给)3、拒人于千里之外(介词到)4、事实胜于雄辩(介词比)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介词从)6、受制于人(介词被)7、无济于事(介词对)以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介词依照)2、乐以忘忧(连词而、因而)3、授人以柄(介词把)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介词按照)诸1、不求诸人,反求诸己(兼词之于)2、诸子百家(代词各)孰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代词谁)2、是可忍,孰不可忍(代词什么)相1、唇齿相依 (副词互相)2、解囊相助(副词动作偏指一方)莫1、百口莫辩(副词不能)2、莫名其妙(代词没有人)焉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词哪里)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副词怎么)3、心不在焉(代词或兼词这里、于此)何1、曾几何时 (代词什么)2、何乐不为(副词为什么)3、何去何从(代词哪里)4、何足挂齿(副词哪里、怎么)而1、华而不实(连词却)2、础润而雨(连词承接关系)3、涸泽而渔(连词来)4、侃侃而谈(连词修饰关系)尔1、不过尔尔(代词这样,助词罢了)2、尔虞我诈(代词你)3、莞尔一笑(助词的样子)其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代词代指敌方)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代词那)3、独善其身(代词自己)4、舍我其谁(副词反诘语气)为1、不足为凭(动词作为)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介词被)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介词被)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动词是)5、为人作嫁(介词替)然1、嫣然一笑(助词的样子)2、防患未然(代词这样)3、不以为然(形容词对的)乎1、不亦乐乎(语助词吗)2、出乎意料(介词于)3、微乎其微(助词表停顿)作文推荐谈良知高二(5) 鹿丹妮上帝在每个人心中安上一盏灯,这盏灯就是良知。换句话说,良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道德观念。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看到洋娃娃的头被拧掉了,会伤心地捧着不知所措;看到别的小朋友摔倒了,甚至会自己哭起来。这些都是人生下来未被周围环境浸染的最本质的举动。随着成长,见多识广,有的人依然保留了内心那最纯洁的良知。东汉名臣杨震,任职途中受到当地县令深夜来访,且以黄金相赠,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大怒:“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乎?”把黄金扔还王密。良知就是一条鞭子,时刻鞭策自己,使自己不至于失去道德准则。有的人对良知却不加以发扬,甚至失去人性,践踏了人类文明。100多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砍树时,发现在轰鸣的电锯声中,所有动物都逃离了,只有一种叫树虎的动物没有走。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经动物学家解释,一旦一只树虎被树枝粘在树上,其它树虎也会留下来,轮番给它喂食。在丛林中,这种说法果然得到证实。多少年后,树虎还是在世上灭绝了。因为它们的皮毛非常昂贵,于是有人将一只树虎粘在树上,设圈套猎捕给它喂食的其它树虎,此物种就这样被贪婪者逼上了绝路。古往今来,大部分物种的灭绝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其关键词是利益。人类为了一时的利益,违背了良知,渐渐地,道德沦丧了,良知泯灭了。说到底,在内心与外界抗争时,意志不够坚定,于是向外界妥协了,失去了原本最明净的乐土。说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人的意识,令人心寒的是,人类的实践产物使一个物种灭绝,所体现的道德高度还不及动物的本能!动物的本能使它们粘在一条船上,所以说“患难与共”,再看看人类发动起的两次世界大战,试拷问人类的良知哪儿去了?不过现在的德国为战争期间带来的灾难深感愧疚,不但总统代表忏悔反思,国家还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爱护小动物是德国幼童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孩子刚刚学会走路,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各种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同情、帮助弱小者成为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良知要从小培养,善良更是良知的体现。善良亦能唤醒良知。一些人的良知并未丧失,而是被眼前的事物蒙蔽住了。对冷酷无情或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若我们能以德报怨,不仅能使他们摘下面具,态度改变,还能激起他们的自我谴责。因为没有人不会为一颗善良、高尚的心打动,这也就是性本善的体现。良知能让人更加美丽。奥黛丽赫本成为好莱坞及世界的经典,不仅因为她超凡脱俗的容貌及精湛的演技,还因为她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她作为联合国亲善大使致力于帮助陷入贫穷和疾病中的孩子。生命最后,病痛中的奥黛丽赫本还念念不忘那些孩子:“人总要死的,我最依依不舍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第三世界那些被战争、干旱和饥饿困扰的儿童。”善良和爱心使奥黛丽赫本更加高贵、纯洁,她不仅以演员,且以一位人道主义工作者的形象被人们铭记于心,因此人们称她为“飘落凡间的天使”。所以,无论走到哪里,要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使你拥有良知,捍卫道德。评语谈“良知”,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良知”,作者开篇名义,没有纠缠于古今学术上对良知的争论,而是用自己的理解、用生动的事实加以说明。紧接着,用正反两组事例加以论证:何以有些人善于葆有良知,而有些人却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其中,树虎在危难中相互救助的良善又和人类见利忘义的丑陋形成鲜明的对比。何以会失去良知?又该怎么办?文章渐次深入进行阐释,于结尾处生发呼吁。其文实,其理明,其情真,是一篇饱满有序的议论文。“文言词汇”专项能力摘要编稿老师:黄春 审稿老师:李家声责 编: 徐冬杰文言文学习的几个特点:1诵读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2从一词一句处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3每个词的意思都可以“意会”,但并非所有词义都可以“言传”。(尤其是虚词)关于文言词汇的词性划分:现代汉语词性划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古代汉语词性划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因为古汉语中代词用法十分灵活,所以,在古汉语语法中,习惯将代词划分到虚词范畴。文言词汇(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而 何 乎 乃 其 且 然 若 所 为 焉也 以 矣 因 于 与 则 者 之 虽下边我们就其中部分虚词,详细谈谈其意义及用法:1因用作介词:(1)依靠、凭借 例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根据、按照 例如:因地制宜(3)乘、趁(机) 例如:因杀沛公于坐(4)“由引导”、通过 例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用作连词:(5)于是、就,顺承关系 例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6)因为,因果关系 例如: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2于用作介词:(1)在(时间、地点) 例如: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2)从、自 例如:宜民宜人,受禄于天。(3)到(处所、时间)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4)引出动作对象 例如:乃号令于三军曰。(5)向 例如:求救于齐。(6)给 例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7)对、对于 例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8)引出比较对象 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9)被 例如: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3则用作连词:(1)就、便、才,顺承关系 例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却,转折关系 例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假设关系(如果、那么)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4)就是 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之用作结构助词:(1)的,定中关系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句子倒装的标志,无实义 例如:宋何罪之有。凌万顷之茫然用作代词:(4)他、它,第三人称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5)这,相当于指示代词 例如:均之二策。/之二虫又何知。用作助词:(6)音节助词 例如:顷之,烟炎张天。5其用作代词:(1)它的,第三人称物主代词 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2)它,第三人称 例如:秦王恐其破壁。(3)自己,表示第一人称 例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那,指示代词中表远指 例如:或咎其欲出者。用作副词:(5)难道,反问语气 例如:其皆出于此乎?(6)还是,委婉语气 例如:吾其还也。(7)实在、一定,加强语气 例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用作连词:(8)是还是 表选择例如:其梦耶?其信然耶?6为用作介词:(1)替、给 例如:公为我献之。(2)为了 例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3)对、向 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4)被 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用作助词:(5)疑问语气助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7而用作连词:(1)并列关系 例如:蟹六跪而二螯。(2)转折关系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承接关系 例如:图穷而匕首见。(4)假设关系 例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5)递进关系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因果关系 例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6)修饰关系 例如:子路率尔而对曰。代词:(6)你、你的,第二人称 例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8乃用作代词:(1)你、你的,第二人称 例如:家祭无忘告乃翁。用作副词:(2)是、就是, 例如: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3)仅仅、只、才 例如: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自古有战,非乃今也。(4)竟然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用作连词:(5)于是 例如: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9虽用作连词:(1)即使,即便 例如: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虽然、尽管 例如: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10以用作介词:(1)用(工具) 例如: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2)因为 例如:吾以捕蛇独存。(3)把 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4)在(时间) 例如:赏以春夏,刑以秋冬。(5)凭借(身份) 例如: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6)按照 例如:余船以次俱进。用作连词:(7)用来 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8)因为 例如:以其无礼于晋。(9)修饰关系 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0)并列关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文言词汇(二)实词文言实词的几种“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2词类活用3古今异义4通假字一、一词多义例如:兵:1、兵器 如: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2、杀伤 如:左右欲兵之。3、士兵 如:兵来将挡4、军队 如: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5、兵法 如:兵贵神速兵不厌诈6、战事 如:兵者,国之大事也。一:1、数词 如:一人一桌2、一样 如:古今一也3、把看作一样 如:一死生为虚诞4、统一 如:六王毕,四海一5、专一 如:用心一也6、满、全 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7、竟然 如:一至此乎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主要有:(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例如: 左右欲刃相如 刃:兵刃杀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老师从师 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取道 天雨大雪 雨:雨水下(雨、雪等) 沛公欲王关中 王:君王称王、统治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衣冠:衣服帽子穿衣服戴帽子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貌礼待(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老师以为老师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伴侣,朋友把作为伴侣朋友 驼业种树 业:职业以为职业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镜子以为镜子(3)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君王使为王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相:丞相使为相2、名词用作状语(1)事物名词作状语 例如: 吾得兄事之 兄:兄长像对待兄长一样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狗像狗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面:脸面当面 秋水时至 时:时令按照时令 天下云集响应 云(响):云(回声)像云(回声)一样(2)方位名词作状语 例如: 南取汉中 南:南边在南边 内立法度 内:内部在内部 骊山北构而西折 西:西边向西边(3)时间名词作状语 例如: 良庖岁更刀 岁:年每年 日削月割 日,月:日,月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日:天一天一天地(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追亡逐北 亡:逃亡逃亡的人 北:败北败北的人2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争斗使争斗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朝拜使朝拜 李牧连却之 却:退却使退却 烛之武退秦师 退:退却使退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跟从使跟从3动词用作状语 例如: 争割地而赂秦 争:争抢争着(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小小的方面 大:大大的方面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轻锐:轻装精锐轻装精锐的部队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旧的交情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如: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哀:悲哀哀叹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弱:弱小变小变弱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好善待(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小认为小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美丽认为美丽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耻辱以为耻辱(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 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高大茂盛使高大茂盛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存活的使存活 宏兹九德 宏:宏大使宏大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安:安定使安定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尊贵使尊贵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弱小使弱小三、古今异义l、词义扩大 例如: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河:古特指黄河,今泛指江河2、词义缩小 例如: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臭:古泛指气味,今特指难闻的气味3、词义转移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4、感情色彩变化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指地位低下,今指道德低下,含贬义色彩5、名称说法改变以下句子中的加红词语,其意义都发生了古今变化:1、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今齐地方千里 4、鼎足之形成矣5、可谓智力孤危 6、六国破亡之故事7、沛公居山东时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9、谋臣爪牙之士 10、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1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3、古之学者必有师14、墙往往而是四、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中的一个特殊现象,阅读时要留心积累。例如: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 “内”通“纳”)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6、祝曰:“必勿使反” (“反”通“返”)7、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巩固练习1请指出下列成语中哪些词汇含有特殊文言现象:幸灾乐祸 赴汤蹈火 道不拾遗烈士暮年 道听途说 富国强兵具体而微 短兵相接 迎来送往灰飞烟灭 倾国倾城 幕天席地再接再厉 夜不闭户 冰清玉洁华而不实 求同存异 是古非今案牍劳形 祸国殃民附参考答案:幸灾乐祸 (意动用法) 倾国倾城 (使动用法)赴汤蹈火 (古今异义) 幕天席地 (意动用法)道不拾遗 (动词作名词) 再接再厉 (通假字)烈士暮年 (古今异义) 夜不闭户 (名词作状语)道听途说 (名词作状语) 冰清玉洁 (名词作状语)富国强兵 (使动用法) 华而不实 (名词作动词)具体而微 (古今异义) 求同存异 (形容词作名词)短兵相接 (古今异义) 是古非今 (意动用法)迎来送往 (动词作名词) 案牍劳形 (使动用法)灰飞烟灭 (名词作状语) 祸国殃民 (使动用法)作文推荐师魂的姿势高二(11) 张思迪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如何能忘记,一整座天府之国的沉陷。一刹那可以有多短,远远不足以守望发芽,成长,开花,落叶的寸寸时光;一刹那可以有多长,足够让爱的光芒柔和我们指尖和心口的伤。而就在那一刹那,有多少老师张开了护佑的臂膀,有多少姿势美丽欲翔。挺身支撑起生命的天空死死抵在房门上的一双手,不断催促的焦急声音,将学生向外推的不竭力道他要站得直一些,再直一些。地动山摇之际,德阳什邡市红白镇小学的张辉兵老师就站在二楼的讲台上,距离房门只有一步之遥。然而,他毅然放弃了率先逃生的机会,用血肉之躯为学生们撑起了生命的通途。还有和女友结婚才半年的聚源中学蒲彬老师,挺立讲台,指挥同学逃离;绵阳市北川中学的李佳萍老师,苦苦抵挡变形的门框,在最后时刻还推出了一名学生也许他们的笑容那样平凡,他们的背影不甚魁梧。不,这些并不重要。他们挺立的身姿如剑一般,深深插在振颤的废墟之中。上顶蓝天,下接厚土,只此一点,注定不凡。俯身庇护着生命的希望跪在一片废墟上,背后压着几层楼的混凝土残渣,紧紧把两个孩子搂在腋下是一只雄鹰,正欲逆着滚滚烟尘,上扶重霄。这是四川汶川县映秀镇小学的张米亚老师。他爱孩子们爱得太切,他搂孩子们搂得太紧了,以至于在狭小的救援空间内竟然无法把他的手臂扳开。去世时,他只有29岁。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瞿万容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抱着一名孩子;四川通江县永安坝村小学苟晓超老师在刚冲到一楼地面的最后一级楼梯时,本能地将两个孩子“藏”在自己的怀中;南坝小学杜正香老师,趴在瓦砾堆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各拉着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抉择之间,他们俯下了自己的身躯。血肉如何能抗衡砖瓦水泥,然而他们消纳了无数的伤害和痛楚,留给孩子们一席生命的空隙。墙壁砸下来的时候,他们握紧了拳头,抿紧了嘴唇;救援人员来到,他们又喊起:“孩子们别怕,有人来救我们了!”他们的身体在筋疲力尽处渐渐冷去,但孩子们心里,被搂着的温暖,永恒延续。转身选择了生命的意义放下救出的一个孩子,转身。鞋扬起尘土。阳光。大口呼吸。重新冲入教学楼。抱起一个孩子。往复。在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灾难发生时,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孩子们的伤亡,一年级教师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那一双属于温柔女子的白皙的手臂,不知抢出了多少生命。然而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她的青春定格在了26岁。四川崇州怀远中学吴忠红老师跑到安全地带后,听到有学生掉队,毅然返回了四楼;彭州市红岩小学周汝兰老师往返四趟,直至将最后一名孩子从教室内抱出,全校820余名学生都被安全转移一边是生命,一边是死亡。他们是迫激的流水中,最为坚韧的摆渡者。要怎么样才可以抛开自己的生命,回转自己的方向,如果他们想到自己的亲人、朋友们透着泪水的晶亮眼睛?要怎么样才可以,积聚起胸中全部的气力,在猛烈的摇动中向前,向前?那一刻,他们心里的责任战胜了一切懦弱,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48分。如何能忘记,一整座天府之国的沉陷。而我们,此刻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周围是白云,树阴,鸟鸣的空气。我们面前的老师们,侃侃而谈,扬眉振臂。似乎一切都很平缓,似乎永远也不会发生什么巨大的事情,让我们体会像上面一样的,震动。那么,办公室里,过了九点却依然亮着的光呢?因为我们的过错而落下的泪水呢?一边玩笑着抱怨“累死了”,一边动笔到深夜?听到即将各奔东西的孩子们久不出口的感谢,惊喜而感动的表情?美滋滋地看着从前学生们的照片?带病站在讲台上,还歉疚地对大家解释?一年又一年,为了追逐梦想我们都要离开,可他们,满面笑容地,守在原来的地方是他们,我们身边的老师,陪我们走过灿烂而美丽的时光,陪我们,指引我们,也等待我们看清人生的方向。难道我们只有遥望远方的灾难,然后唏嘘不已?难道平淡,便是我们忽视身边的爱的借口?假如,假如我们在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子里,多一份感激,一切该有多么美好呢。评语汶川地震牵动了所有华人的心,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本文作者抓住了“教师”这个群体在地震中的伟大表现,来叙写这场震灾带给我们的感动。作为文学作品,本文更难能可贵的两点是:第一,作者以“姿势”为角度进行特写,显得形象生动;第二,作者在感动之余,还生发了自己的思考。高一暑假文言虚词学习巩固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学习文言虚词,主要应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要求同学们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同学们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主要有: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使用频率很高,是表示词法的一种手段,不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很难把文言文翻通,翻对。当然也有不少文言虚词是集实词与虚词于一身的,翻译时一定要分清词性,如:“之”、“其”、“以”、“为”等都具有实、虚两种词性。文言虚词有单音虚词和复音虚词,当然是以单音虚词为主,不要随便把两个虚词看成是一个词,如:其实、可以、于是等。复音虚词一定要积累,因为如果一点不了解,固定的词拆开后,就不好翻译了。二、能力训练检测(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焉盘盘焉,囷囷焉或师焉,或不焉且焉置土石焉用亡郑以陪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而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项王按剑而跽曰不敢言而敢怒惑而不从师拔剑撞而破之于得复见将军于此辇来于秦贪于财货长于臣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不拘于时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句读之不知士大夫之族其吾令人望其气剽掠其人其为惑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乃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具告以事请以剑舞樊哙侧其盾以撞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以为桂林、象郡然秦以区区之地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为为之奈何?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客何为者何辞为为天下笑者,何也安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则位卑则足羞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夫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予观夫巴陵胜状哉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注释:镵(chn):刺、刻。 熙:光明、兴盛。 临:统管、治理。1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被创流血,至难也 碧水东流至此回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若风之摇草木C百工维时,庶绩咸熙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D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A B C D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附参考答案(一)焉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或师焉,或不焉(语气词)且焉置土石(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有介词和代词的功用,“于是”)而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连词,表修饰)项王按剑而跽曰(连词,表修饰)不敢言而敢怒(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连词,表假设)拔剑撞而破之(连词,表承接)于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在)辇来于秦(介词,到)贪于财货(介词,对)长于臣(介词,比)而耻学于师(介词,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介词,对于)不拘于时(介词,被)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助词,取独)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助词,的)句读之不知(助词,提宾)士大夫之族(代词,这些)其吾令人望其气(代词,他的)剽掠其人(代词,他们的)其为惑也(代词,那些)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大概)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代词,其中的)乃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副词,于是)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副词,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词,来)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表修饰)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连词,表目的,来)以为桂林、象郡(介词,把)然秦以区区之地(介词,依靠)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于是)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副词,于是;趁机)为为之奈何?(动词,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动词,做,可意译为“出”)客何为者(动词,做)何辞为(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反问语气)为天下笑者,何也(介词,被)安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副词,哪里,怎么)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在;介词,比)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语气词,表疑问)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语气词,表反问)则位卑则足羞(连词,表承接,就)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却)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于句中,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可译为“啊”或不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用于一般陈述句或语气轻微的感叹句(这里是感叹句)句末,表示认定,可译为“啊”)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何”呼应,表示反问,可译为“呢”)夫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句末语气词)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予观夫巴陵胜状(指示代词,那)哉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原因)(二)1A。“正”在句中属使动,“正”后省掉了宾语“之”,代上文不知礼义之民,即法令也不能使不知礼义之民进入正道。2C。句中两个加点的“咸”都是副词,全、都。其他三项,A项两个“至”字,前者是程度副词,极,最;后者是动词,到。B项两个“之”字,前者是代词,代前面的“刻肌肤,镵皮革”,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的两个“以”字,前者是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为“来”;后者是介词,凭借。3B。A项是一个承接关系复句,应该补出“则”,相当于“那么”“就”;C项“教之所成”承前省略了“此”,用以指代“言为文章,行为仪表”;D项意为“不是在该用刑时故意不用刑去惩戒他们”,省略的应该是代词“之”。这三项补出的内容都是正确的。B项两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不应该用“故”,而应该用“而”。4C。句表达的意思是法律的作用毕竟有限,句是说世风流俗对人的影响,这两项,都不是“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把包含的项排除就可以了。其他四项,句是用比喻的方式表达礼义教化的作用。句用了一个递进复句,从反面强调礼义教化的重要性,句“百工维时,庶绩咸熙”是重视礼义的结果,句说孔门弟子“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是礼义教化的结果。5D。本段文字的主旨在于强调礼义教化的作用,认为君主应该修治礼义,任用贤能,这样就可以做到“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因此,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D项的表述与文章的主旨相抵触,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笃行高一(3)高诗萌 沛公鸿门脱险,是靠樊哙毫无顾忌地冲入宴席,犀利地谴责令项羽“未有以应”;史记这一伟作的完成,是靠司马迁顽强的生的意志与坚持;陶渊明离市隐居,是靠他“委心任去留”的洒脱与决绝。这一切,都源自那掷地有声的二字笃行。何谓笃行?一旦下定决心,便坚定不移地为了目标付诸行动,困难也好,挫折也罢,都无法成为前行道路上的绊脚石。壁垒重重,荆棘丛生,都只能更加坚定决心与意念。此谓之,笃行。毋庸置疑,成功源自笃定的行动。没有一条通向成功的征程平坦而开阔,无数的人启程,能够抵达的却是寥寥数人。他们,是凭借那份笃定,支撑着精神与意念一路走下去。而中途退却的人,都只有一个原因,即意志的薄弱。不管选择哪一条路,都注定了无法欣赏终点的绚丽风景。“笃”与“行”,二者缺一不可。“行”是叩在土地上坚实的足音,而“笃”就是照亮路途的明灯,指引着你向前去。学习理论固然重要,但那只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若想有所成,就应投身到社会的实践当中。躲在象牙塔与水晶屋,又怎能亲手建一座坚固的城池,又怎能把理论付诸于“行”?我们其实早已上路,虽是风景不同,崎岖不同,终点亦不同的路,但这征途中要付出的汗水与艰辛,却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渴望抵达终点的胜利与喜悦,但是,你记得携“笃行”二字上路了吗?你是否有过踌躇,试探性地回头,想回到当年的分岔口,换一条路走走;你是否有过迷茫,曾以为坚不可摧的信念己动摇;甚至,你是否已经后悔,遗憾选错了路,走错了方向。那么,请你记得与你相伴的“笃行”。为了抵达目的地而历尽困苦,只要那目标是你所渴望,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懊悔自己选错了路,可以转身,而不是频频回首。笃定地坚持,笃定地舍弃。何苦在深秋苦忆夏花的灿烂,就让当时的自己掬一捧置在屋内,留住一夏的芬芳;何苦在寒冬思念秋的感伤,就让当时的自己拾一片落叶,记住所有分明而交错的脉络;何苦艳羡别人的成功,携“笃行”上路,生命中所有的美好,就会不朽的永恒盛放。评语 这是同学在期末考试的考场上完成的作文。试题如下: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40分)礼记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方面,也可以认为说的是为学历程中逐级推进的几个阶段。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或几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白拟标题,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本文角度集中,观点鲜明,材料充实,语言表达流畅而有文采,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文言文期末复习及检测第一部分 常见实词及词类活用文言文学习中,准确把握关键实词的含义,是理解文句的重要基础。在文言实词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坚持积累;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力求理解。实词的诸多义项,往往是由该词的本义通过引申、比喻、借代、词性转换等方式产生的,学习中注意理解词语的本义,及其诸义项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掌握文言常用词汇。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句中的常见现象,它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相互活用: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包括用作一般动词及使动和意动用法;形容词动词用作名词;名词动词用作状语;动词本身的使动用法等等。在本学期文言文课文中,过秦论鸿门宴师说等文章中,都有丰富的文言常见实词及常见文言现象,复习中可以着重进行总结和积累。下边罗列出部分文句,请解释加红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17君安与项伯有故2内立法度 18吾得兄事之3外连衡而斗诸侯 1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蒙故业,因遗策 20不如因善遇之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21范增数目项王6会盟而谋弱秦 22常以身翼蔽沛公7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23相去四十里8秦人开关延敌 24道芷阳间行9争割地而赂秦 25吾从而师之10追亡逐北26吾师道也11将数百之众2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2天下云集响应28今之众人1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