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3342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她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B . 二战中法西斯恶贯满盈,家喻户晓。C .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 , 也是豪壮的选择。D .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2. (2分)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就业的战略之举。B . 以全国先进工作者蒋志刚为原型的主旋律电影爱在青山绿水间已于二月底获得公映许可证。C . 绿满澴川行动实施后,孝感大地到处绿意盎然。D . 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于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最早的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3. (2分)下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B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呐喊。C .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写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或抱负,如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D .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8分)4.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此次园博会中的苏州园,不仅chun承了苏州园林经典的造景手法,还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出情趣多变、景象万千的艺术氛围,令人心ch神往。游客徜徉于苏州园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lng听着悦耳的鸟语,会觉得自己已经和景色rng合在一起了。苏州园林设计独特,门窗A(简陋 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B(别有用心 别具匠心),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chunchlngrng_承心_神往_听_合(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chunchlngrng_承心_神往_听_合(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4)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5. (5分)从“见风使舵”“班门弄斧”“滥竽充数”中任选一个词,仿照本文,写一篇小驳论文。(二三百字) 例文:“见风使舵”新解自古以来,人们对“见风使舵”或见风使舵者一直持不好的看法。虽然“见风使舵”是贬义词,但是盲目地反对见风使舵也没见有充分的理由。“见风使舵”是由“看风使舵”演变而来的,最早出自宁波释普济五灯会元法云法秀禅师中的“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浪”。意思是根据风向拨转船舵,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态度,随机应变。可人们一直把见风使舵者看作一个懦弱、没有主见的人。但想,这个使舵者又何尝不是一个聪明人?见风使舵何尝不是明智之举呢?如果你遇到危险,见风使舵则有可能有生存的机会,否则必死无疑,你会怎么选择?一般人肯定会选见风使舵。由此看来,我们不都是一个懦弱、没主见的人了吗?俗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的生命吸有一次,失云了这次机会就没有第二次了,所以应该好好珍惜,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害了自己。因此,必要的时候,见风使一下舵也未尝不可。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4分)6. (4分)根据下面水浒传选文填空。寻思道:“俺只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1)选文中是_(人名)从选文可以看出A是一个_的人(性格)。 (2)选文情节名称是_。请再另写出关于这位好汉的一个情节_。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7. (10分)古诗文默写。 (1)工欲善其事,_。(论语卫灵公) (2)五岭逶迤腾细浪,_。(毛泽东七律长征) (3)雄兔脚扑朔,_。(木兰诗) (4)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孤帆远影碧空尽,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_,像春蚕在咀嚼桑叶。(陆定一老山界) (7)春望中写诗人忧国思家,心情沉重,以致华发稀疏的句子是:_,_。 (8)过零丁洋中诗人感慨国家的命运和自己身世的诗句是:_,_。 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8. (6分)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名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 (2)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青春年少的我们要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虽不去在意物质的追求,却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正如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所言:_,_。 七、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9. (12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A)听得“扑通”的一声响,可怜这妇人,正被直丢在大酒缸里。武松托地从柜身前踏将出来。有几个当撑的酒保,手脚活些个的,都抢来奔武松。武松手到,轻轻地只一提,提一个过来,两手揪住,也望大酒缸里只一丢,桩在里面;又一个酒保奔来,提着头只一掠,也丢在酒缸里;再有两个来的酒保,一拳一脚,却被武松打倒了。先头三个人,在三只酒缸里,那里挣扎得起?后面两个人,在地下爬不动。这几个火家捣子,打得屁滚尿流,乖的走了一个。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B)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喜。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说了,便随着小校去监房里睡。宋江听了他说,不觉酒醒,忽然发悲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众皆称谢不已。当日饮酒,终不畅怀。(1)联系原著分析,选文(A)中武松打妇人和酒保的原因是_;结果是_。(2)选文(B)体现了李逵、武松、鲁智深怎样的个性特点?(3)原著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其中的一种。10.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布衣之怒_ 秦王色挠_长跪而谢_ 寡人谕矣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B . 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C . 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D . 无论秦王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1. (20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 , 就餐时人们往往共享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其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两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造字表意就是在盆里洗手。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上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 , 洗脸洗手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逐渐消失。(1)请给上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第段中划线部分除了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段中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3)第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仿照示例,从“歪、体”两个字中任选一字加以解说。示例:“盥”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表示有水的盆,意思是在盆里洗手。12.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不求甚解邓拓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述思路。(2)阅读第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3)第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请以奋斗让我如此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从“幸福、坚强、美丽、精彩”这四个词中选择其中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8分)4-1、4-2、4-3、4-4、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5-1、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4分)6-1、6-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7-1、7-2、7-3、7-4、7-5、7-6、7-7、7-8、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8-1、8-2、8-3、8-4、8-5、七、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9-1、9-2、9-3、10-1、10-2、10-3、10-4、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1-1、11-2、11-3、11-4、12-1、12-2、12-3、12-4、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