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语下第14周课改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27535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语下第14周课改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语下第14周课改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语下第14周课改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永中心学校课改导学案邓稼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预设重难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学习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二、揭示学习目标要完成目标,一定要细心读书,积极思考呀!三、导学过程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一)出示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熟悉内容,看看课文共写了几个大的部分?三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概述各部分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检查读书情况。1、三分钟后教师组织交流,主要让一些中后进学生回答说出个部分的小标题。(二)出示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课文,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理解各部分大意。 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个部分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的品质?八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正确!1、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一部分,要求在小组内选好两名发言的同学。2、学生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教师检查学习情况。3、八分钟后按小组顺序派选好的代表到讲台上交流。4.交流明确: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高度赞扬,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四、当堂训练。1.在练习本带拼音书写词语两遍。2.做完配套练习第1、2、3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比较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2、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一、导入,板书课题二、揭示学习目标三、导学过程1、出示自学指导(一):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十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正确!1、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写出答案要点。2、十分钟后教师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补充。(1)第一部分从百年屈辱入手来写,引出邓稼先,为后文歌颂邓稼先所进行了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2)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2、出示自学指导(二):纵观全文,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六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回答问题。学生找出后教师组织回答交流。(热爱祖国、勤奋刻苦)(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3、出示自学指导(三):1、体验反思:“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呢?学生结合现实畅所欲言。四、当堂训练。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 ) 任人宰割( ) 大厦( ) 至死不懈( ) 截然不同( ) 孕育(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回忆鲁迅先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预设重难点:段落层次的划分。学习过程:一、导入并板题二、揭示学习目标三、导学过程 请同学们根据揭示学习目标老师的指导自学。(一)出示自学指导(1)根据你以前在课文内和课外的了解,在你的脑海中鲁迅先生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1、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过渡:要想了解的更多更详细,那就让我们认真的来学习本文吧。(二)出示自学指导(2)1、快速标出课文的自然段,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2、课文中都写了写关于鲁迅的什么事情?。 十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1、 自由读,在课文中上写出问题答案。2、 每个同学就自己所写的答案进行汇报发言。3、 教师组织交流。(三)出示自学指导(3)课文总共146个自然段,试着把它归纳一下,看能归纳成多少个大的部分,并说明你那样归纳的理由。六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1、学生自由归纳,可以互相交流。2、六分钟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明确。(1)1-31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及审美观(2)32-38他不追求安逸的生活(3)39-50他经常陪客人到深夜十二点后才开始工作到天明(4)51-67不信鬼神,不怕鬼怪(5)68-73做事不盲从,实事求是(6)74-88病重期间带病工作,坚强乐观(7)89-105父子情深(8)106-146最后日子里的生活。四、当堂训练。1.带拼音书写下列词语两遍。掠过 窘迫 虔诚筵席 踌躇 咳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研读课文,分析文章选材和结构上的特点。2、赏析文章的语言。预设重难点:分析文章选材和结构上的特点。学习过程:一、导入并板题二、揭示学习目标三、导学过程 请同学们根据揭示学习目标老师的指导自学。(一)出示自学指导(1)读了女作家萧红的这篇长篇散文,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鲁迅的一面。你觉得本文在选材和结构上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的回答!1、学生结合全文思考五分钟后回答2、教师组织交流并明确:选材特点:选取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结构特点:多用空行来显示内容的变化,且个段落大多非常短小,便于阅读。(二)出示自学指导(2)鲁迅是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的记叙他生活中的琐事,你认为这样写好吗?由什么好处?。 两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1、 自由思考,在脑海中构思出问题答案。2、 每个同学就自己的答案进行汇报发言。3、 教师组织交流明确:真实、细腻。(三)出示自学指导(3)品味语言完成课后练习四的语言品味与积累。六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1、学生自由思考,可以互相交流。2、六分钟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明确。四、当堂训练。1.完成配套练习的1-5题。父亲的退休生活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退休生活。2、走进伟人的真实生活,学习他们认真、求实的优秀品质。学习过程:一、导入并板题二、揭示学习目标三、导学过程(一)出示自学指导结合配套练习上的相关资料了解下列知识点1.题目解说2.作者简介 (二)出示自学指导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写了邓小平的几种日常活动?2、散步太平常了,但文章的妙处在于,连散步也散出邓小平的特点来。试从文中找出关于邓小平散步有特点的句子,并说出他的特点在那里?3、作者在描写游泳的时候,似乎倾注了更大的热情,更注意那些富有人格含义的细节,请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4、诠释文章第九段。十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1、自由读,独立思考。2、指名学生交流3、评议。四、语言欣赏:在平时的叙述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如“ 爸爸舍不得离开大海”“岁月无情”“这时候的爸爸真像个任性的孩子”这些语句中饱含对父亲的深情,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敬仰、思念之情。五、当堂训练。1.完成配套练习1、理解“自嘲”。 2、理解诗意背诵全诗。 3、学会自我调节,学习幽默的生活态度。自 嘲 学习目标: 预设重难点: 1、理解诗意。 2、学会自我调节,学习幽默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三、导学过程(一)出示自学指导1理解作者和题目、诗的体裁作者简介: 题目: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一种心理调节的方式,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生活中如果缺少了自嘲,也许这样的人生会很累很累。体裁明确:七律(二)出示自学指导2学生自由读诗,争取有感情的朗读。教师找学生读,师范读,个别读,全班一起读。(三)出示自学指导3问题研讨:研讨问题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这首诗中的名句,一直以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可从诗句含义、体现作者精神等方面谈。 研讨问题二:鲁迅为什么在这里剖析自己的情怀,他当时交了什么“华盖运”? 研讨问题三:“已碰头”、“破帽遮颜”、“漏船载酒”是什么意思,表现鲁迅什么态度?研讨问题四:此诗的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历来有多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研讨问题五:题目自嘲该如何理解?十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正确。1、 学生自由思考后互相交流一下。2、 十分钟后教师组织交流。四、当堂训练背诵全诗 有的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预设重难点: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三、导学过程(一)出示自学指导1了解成诗背景:(二)出示自学指导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2、找出能体现这是纪念鲁迅的诗句。 (通过“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为人民服务,甘愿牺牲自己的品格和精神。(三)出示自学指导3品读诗歌,理解内容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2、思考本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老师出示对比的表格 分析对比项首节中的“活”与“死”的含义。请同桌用文中的诗句或短语共同填写表格请同学结合两类人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表 现 ( )-( )节结 局( )( )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四、当堂训练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预设重难点: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三、导学过程精读诗歌,领会感情(一)出示自学指导11、总结作者对这两类人有什么样的感情,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让学生找出分析,并试着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读出感情了吗)(二)出示自学指导21、小组合作朗读要求:用“/”给诗歌划分节奏,并用“”标出重音。对诗节作朗读分工。朗读时注意抒发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感情。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提示: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节奏、重音处理得如何?分工合理吗?读出诗歌所蕴涵的感情了吗?3、老师朗读4、集体朗读四、当堂训练默写全诗 啊,船长,我的船长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预设重难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三、导学过程精读诗歌,领会感情(一)出示自学指导11、作者介绍 2、写作背景介绍。(让学生找出介绍,并请其他同学识记)(二)出示自学指导2文本研习 1教师范读。 2分别请几位同学朗读。 3师生齐读。教师强调:朗读时注意1、抒发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感情2、节奏、重音处理得如何?3、老师朗读4、集体朗读诗文赏析。 (1)在这首诗中“船”、“船长”、“航程”分别象征什么?(2)课后问题探讨(第二题) (3)课后问题探讨(第三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31、学生思考回答。2、教师组织交流。四、当堂训练背诵全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2、 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预设重难点: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三、导学过程精读诗歌,领会感情(一)出示自学指导1问题探讨: 1、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情传达出来的?(诗歌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1、学生思考回答。2、教师组织交流。(抒发对南北战争的领导人林肯的崇敬和赞颂) (运用象征的手法,运用场面的对比)(悲壮的基调,表达出对总统的崇敬和赞颂)(二)出示自学指导21、诗歌为什么每一节的末尾都写“他已浑身冰冷,停止了呼吸”?2、第二节的诗的称代为什么突然发生了转换?这种转换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3、谈谈你对“燃烧的心”的理解 4、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1、学生思考回答。2、教师组织交流。(人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在反复的咏叹中加剧了悲剧气氛。) (表达出人民对林肯的崇敬,“船长,亲爱的父亲”,表现了人民对总统高尚人格的敬重。) 两位诗人都是有正义感的战士。诗人都抒发了英雄的敬重之情,他们的诗歌都在赞颂高尚的人格。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了乐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悼亡,基调是悲壮而忧伤的。 (既指诗歌中所写人物的心,也指作者的燃烧的心) 四、当堂训练1、默写全诗2完成配套上的练习。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学习人物的高尚品质。预设重难点: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学习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三、导学过程精读诗歌,领会感情(一)出示自学指导1初读课文: 1、课文中讲了什么事? 2、试着复述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阅读。2、教师组织交流。(二)出示自学指导2问题思考:1、居里夫人和一克镭究竟有什么关系?2、课文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 1、学生思考回答。2、教师组织交流。热爱科学,无私奉献四、当堂训练1、默写本文中的字词2完成配套上的1.2练习。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学习人物的高尚品质预设重难点: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三、导学过程精读诗歌,领会感情(一)出示自学指导1初读课文: 1、课文中讲了什么事? 2、试着复述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阅读。2、教师组织交流。(二)出示自学指导2问题思考:1、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究竟有什么关系?2、课文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 1、学生思考回答。2、教师组织交流。热爱科学,无私奉献(三)出示自学指导3比较探究: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与爱因斯坦与原子弹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1、学生思考回答。2、教师组织交流。四、当堂训练1、在练习本上抄写本文中的字词两遍。2完成配套上的3.4.5练习。 邓稼先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 ) 任人宰割( ) 大厦( ) 至死不懈( ) 截然不同( ) 孕育(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3选词填定(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者。( )A开始 B开辟 C开创 D开展(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震荡 B激荡 C回荡 D动荡4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xin) 开拓者(tu)B鞠躬尽瘁(cu) 难堪(kn)C热泪盈眶(kung) 说服(shua)D徬徨(hung) 挚友(ch)5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的科学家:邓稼先。那是中华民族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的。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的人物。 A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当之无愧可歌可泣家喻户晓B当之无愧任人宰割家喻户晓鲜为人知可歌可泣C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当之无愧家喻刻晓可歌可泣D可歌可泣家喻户晓任人宰割鲜为人知当之无愧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元勋:最高领导人。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徬徨,没有矛盾。徬徨:徘徊;犹豫不决有的人基础训练一、基础知识及训练1填空:本课的副标题是_,用副标题的作用是_本课中最能体现鲁迅精神的诗句有_对比、反复是这首诗突出的写作特点。第一小节突出了两种对立的人,用_与_对比,词语反复如:_;句子反复如:_“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用两个短语恰当表示“刻”“烂”在诗中的意思。刻:_,烂:_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作了对比?答:_3判断下面三句诗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A对比、反复;比喻;拟人B对比、夸张;引用;夸张C对比、反复;引用;比喻D对比、排比;引用;比喻4对下列诗句停顿/重音、括号内感情处理错误的一项是 A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嘲讽)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赞颂)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热情赞颂)D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崇敬、赞扬)5第四节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因为这种人特别自私,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所以别人就不能活。B因为这种人侵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别人就不能活。C因为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侈,欺压剥削别人,侵害别人利益,别人就不能好好活着。D因为他是人民的敌人,所以别人就不能活。6诗第三节中“不朽”的引号在句里起什么作用 A表示假设和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和引用C表示反语和否定D表示着重和强调 综合能力测试题一、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不朽 Aqiao Bxio Cku2摔垮 AkuB kuC ku3臧克家 Az1ng Bz4ng Cc2ng二、用“/”标出的句间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B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C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D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三、“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一句中对“抬举”的含义和感情色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抬举”的含义是又抬又举,本诗中是褒义词,表现对鲁迅的推崇。B“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褒义词,表明对鲁迅的敬重。C“抬举”的含义是抬起来举过头顶,表示尊重,诗中是褒义词,表明看重。D“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中性词,表示称赞。四、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有的人是臧克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C“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是从鲁迅的自嘲诗中化用而来。D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但诗中议论不是抽象的,而是带有形象的。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和“死”的具体含义。有的人活着 活:他已经死了 死:有的人死了 死:他还活着 活: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课内巩固一、常识填空 惠特曼, 国诗人,作品有 等。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悼念的是为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而献身的 总统。二、诗文赏析(1)在这首诗中船、船长、航程分别比喻和象征什么?(2)这首诗每节末句都写林肯“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诗的三节结尾的人称变化为“他你他”,这种人称的变化反映了诗人怎么感情变化?15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