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背影》导学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218063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背影》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背影》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背影》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背影导学案朱 燕一、 教材助读,初步感知。1. 走近作者。朱自清先生,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卒于1948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江苏扬州人。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和春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2. 了解背景。背影是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当时已27岁。它描写的是他20岁在北京大学上学时,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作者凭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了时代和社会的沉疴,将哀伤和愤懑凝聚于笔端,淋漓尽致地勾勒出父亲的背影,描绘出自家光景惨淡的图画。在这幅图画中展示了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中外反动派的残酷压榨下朝不保夕的苦况,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处在社会下层的小私有者日趋破产的真实生活。3. 关于背影。1928年8月,1928年8月,开明出版社出版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背影。朱自清拿到书后便给住在扬州的父亲寄了一本。当邮差把书送到家门时,朱自清的三弟朱国华接了过去。他打开邮包一看,是哥哥的著作,里面还有一篇写父亲的背影。朱国华欣喜万分,三步并两步跑上楼,来到父亲的房间,把书送给正在病中父亲。朱自清的父亲从床上起来,坐在靠窗户的一张椅子上,把背影看了一遍。他看着看着,流下了眼泪。这是语言的力量。 4. 整体感知。(1) 请将下列词语抄写在词语本上。(交卸、狼藉、簌簌、赋闲、举箸、惦记、颓唐、琐屑、踌躇、蹒跚、迂腐)(2) 请把下列的词语解释写在词语本上。(交卸、簌簌、赋闲、狼藉、惨淡、典质、迂、蹒跚、不能自己、情郁于中、大去之期)(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反复诵读品味,初步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父子之情。(放声读两遍,家长签字)(4) 本文的题目是“背景”,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景”?哪几次?(在书中画出来)(5) 写出初读感受。 二、 预习自测,小试牛刀。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差事( )奔丧( )狼藉( )妥帖( )踌躇( )栅栏(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悲哀 衰弱 妥贴 诸多B.惨淡 踪迹 栅栏 钩留C.晶萤 交御 奔丧 狼藉D.亏空 赋闲 谋事 踌躇3. 选出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A.变卖典质(抵押) 妥帖(恰当,合适)B.颓唐(失败的样子) 不能自己(控制)C.琐屑(细小而繁多) 家中光景(时光)D.举箸提笔(筷子) 触目伤怀(心)4.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2)本文共有四次些“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 )(3)本文以“背景”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景”这一特殊的外貌下,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天地。 ( )(4)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景”为主线贯穿全文。( )三、 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探究点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提示:句中的“太聪明”是什么意思?用了什么手法?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探究点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清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双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提示: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运用了那些动词?(写出五个即可)?为何用“攀”不用“抓”?用“缩”“倾”有什么好处?【探究点3】作者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首先对父亲进行了什么描写?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这种颜色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探究点4】“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精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原文中勾画描写作者的四次流泪的句子,并结合原文分析“我”当时不同的心情。【探究点5】精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四处父亲的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四、拓展阅读 提升能力 对于绳子,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那年要出国,特地到百货公司,买来一只很大的箱子。尼龙绳子,织染着红、黄、黑、绿四色的交错的方格图样。看起来很热闹很新潮,正像我当时的心情。出国前几个月,我细心地用各式流行的衣服、杂物等将它塞满。 出国前夕,父亲没有征得我的同意,便径自拿来一根牢固的绳子,左两圈、右两圈地将它结结实实地捆住!我眼睁睁地看着,心里懊恼极了,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脑子里老大不甘愿地想着:谁要带这么难看、这么土气的五花大绑的皮箱出国?多没面子!然而,临别依依,我只得将一腔埋怨压抑下来! 飞机经过日本,转飞加州,当我从旧金山机场的旋转台领出那只皮箱时,我赫然发现,皮箱上的那条漂亮的、一路到底的长拉链,竟沿路开着口,满满一箱跃然欲蹦出来的东西,竟全靠那根绳子给拴住保全了! 此后,在一连串飘零的岁月里,每次我从箱子里取出蔽体保暖的衣服的时候,父亲那低着头,沉默而坚定的捆缚箱子的神情,便时时映现脑际。父亲的影像,就像那根强韧而扎实的绳子,在我最软弱的时候,化成千万股力量,拉我、牵我、缠我、持我,及时伴我走过长路,一段又一段! 而在风里,在雨里,在雪里,在异地的土地上,这根绳子,便这样,变得绵长而无尽了。1、从内容看,本篇文章和课文一样,写的都是 2、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3、从全文结构看,本文用以联系有关人、事、情的线索是 。4、从全文人物形象看,作者重点刻画了父亲 的充满爱意的形象。5、概括文中段所蕴涵的作者的的心情,要求用二字词语。心情为: 、 、 、 6、说说第段中的两个“竟”字的表达作用。 反思:情感的体会是散文教学的重点,而将情感的体会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成长的体悟,转化为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进而促进生命的成长,这又是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散文的味道就在于串联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而氤氲成一种朴素而又特别的情感,最终使这种情感的美成为一种生命的永恒。背影就是这样一篇化瞬间为永恒的文章。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自然放在了通过品读“背影”来感悟文章蕴含情感上。文章的标题即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我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所渗透的父子深情的角度,设置了几个层层深入的环节。我教学的是背影的第二课时,在前一节课初读课文、领悟大意、找出“四次”背影的基础上,我们深入研究了第三次“背影”望父买橘。“品读,聚焦父爱画面”,让学生通过品读,得到发现,发现这幅感人的“背影图”是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出来的:动词传神;构思精妙(聚焦背影);以小见大等。从而把文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本课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和重点,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获得顿悟并能从课堂中体验到真切的人间至情。从学生的状态来看,他们比较深入地探究了文本,通过层层深入的环节,理解了文章情感。“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 纵观这堂课,虽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读、悟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在考虑:对于感情如此深沉的文章,学生们的情感都应该达到“喷发”,但仍有部分孩子的情感没“上来”,我想这是课堂学习时,教师关注的面还不够,也有可能是朗读感悟的环节还不够深入。这堂课结束了,但如何更行之有效地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更好地利用课堂进行高效的学习?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集思广益,自己的反复思考、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会充满生机、充满新意。点评1:听朱老师执教背影,收获多多,感慨多多。课堂从领悟作品内涵、感悟父子情深入手,采用整体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的学习方式,真正达到“感情上被感染,思想上被影响,写法上受教益”的境界。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特点:1“情”是主线,“情”是灵魂 本文最动人之处,便是人间亲情特别是父爱的美。教者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习活动。如:放歌曲、放投影画面等,由浅入深,让学生中体会“父爱如山”的道理。2开发课程资源,深化理解,升华情感 这节课紧紧围绕文本教材展开。如:“课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背影”以及“一共出现过几次流泪”等问题。然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视频,再现情景,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地开发和利用了文本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3培养学习品质,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与空间,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如“学案”中一系列的“导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谈自己的感受,因此,学生能大胆放飞思维的翅膀,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这样的做发,持之以恒,学生一定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听这节课,我受益匪浅。如何从语言文字感悟文章的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感,如何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如何我从这堂朴素的课堂教学中都得到了有益的启示。(周连艳)点评2:9月22日学校举办中青年骨干教师示范课,本人有幸听了初中部朱燕老师执教的背影一课,感触良深,故写下以下观感,与大家交流。 朱燕老师上的背影一文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很多老师都上过背影,要想上出新意,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朱燕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教学思路明晰、独特,课堂教学突显新课标理念,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又将本课重点贯穿其中,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也达到最佳境界。 背影是初中教材中的“老篇目”。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和实施这篇文质兼美的传统篇目的课堂教学,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应该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从领悟作品内涵、感悟父子情深入手,采用整体感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的学习方式,达到“使学生在感情上被感染,思想上被影响,写法上受教益”。 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以“情”字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本文最动人之处,便是人间亲情特别是父爱的美。教者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习活动。如:放歌曲、放“背影”画面、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晶莹的泪光中体会“父爱如山”的道理。二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这节课紧紧围绕文本教材展开。如:“速读课文,说说文章中的四个背影,拿出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写父亲的背影哪次写得最详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背影而不选择正面呢?”等等问题。环节的设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地开发和利用了文本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三、简约而不简单、高效而实在。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而要真真切切地做到这“三实”,需要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1、简约不简单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简约非指教学手段或教学本身的简单,而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解读。是博大之后的深入之后的简约,是站在一览众山小的简约,是以追求教学效益为前提的简约。朱燕老师的课就是最好的印证。亲切、自然、亲和,实中求真、实中有新、实中见奇,大气不失细腻,她演绎的激情与本色语文是简约最好的印证。朱自清的散文如同他的为人,朴素自然真挚,没有半点虚假与掩饰。朱燕老师在教学中,力求排除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做到该讲的讲,该问的问。 2、篇章分析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注意整体感。“课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背影”以及“一共出现过几次流泪”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在进行“篇”的结构、条理分析。而品味语言从抓“词”义入手,如“爬”“攀”“缩”“倾斜”都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可他坚持自己去买,就是为了在儿子临行前给儿子做点事情,朱燕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语境进行了细细的揣摩,更好的理解语言表达的真正内涵。四、拓展延伸,教学生做人。 语文是精神教育,要占领精神的制高点。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他们懂得感情,能够交流表达感情,知恩图报。朱老师在理解“爱”的双向性中,引领学生领会朱自清在成年后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结合自己与母亲的情感经历引导学生追忆自己与父母亲人的“爱”的情结。从而达到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父母或者亲人的某一细节“眼神、手、脸”等,写一篇300字短文。总之,朱老师清晰的思路,激荡的感情,阐释和演绎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创造了语文课堂的简约而有效的精彩, 满怀爱心引领学生在母语教学的优质环境里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与奥秘。(易岭)点评3: 朱老师的课层次明确清晰,分为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把握住了文章的主线。注重写法的分析,如:动词的运用,构思的巧妙,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并将这些与学生的写作联系起来,十分实用有效。朱老师的课还注重了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和分析,让学生深深地陶醉在深沉的父爱中。多媒体视频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合文本创造出感人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何宁)点评4:朱老师抓住“背影”这条线索,多角度地品读文中令人感动的细节。老师富有激情的语言,和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让学生更深切地体验彼时彼景,引起内心的共鸣。教学重点突出,对“望父买橘”这一细节描写,细细品咂,回味悠长。读写迁移,内容丰实,注重能力的培养。对这一散文名篇,如果稍微简化一下教学线条,或许更能缩短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唐艳红)点评5:观摩朱燕主任执教的背影一课,心弦无数次被触动。朱主任的课既能充分体现“大语文观、卓越课堂”理念,又能处处“情”深深,“意”蒙蒙,总能让听者产生共鸣,让观者置身意境,激起回忆的浪花几朵,让学生一课有多得。特别是让学生通过“买橘背影”这一重点段的分析,领悟到“父爱子,子懂父”的情感真谛。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1、 语文味“浓”。以“情”为切入口,且使其贯穿全课堂。读、思、品、议有机结合,课堂目标明确,主线清晰,节奏紧凑,容量大实。2、 “三位”一体。教师语文功底深厚,充分挖掘教材,精巧设计学案。课前的学案,让学生大量机会接触语言文字材料,让学案和教案、课堂教学三位一体,有机互补,相互渗透。3、 “方法”至上。在教学中,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学习本文摄取人物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还通过叶圣陶先生对朱自清先生的评价,指导学生通过描写方法,进行写法学习,提炼,实现读写迁移,渗透学法指导。4、 “媒体精当”。在朱主任指导学生品析”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教学过程中,适时播放“朱自清月台上买橘背影”这一特写镜头,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影象、声音、文字、情景交融,把课堂一次次推想高潮。5、 以情激情。“语言不是无情物”。朱主任对于情感如此强烈的文章,将自己的深情融入文本,融于课堂,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点燃学生的激情和智慧,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味特殊社会背景下父子相怜相爱的情感。(毕旭红)点评6:1、 朱燕老师的课准备充分,通过视频和课文为学生展现了朱自清笔下负责任的父亲形象,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父亲的高大形象。2、 课中边上课边总结写作方法,使学生更直观感受朱自清的写作方法。写得好的句子,用得好的方法等。(陈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