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创建文化佳园践行美好教育(东胜区万佳小学创建优质校汇报).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209476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稿创建文化佳园践行美好教育(东胜区万佳小学创建优质校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定稿创建文化佳园践行美好教育(东胜区万佳小学创建优质校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定稿创建文化佳园践行美好教育(东胜区万佳小学创建优质校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文化佳园 践行美好教育 东胜区万佳小学创建优质校汇报材料一、创建背景思想背景对东胜区创建优质校的理解:一是优质学校的核心在于追求教育的本原,更关注人的发展。优质学校不是把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主要标准,而是把如何更好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作为追求的目标。二是创建优质学校是推进区域教育深层次均衡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创建优质学校,有利于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发展,引导学校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办学模式改革,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和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引导和激励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内涵发展。对自身创建优质校的认识:作为建校时间短,传统意义上的一般生源学校,我们创建优质校只能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出发,突破现实瓶颈,不依靠资源集聚实现的被动发展,要主动找准学校“最近发展区”,确定“持续生长点”,探索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使得我们的优质成为家长和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基础这样的理解,我们的优质校创建就是对优质学校文化的创建。现实背景办学基础万佳小学创建于2007年9月,当年借场地办学,2008年秋季随着新校建成搬迁,学校规模一下扩大, 16年级全面招生(其中一年级招收10个教学班),整体接收周边两所私立学校学生400多名。我们面临学生来源本地少,外地多;城区少,农村多,全校学生中89%73%是外来民工、个体子弟,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生源流动性大,家庭教育方面欠缺;同时,这些年不断有大批来自各地的教师充实到队伍中,我校教师中62%来自农村,17.6%大学毕业,20.4%来自城区学校,0811年教师平均年龄29.5岁,近两年教师平均年龄31.7岁。文化背景作为新建校,与那些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老校相比我们在校外没有可以依托的文化古迹,在校内也还没来得及产生卓有建树的名人。历史文化的“贫瘠”是横亘在我校文化建设面前的一道障碍!然而,文化是学校教育的生命要素,我们没有时间慢慢等历史把文化沉淀下来再用它去滋养学生。有丰厚历史的学校固然令人倾慕,但是缺乏文化祖荫的年轻学校同样可以白手起家去创造自己的文化,没有历史并不等于没有文化!没有历史或许更能甩脱因袭的重负,在白纸上自由大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涵养自己的文化,本着这个思路万佳小学在走过办学的七个年头,一路且行且思,提出“创建文化“佳”园,践行“美好教育”的办学理念,源于对自身发展的梳理和对生命成长过程的全面关照。二、创建过程聚创新之灵魂“美好教育”的追求“美好教育”源于校名“万佳”。辞海上对“佳”有如下的注释:善也,美,美好的学校正是一个“育佳”的地方。它的一切都应该是最美好的,它的空气中都应弥漫着文明、美好的气息,校园中的人、事、物都应如此,这应该是教育追求的永恒的目标和最高的境界,它永远具有鲜活的生命。 重塑“美好教育”哲学每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追求,这个追求便是学校教育哲学。核心价值观要经过“聚”与“散”的双向路径达成:将一切的行动“聚向”价值理解,同时将价值追求弥散到一切行动中。打造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内深含价值”、“外诉诸行动”的过程。我校在实践中形成核心价值追求是:“让每一位师生感受成长的美好”,我们的愿景就是校园充满美好的气息,师生拥有美好的品质。丰富“美好教育”理念 20072010年是万佳小学第一个成长周期,我们提出:“以人为本 和谐致美 凸显特色,崇尚美好”的办学理念,确立“翰墨飘香 体艺绽彩”的特色发展思路,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根据“三年立校,三年巩固发展,三年跻身前列”的总体目标,努力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社会美誉度高的东胜区特色学校和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健康、具有责任感、正直诚信,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远大理想的现代文明人。在这三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目标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理念融炼,团队建设,以体艺教育为突破口的特色打造等一系列工作诠释践行“文化涵养校园,特色铸就品牌”的发展思路也逐步形成了万佳素质教育的方向和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20102013年万佳小学进入第二个成长周期,我们认真学习,静心梳理,进一步丰富“以人为本,和谐致美,凸显特色,崇尚美好”理念基础上学校鲜明唱响了创建文化“佳”园,践行“美好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围绕“团队”和“课程”两大工作策略和实践方向,紧扣理念“落根”,做足做实行动“转化”, 实现万佳新跨越。 2013年以来,我们通过对行动研究中生成的感悟反复调研、筛选、求证,在共识共行中生成文化,提炼出了“尊重”、“激发”、“共生”的美好教育原则,成为“美好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凸显了万佳小学自身的特色,体现着万佳小学自己的文化品格。建构“美好教育”路径 建构路径就是围绕学校的教育哲学建立学校教育的框架、思路和模式。就是以“美好教育哲学”为价值追求,建构自己的理念系统、形象系统和行为系统,进而建构起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课程、课堂和活动。我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教育即创造美好”的基本观点,明确了“美好教育”的三大原则“尊重、激发、共生”,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美好教育五大载体”:美好环境、美好课程、美好课堂、美好故事、美好空间。有了这样的框架,我们的行动就有了根据,有了“坐标”。我们开展每项工作时,不是基于点对点的思考,而是基于系统的理解。重系统之行动“美好教育”的实践任何先进的思想和理念都有一个落地生根的过程,而一个又一个承载着办学思想的具体教育行动无疑是对教育理念生动诠释和丰富完善。我们坚持以“美好教育”推进学校文化品质形成,以“美好教育五大载体”的实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润泽美好环境 充分发挥万佳“美好环境”功能与审美结合的特点,将环境与师生生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实现互动生成。 1.重视环境文化内涵挖掘与传统环境课程的固化,继续开展“佳之韵”“佳园颂”系列课程。 2.梳理汇总的基础上形成“美好环境读本”。 3.结合各园地、小景的维护完善,在原有“佳之韵”课程基础上开发种植认养、园艺修剪、动物饲养课程,使这些课程成为学生生活的有益延伸。 4.推广使用万佳标识系统中办公系统、校园道路标识、宣传标识系统。 现在具有万佳文化标识的道路、走廊、园地、小景与师生教学生活相融合构成和谐的整体,一起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忘却的瞬间,一个又一个回味悠长的教育片断是写在校园天空的大书,也是渗进校园每片砖瓦的细节,文化成为建筑的灵魂,“美好教育”在墙上、地上舞动,生命在其间熏染成长。 整合美好课程课程是美好教育内在核质的外显,是教育愿景得以实现的基础。 1.整体规划课程体系:为学生构筑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空间”。在美好课程实践研究中,围绕“让师生感受成长的美好”教育理念和充分尊重生命、激发个性、崇尚美好的美好教育质量观,通过对学校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管理、评价等方面整体改革,构建起“2+4”美好课程体系,即“2”是优化整合后的学科基础课程和在学科基础课程上延伸的综合实践课程,“+”不是简单的增加,而是适当的补充、完善,“4”指课程内容的四大板块:品德与生活、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技、体艺与审美。关注的是学生生活体验与成长需要,改变的是学生生命厚度。 2.系统构建“立交桥”:以科学的课程结构拓展多元育人路径。 以校为本: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丰富化。试延伸国家基础课程,积极开发学科拓展类课程。 首先,“数学与科技”类课程中数学学科结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结构思路在基础学科课程以外开发数学阅读课程、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数学课程中将阅读分两步走,低年级(一二年级)以数学绘本阅读为主,高年级以单元补充阅读为主。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一方面以教材素材为研究内容;注重知识与能力综合、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另一方面以“数学节”为载体通过一系列如“数学故事”“口算大王”“24点”等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数学思维锻炼实践能力。其次,“语言与阅读”类课程就是在语文、英语课程上拓展延伸形成的课程,我校根据课程特点与年段特征研发了以“识记”为中心的“悦纳”课程,包括绘本课程、积累课程、课前说话,让孩子在听、看、记、绘的过程中经历识字、成语名言、诗词典故的熏陶为今后的读写打开一扇窗。到了中高年段孩子们不仅仅对事物、他人需要悦纳,还需要和这个世界的沟通、交流、表达,我们设计了以“读写”为中心的互动课程,包括晨诵课程、整书阅读课程、写作课程,美好讲坛课程等。我们还开发了以“演”与“辩”为中心的转化课程,包括童话剧课程、课本剧表演课程、辩论课程。以故事和音乐为线索,将表演与音乐、美术、阅读、写作相整合,增强每个孩子学习体验和主动性,从而实现读与写的自然转化,体验与表达的智慧升华。围绕充分“尊重生命,激发个性,崇尚美好”的教育质量观我们在梳理整合已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将“体艺与审美”类课程进一步丰富与生活化。 首先,拓宽原有领域、催生新的生长点使课程更加鲜活起来。车模课、动漫、种养殖课程、形体课程、服饰课程的开展丰富了“万佳少儿科学院”与“万佳艺术团”内容;跳绳金章计划的实施、器乐特色班级建设、小乐器进课堂使校本化课程纵深发展。到目前为止我校四大类39项校本化特色课程错时开设。其次,课时优化让教与学舒展起来。课程整合后,如果要落实课程目标,需要充足的课时保证。学校为了克服场地、教师不足也是为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个性化的教育,根据年段分设选修课时间同时我们尝试着把原来的40分钟一节课优化为80分钟(两节合并)或35分钟的大小课时,壁挂美术大课时、体育锻炼课为小课时,除了大小课时,还利用一些零星时间开设微课型,比如书法练习、英语口语课、艺术间操课、周一的弟子规课,利用这些“弹性”时间补充,无论国家课程还是特色课程课时能长短结合,节奏张弛有度,落实起来有了充分的时间保障。再次,教材的编写引领师生在探究中成长。在实践基础上我们逐步完善跳绳、壁挂校本教材,在反复修订、打磨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今年秋季,我校特色壁挂课将入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可以让全国学生学习 以生为本:实践活动体系化,育人课程品牌化。我们进一步丰富德育课程,创新实践活动,抓好常规管理,以激励为主线,根据已有课程基础整合传统文化与艺术课程形成“万佳七礼课程” (既弟子规课程、 班级文化课程、体艺课程、家长学校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环境课程和激励课程)。通过经典诵读、体育艺术实践最终实现以艺修身涵养品行。持续推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万佳“激励课程”,并将它贯穿、融入育人课程。与弟子规课程、每月“万佳行为规范”课程中的一个主题结合,在上学期基础上进一步关注“万佳表扬条”后续评比表彰,面向全体学生、带动了全体教职员工形成了全员“共育”的局面,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找到一个抓手。创新推出“万佳秀场”这一形式,在一场场探究与分享、一次次师生文化宣讲、家校互动中彰显个性,展示了万佳师生风采。本学年将弟子规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的若干要求结合,开展了“日行一善,月行一德、善行一生”实践探索,从“友善生命、友善环境、友善他人、友善自己”四个维度,让善的精神价值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转化为“小、近、实”的行为习惯。课时与仪式结合。每周一早晨为全校弟子规课程,利用20分钟的时间班内学习月规范内容,并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对早晨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领悟。学习内容与习惯养成相结合。一周所学内容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作为本周习惯养成的重点,如“宽转弯、勿触棱”每周一件小事,让习惯形成于细小之处。将雅乐作为学生习惯养成的辅助手段。每月根据行为规范要求内容选学一首歌曲,并在校门口至正广场每天定时播放,在音乐的熏陶中实现习惯养成。定期举行主题活动。利用重大节假日等定期举行以弟子规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和成长日记记录,通过主题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如三八节和母亲节让学生积极帮助家长做家务,体会“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意义。重视课堂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让教育更贴近生活和学习,并结合学校的好人好事等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宣传,让德育教育更加丰富。创新综合实践课程形式全方位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续与乌审旗民族实验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在2011年活动启动的近两年先是教师间的互动听课、教研观摩,去年我校五十多名师生参加手拉手校的课程现场会,今年“六一”节乌审旗学校十几名师生到我校共庆节日,活动中蒙古少年到我校学生家中体验生活并且同台演出,活动后我校两个年级的孩子们将书信捎给民族学校同学建立起友情联系。积极做好社区联络员制,与纺织街道便民社区、福兴街道花苑社区和兴农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到森林公园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到花苑社区进行慰问演出、政策法规宣讲,到兴农社区开展教师志愿者五点二十课堂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活动中,发挥小手拉大手的教育作用。 科学实施:创新管理方式,培育创造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文化。 以团队管理、分类研训的方式,保障课程实施质量。通过校长室统筹规划学校课程发展,教科室作为课程研究与督导的专职部门以及学科组、备课组组成的学术团队进行课程管理、研发、实施。 建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本着以评价引导课程实施、学科建设、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则开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通常利用观察、能力测试、竞赛活动或课程分享会等方式评价,以保证课程的整体推进、实施力度和学生发展。 优化美好课堂实现课程目标关键在课堂。只有教学优化,只有课堂更有针对性、更高效自主,课程才最大可能地实现丰富和多元性。围绕美好教育我们提出了“美好课堂”的教学哲学“课堂即成长”。在聚焦“美好课堂”(或德育现场)的研究中我们依托自主理念,建立本土化的课堂模式,将课堂研究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评价导向,转变教师课堂关注点。在“习惯好、方法实、体验深、效能高”的万佳美好课堂评价指导下,通过课堂评价导向转变教师课堂关注点。观课评课由原来的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并对此开展四个特征的评价描述。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的时间少了,深入小组内指导的时间多了;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时间少了,学生展示汇报的时间内容多了;一方面教师继续开展引导性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生生互评、互问多了。我们结合学科特点修改细化了各科课堂评价标准使其更具学科性和可操作性。 激活师生能量,构建“激发探究体验”教学模式。美好课堂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学生主动地学,教师积极有效引导,师生在互动交往中共同成长,即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成长共同体”;二是课堂一定是个性、自主的,一定是愉悦、生动、有效的,即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我校探索的“激发探究体验”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课前自主预学、课中合作共学、课后拓展延学,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学习资源共享。 研发教学策略,建设多样、个性课堂。 为了使美好课堂的自主、有效落到实处,探究中我们实施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策略。 精心研究单元目标课时重难点并精心编制了“美好课堂助学单”。整个助学单包括了学生某一节学习的预学准备探究生成巩固反馈即前中后环节,反映了完整的学习周期。在优化课堂的研究中我们明确“两个五分之一简约”:一是简约课堂结构,减少教师讲授时间,保证学生进行书面练习不少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五分之一即8分钟;二是整合教材内容,采取比较学习法、单元主题教学法、补充拓展法等方式,简约学期授课时数五分之一,保证学生进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提高学生手脑并动的综合实践能力。 课题研究提升美好课堂研究品质。重点围绕“美好课堂”的基本特征、“美好课堂”的评价标准、构建美好课堂的策略研究三个方面,利用榜样引领(罕台新教育小学、上湾小学、实验中学、北京清华附小、深圳弘雅小学)、多种形式观课、评课、赛课以及教研分享会途径,在一次次交流中收获着,在一次次碰撞中成长着。 营造美好空间 深化精神与行动并举的管理文化。万佳“美好管理”,始终坚持尊重、激发、共生,始终坚持“团队发展”的核心要素,始终坚持“现场管理”和“有效回路”并举的机制建设,在实践中构筑起了富有特色的“精神与行动并举”的管理文化。 管理是精神的引领、行动的支持。万佳小学特别注重通过营造一个“家”的人文关怀氛围,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的心灵家园。首先倡导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向书本学,开展“共读共写”与“读书沙龙”活动;从活动中学,组织“美好讲坛”、“万佳秀场”,在此基础上,“校长导学”充分发挥起精神引导者的作用,用事实、用案例、用对话等形式帮助教师梳理思路、调整心态,从而实现理念融炼,目标认同。“校长导学”体现行动支持,校级团队深入学科、联系年级,在常态课中规范指导、研讨课中引领提升,并坚持周例会常态课反馈,月学科组、研究团队的阶段工作回顾,学期中教育教学校长引领提升。 “骨干项目推进”体现教师专业团队发展。“教师专业阅读项目组”“专业写作项目组”“儿童课程项目组”“美好课堂项目组”“班主任工作室”,由骨干教师带领项目研究。 让万佳校园不仅仅是老师们“能干事,善干事,干好事”的舞台,更是大家释放自己教育智慧、获得精神成长的地方,形成了有效的“万佳教育场”。创新实施 “公共服务岗位”管理机制,在每个学年初,老师、家长结合团队工作的需要及自身特长和发展愿望,自主申报的本职教学之外的岗位,比如:维修志愿服务、例会主持、带徒弟、教材解读、文化宣讲、体艺比赛裁判、实践活动策划组织等。实践证明“公共服务岗位”管理机制实施,引导每一位老师、家长一方面做好本职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学习、认真准备,牵头完成所承担公共岗位的工作营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和谐氛围。让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由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津津乐道自己为团队做了哪些公共管理服务工作;同时,在不同的岗位上,更多地了解学校的全局工作,从而慢慢开始更全面、更客观、更细致地换位思考问题。(年轻教师主动承担班主任、通讯报道、语言文字管理、文化宣讲、书法课程教学等工作。) 管理是情感的沟通关注人的情感,帮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是管理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积极地寻找情感沟通的有效途径与方式。各种评课、教研活动、面对面交流、校信通上的留言板、QQ互动、随笔分享等方式沟通及时有效。此外学校班级开通博客、校长接待、家校夜话搭起了学校、班级与家庭之间的桥梁。由工会或体艺组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搭建了教师之间情感深度沟通的平台,从书面到网络,从电话到面谈,从会议到活动,各种信息平台的有效利用,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心灵共同体。 拓展多元与互动的绿色生态空间为确保美好教育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全面推行教职工岗位竞聘与目标化管理,激活团队活力,提升管理工作效能。我们努力营造与专家、与名校、与同伴、与家长社区、与经典阅读良性互动的生态成长文化。与北京教育学院、深圳弘雅小学网络交流合作,共建我校艺术教育与课程研发团队。 继续深化“培青工程”(基本功训练、师徒结对扎实有效)。“美好讲坛”。(通过共读共写丰盈师生生命;影子班主任、分层家教课程的实施形成家校合力;校本培训;道德大讲堂)。与社区与区内兄弟学校、乌审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兴安盟二小互动交流。 尝试“美好网校”的初期探究。 内部交流共享的办公研修平台。对外宣传交流的万佳网站。借着我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验推进的契机着手筹建服务学子、贡献社会的空中学校。 编织美好故事 万佳人践行“美好教育”的理念催生出一系列的美好故事。而这些美好故事又蕴藏在无数个“美好课堂”和“美好课程”中。通过美好故事的记录、书写促进美好教育实践。 1.寻找身边美好故事。德育处开展发现身边感动事件并进行“国旗下美好故事分享”,党支部推出“师德叙事”、“学习身边榜样”系列活动。 2.记录生活中美好瞬间。专业写作项目组继续通过随笔记录、互动交流、专业指导,引领师生展示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姿态。 3.班级、学科课程、教师团队及时回顾梳理分享教育教学叙事。 美好教育大事记、教育教学随笔叙事、成长电子档案、作品成果集锦不同形式记录着美好教育实践点滴,催生着美好教育人的生命拔节。因为有美好故事的用心,才让美好的万佳人在探索的路上“遇见不曾遇见的美好”; 因为有美好故事叩问心灵的对话,使得美好教育的研究拥有更多反思与完善的可能;因为有美好故事的执着,使美好教育那些平凡日子印在了师生的心坎上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育行动,使纸面上的教育理念落地生根,真正实现了理念和实践间的转化共生。三、经验与反思 思考与启示政府与社会关注、重视教育,主管局高位引领、专业支持为优质学校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准确的定位,科学的规划,系统的实践”是推动优质学校创建的基础。在学校构建适合自己成长方式过程中,基于校情的准确定位,把握学校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可以使我们始终保持清晰的思路。 坚持现代化的育人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初步形成学校文化品质。 本着办学理念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丰富完善办学思想的双向互动,在不同成长时期,我们拓宽发展领域,创新发展机制,提升内涵,彰显特色,实现学校稳健、持续、和谐发展。学校成为教育部挂牌的“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新教育优秀实验校”,“自治区绿化模范单位”、 全国百佳艺术教育名校、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鄂尔多斯市绿化先进单位”、全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市级环境友好学校、市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东胜区“双高普九”先进集体、东胜区先进家长学校、区级文明单位、东胜区教育系统优秀党支部、先进家长学校、东胜区“文明单位标兵、东胜区少先队红旗大队等荣誉。在教育系统素质督导评估中我校连续三年获二组一等奖晋升一组后连续两年获二等奖。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发挥团队优势,打造团队精神,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明晰了以“团队”管理,“项目推进”为创新实践方向,形成了团队研究课程,课程成就团队的共进效应。学校以团队文化为凝聚力,注重教师团体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附万佳小学近三年教师专业成长统计图)5.坚持科研兴校,抓实课题研究,形成较浓的研究氛围,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基于校情的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尊重,激发,共生”教研文化正在形成。聚焦“美好课堂”的研究已经从单方面关注转向多维度整合优化。学校以“创建文化佳园,践行美好教育”课题为带动,确立了多个子课题,整体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2012教学综合成绩第三档到2013学年第二档再到2014学年第一档,我校综合教学质量连续三级跨越。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质量抽测中我校语文获全区第二名、英语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132014第二学期的毕业质量检测中语文学科获全区第一的好成绩。在下面的统计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 问题与反思坚持“美好教育”的教育理念,但对理念还需深层次的思考。万佳小学在办学历程中逐步建构了“美好教育”思想体系,明晰了“美好教育”路径,在实践中逐步充实、完善的同时使得“教育即创造美好”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教职员工心中,贯穿于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但是,还应认识到,学校师生对理念的践行与本土化对接还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对“如何在新的发展时期进一步诠释美好教育”、“如何依托自主理念,建立本土美好教育模式”的深入思考,从而在把学校纳入以“美好教育”理念为内涵追求的有意识发展尚显不足。 2坚持质量核心,但对质量内涵的理解需要进一步丰厚。我校在围绕核心价值追求在文化建设、课程构建、课堂优化的过程中逐步明晰了美好教育质量观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激发个性、崇尚美好、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但是,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在关于质量内涵的理解上,部分教师还存在局限,即把教育质量仅仅理解为教学质量。如何引导教师深入理解美好教育质量内涵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之落地生根最终转化为师生生命成长的不竭动力需要不懈努力。提炼出“美好教育”三大原则,还需将其作为“美好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尊重”、“激发”、“共生”的原则贯穿我校“美好教育”实践每个过程,“始终关注师生生命成长”正在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但在美好课程、美好课堂建设中以及美好空间的营造与拓展中明显感觉对这一原则的理解运用浅显表现为旧观念下的课堂探究隔靴止痒、基于校情的课程整合优化停留在初级阶段、美好空间内涵丰富与外延拓展缺乏持续后劲。 形成了教师团队精神,但教师个体发展活力需要激发与引领。学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老师们工作积极主动,尽心尽力。但是从教师个体而言,很多教师缺乏一种在专业发展方面的更高目标,因此,学校在关注教师团队精神形成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教师自主发展,从而使每个教师的发展各具特色,充满活力。 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的转型需要纵深的开掘、创新。 将建校初期的特色突破口转化为新时期持续深入的引领点,这需要学校回到改革的原点,重新审视眼前的学生,重新认识教师的状态,重新体味教育的意义,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或许点依旧是那个点但立意和纵深开掘又进入新境界。 四、结语 孟子有一句话:“山径之蹊间,介然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品读这寥寥数字,实在有着丰富的内涵:第一,路与路之间大相径庭,有的路崎岖但是向上,有的路方向就是错的,要确定走什么样的路并且走对路并不容易,这是选择之惑;第二,路是人在杂草之中不断行走开辟出来的,不会一蹴而就,必须反复尝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是探索之苦;三则,寻得正确之路后必须坚定走下去,没有自信就会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更是前功尽弃,这是坚持之难。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万佳小学探索的是一条传统意义上师资生源一般的新建校的优质创建之路。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我们非常珍视每一次的评估、验收、成长的机会,因此,在真实地呈现了我们的清理结果以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为万佳美好教育的发展贡献智慧,全体万佳人会心存感激。谢谢! 东胜区万佳小学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