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2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B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96852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2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2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2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2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6七上红桥期末)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 . 司马懿和司马昭B . 司马昭和司马炎C . 司马炎和司马睿D . 司马睿和司马炎2. (2分) 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 A . 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往的过程B . 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C .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D . 中原先进文化向周边扩展的过程3. (2分)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 . 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 .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 . 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4. (2分) (2016七上罗山期末) 哪一王朝最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 )A . 西晋B . 东晋C . 新朝D . 北魏5. (2分)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 )A . 西晋B . 东晋C . 前秦D . 宋6. (2分) 读图说史:读图,解读正确的是( )A . 北方自然环境恶劣B . 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C . 江南地区相对发达D . 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7. (2分) “草木皆兵”历史典故与下列有关的战役是( )A . 牧野之战B . 桂陵之战C . 淝水之战D . 官渡之战8. (2分) (2016七上富顺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 .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 .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 .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9. (2分) (2018七上柳州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有( ) 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自然条件优越 战乱少,社会稳定 国家的统一A . B . C . D . 10. (2分) (2015七上肇庆期末) 从东汉末年到南宋,促进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的原因有( )北方人口南迁 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南方相对稳定 南方生产技术历来比北方先进A . B . C . D . 11. (2分) (2016七上光泽期末) 东晋时期,南方城市繁荣。其中人口达到百万,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 )A . 洛阳B . 长安C . 成都D . 建康12. (2分)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 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 .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C . 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D . 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13. (2分) (2017福州模拟) 图卡片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涿鹿之战B . 牧野之战C . 赤壁之战D . 三国鼎立14. (2分) 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斗争B . 阶级矛盾的尖锐C . 民族矛盾的激化D . 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15. (2分) 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 江南气候温暖湿润B . 北方农民的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C .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 . 江南土地肥沃16. (2分) 历史兴趣小组总结七年级上册各历史朝代特征,其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为( )A .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 . 中华文明的起源C . 统一国家的建立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7. (2分)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 . 南方自然条件好C . 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D .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18. (2分) 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 )A . 春秋B . 战国C . 汉朝D . 三国19. (2分) (2016七上自贡期末) 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B . 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C .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D . 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20. (2分) (2017九下扬州月考) 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 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商业繁盛 政治、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A . B . C . D . 21. (2分) 今浙江的乌镇(下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 . 以种植水稻为主B . 以种植玉米为主C . 以种植小麦为主D . 以种植棉花为主22. (2分)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A . 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 . 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 . 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D . 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23. (2分) (2016七上滨海期末) 导致西晋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不包括( )A . 统治集团极其腐朽B . 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 . 西晋皇族连年混战D . 内迁各族起兵反晋24. (2分) (2015七上山西期末)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 .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B . 南方战乱较少C . 南方自然条件好D .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25. (2分) (2018七上莆田月考)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 . 东汉末年B . 三国时期C . 西晋D . 西汉二、 列举题。 (共2题;共17分)26. (5分) 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历史上的“五胡”指哪五个少数民族。27. (12分) (2016七上罗湖期末)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 请写出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A_ B_ C_ D_(2) 请写出图2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E_ F._(3) 为图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此战役的交战双方是什么军队?(4) 结束图1、图2政权并立局面的分别是哪两个王朝?中国古代政权的更替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三、 材料题 (共3题;共55分)28. (20分) (2018七下长春月考)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 【伟大工程】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上面材料描述的是什么河?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2) 【技术创新】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上图中的生产工具是什么?(3) 【民族交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中华上下五千年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这次通婚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4) 【中外文化】请分别写出图c和图d人物的名字。通过他们的事迹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精神?29. (15分) (2017九下万州期中)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请回答。(1) 南京最早作为首都是在哪一时期。这一时期以南京为代表的南方地区得到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2) 南京见证中国近代屈辱的开始国门被列强大炮轰开,在这一历史事件中中国失去哪一地区,这一历史事件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3) 1949年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在历史上国共曾两次合作,请列举两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具体史实。30. (20分) (2018七上莆田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戎狄内侮(匈奴、鲜卑等族内迁中原),有晋东迁,中土遗民(中原百姓),播迁江外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宋书(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 材料二反映了汉朝时期江南怎样的状况? (3) 材料三反映了江南怎样的状况?有什么长远意义? (4)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中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二、 列举题。 (共2题;共17分)26、答案:略27、答案:略三、 材料题 (共3题;共55分)28、答案:略29、答案:略30、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