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 原始的农耕生活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196768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 原始的农耕生活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 原始的农耕生活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 原始的农耕生活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 原始的农耕生活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A . B . C . D . 2. (2分) (2017七上汇川期中) 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半坡聚落D . 河姆渡聚落3. (2分) 图是河姆渡居民房屋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 ( )A . 种植粟B . 普遍使用打制石器C . 过着定居生活D . 使用陶器4. (2分) (2019九下仙游月考) 1987年,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北京人表述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B . 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石器C .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 . 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5. (2分) (2017九下东营期中) 今年4月,“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刚刚揭晓,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入选。该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的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半坡居民D . 河姆渡居民6. (2分) (2017七上南雄期中) 我国最早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始居民生活在( ) A . 长江流域B . 黄河流域C . 珠江流域D . 北京周口店7. (2分) (2017七上泰州期中) 下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种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河姆渡原始居民D . 半坡原始居民8. (2分) (2019七上长白期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约6000年前已经种植粟的居民是 ( )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半坡居民D . 河姆渡居民9. (2分) (2016七上惠来期中) 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农耕已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 制作弓箭、烧制陶器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A . B . C . D . 10. (2分) (2018七上南岸期中) 春秋时期,贵族努力开辟私田,扩大耕地,出现这一现象的条件有( ) 青铜器开始使用铁器的出现牛耕的使用个体农民的大量出现A . B . C . D . 11. (2分) (2019七上西安期中) 如下图是七年级某班同学参观某个早期人类遗址博物馆后带回来的一张照片,请你判断他们去的地方是( ) A . 西安半坡博物馆B . 元谋人博物馆C .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D .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12. (2分) (2018七上桐梓月考)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 . 会种植庄稼B . 能人工取火C . 能建造房屋D . 会制作陶器13. (2分) (2019七上襄汾月考) 你若要实地考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遗址,应该到( ) A . 浙江良渚遗址B . 浙江河姆渡遗址C . 陕西半坡遗址D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4. (2分) (2018七上高要期中) 下列古人类,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类最接近的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半坡居民15. (2分) (2019黔南模拟)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下列作物中,是我国最早开始培植的有( ) 棉花 粟 水稻 玉米A . B . C . D . 16. (2分) (2018九上深圳月考) 下列有关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都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都过着以原始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使用天然火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A . B . C . D . 17. (2分) (2019七上北海期末) 在半坡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应该是( ) A . 青铜器B . 铁器C . 铝器D . 陶器18. (2分) 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 . 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B . 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C .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D . 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19. (2分) (2018七上宜宾期末) 观察下面图一、图二,通过比较最能说明( )A . 建筑技术的发展B . 冶铸工艺的提高C . 战争武器的改进D . 生产力不断进步20. (2分) (2017七上深圳期中)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 打猎技术的进步B . 原始农业的出现C . 石器工具的进步D . 原始手工业的出现21. (2分) (2015七上长顺月考) “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半坡居民D . 河姆渡居民22. (2分) (2017七上遵义月考) 根据考古发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 小麦B . 水稻C . 粟D . 玉米23. (2分) (2018九下东营模拟)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下列内容与半坡居民相符的是( )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水稻住半地穴式房子制作彩陶A . B . C . D . 24. (2分) 西安半坡博物馆(下图)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导游小王在介绍遗址时出现了一处错误,请你帮助指出( )A . 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B . 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C . 半坡人陶器制作有特色D . 遗址距今约1万多年25. (2分) 半坡和河姆渡聚落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火的使用B . 农业生产的发展C . 能建造房屋D . 使用陶瓷26. (2分) (2017八上滕州月考)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7. (2分) (2017七上东莞月考) 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农业生产的发展B . 火的使用C . 能建造房屋D . 使用陶瓷28. (2分) (2017七上河源月考) 在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 A . 生产工具的改进B . 种植技术的发展C . 建筑技术的进步D . 饲养水平的提高29. (2分) (2019七上龙岗期中) 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 A . 彩陶B . 白陶C . 黑陶D . 青铜器器皿30. (2分) (2017七上惠安月考) 在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中,制度的改革、生产工具的发明、文化的出现等等都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以下事物所代表的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嵌绿松石的铜牌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北京人头像复原图 商代铜爵A . B . C . D . 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85分)31.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七千年前的奇迹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请回答:(1) 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3) 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4) 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2. (20分) (2019六上新泰期中)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泂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二:1930年考古学家首先发现有被火烧过的鹿角,然后陆续发现洞穴遗址有很厚的灰烬层,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据化验是草木炭灰。以上遗物遗迹说明远古人类已经能使用并控制火,并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材料三:我国陕西西安和浙江余姚原始遗址的挖掘和考古充分证明:几万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栽培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这些世界上最早栽培的植物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1) 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考古发现的远古人类的名称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火对远古人类有哪些用途? (3) 材料三中生活在陕西西安和浙江余姚这两处遗址的我国古代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他们分别居住怎样的房屋? 33. (5分) (2017七上桂林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材料二:(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 (2) 材料二中图一与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为何他们建造不同类型的房屋? (3)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人类从“穴居而野处”到“居于宫室,以待风雨”有什么重大意义? 34. (20分) (2017七上苏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 材料出土的这些石农具表明当时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 (2) 世界上已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制造于什么朝代? (3)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在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铁器的使用为当时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创造了条件? (4) 通过对以上几个划时代历史时期的问题探究,你有什么认识? 35. (20分) (2017七上临沂月考)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1) 由材料一可知,上古时期社会环境恶劣,面对这种环境,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 (2) 阅读材料二,你能说出会“农作”的远古居民吗?他们在“农作”的基础上,还掌握了哪些技能? (3) 材料三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26、答案:略27、答案:略28、答案:略29、答案:略30、答案:略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85分)31、答案:略32、答案:略33、答案:略34、答案:略35、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