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93613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二 单元计划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本组教材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积累好词好句;理清文章顺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抓住“观察和发现”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学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2.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够初步运用。学习观察日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难点:1. 养成细致有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够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2. 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教案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两首 2课时 爬山虎的脚2课时蟋蟀的住宅 2课时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1课时语文园地二 2课时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过程与方法: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2. 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教学方法:探究法 自主合作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 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 理解诗题 理解诗句 品读悟意境 熟读成诵二、 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补充: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5.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2)品读诗名,读书读意6.反复练习古诗(1)指名朗读,读后评价(2)学生齐读(3)熟读成诵 提前预习,找资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读懂诗魂。读诗重在以诗悟情,以诗悟理!布置作业:1.预习作业:熟读游山西村。2.课后作业:默写题西林壁。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5.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教学重点:树立问题的探究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以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具与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二、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三、再读诗,感语交流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2.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1)生卒年代;(2)生活时代人品介绍;(3)著名作品;(4)自己的见解。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六、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思维。 学生爱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要允许学生动一动、说一说、想一想。学生才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会知识,也会从实践中得到创新。学习诗人细致观察、丰富的写作方法。布置作业:1.预习作业:抄写6 爬 山 虎 的 脚生字2.课后作业:背诵古诗板书设计: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6 爬 山 虎 的 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能力。(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与学具:爬山虎实物,学生准备水彩笔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三、反馈读书情况。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学生认读生字词,并指名学生读。同桌互相交流。在朗读与交流中,慢慢渗透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布置作业:1.预习作业:继续读懂课文2.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写作方法 嫩红嫩绿 按照顺序 叶子 朝下 均匀 抓住特点6 爬山虎的脚 观察细致 脚 位置 形状 颜色 动静结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6 爬 山 虎 的 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熟练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2)积累妙词佳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能力。(2)在背诵中增加素养。教学重点: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教学难点: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与学具: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2.有关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一、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四、学习第五自然段。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五、发散思维。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有所疑才有所学,在疑问中要求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究竟如何吸引人。 温故知新,看实物来加深理解。小组内学习交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的写作方法。布置作业:1.预习作业:了解蟋蟀的住宅课文2.课后作业:默写生字词,熟读课文板书设计: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虎 颜色:嫩红(灰色)的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 )教学内容或课题:7.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难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齐读课题。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3.解决问题。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学生自读课文。提问巩固新知,理解课文内容。布置作业:1.预习作业:整体了解蟋蟀的住宅2.课后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7、蟋蟀的住宅选址:不随遇而安伟大的工程 特点:简朴、清洁、干燥隐蔽、倾斜 修建:工具柔弱、不断修整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7.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引导法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 复习课文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三、 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四、 作业设计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讲读中总结方法,指导自学交流;引读领悟重点段落;推敲词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养成推敲词句的阅读习惯。布置作业:1.预习作业:预习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课后作业:语文作业 练习册板书设计: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教学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具与学具:相关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自我介绍,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经过30年的观察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我们也应和法布尔一样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用心去学习第8课。(出示课题,齐读)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让我们用心去发现,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发现了什么问题?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完成下列要求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呈现 凹进 精神大振端详 叩开 枉费心机起源 资料 浩如烟海静谧 宁静 大陆漂移 请同学们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确,读响亮些,别看是生字,读起来也是有节奏的。(自由读指读)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下(指读)老师从你身上学到了,原来生字也是可以读出感情来的,你是怎么读出感情的呢?我们也学着试试(齐读) 请同学看“大陆漂移”,这是一个关于地质学方面的科学术语,老师这有一段相关的介绍。出示介绍 聪明的孩子最会发现,从最后一行这2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静”的词吗?(学生自由说)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表示“静”的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些词。(齐读)寂静 宁静 幽静 鸦雀无声 万籁俱寂 (2)提问: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介绍魏格纳老师这有介绍魏格纳的资料出示: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出示魏格纳头像)这就是为科学献身的魏格纳请同学们看课文最后一段,也有对魏格纳及他所取得成就的介绍。(出示最后一段抹红震动)震动什么意思?他的什么发现震动地质学界?三、集体交流,品读感悟1.年仅32岁的魏格纳,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成为一颗耀眼的科学新星。魏格纳提出的假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4自然段,并完成以下要求。出示: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1)出示句子:“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果然都能又能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结果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吻合在一起。”重点研究第一句“这两个地方”指的是哪两个地方?“吻合”什么意思?我们看地图找出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是不是和文中所描述的那样。“不可思议”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啊,南美洲和非洲之间隔着辽阔的大西洋,距离相差6500千米,八杆子打不到边的2个地方却能如此紧密的吻合在一起,这是多少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啊!读(引读第一句)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不断念叨着,读魏格纳此时欣喜若狂,大声喊着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魏格纳有了更多惊人的发现,齐读2,3句。请同学对照地图,看看是否如同书上所描写的那样。(2)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有了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想像一下,当年魏格纳有了一次比一次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惊喜)从那些地方我们感受到了魏格纳的惊喜。出示:“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请同学自由练习,把魏格纳的惊喜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读,引读当魏格纳无意中发现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竟然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吻合,魏格纳(引读第一句)于是他(引读第二句)当魏格纳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时,魏格纳(引读第三句)(3)伟大的发现总不会轻易现出他的真面目,年轻的魏格纳为什么会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呢?(仔细观察)你从那些地方看到了魏格纳的认真,一丝不苟?出示:“他常常出神。”“他精神大振,不同点。”“魏格纳兴奋极了,进行了比较。”(4)仅仅会观察还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学会从观察中敢于思考、探究。看到这些惊人的发现,魏格纳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出示:“在太古时代,地球上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2.推理想像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成为真理,为了证实这一奇想,魏格纳都做了些什么工作?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1)著名科学家柯彭的看法和建议是什么?“也曾有人提起过”,说明了什么?(2)在大科学家的劝阻下,魏格纳是怎样做的?那些词语看出考证工作的艰难?(浩如烟海)解释这个词语,经过魏格纳将近2年时间不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魏格纳终于找到了证据。(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所以, 。四、回归整体,迁移升华1.(指板书)仔细观察,敢于思考,反复求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是啊,只要我们学会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并随机点拨。 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回忆。从句子中深刻理解本文意思。慢慢地品味,慢慢地咀嚼,理解文章内容。回归主题,学习魏格纳的精神。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2.预习作业:语文园地二板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仔细观察 敢于思考反复求证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口语交际 习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我的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教学难点: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具与学具: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等。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复习导入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师: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四篇文章,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知道这些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有趣吗?生: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生: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2师小结后导入。对,同学们说得很好。它们都与作者平时的认真、连续的观察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 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二、引导学生观察1让学生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事物。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观察的事物,水果、玩具2激发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过渡:小朋友,你将怎样观察你手中的事物,能说说吗?让学生畅所欲言。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师: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观察这一类事物的方法。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探究观察方法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方法写在纸上。师: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学习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把结果展示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4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每步自己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三、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1认真观察手中的事物,看它有哪些特征或是有趣的地方。2认真思考,看怎样才能清楚地把手中的事物写下来,并写得具体生动。3.题目自拟,字数在300字以上。四、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五、教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自由交流讨论,在意见上取长补短。明确习作要求,为积累词句奠定基础。布置作业:1.预习作业:语文园地 二2.课后作业:继续完成习作板书设计:口语交际 习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 结果也不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口语交际 习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我的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教学难点: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具与学具:习作范文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学生写作,师来回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指导。二、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以指导自己的习作。三、师提出修改的要求。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朗读法。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句子是否通顺; 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有无错别字; 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四、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五、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 从范文佳作中取长补短,使习作更上一层楼。布置作业:1.预习作业:语文园地 二 2.课后作业:背诵日积月累板书设计:习作范文 修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语文园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了解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能够熟读成诵。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3.情感态度价值观: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丰富知识,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难点: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具与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日积月累”的教学。1.导入。师:同学们,您们喜欢儿歌吗?谁会背?2.指名学生背儿歌。师: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老师也学会了一首新儿歌,想听吗?3.老师背儿歌。4.“正月梅花香又香。”5.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咱们就一起学一学。6.学儿歌。学生初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7.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8.了解儿歌中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9.师:你从儿歌中了解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重点讲解正月是指一月。10.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1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二、“成语故事”教学(一)引入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1.指名学生说一说。(二)学习“胸有成竹”这个成语。2.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4.了解寓意。5.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老师相机加以说明:“胸有成竹”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与可的故事,是说他在画竹子之前,心中先有一个他要画的竹子的大概形象,比喻我们做事前心里已有全盘的考虑及妥善的安排,因此才有成功的把握。7.作业:背诵儿歌;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三、习作教学: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2.学生分小组自由谈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在全班交流,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3.引导学生体会本单元描写植物的课文的写作方法,注意表达的顺序。并举一反三,体悟描写其他事物的方法。4.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四、习作讲评:1.回忆作文要求。2.出示较好的习作,欣赏评价,说说好在哪里。3.出示中、差两种层次的作文,评讲,集体帮助修改。4.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师生快乐地背儿歌。学习成语故事,积累做人的诸多道理,方为学中境。布置作业:1.预习作业:第9课的生字词。 2.课后作业:背诵日积月累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我的发现 词语盘点 日积月累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