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内阅读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192929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内阅读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内阅读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内阅读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内阅读题第二十六课皇帝的新装(一)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1本段的大意是:2从哪三方面描写了皇帝爱新装。3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从本段内容可以看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5本段可分为几层,并写出层意。说说这段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仿照本段,写一段话,用上加点的词语。(二)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使他们好马上开始工作。1选出词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A漂亮辨别B美观奇怪C炫耀愚蠢D聪明花掉2第一段哪几个句子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突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两个骗子是怎样行骗的?4“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三)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1.作者描写老大臣主要运用了()方法。A.肖像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2.“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一句的正确理解是()A.老大臣确实看见了那块布。B.老大臣为了不让任何人知道他是愚蠢和不称职的人,假装看见了那块布。C.老大臣在认真欣赏那块布的花纹和色彩。D.老大臣在竭力寻找那块布。3.用横线在原文中把“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一句中的“这一点”的具体内容画出来。4.老大臣为什么不敢承认自己看不见布料这一事实?(四)“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1第2段,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的原因是()A他看到两个骗子织出了华丽的布。B他看到大臣们抢着介绍布料,热心为他服务。C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什么也没看到。D为了让骗子更努力地织布。2第3段,“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的原因是()A他们都看到别人出丑。B他们都看到了骗子的精彩表演。C他们的性格从来就是乐观。D他们看不到布的行为没被揭穿。3把文章情节迅速推向高潮的话是_。4这一部分反映的皇帝的性格是_。5这篇文章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_。6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布料?7文中把情节推向高潮的一句话是A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B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游行大典C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D“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第二十七课郭沫若诗两首(一)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1第1节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运用的艺术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丽的街市”和“一些物品”,这又是运用的创作手法。2本诗既有写实,又有想像,其中,第节是写实,第节是想像。3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5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6本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A对现实生活高度概括。B运用民间故事曲折的反映生活。C运用象征手法。D以现实生活做基础,运用民间的素材进行丰富想象。7从下面词组中选出一组,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编一个合理且生动的小故事。(1)汉堡小蚂蚁红背包(2)月亮古树蜻蜓静夜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的基础上,转而进入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2在诗的第节中,诗人用、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3诗中借“”的传说,表达了诗人的感情。4诗的第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5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试着给第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节奏用“/”标示,重音用“.”标示。)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6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第二十八课女娲造人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想着,b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的气概。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了。最后,她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1给文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神通广大:兴高采烈:3文中画线处运用的描写方法是:a_,b_。4女娲为什么就想到了造人?5她是如何造人的?6女娲捏的人有什么特征?7女娲造人为了提高速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8为了使人类延续,女娲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9根据以上问题,总结一下文章想像的思路。10科技发展的今天,你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与同学们讨论讨论。第二十九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我们怎能不为之动情?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他无法亲近别的小伙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说笑嬉戏。他还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他常常自言自语:谁跟我玩儿呢?“我跟你玩儿呀!”这一天,忽然有谁在他耳边轻轻地这样说。“你是谁呀?”他扭过头惊奇地问。“我是你的影子。”那声音很好听,也很和气。盲孩子从没见过影子,他想像不出影子是什么样儿的。影子向他解释着:“我永远跟你在一起,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你长得什么样儿呢?”盲孩子又问。“我长得和你一样。”影子高兴地回答。它觉得这样回答太简单了,又补充道:“我像黑夜一样黑。我还有一双黑眼睛。”它怕自己仍没有说清楚,接着又问道:“你知道黑颜色吗?”盲孩子赶紧回答:“我知道。我每天看到的都是黑颜色。”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有一天,他问影子:“请告诉我,你从哪里来?”影子回答:“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那么说,只要有亮光就有你了,是吗?”盲孩子觉得又新奇,又兴奋。“是的。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影子说这话的时候,觉得无比幸福。盲孩子很受感动。他觉得影子的话带给他友情,带给他温暖。快乐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对盲孩子这样说:“看,你有一个多么好的影子啊!”每当听到人们这样夸赞他的影子,他总是告诉人们:“它不只是我的影子,它还是我的朋友。”人们常常看到他俩在阳光下、月光下,像好朋友似的说说笑笑;在没有阳光,没有月光的夜晚,盲孩子就点起一盏灯。有了光明,影子就来了,它陪着他唱歌,讲故事。夏天的一个夜晚,天气阴沉沉的,没有月光。盲孩子提着一盏灯,有影子陪伴着他走出家门。他们去一个宁静的小树林里散步。微风送来阵阵花香。还有鸟儿的叫声。影子告诉他,今夜虽然没有月光,但天上的星星又多又亮。这时候,从附近的丛林里飞来一只萤火虫,飘飘忽忽地,闪着幽幽的光。它朝着盲孩子飞来,在他的眼前缓缓地飞着。“是什么在飞?”盲孩子停下脚步仔细听着,“我听见翅膀扇动的声音。”影子告诉他,是一只萤火虫,一只小小的萤火虫。盲孩子从来没见过萤火虫。“萤火虫?就像很烫很烫的小火星吗?”盲孩子好奇地问。“不,不。萤火虫是很美丽的闪着光的小虫子。它不烫人的。”影子给他解释着。盲孩子仰起头来望着夜空,他什么也看不见,茫然地摇摇头。影子把手伸出来,他想接住那只美丽的萤火虫。这时候,萤火虫真的落在它的手上了。“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儿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盲孩子伸出一只手,接过那只萤火虫。他只觉得手心里痒酥酥的,是一只小虫子在爬。他情不自禁地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仔仔细细地看着,不停地眨巴着眼睛。他多么希望看见这只会发光的萤火虫啊!他注视着他那一片漆黑的世界,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忽然,在他的“黑洞”里,他第一次看见一个淡淡的光点在他的手心里移动着。同时,他手心也感到痒酥酥的。那光点渐渐地变亮了。他从没见过这样美丽的光。他分辨不清那是幽蓝的光,还是翠绿的光,他只知道,在他这永久的黑夜里,此时此刻有了一颗米粒儿大小的光点了。他永久的黑夜消失了。“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小小的萤火虫!它像一盏小小的灯。”盲孩子几乎是在大声喊叫着,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影子也高兴地笑了。那一夜,萤火虫陪伴他们玩了很久很久,一会儿从手掌上飞起,给他们带路,走近一丛蔷薇花;一会儿又落在手掌上,闪闪发光。夜深了,萤火虫向他们告别,飞进了一片寂静的树林。当盲孩子提着他的灯,灯光里有他的影子陪伴他往家走的时候,他的心情好极了。因为今天他看见了萤火虫的光,虽然那光模模糊糊,小得像小米粒儿,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耳边的风越来越大了。他感觉到手里提的灯晃来晃去。影子说:“天要下雨了,我们快些走吧!”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盲孩子手中的灯突然灭了。随后,影子也不见了。盲孩子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旷野上。他呼唤他的影子,没有回应,听到的只有风声和雨声。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跌倒在水坑里。他坐在风雨里想:只有等到风停了,雨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影子才会赶来吧?过了很久很久,他感觉风小了,雨也小了。他似乎又听见了翅膀扇动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是你吗?萤火虫?”盲孩子向夜空大声问着。“是我。”一只萤火虫在回答。“是我们。”有几只萤火虫在回答。“是我们一群萤火虫来了!”有好多好多萤火虫在回答。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在这美丽明亮的灯光里,影子又回来了。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伸出双手,拉住了他这位黑色的好朋友,他们久久地拥抱在一起。他身旁有那盏萤火虫组合的灯,还有他的影子伴随着他。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风停了,雨停了,天晴了。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今天太阳出来得格外早。月亮和太阳同时悬挂在天上。还有那盏萤火虫灯。这世间所有的光亮一齐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不大工夫,那雾也消退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他不但看见了太阳、月亮,还看见了那么多萤火虫组合的灯。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他的影子就站在他身边,和他手拉着手。他转过脸,亲切地望着他这位朋友,它也微笑着望着他。他发现,他的影子慢慢退去了黑色,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也有着一样红润的圆脸,油亮的头发和大大的黑眼睛。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1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2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3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4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5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第三十课寓言四则(一)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宋有/富人B天/雨墙/坏C其/邻人之父/亦云D其家甚/智其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二)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本文出自一书,该书又名,系(时期)等人编著的。2给加点字注音。遽()将()好()髀()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能为祸乎:4翻译句子。(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5文章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揭示了的关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由此引发出的一个成语是。第二十六课皇帝的新装答案:(一)1大意是皇帝酷爱新装成癖。2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了皇帝爱新装。3作者运用的是夸张手法。作用是突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这样的皇帝被骗子所捉弄是很自然的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可以看出皇帝是个不理朝政、穷奢极欲、昏庸无能的人。5第一层“许多年前”到“都花掉”。写皇帝买新衣服的费用极大。第二层“他既不关心”到“新衣服”写皇帝的全部兴趣都在穿新衣服上。第三层“他每一天”到这段完。换衣服次数多。这段用夸张的手法活画出了一位爱慕虚荣、大肆挥霍、不理国事的皇帝形象。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序幕。它为骗子为什么要骗皇帝,皇帝及文武百官为什么受骗而且还骗别人,以至最后演了一出皇帝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闹剧做了准备。6略(二)12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突出了皇帝不务正业,不理朝政,昏庸无能的特点。3两个骗子抓住了皇帝爱穿新装的特点和皇帝爱慕虚荣、昏庸无能的弱点行骗。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三)1B2B3“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4他怕别人知道他看不见这块布,说他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四)1C2D3“他们向皇帝建议游行大典”4昏庸,狡诈,虚伪,愚蠢5想象和夸张6怕别人说他们看不见布料,从而认为他们不称职。7D第二十七课郭沫若诗两首答案:(一)1.联想想像2.;、3.作者在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暗含对现实生活的不满。4.这是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5.不应该改动。因为诗中是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所以用“朵”字更形象生动。6.B7.(略)(二)1写景、想像。2月光、村庄、松林、白云、疏星。3鲛人流珠惆怅、无奈4.不好。因为“漏”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小而亮,突出“疏”字,而“露”只是一般地显现。5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6略。第二十八课女娲造人答案1荒凉寂寞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疲倦跳跃和欢呼聪明美丽非凡疲倦不堪2神通广大:形容本领极大。兴高采烈:形容人的兴致高,情绪饱满。3a心理b动作4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些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5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6能说会走。7把枯藤伸入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贱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8分成男人、女人,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9略10略。第二十九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答案1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2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3理解意境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4可以从个人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不强求一律。例如:A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B叠音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C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D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E按句排列,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5A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京族关爱他们,这样他们对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B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答案。如答出这两种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也应予以肯定。当然,从文章整体内容理解,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则更贴切一点。)第三十课寓言四则答案:(一)1.C2.(略)3.天雨墙坏,不及时修补。富人认为儿子聪明,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他的意料之中。4.(略)(二)1.淮南子人间训;淮南鸿烈;西汉;刘安。2.j;jing;ho;b3.善:精通;亡:逃跑;吊:安慰;居:经过;将:带领;何遽:怎么就,反问语。4.略。5.祸福得失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