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末考试模拟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91690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期末考试模拟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期末考试模拟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期末考试模拟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迄(y)逦 酒馔(zun) 熟稔(rn) 睢(zu)园 B. 恁(nn)地 央浼(mi) 鞶(bn)鼓 帝阍(hn) C. 赍(j)发 懿(y)范 夭阏() 下乘(chng) D. 搠(shu)倒 泠(ln)然 优渥(w) 玉笏(h)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拇指 插坐 昏聩 落霞孤鹜 B. 彤云 坍缩 尺牍 不落言荃 C. 蓦然 亲睐 衣袂 锱铢必较 D. 鞭笞 嬉闹 忖度 涸辙之鲋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种宣泄带有普遍性,很容易引发共鸣。于是,在舆论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下,焦虑慢慢在扩散中被放大。 B.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美国代表团的制服因为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而意外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美国政客们借此上演了一场“政治秀”。 C. 诸如“挖坑充数”制造开工率,以商品房假冒保障房,挪用保障房资金,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在这一领域已经屡见不鲜。 D. 辩证看 务实办一书以其独特的思想魅力,求真务实的精神,从浩瀚的书海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道亮丽的“理论风景线”。 4. 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续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 B. C. D.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国高考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制造了本科率、一本率这类功利的高考概念,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展开教育教学。 B.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耗资达25亿美元的“好奇”号核动力火星车将用于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C. 在科学技术目益进步的今天,减少灾害损失,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灾害的防控和预测作用,加大投入,提升对自然灾害的预防能力。 D.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辅书需要承担起服务于教学改革、服务于学生减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播科学知识等。 6.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堂吉诃德为“驴鸣镇”械斗的农民调解时,桑丘口无遮拦,竟学了几声驴叫,招来一顿狠打。堂吉诃德举枪救助,也因寡不敌众落荒而逃。(堂吉诃德) B. 多拉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宽容博爱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大卫科波菲尔) C. 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深得贾府下人之心。这令黛玉感到了一丝不忿,宝钗却浑然不觉。(红楼梦) D. 在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还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士”“君子”,让他们为社会服务,即“学而优则仕”。(论语)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谈吟诵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 ”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 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选自2012329人民日报,有删改)【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7、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8、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入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9、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就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而多弼不自伐也 伐:夸耀。C. 深乖昔 乖:违背。 D.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 以惠政闻 大亮密表曰 必通宵假寐 我便通夜安卧 而居处卑陋 哭之甚恸 A. B. C. D.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 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 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C.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 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 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第卷(共114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4分) (2)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4分) (3)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小题。(8分)多景楼1曾巩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2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注】1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本诗。2呗:梵音的歌咏。(1) 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试分析它们的作用。(4分)答: (2) 试析尾联“冥鸿”的意义,这一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15、古诗文填空(五题限选四题)(8分)(1)莫听穿林打叶声,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2) ,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睢园绿竹, ;邺水朱华, 。(王勃滕王阁序)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5)青冥浩荡不见底, 。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家园如梦张广祥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底,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蛋,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外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16、这篇散文题为“家园如梦”,那么文章写了哪几个梦境,请写出其中的三个,每个不超过12个字。(6分)答: 1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3分)答: “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答: 18、 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特色(5分)答: 19、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家园如梦温馨醉人,如一弯新月,悬挂于情感的枝头;如一缕微风,抚慰着漂泊者的灵魂。乡愁同岁月一样幽远绵长。 B.第六自然段结尾一句,不禁使人想起余光中乡愁的诗句:“乡愁是一座坟墓,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这是永远也无法缩短的母子间的距离。 C.文章的第九自然段写了父亲在古枫前数鸟巢的情景,也写了父亲“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的细节,既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更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深情。 D.作者认为只有在生活的道路上奋起直追,激流勇进,才能做生活中的赢家。山路弯弯,勇于登攀,走向山路的尽头,便是无限风光。E文章将近结尾时作者表示自己愿成为攀援在家门前的竹篱笆上的不老的牵牛,其意在表达对家园的依附。六、语言综合运用20、(15分)亲情就是冬夜慈母手持针线为游子赶制棉衣,就是月台严父爬过栅栏给儿子买来橘子,就是夫妻重逢西窗明烛喁喁私语,请你写一个场景,表现你心目中最难忘怀的亲情。要求:(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2)有感人的细节描写;(3)语言简明,准确,生动;(4)不少于200字。7、 大作文(50分)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不得抄袭,套作。参考答案1. C(A酒馔zhun 睢su园 B鞶pn鼓 D泠lng 然) 2. D(A插座:B不落言筌;C青睐) 3. D(A项,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B项,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C项,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D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对象误用。) 4. A(总说,就承接的转折;领起下文,是对前面所说现象的比喻;总结,是议论。) 5. B(A项,结构混乱,“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可改为“围绕高考”或“以高考为目标”;C项,语序不当,“防控”应与“预测”交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承担”缺宾语,应在句末加“任务”一词。) 6. B(“多拉”错,应是“阿格妮丝”。)7、D 原文讲的是“自然生发”而非“随意生发”。8、A 此项所谈为语音变迁,与文化和艺术内涵无关。9、C A原因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诵,唱和吟”顺序错,与原文不符;D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吟咏(诵)”最根本的作用是涵养传统性情,但它同时又是语言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 10、【答案】D【解析】 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11、【答案】C 【解析】表现李大亮的行政能力;表现李大亮生活俭朴不求奢华;太宗的“哭之甚恸”不能简单认定是因为李大亮的“忠谨”。12、【答案】A【解析】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之前的事。13、【答案】(1)(4分)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就死”“异”“语”,每译对一处给1分(2)(4分)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 “衣冠”、“破亡”、“以为”,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3)(4分)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诸”、“持”、“遗”,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14、(1)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浮和入(1分)上句写水光,用一浮字写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美景;下句写山色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2分)两个动词使得水光、山色构成的静态画面变得鲜活起来,化静为动,赋予动(1分)(2)尾联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1分)抒发了作者虽然老境渐至,征尘满衣,但心中并未放弃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2分)体现出作者不安于现状,不甘平庸的远大抱负(1分)15、(1)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2)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3)气凌彭泽之樽 光照临川之笔 (4)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5)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16、 井旁树上猴跃的童年;母亲为我摘莓子刺破手指;父亲爬上枫树为我取鸟蛋;屋外山路送我走向生活。(以上四点任选三点即可,每点2分)17、 意思是:因为井水不竭,乡愁就不断,这种情愫像井中泉水一样久远深长,爱之愈深,思念愈深,任何一点乡思都能深深地触动乡愁。(3分)意思是:丰富多彩、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是一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诱惑;同时,离开家园、离开父母,远离亲情的滋养又是一种乡愁18、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家园始终给流浪者温暖、塌 实、充实的感觉,始终为流浪者排解各种困难,永远给流浪者以前行的动力,始终牵挂着远行的流浪者,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深深眷恋之情。(3分) 19、 DE(D文中不含“奋起直追,激流勇进,勇于登攀”之意。E不是依附,而是表达愿为家乡、为亲人尽自己的力量和心愿,“芬芳屋里的每道墙缝”。)20、略 21参考观点:A. 按部就班,评经验办事,结果势必可悲; B.不要用主观想象取代客观规律;C.凡是不能因循守旧,老办法不一定能解决新问题; D.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E.做事情要尊重实际情况,不能凭想当然; F.父母的能力,不等于孩子的能力。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说:“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全都放走了。 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宽厚的治理闻名。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 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他去世时五十九岁。 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追封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