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二)(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18261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二)(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二)(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二)(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二)(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基础知识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 阴暗 暗然失色 交换 变幻莫测B . 干燥 焦燥不安 毕竟 锋芒必露C . 申请 伸张正义 破烂 陈词滥调D . 抵挡 独挡一面 加倍 关怀倍至2. (2分)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 酝酿 汲取 眼花缭乱 谈笑风声B . 灼热 渊搏 相提并论 根深帝固C . 磅礴 妥协 闲情逸致 津津有味D . 苦涩 磅礴 心不在焉 契而不舍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和同学们一起畅游花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真是人生一大美事。B . 近几年,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收入不高的购房者叹为观止。C .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必然选择。D .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 , 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由于我对于学科有偏重,因而对于数理化就不感兴趣。B . 面对咆哮肆虐的洪水,有谁不愿拿生命再去冒险呢?C . 太阳虽然早已下山,但暑气并没有收敛。D . 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5. (2分)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 .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B . 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C . 无名战士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D .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6. (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目前纸箱价格上涨,物流企业又面临环保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共享快递盒”大行其道就成为一种必然了。它成本低,又环保,对解决过度包装、快递垃圾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双 11”期间,一种新玩意“共享快递盒”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根据官方数据,一个这样的快递盒成本为25元,预计可使用1000次以上,单次成本仅为0.025元。“共享快递盒”,其实说白了就是循环使用的快递箱。A . B . C . D . 7.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B . 囚绿记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C . 孔乙己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D . 一厘米肯定了主人公对完美的执着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二、 翻译、鉴赏与默写 (共2题;共15分)8.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金陵三迁有感宋梁栋憔悴城南短李绅 , 多情乌帽染黄尘。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注】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1)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 9. (5分)阅读饮酒 , 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0.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西塘古镇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吁。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日: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日: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严“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才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用功能。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1)根据文章内容,用“”将-段分成四个部分。(2)根据文章内容,用“”将-段分成四个部分。(3)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对象特点古桥廊棚(4)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对象特点古桥廊棚(5)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6)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7)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8)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9)第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10)第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花树从未过多地留意楼前那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一天,忽然来了登高远眺的雅兴,一口气登上六楼阳台,凭栏放眼,无意间有惊奇的发现:楼前的树开花了!朵朵紫中透着粉白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合抱着条条刚刚活软起来的青枝儿,在微风吹拂下,温柔地舞动着,起起伏伏地如一片漾着香波的花海。看那繁盛的样子,不知在被我发现之前,它已经在那里寂寞地开了多少日子。无意间的发现令我惊喜,唤起我深深的内疚。阳春时节,只顾追随人流,陶醉于“桃红三尺,鸭绿一灣”的盛景,却忽略了身边这普普通通的树。多少次在树旁小路上漫步,却未曾想过抬起头,望望枝头是否有了春的消息;也根本不曾料到,这枝干皱裂的树会开出光润鲜亮的花来。可是,面对许多如我这般的人的疏忽与冷淡,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还是一如既往地让蓓蕾绽放枝头,无声地将生命的美丽尽情挥洒。望着棵棵寂寞的花树,我的心被一股感动的潮水鼓荡着,眼前浮现出一张熟悉的笑脸来。家乡的一个男孩,很有头脑,也很有才华。本可凭此谋一份不错的职业,享受舒适的生活;但他却着魔似的爱上那身国防绿,中学毕业后到荒凉的地方守卫国门。许多朋友对此叹息不止:“哎,到了那人烟稀少的大西北,你就是再有才华,又有谁知道呢?”他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说:“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我,我只想好好干,将来能够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干得很出色,但也并不是没有艰苦与寂寞。别后的信中,他常向我讲边疆的生活,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怨悔,充满了对西北高原和青春生命的挚爱。日子云烟般一天天飘远,那张熟悉的笑脸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淡去。如今睹树思人,心被深深地触动,总觉得他与眼前的花树有一种无言的默契。黄昏,又上阳台,正是夕阳流金,百鸟归林的时刻。树下不断有穿着入时的人走过,大多行色匆匆,不曾注意头顶那满枝的花朵。凝望春风中繁花灿烂的树那夕阳下独自静立的花树,心头却少了几分惊喜,多了几分落寞和惆怅。不觉地,我又想起那熟悉的笑脸,想起祖国边陲的国防绿,想起在实验室里日夜钻研的学者,想起在城市晨曦中挥动扫把的清洁工生活中多少美丽的东西,就像这眼前的花树。虽在平凡中经受着寂寞,但那份本质的美却潇潇洒洒地存在,不曾因少了欣赏的目光而削弱丝毫。我懂了花树的美丽,也懂了花树的寂寞。它的寂寞是因为无人欣赏它的美丽,而它的美丽正是因为它承受了无人欣赏的寂寞。于是,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1)第三段有一句话说“无意间的发现令我惊喜”,“惊喜”的原因是什么?第五段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美丽”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第六段中说“他与眼前的花树有一种无言的默契”,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第七段中说“心头却少了几分惊喜,多了几分寂寞和惆怅”,其原因是什么?(4)本文由不知名的花树写到家乡的男孩、实验室的学者、晨曦中的清洁工等,揭示出他们身上一个什么样的共同本质?作者为什么把花树看作“最美的风景”?根据文意简要回答。四、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22分)12. (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材料2: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使用手机的学生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信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议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材料3: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项目上网时间、年龄调查项目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10岁以前“触网”所占比例82.9%70.4%61%(1)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1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B . 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影响。C . 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D . 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2)你从材料3的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3)“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 13. (2分)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古装武侠动作片夜宴,是以莎士比亚作品中的_进行改编的。( ) A . 哈姆莱特B . 李尔王C . 罗米欧与朱丽叶D . 奥赛罗14. (15分)语言综合运用(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用说明性的语言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2)某社区是达州市级文明社区,五一节期间举办系列庆祝活动,积极实践“低碳经济”的许多做法得到广泛的赞誉。社区举办了联欢晚会,舞台两边的台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请你接写下联:,。(3)“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清代爱国名将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中外 名著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许多都值得我们“神交”。请从下面推荐的四人中任选其一,先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愿与之“神交”的理由。贝多芬孙悟空诸葛亮鲁智深我选_,出自作品:_,作者:_理由: 五、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5. (5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目一:请以“我的那一片天空”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二:岁月如梭,你已走过一段人生路,途中一定有许多让你受益的东西。也许是一处风景、一段真情、一次活动,也许是一次愉快的合作,也许是一次痛苦的选择再回首,那些刻骨铭心的画面,一定会带给你非同寻常的感悟。请以“再回首”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16. (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A . 即书诗四句(题写)B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C . 从先人还家(跟随)D .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作)(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父异焉”中的“异”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邑人奇之B . 稍稍宾客其父C父利其然也D或以钱币乞之C . 父利其然也D . 或以钱币乞之(3)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不能称前时之闻B . 忽啼求之C . 余闻之也久D . 借旁近与之(4)翻译下列句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基础知识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翻译、鉴赏与默写 (共2题;共15分)8-1、8-2、9-1、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1-1、11-2、11-3、11-4、四、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22分)12-1、12-2、12-3、12-4、13-1、14-1、14-2、14-3、五、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5-1、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16-1、16-2、16-3、1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