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164643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在社团建设中尤为重要,它对社团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是一个社团生存下去的血液。哪么如何建设社团,如何建设社团文化是当前社团所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每一个社团所不能忽视的问题。社团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从社团口号的提出,到社团成员在技术和人文素质上的培训及提高,再到社团的改组和业务服务范围的扩大,在这些方面都是来自于文化的正确引导。做好社团工作同时也是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在促进社团文化建设上也能更好的指导社团工作,二者相辅相成。当今中国社会要求建设和谐社会,而各大高校也纷纷呼吁建设和谐校园。在我们高校建设中,社团文化一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建设社团文化建设必须从社团的建设意义、建设条件、建设理念等等各方面来进行剖析,研究如何搞好社团文化建设,继而为建设和谐校园添砖加瓦。 社团是学生们在教师督导下自己成立的小团体。在这个小团体里,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爱好,于是便有了更和谐的话题。由于它的自发性,让它有了更多自主性,学生们可以一展所长,从人才培养上来讲,参加社团也更好地实现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完善,这时的学生,不是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自主地为社团的发展作谋划,作奉献,因此,能力得到了提高,爱好得到了满足,学习也变得有趣起来,这才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文化具有继承性,社团的文化同样如此。大学社团领导及成员念的更新快,后来的社团人员想法和做法较以前不同,可是有这么一点是按步前进的,那就是他们是根据社团前有的性质,他们以前在社团立所接受的社团文化来继续工作的,有变化也是在社团原有的基础上创新的,也是为社团文化注入新的血液的。社团有自己的一系列章程,它的建设有着一定的目的性和长远的发展性。一.指导思想 社团文化是学校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设打学生社团文化,就是要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顺应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趋势,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突出张中办学特色;以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繁荣学校文化,营造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性质和宗旨 性质: 学生社团是我校为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由学生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主管理、自觉学习的学生群众性团体。 宗旨: 1.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团活动来充实、完善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2.学生社团旨在丰富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建设健康、活泼、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 3.学生社团旨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以及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4.同学校的“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相联系以充实课题研究内容,提高课题的实效性。三、社团创建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学生社团由学生自己创建,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活动由学生自己来安排,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制度来保证社团的自主发展,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来保证社团鲜明的个性。 (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使活动过程成为一个学生的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兴趣发展的过程。另外,有些活动不可能是局限在某一门学科中的,在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带来跨学科的问题,甚至是超学科的问题,从而带来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3)适应性原则 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社团活动。有些学生可能热爱科学,有些学生可能喜爱体育活动,而有的同学则可能喜欢文学,因此我们应该尽量设置不同类型的自主性社团活动课程以适应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四、社团建设阶段步骤 1.摸底培训: 根据要成立的社团组织的活动内容,由各指导教师、班主任推荐若干名热衷活动,有一定专业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为社团骨干。 针对社团骨干进行社团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培训。 2.启动的前期工作成立社团组织机构; 起草社团章程; 制定社团工作计划; 制定社团招新方案。 3.全面启动 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社团宣传; 有选择地招收一定数量的社团成员; 召开社团成立大会,向指导老师颁发聘书;通过组织机构名单、章程;宣布本期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 社团组织机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团工作。 4.监督评价 制定社团管理条例,严格督查各社团工作; 检查社团每一次活动情况,指导其正确发展; 对社团工作进行讲评,并对工作出色的社团和社团成员在期末予以表彰奖励。 五、社团文化特征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同一。大学生作为客体接受高校社团文化的教化作用,接受文化环境所赋予的情感、思想、意志、价值、意义,并且最终作为高校社团文化的主体,表现为对社团文化的支配原则和享用原则,即大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文化、改造文化和评价文化。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关注人的主体需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展人的主体能力,塑造人的主体性人格。工具性与目的性的同一。人的需要产生的动机,动机产生行为。大学生组织或参与社团活动,创造或改造社团文化,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如情感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借助群体实现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参加社团活动成为大学生实现其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吸收与辐射的同一。高校社团文化对社会文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不断从社会文化中吸取营养,丰富社团文化的内涵,增强社团文化的时代性,提高社团文化的品位,更好地发挥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社团文化对社会进行辐射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二是学生社团深入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开展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