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64275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祖国,我终于回来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教学难点: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揭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二、初读: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老师要提4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要想答出来,你可以想一想,我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了。2、学生自由读课文三、读悟1、猜一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指名说,表扬积极思维的学生。3、板书要提的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有课文中的依据。5、反馈随机点拨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联系华罗庚的事迹和他信中的一段话。饱含诗情齐读两段话。联系你的敬佩和愤恨,想想钱学森回国容易吗?那一个词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终于)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四、作业:1、在刚才的4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写一个读后所感的片断。2、机动第二教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放弃、折磨、迫害、限制、营救、过问 2、交流读后所感。二、读悟1、自读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顺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受。2、交流反馈指名读有关句子,并用上“在在终于”回答。怎样支持?(理解“营救”)怎样关怀?(理解“过问”)3、比较句子(1)完成作业本第2题的(2)、(3)题。(2)讲评作业“被迫”一词说明了什么?“雄伟”、“终于”各表达了什么意思?4、齐读“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这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5、感情朗读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朗读。三、归纳主要内容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2、归纳段意。3、尝试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4、说说段落大意连成课文主要内容时作了哪些修改。板书:7、祖国,我终于回来立即决定回国可以放弃一切教学反思:8、 丰碑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2、弄清课文的重点内容。3、学习本课的生字。掌握“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难点: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引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出示板书丰碑。二、初读课文(1) 师放间乐长征组歌,狂风呼啸,贴出挂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情景。伴随音乐低沉叙述导语,并结合板书课题。(二)播放课文录音:提出预习思考中的问题。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划出来。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简要概括大意。(三)理清课文脉落,小组讨论课文第几部分为重点内容,并说出根据。(四)通过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分类。再选派代表汇报本组预习收获,或你知道了什么?(主体作用,自主学习)三、学习课文一、二部分教师激情范读,引入(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读课文一、二部分。这支队伍面临怎样的考验?你是从哪儿看出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词句。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将军担心什么?请同学们用低沉、缓慢的语速自由练读。四、四人小组赛读,选出最棒的朗读员。 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整体感知了课文,理清了课文主次,抓住了重点,而且我们深深地领略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面临的险恶环境,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二、学文 (一)1、自由反复朗读重点部分,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2、他( ),好似( ),身上落满了雪,无法( )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志十分( ),十分( );他左手微微( ),好在为战友指明( )。( )的衣服紧紧地( )在他的身上。 以上填空题出示。 让学生填空后体会所填词语,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此时结合板书,一动不动、镇定、安详、单薄破旧、紧贴) (二)文中除了讲军需处长,还讲了谁?哪些内容是写将军的?请你在文中找出,朗读体会“愣”将军的两次“愣”感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将军当时的心情怎样? 出示:将军的脸色顿时( )起来,嘴角边的肌肉( )着。他()眼睛,像一头()豹子,样子十分()。将军两腮的肌肉()着。 通过上面的句子,体会将军的内心世界。联想:将军会想些什么?(用二、三句话说说) 将军()了,()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了。他()了一口气,()地举起了右手,举到齐肩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从上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同桌小声说说,指名汇报。(三)自学最后一段,把你理解的、读懂的用文字标注在该段之后。(四)质疑问难:针对上归纳出的问题,重点解决、为什么说为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什么最后将军想:“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和前面的思索进行呼应。、以“丰碑”为课题的含义。联想: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到什么?他会对战士们说些什么?(写几句话)最后每人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板书:8、 丰碑军舍需己处为长人严峻考验沉着坚定教学反思: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感受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2、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吟诵或背诵。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感受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查字典读准不认识的字,理解词语。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为当代诗人王怀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是他的诗歌代表作“三人”中的一首。诗歌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改革开放的意识结合了起来。2、齐读课题二、自学课文,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1、同学们说说自己为祖国的哪些方面感到骄傲。2、预设答案:“我为祖国的万里长城感到骄傲。” “我为祖国的四大发明感到骄傲。” “为祖国能发射通信卫星而感到骄傲。”3、课文内容概括为三方面:地大物博的祖国、祖国悠远的历史文化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根据要求进行自学,这部分诗人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犹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骄傲、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幻灯片展现美丽的祖国,更凝聚着对祖国的热爱,引人入胜的介绍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东起辽宁与河北临海交界的山海关,一直蜿蜒西走直至甘肃河西走廊上酒泉附近的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公里,合计一万二千多华里,所以长城的兴建实在不是始自秦始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七国竞逐。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疆土,纷纷修筑绵延的城墙,用以抵预外敌来犯。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其他一些精美的图片、声情并茂的叙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一个伟大民族悠久文化。三、小组合作,畅游历史长河上下五千年,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1、教材中罗列了许多内容,归纳起来有:古代的发明、历史名人和历史遗产。2、同学交流:网络信息量大、自由灵活,对课文中提到的内容进行课外的延伸,制作成网页供学生自由浏览。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交流相关所需要的资料。四、语言文字训练,歌颂祖国的伟大成就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成“因为(),所以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的填空训练。2、拓展性的练习。学生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说课外了解到信息。同学们的答案可以很广泛。板书: 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地大物博 历史悠久 成就伟大教学反思:渔歌子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二、学习渔歌子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3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4)全班交流。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三、学习生字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四、布置作业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3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板书: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教学反思:语文乐园(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认读词语,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2、了解包含因果关系的复句,并会正确运用。3、 积累名言警句。4、 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学习对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会为我所用。(二)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好方法。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教学安排: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自由读词。2、指名读。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5、谈谈你发现了什么。二、学习“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1、学生自由读句子。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3、师讲解转折。4、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四、学习“收集资料”1、自由读。2、说说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3、学习了这个阅读材料给你什么启发?习作饭桌上的故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2、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3、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叙事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叙事能力。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我们全家人快乐的吃着晚饭的时候,我为了出去玩,吃得很快,把许多饭粒在桌上,爷爷看见了,严肃的盯着我,叫我把饭给拾起来,我嫌它脏,不乐意的说:“撒在饭桌上多脏呀!叫人怎么吃呀!再说我也不是故意的。”爷爷说:“你难道没学过锄禾这首诗吗?粮食是农民伯伯冒着炎热的天气,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很不容易才得到的,难道你就这样看到农民伯伯的血汗白费吗?以前我们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日子,我很小时候就要出去帮大人干活,现在你们过上幸福的日子,还不知道珍惜。”听了爷爷的话,我满脸通红,赶紧把撒在桌子上的饭粒拾起来吃下去。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饭桌总是干干净净,而且碗里饭一粒不留,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二、分析能力这样的场面,你熟悉么?请同学们就这样一件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三、回顾生活1、小组讨论,回顾自己家中饭桌上的事情。2、全班交流。四、叙事能力。1有条理地介绍你的家中晚餐。叙述在家里的饭桌上发生的故事。把你认为重要的方面说清楚说具体,其他次要的内容可少写或一笔带过。别忘了。2、你是以店主的身份在介绍!作文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听。如果同学们都想看看你的小店,那你的作文就成功了3 学生独立作文。 第二课时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2、 交流习作,互相提升。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饭桌上的故事”。-3、共同修改。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6、集体修改。3、 自我修改,延伸课外。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