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162208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局部。3、揣测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维护环境、保护家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安排预习内容:掌握课后方格中的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文中组成的词在语境中的意思。结合课后题预习课文内容。二、初读课文,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1、联系生活,导入“神圣”:说说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那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齐读课题。2、介绍时代背景(印第安人首领西雅图写给白人领袖的一封信):请同学把自身收集的文章时代背景的资料与同学共享。教师可补充,参照教学用书128页资料。自由默读文章,把自身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认真读一读,谈谈你的感想和收获。交流大家的收获。三、梳理内容,定位“神圣”1、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2、文章哪些自然段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四、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第二课时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文章,同学谈谈自身的感悟。同学练习感情朗读,教师组织大家互相交流学习。一、品读文章,读“神圣”,回想画面引读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第2、3自然段。二、悟“神圣”,探究段落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干保管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1、自由读文章第3至7自然段,从文章里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多读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身感受和体会。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句子: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身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地善待河水?读第4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身的感受。2、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交流说说自身的感受。(空气对生命很重要)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体味到这种独特的味道?(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3、有感情地朗读第6、7自然段: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联系上下文谈谈自身的理解。(因为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重点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因为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一个家园。)4、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维护大地。交流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我们非常热爱自身的土地)说说我们是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重点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小朋友身上。”(假如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和时弥补,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假如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5、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三、明“神圣”,凝聚情感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此为了子孙后代,你们需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维护大地。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四、读全文,背诵语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局部。【教学反思】: 教育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那么我想说:“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所以反观今天的课堂教学是为了让明天的课堂教学更精彩,我回忆并思考着:震撼,是我看到这篇文章后的第一感觉。激动、兴奋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之中,从这篇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无比热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考虑到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离学生实际和中华传统文化较远,一定会造成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深刻含义的真正难度,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课前,我除了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还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做了充分的了解,并且针对本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内容专题和“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学习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把研究的主题确立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达,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反思: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于是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激情朗诵课文,结果我发现真的没有什么比语言更富于感染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犹如强有力的磁铁,魔术般地吸引着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注重置师生于文本、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所以我肯定地说,“情”是这节课溶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元素。因此我体会到:教师,每节课都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我们要肯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不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那么学生的被动地位就不会改变。但是,如何让他们在交流之前潜心学习,乐于交流,我在出示的自学提示上下功夫,内容为:1、朗读:我是西雅图,我这样深情演说。2、勾画:我是西雅图,我希望白人这样做。3、思考:我是西雅图,我有几句话含义深刻,谁懂我的心?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学习后,我再引导他们集体交流,“文本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到了落实,相同的问题只是换了一个形式出现,学生们就兴趣十足,都想当那个西雅图,自学时也就非常认真,这样交流时也就水到渠成,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地举手,较好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但是,通过课堂实践,我也发现这样的交流总是面向全体,但却不能全体考察,尤其是第3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或是都能理解,所以,我想如果重新设计这一环节,我会在某一个学生提出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后询问全班学生是否也找到了,根据学生举手人数来决定这句话是听学生发言大家评价还是教师跟随学生一起分析,这样,才不会有“漏网之鱼”。因此我体会到:教师,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创造互相交流的机会。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教学时,我为学生搭建思考与想象的平台,重点引导他们探讨 “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然后组织交流朗读体会。学生准确地找到了课文里向我们展现的画面,而且想象力丰富,完全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了这片土地的神圣。在描写土地神圣的2、3小结,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此处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后我直接让他想象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也都是直接回答看到了什么。如果重新设计,我会借此机会让学生把每一种事物前面都加上形容词,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写话练习,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更能体会到印第安土地的神圣与美丽。还有当印第安人的土地即将转让给白人之前,我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心情,他们都能联系实际和本文的历史背景去思考,由“眷恋到难过到心如刀绞”的一系列发言,明显地反馈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真正地理解,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但是,在这一环节,有的学生朗读投入,感情充沛,还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明显不够到位,而且形式比较单一,此时深感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深,课堂有约束感。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平时加强学习,并努力做到真诚赞美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体会到,教师,每节课都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临时的舞台”。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将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完一个自然段,我都会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神圣”的理解,更深刻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正是我研究这个主题的思考,朗读只能让学生加深对“神圣”的理解,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但却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感悟西雅图那些含义深刻的话,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又恰恰是对课文内容和印第安文化的高度概括,是思想和情感的凝结。所以,在读中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此时对于刚刚接触独立深入思考的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我在这一部分和学生一起去分析去理解,最后让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从而使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也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从而让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浓了。我在作业的设计上,经过了反复的选择,最后确定的两个开放性的作业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为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提前做好准备。因此,我体会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语文,吸引人的地方大概就在于此因为印第安酋长的一颗热爱土地的美丽灵魂,我们得以读到这样一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的文章,而我又因为是一名教师的缘故,得以在孩子面前将这篇美文进行一场倾心而美丽的诠释,在和学生共同的学习和诵读美文的过程中,我们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情感的共鸣,获得了美的感受也许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幸福的,那我就是快乐的!所以我想说: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孩子们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尽情地享受温暖的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