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通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复习题小学科学.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160649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南通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复习题小学科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1年南通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复习题小学科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1年南通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复习题小学科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能力培养与训练一、科学教师应有操作技能训练重点掌握:1、玻璃制品加工技能5、加热10、仪器维护保养二、科学教师应能熟练使用的器材重点掌握:2、酒精灯5、量筒、量杯10、托盘天平12、显微镜无线电测向基础知识第一节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内容第二节 无线电测向原理一、无线电波的发射1.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1)天波 (2)地波 (3) 直射波(4) 地面反射波无线电测向竞赛的距离通常都在10公里以内,160米和80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地波;2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直射波和地面发射波。2.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1)直线传播 (2)反射与折射 (3)绕射 (4)干涉3.天线的架设与电波传播形式的关系当发射天线垂直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垂直于地面,我们称它垂直极化波;当天线平行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平行于地面,我们叫它水平极化波。160米波段和80米波段,规定发射垂直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垂直架设;2米波段规定发射水平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水平架设。二、无线电测向机的组成与特点一部测向机,都是由测向天线、收信机和指示器三部分组成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一、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过程技能1.科学探究的过程完成一项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包括如下步骤:提出问题(假说)-收集数据(观察、实验)-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证明或修正假说)-提出新的假说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各环节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探究是指特定的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初始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的过程。经历的完整程度决定了形成概念的质量。2.程序技能训练程序技能训练是对探究过程中某一个程序(环节)的训练活动,这种活动不一定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也没有一个特定的教学程序。我们可以设计各种活动来训练科学探究的程序技能,但不能认为参加了这些活动就可以称之为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征:1.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各环节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2.适宜探究的科学问题来源于观察和思考;3.对适宜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出基于初始经验的猜想和假设(预测、推测);4.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设;5.在一个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中,由学生主动进行的探究过程。二、关于提出问题1.问题的科学性科学性的问题就是试图探究对客观现象的解释,是科学家遇到不解和矛盾时提出的。遇到不解和矛盾时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提问者有一种内驱力,希望自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自己有解释自己提出问题的欲望;老师所逼而提出的问题是那些脱离了解释世界的目的,或是没有足够的活动或情景准备的,或相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过分开放性的无的放矢的问题,学生被逼提出的问题,没有自己探求答案的欲望,只是希望别人帮助解答,这样的问题虽然有可能是科学性问题,但不可能是一个可探究性问题。真正的科学问题是一个暗含着理论假说的问题,是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和假说的梯子。2. 发现问题的情景问题的提出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情景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活动时必须考虑提出问题应该放在学生充分活动之后,这种活动需要在真实情境下展开,只有当观察实验之后学生的提问才更具价值。3. 在矛盾中发现问题要提出可探究的问题,仅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可探究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初始概念出发,而引发学生的初始概念,最好的方法是观察实验,在观察中发现事实与初始概念的矛盾,由矛盾引发问题。我们要在设计观察实验活动时想方设法激化矛盾,让学生在矛盾中发现问题。4. 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三、关于猜想、假设与预测1.关于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对观察现象的一个假定性的解释,或者说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一个推测性的回答。假说之后必定有验证的活动,通过验证才能成为科学结论。科学假说是有一定的理论(经验)准备的,是符合逻辑的,而不是随意的猜测。2.假说要以现有认识成果为基础猜想和假设是架构在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猜想与假设要以现有认识成果为基础,没有知识作基础的学习是不成立的。构建模型就是一个科学假说形成的过程。构建模型就是一个科学假说形成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强化猜想和假说的教学,可以唤醒学生的前概念,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新旧概念之间寻求链接点。3.假说直接影响探究路径的设计一个成功的探究活动,往往具有路径清晰的依据假说的实验验证计划,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假说可以被多次修正、调整;而每调整一次,就会带来下一步研究设计方案的变化三、关于理性思维探究式教学区别与科技活动之处就在于,科学探究已经不仅限于儿童动手做的实践活动或实验,而是基于学生自己已有的经验-起始概念(潜概念、错念或认知框架)的基础上对科学概念的探究。1.逻辑思维归纳法:从具体到一般演绎法:从一般到具体反证法类比法2.语言表达在学生逻辑思维中的作用描述 :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特征表现出来。我们应该把学生对事物现象的描述,作为训练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指导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序的描述。解释:把这些加工处理后形成的信息表达出来。小学生的思维,除了语言思维,还有一种是图像思维。这两种思维有时是单独的,有时是兼而有之的。图像思维的优点是形象,缺点是思维速度慢;语言思维的优点是快捷,缺点是不直观。如果语言比较丰富,那么相关信息的表达和存储就会比较丰富。这些知识提取到工作记忆系统中时,就会有助于认知。在学生语言表达还有一定困难的阶段,我们要借助图像辅助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猜想、观察实验都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记录,在描述、解释中借助图画进行表达,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1+1+4=?-原来好课如此简单我们该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最大可能地完成好科学教学。(一、一、四)1.提出一个好问题怎样的科学问题才是好的科学问题问题要是个科学问题问题要具有封闭型问题要适合学生研究(不宜大、不宜多、不宜难)如何产生好的科学问题在矛盾中产生问题在研讨中产生问题在实践中产生问题2.准备一份好材料什么是有结构的材料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所谓结构严密指的是各个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具有这种功能的材料叫做具有严密结构的材料,简称有结构的材料。3.树立几个观点不要把知识告诉学生,只讨论怎样可以获得这个知识?不要幻想自己会成为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超级博士,能把所有的一切都告诉学生。?教科学,不在于告诉学生多少科学知识,而是帮助他们掌握多少种获得这些科学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告诉他们,他们只得到了知识,让他们自己去研究,他们不仅得到了知识,还形成了科学的习惯,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更新了科学的思想。尽量做一个旁观者?最高的境界是老师的无为之治,表面上老师既没说什么又没做什么,事实上在那里起了大作用,那是最好的了。最不可取的是老师讲得是头头是道,像梅兰芳唱戏似的,表演得淋漓尽致,可是小孩子很被动,没听进去什么,只是看着好玩,那是不可取的。教师必须花巨大的精力去特别注意每一个孩子的探究表现和研讨发言,但却要保持态度自然而不流露任何赞许或否定的神情。?学生的思维才是关键?探究不一定就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种有目的的思考、一种有意识的观察都可以成为有质量的探究。反之,也不是所有强调动手的活动都是探究,没有思维参与的,没有问题指引的模仿式的操作就不是探究。不要总是担心时间?一堂课能够提出一两个基于思考的、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或者能够对一种科学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又或对一组复杂的数据能进行整理、排序、分类,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课也是有效的、成功的科学探究课 。?课堂的进程常常随着探究程度的深入而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可能会陷入前所未及的困难,如果能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走出迷途,这对提高他们的探究素养和解决问题的信心都大有裨益。有的老师不敢让他们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学生只要稍稍露出一点与教师的预设相悖的苗头,老师立即就给他扼杀掉。这种思想往往会扼杀学生许多精彩的生成资源,让他们敏锐的观察力重新变得迟钝,让他们注意力的重心离开科学问题和科学探究本身,而是掉过头重新来揣摩老师的教学意图。小学科学为概念转变而教一、什么是概念?孩子就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如太阳东升西落,人也走月亮也走)、通过成人所讲的童话故事(山羊一定公公,老牛一定伯伯,兔子一定妈妈等),形成了这些看法和想法,这些看法和想法就是概念。孩子们就用他们的这套概念(也可说成是理论和模式)再去认识和解释其周围的世界。他们的这套理论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自如,没觉得有不对的地方。我们成人的也有一套理论和模式,也就是概念,这是社会普遍认同的、科学家们认可的理论。这就是我们科学课上所要学习的东西。二、为什么要转变?显而易见,不转变他的概念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平日给他的知识也仅仅是教室内的知识,一旦离开教室对他而言变成了一无用处。1.让孩子建构科学的概念远比刻板地记忆科学事实来得重要。2.让孩子习得学习方法比单纯的掌握实验技能、模仿操作来得重要。3.科学课要注重科学的质而不在科学的量。4.学习科学时,不但要手到更重要的是心到。一般概念转变具有的条件:1.你的理论使他在日常生活中解释得通。(有道理)2.认识他的理论存在着缺陷,在有些事情上解释不通。(是不对)3.与自己先前的概念系统产生意义联结。(我认可)转变方式一般有两种:1.弱转变 2.强转变弱转变:是渐进式的变化,是慢慢地把他原有的想法变化过来。(如地球是圆的,用打比方,蚂蚁与大西瓜;用模型-地球仪,渐渐建立起地球的心理模型)。弱转变的前提是要有不断的事实冲击他的脑袋。强转变:是不同本体类别的转变。如:力的概念,我很有力,杯子放在台上的力。常用的策略:1.多样化的策略:即用很多的例子、事例去冲击孩子的前概念。研究表明:当新的信息从多方面冲击儿童的前概念时,最易发生概念的转变。2.认知冲突策略:提供相反的事实使其原有的概念走不通。如:三年级的孩子认为30度水加30度水是60度的概念。3.桥梁策略:利用孩子已有的概念建立桥梁与新概念联结。如磁力-地球引力学生概念架构:学习科学的成果建构论研究诸多论点概念架构 另有架构 迷思概念 迷你理论 儿童科学观传统教学中学生概念架构的角色的研究发现:1.概念指引了观察研究显示学生经常没有从科学观点来观察演示,而是以学生的概念架构来指引观察。2.证据亦无法使学生自觉是不适当的概念单一的反例通常不会动摇一个已被接受认同的科学派典。3.观察者有一个倾向只去观察可以支持他自己观点的实验部分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去观察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操作过程,他们只注意看能支持他们观点的那一部分。4.概念指引了由教师、教科书等所提供的信息学生会使用科学概念和原理,只是在科学课中才用到,一旦遇到的课题稍微难一点,或现象或过程不是他们所熟悉的,他们就不再相信他们的科学知识了。而使用他们自己的日常解释法。学生概念架构的来源1.感官的印象2.日常用语3.大脑内部构造4.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科普阅读方法指导小学生科普阅读现状分析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片面的孩子成长观,影响学生的阅读倾向。2.科普作者缺少儿童心理学的研究3. 家长对科普阅读缺少科学的辅导。4.文学作品和童话与科普读物表达方式的差异影响孩子对科普读物阅读的兴趣。5.学校课程的开设与学习生活缺少与科学的紧密接触6.传统的阅读观和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观相悖,影响了科普读物的出版质量。阅读目的:阅读是为了写作阅读方式:重在阅字量,忽视阅读量 重记忆轻理解,重感悟轻质疑表达方式:擅长直叙,缺少质疑。小学阶段科普阅读辅导建议一、指导孩子的科普阅读是家长和小学老师的天职小学阶段的科普阅读活动是孩子在家长、老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获取科技信息,形成科学志向和科学思维方式,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技能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的义务。辅导孩子的科普阅读是家长和小学老师不可推辞的责任,家长、老师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孩子科学志向的形成和发展。孩子的母亲和小学老师是儿童阅读最有力也最重要的推动者二、关注孩子科普阅读动机的发展,培养孩子的科学志向一个孩子能不能对科普读物产生兴趣,是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动机有密切的联系小学生的阅读动机可以归为两类: 一类是远大的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一类是直接与阅读本身相联系的动机。这两种动机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三、以科普阅读资源的多样性抓住儿童对自然科技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爱科学、做科学的兴趣。1.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阅读兴趣最初是不分学科的,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低年级孩子由于识字量不够,阅读有一定的困难,在培养孩子的科普阅读兴趣方面,可以从视频动画到卡通绘本的观赏,从童话故事发展到科普作品的阅读,从课内阅读逐步发展到课外阅读,老师通过课内的阅读指导,进行形象化的、富有兴味的讲述和朗读介绍科学家童年的故事,科学发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描述各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帮助孩子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其中的科学现象,还可以从童话故事中寻找科学的奥秘。童话故事同样能体现科学的道理,关键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能不能挖掘其中的科学元素。2.在整个小学阶段,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学习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逐步发展着。了解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对于我们选择适宜孩子阅读的科普读物大有帮助。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切入的角度很小,我们老师和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科学志趣方面,要从一个个小的现象、苗头抓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孩子的好奇心逐步放大,转化为兴趣,对某一个专门类科学的兴趣。科普读物的选择要迎合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对哪方面的科技感兴趣,家长就要帮助孩子选择哪方面的科普作品,科普阅读不求广,但求专,对小学孩子,不求博览群书(科普类)只求专其一门,围绕孩子的兴趣有选择的阅读。在阅读指导方面,家长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从对自然界的好奇转化为对科普读物的兴趣,从直观信息的获取向抽象信息的采集过渡。三个途径:从观察自然事物-阅读相关的科普读物从卡通画-卡通+文字说明-文字读物从科学故事-科学现象-科学原理四、把阅读科普读物看做是一种游戏,以功能的多样性引导儿童经历科学探究,培养儿童的观察实验、理性思维、动手实践的技能。科学游戏有别于学前阶段,隐含的目标和方法的指导逐步出现,如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活动,阅读卡通画,兴趣小组动手制作活动等都可以作为孩子的游戏活动,其特点是引导孩子在没有约束的前提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五、结合科学课教学,指导学生收集证据,拓展科技视野1.结合科学概念课的教学,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收集验证科学猜想和假设的证据;了解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科学发现、科技发明;查阅相关生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生物进化进程,学写科技小论文。2.在科学课活动单中设计相关科学知识链接和科技制作说明,指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学会通过阅读掌握科技制作的方法,拓展学习成果。3.在每学期科学调研考试中插入与本学期学习内容相关的科普短文,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改变传统的阅读观,把辅导孩子的科普阅读与质疑思考,科普阅读与科技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构中国小学科学教育过程技能显性化体系的尝试与思考课程标准中的过程技能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的一级表述:提出问题 收集证据 分析解释 交流置疑 结论拓展。收集证据:o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o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o能对搜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o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o过程技能二级内容:观察,测量,分类,推理,预测,猜想与假设,识别与控制变量,建立模型。提出问题o与科学有关的问题o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探究活动可以获得答案的问题o不复杂(不需要丰富的知识、身边就能获得探究必需的材料)的问题o道德的问题o英威尼-哈恩对儿童问题的分类o表现兴趣的问题o获取信息的问题o具有复杂性和哲学性的问题o儿童可进行调查的问题,即科学教育中最具有价值的问题。o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类型: 描述性问题 关联性问题 因果问题观察与测量o观察:是一种收集证据的方法,在我们想要了解身边的物体或者现象的时候,就运用我们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仪器,来收集有关的证据。o测量:许多证据都是数据,测量就是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与有单位的标准进行比较。小学科学物质世界领域教学参考资料第一部分: 物体与物质物体与物质的关系: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基本特性:第一、物质在不断运动。同时在运动中变化。 第二、物质是永恒的。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成分,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混合物:由不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简单机械地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第一、固态。第二、液态。 三、气态。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复合材料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第二部分:运动和力空间:是用来描述物体的位形的。时间:是事物间的一种次序。时刻:指时间流逝中的一刹。时间间隔:指某一起始时刻至终了时刻所经过的间隔,简称时间。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和小时。参照物:科学上把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选择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指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弹力:指物体间由于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作用。摩擦力:指由于相互接触,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方向的力。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杠杆平衡条件: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杠杆的分类:等力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滑轮: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简单机械。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定滑轮:中心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中心轴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轮轴:就是装上轮子的轴。轮轴是变形的杠杆。斜面:简单机械的一种,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面叫斜面,也叫斜坡或山坡。第三部分:能量的表现形式一、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必须靠介质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色 音调 音量。声波: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物质中传播的。超声波:超声波的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超过一般正常人听觉所能接收到的频率上限,是不能引起耳感的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是低于20Hz,不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波。声速:又为音速,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乐音:凡由声源按周期性振动而发出的有规则的声音,令人悦耳动听谓之乐音。噪声:是由声源作无规则的、非周期性振动所产生的,或是由不同强度和不同频率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二、热现象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热传递:又称传热。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热传递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热传导:又称传导。热量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热对流:依靠液体或者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热辐射: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以电磁波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三、光现象光的传播: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指光在传播中遇到其他物体表面改变方向后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指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光的色散:指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各种色光的现象。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三原色和印刷三原色:红(Red)、绿(Green)、蓝(Blue),简称RGB,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四、电现象形成电流的条件:电源、可自由移动的电荷、闭合回路。电路:把电源和电器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也叫非导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短路:是指将电路中电势差比较大的两点用一根很短的导线连起来。五、磁现象磁性: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在磁性非常强的情况下,铝也可以被吸引。磁极: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每块磁铁都有两个磁极。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作磁化。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六、能量转换和开发利用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新能源的类型:新能源主要包括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能量的表现形式:一般而言,能量存在的形式有光能、热能、位能、动能、声能、磁力能、化学能、核能、电能等。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各种能量形式可以互相转化新能源的类型:新能源主要包括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能量守恒:能量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小学科学物质世界领域教学策略一、物质世界(一) 基本概念物质存在的空间形式有 2 种:一种是实体性物质,另一种是能量性场物质。物质存在的时间形式也有 2 种:一种是静态存在、可以观测的,产生力(如引力、电力、斥力,乃至如权力等影响力)作用的各类场、物及其一切高级形态(包括货币、社会组织等等)。另一种是动态存在、发生、发展着,可以观测、记录下来,现实存在的事物、事件及其过程、现象。具有特定时空存在属性的物质称为具体物质。与之相对,由人的意识产生的,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和反映,乃至加工想象创造的事物,叫抽象物质。抽象物质是特殊物质。物质具有相同的属性(共性)即时间、空间及数量属性。(二)补充资料1 、物质的物理形态物质的种类形态万千,物质的性质多种多样。它们有其特性,那就是客观存在,并能够被观测,以及都具有质量和能量。2 、物质与物体的区别物质比物体所表示的范围更广。物体指的是通过人类感觉器官可感觉到它存在的客观现实的东西,通常都有具体的形状或形体。但物质就不见得有具体的形状或形态。3 、物质的分类物质按其存在、发展形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能量类物质,如光,磁场,电场等,第二类是时空类物质,如黑洞等,第三类是形象类的物质,如石头,树木,水等,人们一般所认识的是指第三类的物质。4 、物质的存在状态固体 液体 气体5 、物质的六态物质有六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物体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由物质组成的实物叫物体。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二、教学策略概览( 对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解 )教学目标是决定性因。(一) 教学策略含义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某种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二) 教学策略的分类1 .内容型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策略。2 .形式型策略这种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集体教学仍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3 .方法型策略这种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4 .综合型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从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地展开的教学策略。5 .先行组织者策略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策略。6 .概念形成策略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布鲁纳等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的策略。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教学程序是: 1 )呈现实例; 2 )确认概念; 3 )强化练习; 4 )发展思维技巧。7 .认知发展策略这是建立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的策略。8 .自我管理策略这种策略教给学生改变行为方式的方法。9 .行为练习策略这种策略又称为直接教学。主要特征是建立一系列模式化的教师行为。三、小学科学物质世界教学策略概览(一)物体与物质教学策略( 2 )物体与物质的教学策略( 内容型策略 )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物体的特性2. 通过观察、思考和研讨,探究物质的变化(二)运动与力教学策略( 2 )运动与力教学策略( 形式型策略)1. 通过开放式的主动探究,认识力的作用2. 做控制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 通过定量化的比较,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三)能量的表现形式教学策略( 2 )能量表现形式 教学策略( 综合型策略)1. 通过全班合作探究,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2. 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角度的比较理解科学现象3.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在类比的基础上探究新知识生命讲稿知识要点1.掌握两个实验:会变色的唾液 制作叶脉书签2.自己阅读生命科学实验讲稿实验名称:制作叶脉书签实验目的:会用叶脉制作书签。了解叶肉易腐烂,叶脉较坚韧。实验器材: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天平、牙刷、镊子、水彩颜料、氢氧化钠、3双氧水、桂花树叶实验步骤:1、取一个烧杯,先倒入100毫升水,再加入4克氢氧化钠。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至煮沸。2、把树叶浸没在溶液中,继续加热约15分钟,用镊子轻轻搅动,使叶肉脱落,再用镊子取出放入清水中。3、从清水中取出叶片,平放在玻璃片上,边用流水冲洗边用刷子刷去残留在叶片上的叶肉,露出叶脉。4、把叶脉片放入3的双氧水中浸泡24小时,使其变成纯白色,再取出叶脉,用清水洗净沥干,放置在旧书中压干压平。5、取出干透的叶脉,在叶脉两面涂上颜色,晾干后再压平。6、取出上了颜色的叶脉片,在叶柄部拴上丝线,即制成叶脉书签。实验名称:会变色的唾液实验目的:了解唾液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知道鉴别淀粉的方法实验材料:少许唾液 、碟子一只、水、淀粉溶液、滴管、碘酒实验步骤:1、取少许唾液,放在一只小浅碟里,用一倍清水调稀2、加一汤匙淀粉溶液,搅拌均匀。3、能够滴管滴入2-3滴碘酒。4、观察唾液的变化情况。实验结论图说云与天气的变化气大地球的外表包着一层大气,它的厚度大约有1000公里,离地愈高就愈稀薄。紧贴地面10公里的这层空气叫做对流层,对流层中空气能明显上下对流,是因为地面温度较高空高。(1)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与散放,(2)地表空气分子密度较大,气体动能大,空气于是产生对流,冷的下降,热的上升。大气环流对流层中产生气温、云雨、风雪等天气变化,是由于地面各处因阳光的照射角不同,温度不一,加上地球自转,产生大气环流。而洋流、地形等因素使天气有许多变化。水蒸气o海、河、江、湖以以地表的水,受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在天空会结成云雾,由云雾再变为雨水,落回到地面上。水滴空气中的水蒸气要很多很密(饱和蒸气),水蒸气才有机会结成水滴。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容易结成水滴云或雾空气中的水蒸气,还必须有让它附着的凝结核(灰尘、盐等)才能凝结成功。小水滴结成了,悬浮在空中,就是云或雾了。雨水滴下降会渐渐蒸发,须大水滴追小水滴,并且和小水滴合并才能继续下降,形成雨。(雷电:积雨云上下层所带的电荷不同,顶端带正电,下端带负电,云底带正电,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时,性质不同的电荷之间,就会发生穿越空气的放电现象。闪电后发生的高热,使得周围空气急速膨胀,以及空气振动产生雷声。辐射冷却在晴天的夜晚,因为高空没有云层阻挡,地表很容易散热变冷,当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凉的地面,会凝成云、雾、霜或露。我们称这种冷却的方式为辐射冷却,晴天才会有辐射雾,雾散了,当然也还是晴天。平流冷却有时暖而湿的空气流过冷的地面或海面,它把热传给地面或海面之后,这团湿空气温度降低,凝结成层云或雾水,这种冷却方式,叫平流冷却。雷阵雨当冷气团推向暖气团时,当冷气团推向暖气团时,会向下方切入,抬升暖气,暖气膨胀冷却,凝出小水滴。冷锋入侵时,如果锋面坡度很小,移动很慢或者滞留不去。若是冷锋锋面坡度很大,将使热气团急速拚升,形成积雨云而非层云,会有雷阵雨日华和月华我们常看卷积云或者雾水掩着日月时,出现一道或数道的光环,叫做华。华的视角只有5度,是日光或月光通过云雾的小水滴,绕射而形成的现象。地球科学实验简易制取氧气制取二氧化碳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月食日食地球和宇宙领域之核心概念关于岩石o、按岩石形成类型可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o、岩浆岩有:玄武岩、花岗岩、黑曜岩等。o、沉积岩有:砾岩、砂岩、泥岩、石灰岩等。o、变质岩有:大理岩、片麻岩、板岩、片岩等。o、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来的。o、盐酸遇到石灰岩和大理岩会冒泡。关于宇宙o、宇宙起源于大爆炸。o、宇宙诞生到现在约亿年。o、银河系是由大约千多亿颗恒星和无数的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o、宇宙中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夸克,夸克组成了基本粒子如质子、中子等。o、国际公认的星座有个。o、北极星始终指着正北方向,它属于小熊座,它的一侧是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另一侧是五颗恒星组成的W形的仙后座。关于太阳系o、太阳第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慧星等,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o、类地行星:水、金、地、火。o、类木行星:木、土、天、海。o、太阳系的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之间。o、陨石可分为铁陨石(主要含铁、镍)和石陨石(主要含硅酸盐)。o、太阳的物质中,按质量计氢占。%,太阳大气由三个同心圆组成,从内到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o、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温差很大。关于地月系o、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公转。o、月球自身也在自西向东自转,自转的周期也与公转周期一样,同为天,这样,我们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o、月球每天升起的时间比前一天要晚分钟。o、日食一般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一般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o、潮汐现象是由月球的引力作用引起的。关于地球o、地球是个球体。o、地表以上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o3、地球赤道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左右。(40075km)o4、现在人们主要是借助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来间接地了解地球深处。o5、地球从内到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o6、目前人类能打出的最深的钻井只有km多一点点。o7、我国在江苏东海县的亚洲第一井深度为m。地球的组成物质地球上的水循环第四节 地形学知识一、一般知识地形就是地表面的形状。地形由地貌和地物两项构成。地貌就是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丘陵、平原、冲沟等。地物是地表面固定的物体,例如天然的江河、湖泊、森林。人工建造的房屋、碑塔、桥梁、水库等。把现地的地貌和地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绘制在纸上,并加以标记,就是地图。常见的地图有以下几类:反映一些范围比较大的地图叫地理图,像世界地图、全国地图等;业务部门为某种专门的目的而编绘的地图叫专用地图,例如服务区域图;还有一种地图,它是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现地地形测量绘制在平面上的,这种图显示地形准确,标注详细,叫做地图。地形图是军队各级指挥员。地形图是军队各级指挥员指挥战斗行动所必需的重要工具,也是无线电测向、定向越野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的向导,对于上述人员迅速到达位置,顺利通过各种障碍十分有利。无线电测向竞赛总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进行的。裁判员发给运动员当日竞赛区域地形图,为运动员分析台位、选择道路、缩短到位时间提供方便。但对于不会用图识图的人来说,地形图便成了一张废纸,白白丢掉了一件有力工具。因此,地形学是无线电测向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知识。二、何识读地形图地形图是以各种线条(直线、曲线、虚线)、图形符号、色彩(黑、棕、蓝、绿)、注记(文字、数字)组成的。要想识读地形图,首先要清楚它们的含意。1. 比例尺地形图是经过实地测绘后按一定比例缩小绘制在平面上的,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就是比例尺。在识读地图时,只要知道了该图所使用的比例尺,再量出图上距离,就可以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分母=实地距离的公式算出实地距离。无线电测向运动使用的地图比例尺在1:1万到1:5万之间。为了便于直接在地图上量测距离,免除计算的麻烦,地图上都绘有直线比例尺,标明比例尺上的长度对应于实地的水平距离。运动员使用地形图时,主要是用直线比例尺量度距离的,并不困难。2. 颜色地图上使用蓝、绿、棕、黑四种颜色。蓝色表示水;河流、水渠用蓝色绘制,池塘、湖泊、水库的水域也以蓝色填充。绿色表示植被;面积大的一些森林、果园、苗圃等地区均以绿色显示,但独立树和树丛是当作符号处理的,是黑色。棕色用来显示地貌;登高线,土坎、冲沟都以棕色绘制。黑色用于那些需要突出表示的地物,像居民地、独立地物、道路、境界;地名和一些注记也用黑色。但近年国内比赛中发给运动员的地图是由复印机复制的单色图,绿色显示为很淡的灰色,蓝色由于复印机感光微弱更容易失去,在识读时应予注意。森林的界域有点状虚线围绕,中间又有树种符号及有关注记,水库的边沿及水坝、河系的桥梁、涵洞、河坝都可显示河流的存在,只要细心,在复印图上仍可看出来。3. 地物符号地面物体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不可能照它们的形状全部描绘在地形图上,为了使地图简明,便于识别,制定了一些图形注记来代表和说明实地的某种物体,这些图形和注记统称为地物符号。地物符号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又叫轮廓符号)实地上面积较大的地物,如湖泊、居民地、森林、水库等,其外貌轮廓是按该图所用的比例尺绘制的,在图上可显示其分布和形状,并可量得相应的长、宽和面积(见图2-39)。(2)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实地上的长度很长、宽度很窄的线状物,如道路、土堤、电线、水坝、河溪等,其长度是按比例尺绘制的,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只好放大描绘。这类符号,在图上只能量取其相应的实地长度,不能量取它们的宽度和面积(见图2-40)。(3)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实地面积很小,但对判断方位有重要作用的独立物,如亭、踏、独立物、独立树等,只能以规定的符号表示。在图上可以了解实地物的性质和准确位置。不能量取大小(图2-41)。(4)说明和配置符号 说明符号用于说明图形符号所不能表示的内容,如以箭头表示河流流向等。配置符号主要用于表示某些区域的土质分布和植被种类等。例如松表示该林区树种为松树,平均树高15米,树的平均直径0.15米。4.注记城市、村镇、河流名称、水质咸淡和森林树高、河流流速、桥梁宽度和载重量等,难于用符号表达,需要用文字和数字加以说明,叫做注记。例如一条河流注记,表示河宽15米,水深0.48米。到下游又标记,则表示河宽30米,水深3.5米,便不宜徒涉了。水坝注记中分子表示坝长,分母表示坝高。5.等高线在地形图上,地貌主要是用等高线来表示的,因而首先应懂得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特点和规定,才能掌握判读的要领。(1)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假设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一层一层地用平面横截一座山,则山的表面便会留下一条一条的弯曲线截口痕迹线。如再将这些截口痕迹线垂直投影到一个平面上,便呈现出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因为每条曲线上各点的高度都相等,所以这种曲线叫等高线;各相邻两条等高线见的垂直距离相等,叫等高距。地形图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表示地貌的(见图2-42)。(2)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 在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饿高程相等;等高线各自闭合,互不相交(在陡崖处可能相交)。在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多的山就高,等高线少的山就低。在同一幅图内,等高线间隔大的坡度缓,间隔小的坡度陡。等高线的弯曲形状与实地地貌的饿形状相似。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等高距有不同的规定,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等高距规定为:(3)等高线的种类 基本等高线(首曲线)。它是在地图上按规定等高距测绘的细实线。加粗等高线(计曲线)。它是每隔四条首曲线描绘的粗实线。用加粗等高线便于在图上计算高程。半距等高线(间曲线)。它是按1/2等高距测绘的长虚线。辅助等高线(助曲线)。它是按1/4等高线测绘的读虚线。(4)高程起算和注记 我国地面的高程是以黄海的平均海水面为基准起算面,由此起算的高程叫海拔。从某一个假定的基准面起算的高程,叫标高。两点件的高度之差叫高差。地形图上的高程注记以及控制点,山顶和地物点的高程注记,字头向北(在彩色印刷图上用黑色注出);等高线的高程,字头朝向上坡方向(彩图用棕色)。6.山的各部形态(1)山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在图上的表示法 山顶-山的最高部分叫山顶,在图上是个小环圈。有时在环圈外侧绘有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叫示坡线,它指向低的地方。凹地-比周围地势凹陷,且经常无水的地方叫凹地,在图上也用小环圈表示,这时示坡线绘在环的内侧。山背-指从山顶到山脚之间的凸起部分。图上表示山背的等高线从山顶起向山脚凸出;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叫分水线。山谷-指两个山背或山脊见的低凹部分。图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线,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入;各等高线凹入部分顶点的连线,叫合水线。鞍部-指相连两个山顶间形如马鞍状的低凹部分,图上由表示山谷和山背的两组相对称的等高线表示。山脊-指由若干山顶、鞍部相连所形成的凸棱部分,图上是由若干表示山顶和鞍部的等高线连贯起来表示的(见图2-43)。(2)变形地及其在图上的表示,地表面因受地壳表动、流水、风力等的作用,局部地貌改变形状的部分,叫变形地。变形地的面积较小,而且坡度较陡,图上多用符号表示。变形地明显突出,具有良好的方位作用。常见的变形地有:冲沟-地面因雨水冲蚀而形成的大小深沟叫冲沟或雨裂,沟壁徒峻,攀登困难,图上用单线或双线表示注记深度;若以分式注记则分子为宽度,分母为深度。陡崖-高地斜面坡度近于垂直(坡度在700以上)的陡峭崖壁叫陡崖,也叫断崖。它的表示符号中实现表示崖壁的上沿,注记的数字表示陡崖的高度。陡崖又分土质和石质两种。陡石山-指岩石裸露的陡峭(坡度一般在700以上)山岭及独立石山。若石山坡度小于700时,则用等高线配合露岩地符号表示。崩崖-指沙质或石质山坡受风化作用,碎屑向山坡崩落的地段。滑坡-指斜面表层因雨水或其它外力影响而下滑的地段(见图2-44)。三、指北针指北针(或称指南针、罗盘)是测向运动员的必备器材。指北针种类繁多,但简易式指北针刻度粗,精度差,指针晃动厉害,不适用于运动中使用。以往测向多使用五一式指北针。它除用于指示方向外,还附有直尺和测距滚轮,用于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直线距离和图上曲线所反映的实地长度。它还附有测距器、坡度计,功能较多,使用也十分方便。但它存在笨重、指针晃动等缺点,近两年已逐渐被磁针盒内充满液体的塑料壳指北针所代替。这种指北针的指针受到液体的阻尼,即使在剧烈运动中,只要有几秒钟的停顿,指针就可以恢复平静。准确指向。从1986年起,国内已开始生产这种指北针,建议优先选用。四、标定地图标定地图就是使地图的方位与现地一致。测向运动所使用的地形图,反映实地地形非常详细准确,但在使用中要把每个地物和实地都一一比照对应,就必须先标定地图。标定地图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1.利用指北针标定地形图上一般都有一个指向北方的箭头。竞赛地图因为是从大幅地图上复印的局部,没有箭头,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不变。使用中习惯以直角坐标系网格中的垂直线为正南正北方向线。标定时,先旋正指北针刻度圈,使指北针的指标归零,再将指北针置于地图上,使指北针的标北(不是磁针的指向)同地图北一致(这时指针同刻度圈标北不一定重合),再缓缓旋动地图,带动指北针共同旋动,待磁针同标北符号一致时,地图与实际方向便一致了。2.依据直长地物标定所谓直长地物,就是又直又长的地物。如公路、铁路、水渠、土堤、通信线、输电线等等,都是直长地物。标定时,顺着直长地物的方向站好,先从图上找到这个直长地物符号,再转动地图,对照两侧地形,使图上和现地地物的方向一致,地图就标定了。但要注意使图上方位与实地一致,不要搞反了。3.依明显目标点标定地图哪些地形点算明显地形点呢?凡是有突出特征的物体,都是明显地形点,相山顶、鞍部、烟囱、水塔、桥梁、叉路口、土堆、独立树等等,都是明显地形点。标定时,先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准确位置,再选定一个远方明显的地形点,并将直尺边切于站立点和远方地形符号的中心;然后转动地图,使远方地形符号在前,通过直尺,向远方实地相应地形点瞄准,地图方位就标定了。五、确定站立点确定站立点,就是在现地用图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站立的实地位置。确定站立点是运动员运用远距离交叉、到位、分析找台顺序、选择道路、按地形图行进等技术的基础。不清楚站立点,这些技术便无法实施,地图等于一张废纸;站立点确定错误,地图就成了有害的东西,会引起许多麻烦,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无线电测向运动中常用的确定站立点办法是;1.利用明显的地形点确定例如,站立点是在山顶、鞍部、桥梁、岔路口、水塘等明显地形点上,从图上找出该点的符号,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当站立在某地形点附近时,可以先标定地图,再对照周围的地形,找出其于站立点的关系,即可判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2.利用直长地物确定运动员在直长公路、河堤上或高压线下时,利用这些直长地物确定自己站立在这种线上并不困难。要进一步确定是在这条线上的那一点,可用以下方法:(1)截线法 先标定地图,在直长地物的一侧选定图上和实地都有的明显地形点,用直尺向地物点瞄准,并切在图上该地符号上,向后画方向线与直长地物相交处,就是站立点的图上位置。(2)垂直线法 若明显地形点与站立点的联线正好垂直于直长地物,这时通过相应地形符号的定位点向直长地物符号作垂线,交点即所求的位置。(3)选标线法 如实地有两个棉线地物点和站立点正好在一直线上,该两点的联线与直长地物符号交点即为图上位置。确定站立点时应注意:不论采取何种方法确定站立点,均应首先仔细分析研究站立点周围的地形,防止判错点位,用错目标。选择地形点作已知点时,图上位置要准确。标定地图后,在确定站立点的过程中地图方位不能变动,并应注意检查。六、地形图与现地对照标定地图和标定站立点后,应将地图与实地对照,通常采用目测法。先对照特殊明显的地形,后对照一般地形,再由近及远,由点到线,或逐段分片进行。对照平原地形,可先对照主要的道路、河流、居民地和高大突出的建筑物。在山地和丘陵可根据地貌形态、山脊走向,先对照明显的山顶、山脊,然后顺着山脊、山背、山脚和山谷的方向进行对照。在山岳丛林地区,由于通视不良,对照时应选择在较高的地形点上,对照过程中应勤走动,多注意附近地形的特征。地形图的绘制总是跟不上建设的发展,图上内容与实地会有某些不符,一般是地物变化大,地貌变化小;交通枢纽和矿区变化大,偏僻地区表化小;城镇大村扩大,深山小村减少;公路、桥梁、水库、水渠增多,小庙、坟地减少。实地对照判读地形时,应顾及这些规律,仔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七、按地形图行进在陌生的地区,如需选择一条最佳路线,迅速到达目标,对测向运动员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地形图行进。1. 行进要领行进时要做到三明,即方向明,路线明,位置明。方向明,就是在出发点上,必须标定地图,对照地形,明确前进的道路和方向。路线明,就是在行进中,对行进的路线和里程,心中要始终有数。位置明,就是在行进中,特别是经过每个岔路口、转弯点和某些特殊的地形地物时,要随时判明站立点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