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建筑审美观.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158284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也谈中国建筑审美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也谈中国建筑审美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也谈中国建筑审美观(2010-01-12 21:36:24) 转载标签: 文化我们应该明确,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素养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毕竟中国人口众多,国民受教育水平不高。纵使在那些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也不乏那么一批人被现实社会扭曲自身素养的人。并且审美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建筑审美观亦是如此。 笔者曾有幸去过中国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无疑,金茂大厦,国际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塔成了大家观赏的重点。这些建筑的“美”主要体现在比例,尺度,对称,隐喻,质感等方面。注重建筑艺术的隐喻效果并强调主观的审美见解也是现如今建筑师推销其作品的一种手法。例如国际金融中心,它是日本的人以日本军刀为设计雏形的建筑。日本建筑师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建筑事业认为它是个优秀的作品。何以被大部分国人视为如今成为陆家嘴地区最新的标志性建筑物?莫非是因为它超过台湾的101楼成为世界第二高楼?无稽之谈!胡乱“标志”!这样的建筑要是建在南京不知如何。现如今可以在上海,南京也未尝不可。毕竟同时一片土地,同时华夏儿女。但是反响如何笔者就不得而知。建筑物主体用的是巨大的玻璃幕墙,这也是如今人们的审美要求,审美见解。其实室内并不需要那么大的窗户来采光。可能是大多外国新型建筑都是如此的缘故吧!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实在是荒谬。疏不知多年之后,如今的这些标志性建筑,又会被多少其他的新型建筑所取代,它们始终很难成为一个永久的标志和历史文化的载体。 而在欧洲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罗马等古老城市。为什么会成为人们向往的城市。因为那样的城市有自己的东西,包括它的建筑和文化,这些是属于这座城市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纵使你如何发展,罗马的古斗兽场也不会因为什么经济或者其他因素而改建成其他建筑。甚至有的城市还在参照几百年前的城市发展规划图纸来建设城市。这就是一座城市的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划理念。 1978年,中国政府请贝聿铭回国就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意见。贝聿铭这位保守的现代派大师担心大量富裕外国人的涌入会让中国人抛弃幸存下来的珍贵建筑遗产,追求彻底现代化。他在以前的工作中已经看到,伊朗和埃及等发展中国家崇洋,把精华和糟粕兼收并蓄。因此,贝聿铭一边和中国的官员一起喝茶,一边提醒他们不要为建立全球最新的文明而牺牲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最重要的是,贝聿铭说出了他对北京紫禁城的担心。在这座占地面积达250公顷的辉煌“内宫”中,巨大的庭院和宫殿成为全中国保存得最好的古典建筑群。过去,皇帝曾下诏禁止建造超过紫禁城城墙十米高度的任何建筑;可见,那时的皇帝还是有一定先见之明的。现在,贝聿铭敦促政府颁布类似的禁令,以便保护紫禁城黄色屋顶上方的青蓝色天空,使它的整体性不会因为现代化的发展而遭到破坏。 但是非常遗憾,当时的中国人对贝聿铭的忠告并没有足够重视。或许不应该笼统的说是当时的中国人没有重视贝聿铭的忠告,因为当时和贝聿铭在一起喝茶的并不是全部中国人。贝聿铭说的话或许中国大部分人还没听过。而当时中国学建筑的学生们,他们决心把通俗建筑设计杂志上那些令他们羡慕不已、代表西方繁荣昌盛的灿烂建筑在实践中加以复制再现。贝聿铭说:“学生们对我讲话都感到失望。他们指望我会给他们讲玻璃悬墙、设计样式和高层建筑的最新思潮,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可我.却告诉他们不要忘记过去。”这件事曾让贝聿铭十分担忧,为此,他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他意识到,如今青年学生如果不认识到中国建筑的伟大,千百年来的中国建筑文化将无法得以弘扬光大。当时的中国青年学生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是当时学生学艺不精还是其它原因?笔者没有经历那个年代就不得而知了。 同年,贝聿铭接受北京市人民政府邀请设计了香山饭店。本着寻找一种新式建筑语言的追求,贝聿铭在长江流域的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寻找属于中国的建筑元素。他认为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的精华。1979年11月,凝聚着贝聿铭心血的香山饭店图纸与模型用船运到了北京。正是这种贝聿铭认为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建筑模型,让中国方面派出的五十余名官员的希望落空了。他们希望看到一幢冲天而起金碧辉煌的建筑。这是那时在场官员的建筑审美观。这些人的审美观和上文提到的那些青年学生的观点有些雷同,或许只是巧合。 我们姑且不去谈论也无法定义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建造是否成功,笔者赞同贝聿铭的发展观点。这也是我自己的建筑审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