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33502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滁州市高级教师资格证申请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思考、讨论等学习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体会到在对化学学习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会更加简便,更加事半功倍。 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1、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 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2、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交流与过渡】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生产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工程中也普遍存在。今天我们尝试对已经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怎样分类?【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思考与交流】1、对于下列纯净物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请用线段连接。Na2CO3 钠盐 Na2SO4 钾盐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2、请根据运动员的国籍和从事的运动运动项目连线。姚明 110米跨栏林书豪 中国刘翔 美国约翰逊 打篮球通过上述两项连线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3、对同类事物利用不同的分类方法交叉联系认识事物更加明确。【板书】交叉分类法【当堂练习】1、请利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酸进行分类。HCl 弱酸 H2SO4 强酸HNO3 无氧酸 H2S 有氧酸H2CO3 一元酸H2SO3 二元酸 2、从不同属性,不同角度利用交叉分类法分别对氧化物、碱进行分类。Na2O 酸性氧化物 NaOH 强碱CaO 碱性氧化物 Mg(OH)2 弱碱CO2 金属氧化物 KOH 可溶性碱SO2 非金属氧化物 Al(OH)3 难溶性碱3、对下列化学反应从产物状态和现象有无火焰,利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铁在氧气中燃烧 产物是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 产物是气体磷在氧气中燃烧 有火焰铝在氧气中燃烧 无火焰【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2、对于同类物质还能进行再分类吗?该怎样分类呢? 【回顾旧知】 固体混合物 混合物(多种物质) 液体混合物物质 气体混合物 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一种元素) 纯净物(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 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酸 HCl H2SO4 HNO3 碱 NaOH Ca(OH)2 KOH 盐 NaCl CuSO4 Na2CO3【板书】树状分类法 【实践与探究】 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根据树状分类法填写书本P25上的图 【思考与交流】 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板书】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A+B=C)化学 分解反应 (A=B+C)反应 置换反应 (A+BC=B+AC)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归纳与整理】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板书设计】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A+B=C)化学 分解反应 (A=B+C)反应 置换反应 (A+BC=B+AC)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补充习题】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无机物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是化合物的是 ( ) A、分析纯盐酸 B、氧气 C、黑火药 D、干冰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 A、H2O B、NH3 C、NaH D、H2SO4 4、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现阶段认为正确)。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 ) A、K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 D、NH4NO3 5、下列物质:H2O NaCl H2SO4 Ca(OH)2 Fe2O3 FeSO47H2O HNO3 AgNO3 NaHCO3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填写各物质的序号) 6、胆矾(CuSO4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用它进行以下几个实验:取少量胆矾晶体,用研钵研碎后,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可以看到固体颜色逐渐变成白色,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冷却后,取试管内白色粉末少许,用蒸馏水溶解后得到蓝色溶液,将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第二支试管中,过一会,取出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变化,并指出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 加热胆矾晶体: ,( );生成蓝色沉淀: ,( ); 生成红色物质: ,( )。【学生作业信息反馈】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钠、镁、铝、铁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2、了解钠、镁、铝、铁的存在及用途;3、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发挥学生主主体作用,做好探究实验3、通过例题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钠的用途,指出化学工业早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2、通过介绍铝的冶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金属钠的氧化、与水反应2、钠与水反应现象观察、分析、总结教学过程:【引言】: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金属在人类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展起重要作用。金属和它的化合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例如: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高温时可以燃烧,而燃烧时Al2O3却不熔化,能耐高温,为什么?本章我们就来讨论它们的性质。【板书】: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 有金属光泽、易传热、易导电,有延展性、可塑性,除汞以外都是固体 。2、金属的化学性质:2Al+3Cu2+=2Al3+3Cu 2Mg+O2=2MgO Cu+2Ag+=Cu2+2Ag Mg+2H+=Mg2+H2金属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表现出还原性。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实验: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开一端的外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看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讲解】钠:银白色,较软,比水轻,熔点较低,保存在煤油中。【板书】1、钠和氧气反应常温下:银白色的切面很快变暗【板书】4Na + O2 = 2Na2O实验:再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讲解】现象:熔成闪亮的小球,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板书】2Na + O2 = Na2O2 Na2O2的特殊用途: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用途:制取少量氧气,用作帮助呼吸备注:2Na2O2+4HCl=4NaCl+O2+2H2O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2、铝和氧气反应:实验:打磨过的铝箔和未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加热萎缩但不滴落【讲解】: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即使是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也很快生成了新的氧化膜,Al2O3薄膜的熔点为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板书】4 Al + 3 O2= 2 Al2O3活泼金属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等。4 Fe + 3 O2 = 2 Fe2O3 2Mg + O2 = 2 MgO 2 Cu + O2 = 2 CuO【板书】结论:(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板书设计】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 有金属光泽、易传热、易导电,有延展性、可塑性,除汞以外都是固体 。2、金属的化学性质:2Al+3Cu2+=2Al3+3Cu 2Mg+O2=2MgO Cu+2Ag+=Cu2+2Ag Mg+2H+=Mg2+H2金属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表现出还原性。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钠和氧气反应 常温下生成白色的固体 :4Na + O2 = 2Na2O (常温) 加热下生成淡黄色固体2Na + O2 = Na2O22、铝和氧气反应:4 Al + 3 O2= 2 Al2O3 (Al2O3 薄膜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布置作业】1、书本P53习题:第1题、第2题、 2、补充作业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其组成将变为 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是 写出钠与氧气,铝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学生作业反馈】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2、 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3、 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二、教学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1、氯气与水的反应。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四、教学过程:【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就是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另人发指的事件。这种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就是氯气。氯气为什么可以用作毒气?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讲述】氯元素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富集在海水中。【板书】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过渡】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氯,那么人们是怎样制得氯气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2页的科学史话。【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Cl2 【教师讲述】同学们预习了课本,应该都看了课本第82页关于氯气的发现与确认的故事吧?氯气是由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却是在30多年之后由英国化学家戴维通过大量研究确认为新元素氯。同学们应该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同学们如果有所感触的话可以在课余互相交流。虽然舍勒没能够坚持下来,但是他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请一起写出氯气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实验室制氯气:MnO2+4HCl= Cl2+MnCl2+H2O 【思考与交流】1、你从这一史实得到什么启示?2、根据史料,总结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1、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毒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板书】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有毒气体【提出问题】对于有毒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83图4-15,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闻气体的方法。【板书】闻氯气的正确方法:闻气体的时候,不管毒性大小如何,不能直接靠近瓶口,均要正确操作,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或试管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过渡】我们知道元素的性质由结构所决定,大家能否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讨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讲解】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板书】二、 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学生活动】观察铁丝、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加水溶解溶液的颜色;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板书】2Cu+Cl2点燃CuCl2 (放出棕黄色的烟,溶液显蓝绿色) 2Fe+3Cl2点燃2FeCl3(放出红棕色的烟,溶液显黄色) 【提出问题】 这些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小结】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过渡】氯气能与金属反应,能不能与非金属反应呢?【演示实验】H2在Cl2中燃烧。【描述实验现象】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有白雾形成。【讲述】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称为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板书】2、与H2等非金属反应 H2+Cl2点燃2HCl(苍白色火焰,形成白雾)【讨论】金属、非金属跟氯气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表现氯气的什么性质?【学生回答】在这些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氯气在反应中都是氧化剂,说明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展示】一瓶氯水溶液,并建议学生闻氯水的气味。【学生活动】闻氯水的气味后回答:有时打开水龙头也会闻到这种气味,难道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氯水?【讲解】因为很多自来水厂都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的,我们闻到的刺激性气味是余氯的气味。【提出问题】氯水呈什么颜色?说明有什么微粒?【学生回答】淡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分子存在。【提出问题】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学生讨论】(1)假设Cl2不和水反应,只是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Cl2分子和H2O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2)假设Cl2和水反应,那么溶液中除存在Cl2分子、H2O分子外,还可能会含有Cl-,溶液不一定是中性。【实验验证】(1)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加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Cl-。(3)加Zn粒或Na2CO3粉末检验H+。【实验现象】实验(1):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实验(2):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实验(3):有气体产生,说明生成了酸性较强的含氯物质,应为盐酸。【初步得出结论】氯水中含Cl2、H2O、H+、Cl-。【提出疑问】石蕊试液为什么先变红后褪色呢?【学生猜想】(1)溶液中有盐酸,是不是盐酸使石蕊褪色呢?(2)Cl2中氯是0价,而HCl中氯是-1价,则氯气与水反应后还会有氯元素显正价的物质生成。氯气有强氧化性,使石蕊褪色的物质是不是氯气?(3)氯水光照产生氧气,而氯水中Cl2、H2O、H+、Cl-都不可能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氧气,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中应该有一种含氧元素,光照能产生氧气的物质。【实验验证】(1)一张干燥和一张湿润的红纸分别投入两瓶干燥氯气中。(2)取一张红纸,湿润一半投入一瓶干燥氯气中。【实验现象】干燥的纸条没有褪色,湿润的纸条褪色了。【得出结论】使石蕊褪色的物质不是氯气而是含氧元素、光照能产生氧气的次氯酸(HClO)。【板书】3、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氯水的成分:Cl2、H2O、HCl、HClO。【讲解】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容易分解。【设问】我们能否归纳出次氯酸有什么性质?【板书】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性(杀菌、漂白)、酸性。【引申】因为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有杀菌消毒作用。此外,HClO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棉花、纸张的漂白,所以在棉纺厂、造纸厂里都用到氯气。【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氯气还有哪些性质的用途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设计】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Cl2实验室制氯气:MnO2+4HCl= Cl2+MnCl2+H2O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有毒气体闻氯气的正确方法:闻气体的时候,不管毒性大小如何,不能直接靠近瓶口,均要正确操作,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或试管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二、 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 2Cu+Cl2点燃CuCl2 (放出棕黄色的烟,溶液显蓝绿色) 2Fe+3Cl2点燃2FeCl3(放出红棕色的烟,溶液显黄色) 2、与H2等非金属反应 H2+Cl2点燃2HCl (苍白色火焰,形成白雾)3、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氯水的成分:Cl2、H2O、HCl、HClO。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性(杀菌、漂白)、酸性。【作业设计】(研究性课题)1、了解在家庭利用自来水浇花养鱼时通常采取何种措施?并分析其原理。2、2004年4月15日,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一个储存有13吨液氯的车间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重庆市区15万人被迫进行大转移。当氯气泄漏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手段逃生?3、 通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和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作业反馈】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科学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乙醇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1、乙醇分子的结构。2、乙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催化氧化反应)。三、教学方法讨论及实验探究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师:我们来做几个填空题。白日放歌须纵_,青春作伴好还乡。明月几时有,把_问青天。借问_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何以解忧,惟有_。生:师: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几句诗都跟酒有关。酒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故事。像“汉高祖醉斩白蛇”“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那么大家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生:酒精。师:酒精的化学名称叫什么呢?生:乙醇。师:原来大家都知道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酒的主要成分乙醇。【板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乙醇【学生活动】观察一瓶乙醇,归纳、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边启发、讲解,边板书】1、乙醇的物理性质。颜 色:无色透明; 气 味:特殊香味。状 态:液体; 挥发性:易挥发。密 度:比水小; 溶解性: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师:(提问、启发)怎样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讨论、回答)用无水硫酸铜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如果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蓝,说明酒精中含水。师:(过渡)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那么乙醇分子的结构会是怎样的呢?生:从已学的知识考虑,可得出两种可能的结构,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CH3CH2OH。【实验探究】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粒擦干煤油的新切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待气体纯净后点燃该气体,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小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轻轻振荡,观察实验现象。拔下配有针头的单孔塞,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观察现象。与以前做过的水与钠反应的实验作比较,并完成下表。师:(启发、质疑)乙醇和水都可以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但乙醇与钠反应放出的氢气中的氢也有可能来自于CH键呀,如何证明它是来自于OH键呢?生:(讨论)可以根据乙醇与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确定反应放出的氢气中的氢是否来源于OH键。(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完成“乙醇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体积”的实验。实验结果:1个乙醇分子中只有1个H可以被Na所置换。)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综合钠分别投入水、乙醇的实验现象和“乙醇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体积”的实验结果可以推知:OH键中的H能被Na置换出来,而CH键中的H不能被Na置换,由此可知乙醇的分子结构应该为上述结构简式中的第种。【板书】2、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CH3CH2OH C2H5OH师:通过刚才的乙醇分子结构简式探讨,我们能不能写出乙醇与钠的反应方程式呢?乙醇还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边启发、讲解,边板书】3、乙醇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钠的置换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师:乙醇分子中含有的“OH”原子团,我们称之为羟基。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之为烃的衍生物。其中取代氢原子的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使烃的衍生物具有不同于相应烃的特殊性质,这些原子或原子团被称为官能团。羟基就是一种官能团。师: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时都生成氢气,说明钠能够置换出水分子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相比,哪个更活泼呢?生:(讨论)钠与水反应剧烈,而钠与乙醇反应缓慢,说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比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更活泼。师:(过渡)初中学习乙醇还能够跟氧气发生反应,请同学们想一想,乙醇被氧气完全氧化后生成什么?生:CO2与H2O。【边讲解,边板书】氧化反应燃烧:C2H5OH+ 3O2点燃2CO2+3H2O师:乙醇在空气中容易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我们常用的酒精灯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此外,在一定条件下,乙醇也可以与氧化剂发生反应。观察下面的实验,注意实验现象。【实验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1015 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后,趁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小心地嗅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现象: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变黑,将此灼热的铜丝迅速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变红,同时产生刺激性气味。【补充实验】将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然后慢慢移向内焰,上下几次,观察铜丝的变化。现象:铜丝在外焰处变黑,在内焰处变红。【提问】(1)为何有此现象?(2)铜丝在乙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中起什么作用?生:(讨论)铜丝先在外焰被氧气氧化为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在内焰又被乙醇蒸汽还原为红色的单质铜。铜丝在乙醇与氧气反应的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起催化作用。【边讲解 边板书】催化氧化:2C2H5OH + O22CH3CHO + 2H2OCu或Ag师:乙醇可以被某些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重铬酸钾直接氧化为乙酸。交通警察判断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方法及其原理: 【师生讨论】根据课前所查网上有关资料,讨论、归纳乙醇的用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等。【板书设计】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乙醇1、乙醇的物理性质。颜 色:无色透明; 气 味:特殊香味。状 态:液体; 挥发性:易挥发。密 度:比水小; 溶解性: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2、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CH3CH2OH C2H5OH3、乙醇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钠的置换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氧化反应燃烧:C2H5OH+ 3O2点燃2CO2+3H2O2C2H5OH + O22CH3CHO + 2H2OCu或Ag催化氧化:【布置作业】1、教材“习题”第1题,第5题。2、调查酗酒的危害性,对此提出你的建议或看法。3、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乙醇的工业制法。【学生作业反馈】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正确书写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通过自学、思考、对比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三、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在学习碱金属和卤素时,已经知道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其性质也相似,原子结构发生有规律的递变其性质也发生有规律的递变。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都有些什么联系?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问题。【板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口述】一个星期由星期一到星期日为一周,钟表记时,从零点到24点为一天。这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变化是否也表现周期性呢?【板书】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复习】回忆初中学习原子由哪些粒子组成,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阅读与思考】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了解电子层概念。【板书】1、电子层的划分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他们分别在能量不同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电子层模型比拟为洋葱式结构),分别用n=1、2、3、4、5、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K、L、M、N、O、P、Q来表示。电子层(n) 1、2、3、4、5、6、7电子层符号 K、L、M、N、O、P、Q离核距离 近 远能量高低 低 高【科学探究】指导学生看书P1314,讨论总结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板书】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总是从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里往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 2n2 个电子(n为电子层)。(3)最外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电子,次外层最多容纳 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 32 个电子。【科学探究】指导学生看书P1415,讨论能不能结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板书】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氯原子电子式: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的数目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例如:镁原子 【回顾引导】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现在能不能回想到呢!【讲述】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因此,通常我们把这种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所以,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边讲述 边板书】三、稳定结构与不稳定结构 (取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板书设计】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的划分电子层(n) 1、2、3、4、5、6、7电子层符号 K、L、M、N、O、P、Q离核距离 近 远能量高低 低 高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总是从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里往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 2n2 个电子(n为电子层)。(3)最外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电子,次外层最多容纳 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 32 个电子。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氯原子电子式: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的数目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例如:镁原子三、稳定结构与不稳定结构 (取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课堂练习】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17 B16 C15 D14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层的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则该元素的原子是( )ALi BSi CAl DK3、课本P19第8题。【学生作业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