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118599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注音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倒坍(tn)引颈受戮(l)哮喘(chun)B . 虬(qi)须周道如砥(d)亲戚(q)C . 佝(gu)偻豁(hu)然开旷嚼碎(su)D . 栖(q)息举镐(ho)挥斧默契(q)2. (2分)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 . 转弯摸角 锐不可挡 名付其实 铸剑为犁B . 丰功伟绩 眼花潦乱 大廷广众 转弯抹角C . 张皇失措 围追堵截 弄巧成拙 见异思迁D . 穷困撩倒 束手无测 一愁莫展 巧妙绝论3. (2分)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 , 极富艺术感染力。B . 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C . 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D . 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4. (2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曲,这就是重庆的夜B .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掺和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C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D . 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凉气。5.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用朴实的文字,以追忆的形式写成的怀念母亲的文章。B .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政治家、 教育家。C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舒婷 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的对土地的炽恋之情。D . 威尼斯商人和变色龙分别是英囯戏剧家莎士比亚和法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欲说还休,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树绕村庄,_?(秦观行香子)醉翁之意不在酒,_。(欧阳修醉翁亭记)_,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欧阳修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来描绘春天和夏天之景的句子是“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句子是“_,_”。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4分)7. (24分)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教材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 , 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 , 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成列:指摆好阵势。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陈:通“阵”,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重(cho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馀:后代。(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神弗福也 福:_ 公将驰之 驰:_公伤股 股:_ 不鼓不成列 鼓:_(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下 视 其 辙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3)翻译下面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中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的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学习【甲】【乙】两文,对于个人成长有何借鉴意义? 四、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8. (18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 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 仰着脖子,望奉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獅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 !”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 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甲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 让我无法错开自己的视线。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奉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奉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战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在陡峭的石崖上,突兀生长着的那棵枣树,如此健壮和蓬勃,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锺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光明日报2O15年04月10日,有删改)(1)“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让我无法错开自己的视线。(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第段写出了不同人见到枣子的相同的表现,突出了今秋到来时的美好和诱人,也为下文年轻后生扔石打枣,我们攀岩摘枣等内容做了铺垫。B . 文章第段的划线句子,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生动的写出枣树遭到破坏后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气急败坏的小伙子的批评和不满。C . 文章第段写出:我和朋友绕来绕去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的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D . 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描写了石崖上枣树从发芽到枝繁叶茂的成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多时光流逝的慨叹。E . 文章第段划线句子中的词语“战栗”,在这里是心灵受到震撼的意思,生动的写出作者多年后读诗经蒹葭突然醒悟是心灵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多自己以前“俗气”的思想感情的顿悟反省。(4)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简析第(8)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9. (7分)名著阅读这时,林子远处一只鸟儿叫了,另一只鸟应和;马上有一只啄木鸟发出了啄木声,渐渐地早晨的凉爽而朦胧的灰色亮成了了白色,随之各种声音也逐渐多了起来,显出了生机。大自然摆脱了睡意,开始活动,这种奇妙景象在这个沉思的孩子面前展现。汤姆索亚历险记(1)选文中“这个沉思的孩子”是(填人名),此刻他在(填地名)。(2)下列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B . 汤姆在教堂听牧师讲道时,拿出一只甲虫,结果咬得狮子狗狂叫,引得教堂里的人都忍不住笑。C . 汤 姆在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看到一场谋杀案酒鬼波特把大夫杀了。D . 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路后,曾经用一根风筝线探路后来,汤姆在 无意中发现了光亮,最终两人循着光亮一起走出了困境。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题目:小人物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6-1、6-2、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4分)7-1、7-2、7-3、7-4、7-5、四、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8-1、8-2、8-3、8-4、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9-1、9-2、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