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08061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B . 虽然他向来一有钱即随手散去,没有什么贮蓄。C . 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不休。D . 这两幅作品是同一个人画的,风格却完全截然不同。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B .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C . 春天的百里杜鹃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D .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名篇名句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 (2)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_,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4)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欧阳修醉翁亭记) (6)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 (8)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9)六则表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 (10)钱塘江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对西湖美景喜爱之情的诗句是: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折不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ln du_。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m ju_就是忠实。“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n shn d _。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z cn xn hu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阅读下面图片,完成小题。 (图片来源于2018年4月8日“人民日报微博”)(1)请根据图片内容,拟出新闻标题。 (2)对图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失效身份证信息核查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居民身份的合法性。B . 银行实行账户实名制,要求政府部门开展此项核查工作。C . 福建省将开展失效居民身份证和非居民身份证信息核查。D . 持已挂失的身份证在杭州市内不能办理宾馆住宿登记。(3)家住温岭的小胡同学身份证已失效,但还没补办新身份证。他准备近日乘飞机去天津旅游,于是内心非常焦虑。他该怎么办? (4)新闻以这类图片形式呈现给大众,你觉得能起到相应的宣传效果吗?请说说理由。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乙】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 , 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儒生不博览,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 , 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故入道弥深,所见弥大。(东汉王充论衡别通)【注】类,种类。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篇章之业:指读书经历。道:指先王之道。(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亦说乎 说:_人不知而不愠 愠:_犹为闭暗 犹:_其为闭暗,甚矣 甚:_(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B . 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C . 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D . 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4)【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7. (12分)阅读文言短文唐临为官,完成下列小题。 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 , 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据旧唐书改写)【注】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白:报告。稼穑:耕种与收获。逸:逃逸,逃跑。明公:对县令的尊称。(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会暮春时雨_令惧其逸_若有所疑_农事毕 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耕作佳期A .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B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C .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 .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3)按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吾 自 当 其 罪(动宾之间)临 由 是 知 名(主谓之间)(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则)(5)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唐临是一个怎样的官员。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9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学贵有疑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_。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文章开头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的目的是_(2)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在文中第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的话。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_。(3)第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一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请你采用与这句话相同的句式,再补写一个内容相近的例子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得引用本试题中的例子)。(5)据报载:某专家以每分钟2500转的电钻钻木,通过多次实验,木头只冒烟不出火,于是写出了钻木不能取火的文章。由此,中学历史教材删除了“燧人氏钻 木取火”的内容。某校学生刘昱对此心存疑虑,进行了多次研究和实验,最终钻木取火成功,恢复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请结合对学贵质疑一文的 理解,谈谈对这件事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9. (20分)课内经典文段阅读。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4)“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作文: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猜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在横线上填一个词语,使题目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班名、人名。卷面整洁。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阅读水浒传选段,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A披挂、拴束了弓箭,绰枪上马,带了三五十名军汉,都拖枪拽棒,直奔到刘高寨里来,把门军人见了,那里敢拦挡;见A头势不好,尽皆吃惊,都四散走了,A抢到厅前,下了马,手中拿着枪,那三五十人都两摆在厅前A见刘高不出来,立了一回,喝叫左右去两边耳房里搜人。选段中A是_(人名),其绰号是“_”,选段中A搜人是为了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3-6、3-7、3-8、3-9、3-10、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5-3、5-4、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6-3、6-4、7-1、7-2、7-3、7-4、7-5、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1、8-2、8-3、8-4、8-5、9-1、9-2、9-3、9-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