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7655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复习提纲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的概念 ,如 、 、 、 、 。2、 构成天体系统。二、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 、 、 、 、 、 、 2、八大行星的公转具有的共同特征: 、 、 3、八大行星按温度、质量、体积可分为 行星( 、 、 、 )、 行星( 、 )、 行星( 、 )三、 存在生命的行星1、八大行星中只有 才有生命。2、具有生命的条件 、 、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 为地球提供能量 1、 叫太阳辐射。 2、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 。 3、太阳能量对地球的意义: ; ; ; 4、太阳能量的来源: 5、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规律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为 、 、 。 2、 称为太阳活动,其主要类型和标志是光球层的 、色球层的 ,其发生的平均周期为 年。 3、 太阳活动的整体性表现为 。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 自转:(1)方向 (2)周期:1个太阳日(即1昼夜)为 ,1个恒星日(自转360)为 (3)速度:画图说明角速度分布规律 ; 线速度分布规律 。2、 公转:画图说明(1)方向 (2)周期:1个回归年为 天 小时 分 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在 月初,远日点在 月初。(4)速度: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 ,远日点时公转速度较 。二、自转与时差 1、昼夜半球与晨昏线(圈): 叫晨线、 叫昏线。 2、随着自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 ,每隔15经度,地方时相差 小时。 3、时区与区时:每15经度内为一个时区,都以 的地方时作为该区标准时间,称为 ,如南京(119E)属于 时区,其中央经线是 ;北京属于 区,纽约属于 区,伦敦属于 区。 时区差就是 ,因时间东早西迟,故求东时则 ,求西时则 。4、 日界线: 180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人为规定的、固定的日界线,其西侧的 区是世界上时间最早(新)的地方,是新的一天(一个月、一年、一个世纪)开始的地方;其东侧的 区是每一天结束的地方,也就是世界上时间最迟的地方。 0:00所在的经线则是自然的、变动的日界线,是某地(时区)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联系新年寒山寺敲钟)三、公转与季节 1、目前黄赤交角为 ,它是 平面与 平面的夹角。 2、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不断移动:填图 3、直射点移动引起某地 和 的周年变化。规律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五带:热带范围包括 ,其天文特征是 ; 寒带范围包括 ,其天文特征是 ; 温带范围包括 ,其天文特征是 。 5、四季更替: 从天文上看,夏季是一年中 、 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 、 的季节,春秋是过渡季节。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 内部圈层1、地震波就是 ,分为 (P)波和 (S)波。 P波速度较 ,能通过 物质,S波速度较 ,只能通过 态物质。2、莫霍面:在大陆地下平均 千米深处,S、P波速度都明显 ,它是 、 的界面。3、古登堡面:在地下平均 千米处, 波消失, 波减速,它是 、 的界面。4、全球地壳平均厚度约 KM,大陆比海底 ,是由各种 组成的。5、地幔分为上、下地幔,上地幔顶部由 组成,与地壳合称 圈。该圈下部是 层,可能是 的发源地。6、地核又分为 、 ,温度 、密度 、压力 。二、外部圈层 1、大气圈:主要由 、 组成,温度、密度不均匀,不断运动。 2、水圈:由表层水体组成的 但 的圈层,不断循环。 3、生物圈:是 及 的总称,它包括 圈底部、 圈全部、 圈上部。 4、三大圈层的关系是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1、 读图、填图:写出各箭头的含义1: 2: 3: 4: 5: 6: 7: 8: 9: 是大气的根本热源; 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主要热源,所以说“高处不胜寒”。二、热力环流 1、画图、说明:地面冷热不均空气 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 差空气的 运动,形成环流。 2、画出城郊环流、海陆风环流、沃克环流。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高空风向最终与 平行; 2、地面风向最终与 斜交; 3、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力就 。 4、风向是指 (来向、去向)。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 形成机制1、 地表均匀、地球无自转时的闭合环流2、 地表均匀、地球自转时的三圈环流3、 地表的气压带、风带:在右图标出各气压带、风带、环流4、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而南北移动,幅度较 (大,小)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由于地表性质不均、海陆差异、地形起伏,气压带不完全呈 状,而是出现了多个 ,且季节性演替。如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一月大陆上是 中心,海洋上是 中心;七月大陆上是 中心,海洋上是 中心。 导致了 现象的出现,出现不同天气:冬季东亚吹 风,天气 ;夏季东亚则吹 风,天气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 控制,特征 ; 2、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 控制,特征 ;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 控制,特征 ; 4、地中海气候受 、 交替控制,特征 ; 5、热带草原气候受 、 交替控制,特征 ; 6、形成气候的因素有 、 、 、 、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一、 锋与天气1、 叫气团。2、 叫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 ,锋面总向 侧倾斜。3、冷锋过后气温 、气压 、天气 ;我国终年有冷锋, 半年多些。夏季 地区的暴雨也是冷锋造成的。4、暖锋过后气温 、气压 、天气 。我国 、 地区多见。5、准静止锋是指 ,如我国 地区的梅雨。二、低压、高压与天气1、低压、高压是指 而言,气旋、反气旋是指 而言。2、 低压(气旋)与天气 :在右图中标出995、1000、1005百帕,画出气旋的俯视和侧视气流,并推测其下天气。 3、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画图说明在右图中标出995、1000、1005百帕,画出反气旋的俯视和侧视气流,并推测其下天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一、 全球气候不断变化1、按时间尺度分为 、 、 。2、过去一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特点是 。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特点是 ,但各地不均。二、可能的影响1、引起海面上升,它是由 、 造成的,对 、 地区影响大。2、引起气温和干湿变化:低纬度地区农业产量 ,高纬度国家农产量 。3、影响水循环:蒸发 ,水旱灾害的频次、强度 ,水资源 。三、气候变化的对策1、通过技术措施减少 、 等温室气体: 、 。2、修建 ,防止海水入侵,改良 。3、市区温度高于郊区的原因是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形态包括 、 、 。2、地球上最多的水是 水,占 。3、陆地水种类多,其主体是 ,但人类常用的水是 、 、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就是 。 2、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分为 、 、 。对人类意义最大的领域是 ,它促进 更新。 3、水循环的意义: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定义: 。 2、洋流类型: 叫暖流, 叫寒流。 3、按成因,洋流分为 流、 流、 流。 4、洋流模式:画图 5、洋流分布:画出三大洋的洋流系统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2、 3、 4、 5、 三、厄尔尼诺现象 1、现象表现: 水温升高,使渔业产量 。 2、后果: 地区多水灾, 地区多旱灾。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 水资源及其分布1、通常所言水资源指 , 地区水资源丰富。2、水资源的丰歉以 来衡量,除南极洲外, 洲最多, 洲最少; 国最多,其次为 (国家),我国居第三。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上 多、 少,时间上 多、 少。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数量影响 ,水资源质量影响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的影响程度不同: 古代文明多在 地区;近代技术进步,取水广而深,拓展了 。三、合理用水 1、 和 ,使人类对水的需求大增。 2、 使可用淡水减少。 3、开源措施: 、 、 、 、 4、节流措施: 、 、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 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 、 ,其中 是塑造地形的主要方式,按方向、性质,它又分为 运动和 运动,前者在地表形成 、 ;后者则引起 和 。就全球而言, 运动占主导。 3、内力作用造就了 与 、 与 ,使地表变得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有 、 、 、 等媒质引起地形变化,其能量主要来自 。其方式包括 、 、 、 。 2、风化主要是指在 、 、 影响下,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堆积在原地。 3、侵蚀作用是指 、 、 运动状态下对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并发生迁移而形成新的地貌。如 、 、 、 、 、 。 4、搬运作用: 、 、 等将风化、侵蚀产物迁移到别处。如 、 。 5、堆积作用:搬运作用中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搬运物便沉积下来。如 、 、 。 6、可见,外力作用总是不断 地表,并 高 低,使地表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在右图中填出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说明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一、 褶皱山、断块山、火山(一)褶皱山:填表、画图褶曲类型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正常地貌倒置地形及成因研究意义主要山系背斜向斜 (二)断块山 1、断层是指 2、断层一侧相对上升则形成 ,如我国的 山、 山、 山;一侧相对下沉则形成 ,如我国的 、 。(三)火山 1、岩浆沿 流出地面,则形成宽大玄武岩高原,如 高原;若沿 喷出,则形成火山,如 、 、 。 2、火山由 、 组成。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一般而言,山区交通以 为主,其次是 。 2、山区的交通线路选址时,往往在 地带,且采用 方式。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 河流侵蚀地貌域堆积地貌 (一)侵蚀地貌侵蚀类型表现结果河道形态分布河段 (二)堆积地貌1、定义: 2、冲积平原包括山区的 、中下游河道凸岸的 、入海或入湖时的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高原山区的聚落集中于 ,呈 状。 2、山区聚落分布于 ,呈 状。 3、冲积平原地平、土肥、水网稠密、运输便利,聚落多沿 或 发展。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表要素通过 循环、 循环、 循环,形成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 功能:它主要依赖于众多要素共同参与的 作用。 (2) 功能:各要素通过 和 ,使性质保持 。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或引起其他要素的演化。三、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雨林减少会引起 、 ,而植树造林则能 、 、 2、人类活动容易干预的自然要素是 、 ,而对 影响较小。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绝对的1、 没有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两个区域2、 地域差异的空间尺度(规模)不同:有 性的、 内部的、同一座山区的。二、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受 影响,自然带沿 方向更替,以 为基础。 2、在 纬和 纬地区横穿大陆, 纬地区则呈现东西有别的南北更替。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受 影响不同,沿 方向更替,以 为基础。 2、在 纬大陆表现明显。读出理想大陆上各自然带名称。画出沿岸洋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图中,123451011和1671011体现了 变化规律; 48986和58987体现了 变化规律。 数字 和 自然带都是 带,而气候类型分别是 、 ; 数字 和 所在气候类型都是 ,而自然带分别是 、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随着海拔变化,山坡的 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2、山地垂直带谱是由 基础发展的,故与 规律相似。3、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则垂直带数目越 。如乞力马扎罗山比阿尔卑斯山的自然带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