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7488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栗的国家。3.在种植业方面,中国北方以栗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猪一直是主要家畜。4.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5.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6.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栗、稻、黍、稷、麦、桑、麻等;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7.人们从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形。4.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新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5.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6.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7.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8.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男耕女织社会的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 男耕女织社会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2.伴随着封建土地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朝代生产工具技术水利灌溉春秋铁农具、牛耕铁犁牛耕战国垄作法都江堰西汉耦犁代田法漕渠、白渠东汉一年一熟制龙首渠曹魏翻车魏晋南北朝北(旱地):耕耙耱技术南(水田) 耕耙技术隋唐曲辕犁筒车宋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制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五、古代中国农业发展进程 北方:粟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南方:水稻狗、鸡、水牛、猪 耒耜出现 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少)木制耒耜、石锄、石犁(普遍) 西周时期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春秋铁犁牛耕 战国垄作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都江堰 西汉耦犁代田制 漕渠、白渠、龙首渠 东汉一年一熟制 曹魏翻车 北(旱地):耕耙耱技术 魏晋南北朝 南(水田) 耕耙技术 隋唐曲辕犁筒车 宋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制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基础: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基本特征:男耕女织;特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本课要旨:1.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3.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制造进入繁荣时期。4.西周时期,中国已有铁器。5.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6.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的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窖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窖。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7.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8.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绸的国家。9.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10.元:青花瓷;清:粉瓷和珐琅彩。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2.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3.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4.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中国古代农业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2.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3.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3.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4.元:松江棉纺织中心。5.明清:棉布成为主要衣料。4.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产品特点发展历程作用官营手工政府集中管理集中大作坊生产军用品、皇室贵族用品,不计成本,产品十分精美夏至明前占主导地位有利于技艺提高,但抑制私营发展专业民营手工唐以前家庭小作坊,唐宋后程度加强,明后期产生雇佣关系主要供民间消费春秋战国时兴起,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生产关系调整家庭手工业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少部分供民间消费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稳定小农经济,妨碍商品经济发展本课要旨1.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2.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