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6114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13年1月一、(1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忖度置之度外 强迫强弩之末 下载三年五载B参与与虎谋皮 押解解甲归田 包扎扎根基层C商贾余勇可贾 济贫同舟共济 人参兄弟参商D朝圣朝乾夕惕 禁止情不自禁 学识博闻强识2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A挑衅 雕像 下角料 明察秋毫 B莅临 戎马 缔造者 备受压榨 C坐阵 山巅 协奏曲 再接再厉 D磐石 匿迹 镇静剂 迫不急待3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人类的技术发明史上,没有一种技术发明能像信息化技术那样,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便 到了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以至使人类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纸质文学中有太多的权利和太多的条条框框,比如版权、所有权、署名权的问题等,而网络文学则把这些 了。 朋友是一把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渗入颠倒 即使可 B渗透 颠倒即使可 C渗透 颠覆 虽然但 D渗入颠覆 虽然但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发生在世纪年代的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军一手制造的耸人听闻的血腥惨案。它被称为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B紧张、充实的2012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所有的高三学生可以放松身心,安之若素了。C对于“蓝天数量”考核,采取发放奖金和罚款的手段,看上去是赏罚分明之举。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无异于缘木求鱼,结果不但达不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相反会导致空气质量越来越差。D随着运输成本的增加,与我们生活休戚与共的大米、鸡蛋、肉等都有可能提价,刚刚结束的“负利率”时代可能重返,我们的衣食住行也都将由此受到影响。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过平静的乡居生活,是华盛顿在独立战争期间梦寐以求的心愿,在严酷的战争中他无时无刻都在渴望着早日赢得自由,回到芒特弗农去经营自己的农场。语文试题第1页 (共8页)B林达在我也有一个梦想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客观、详尽地描述了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C在与齐宣王的谈话中,孟子详细阐述自己的仁政主张,王道理想,提出“保民而王”、“与民同乐”、“忧民之忧”,以及轻徭薄赋等。D新近落成的马丁路德金雕像分三个部分,一块“希望之石”和两块“绝望之山”,并呈“品”字形摆放。“希望之石”的正面是金的塑像,塑像高达8.5米左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意思是指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那么,中国要发展文化影响力,应该用什么来面对世界?如何面对世界?我们可以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也可以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但这些是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核心东西?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西方对于中国,也往往赞扬中国的古代文化,甚少尊重当代文化。到了21世纪,情况已有所改变,中国正在产生一些新的“中国思想”,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动,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比如,一些中国的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引发热烈讨论。这些“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可见,中国文化要产生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林语堂在上世纪30年代时,用英文写就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在国外非常畅销,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在阅读。为什么林语堂这么受欢迎?在我看来,这主要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外国读者当朋友看待,以和平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和杰出的文字从容自若地娓娓道来。但直到今天,为何还没出现一本能与以上两本书的影响力媲美的作品?我想主要还是态度不对:要么逢迎西方思想和外国读者;要么就是大国主义、与之“不来往”。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并非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多种文化的共处,更要强调不同、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因为“不同”更易摩擦出新火花。语文试题第2页 (共8页)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唯此,大家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选自2012年6月7日人民日报)6对发挥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挥文化影响力,就要多在海外举办精彩的演出和展览,投放广告。B发挥文化影响力,就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这些内容。C发挥文化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D发挥文化影响力,就要鼓励学者写出能够与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的影响力相媲美的作品。7下列表述不能成为“中国文化面对世界根本态度”的依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意思是指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B“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C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外国读者当朋友看待,以和平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和杰出的文字从容自若地娓娓道来,是使文化交流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D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A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最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B到了21世纪,中国正在产生一些新的、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中国思想”。C作者认为真正发挥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必须转变态度,摒弃“逢迎主义”和“大国主义”。D多种文化的共处,更要强调不同、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因为只有存在“不同”才能摩擦出新火花。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2分)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密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声止即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再却。虏大笑曰:“孰谓狄天使勇?”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多死。追奔数里,前临深涧,虏忽壅遏山隅,青遽鸣钲而止。虏得引去,时将佐悔不追击,青曰:“奔命之虏,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谋?军已大胜,残寇不足贪也。”语文试题第3页 (共8页)侬智高反邕州,诏以青为宣抚使击之,或言:“贼标牌不可当。”青曰:“标牌,步兵也,遇骑兵必不能施,愿得西边蕃落民自从。”或又言:“南方非骑兵所宜。”青曰:“蕃部善射,耐艰苦,上下山如平地,当瘴未发时,疾驰破之,必胜之道也。”及行,日不过一驿,所至州,辄休士一日。至潭州,遂立行伍,明约束,军人有夺逆旅菜一把者,立斩以徇,于是一军肃然。时智高还守邕州,青惧昆仑关险厄为所据,乃按兵不动,下令宾州具五日粮,休士卒。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大风雨,二鼓时,青忽称病,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沔,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使劝劳座客,至晓,客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夜时三鼓,元帅已夺昆仑关矣。”青既渡,喜曰:“贼不知守此,无能为也。”已近邕州,贼方觉,逆战于归仁铺,青登高望之,贼据坡上,我军薄之,青使步卒居前,匿骑兵于后。蛮使骁勇者当前,尽执长枪。前锋孙节战不利,死。将士畏青,莫敢退。青登高山,执五色旗,麾骑兵为左右翼,出其后,断蛮军为三,旋而击之。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复左,左者复右,贼不知所为。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驻,枪立如束,我军又纵马上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智高焚城遁去。 (选自中华国学百部三秦出版社)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立斩以徇 徇:惩罚B下令宾州具五日粮 具:准备C我军薄之 薄:轻视D麾骑兵为左右翼 麾:战旗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寡当众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B再声则阳陈而阳却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C忽前突之 王见之,曰:“牛何之?”D逆战于归仁铺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狄青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多死奔命之虏,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谋?军人有夺逆旅菜一把者,立斩以徇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驻青惧昆仑关险厄为所据,乃按兵不动蛮使骁勇者当前,尽执长枪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追击敌兵数里之后,前有深涧相阻,敌人拥在山脚下,狄青意识到对方有伏兵,马上命令部队停止前进。B上元节期间的夜晚,狄青忍着病痛冒着风雨率部偷袭了并夺取了昆仑关。C前锋将领孙节作战不利,被狄青刺死,其余的将士惧怕军令,不敢后退。D狄青指挥军队将叛军截为三段,对其轮番攻击,最终取得了胜利。第卷(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才遇敌,未接,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再却。(3分)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飨军校。(4分)语文试题第4页 (共8页)青既渡,喜曰:“贼不知守此,无能为也。” (3分)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舟过谢潭三首(其三)杨万里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4分)钱钟书曾指出杨万里诗擅长写生,“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失蹑风。”请结合诗歌后两句进行分析。(4分)15.名句填空(任选3项)(6分)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与蔺相如) (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 。”(廉颇与蔺相如)有子曰:“礼之用, 。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五、语言综合运用(12分)16下面是一首人生格言诗,请你仿照第一句续写两句,续写的内容要有哲理。(4分)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 老年是 17.下面“中国”的英语拼写“i”少了一点,请你发挥想象,用某一图形或标志来代替这一点,并阐释添加这一图形或标志的含义。(4分) (1) 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2分): (2) 图形或标志的含义(2分): 18.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4分)(1)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您()”。(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别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写“先生()”。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语文试题第5页 (共8页)文学类文本寒梅着花未林清玄终于过了三十岁的生日。那一天,我独自开车到台北近郊的八里乡去,八里乡有一个临着海口的弯道,在冬日的雾气里美丽而古典。右边海的湛蓝在东北季风的吹袭下,浪花用力拍击着岩岸,发出崩天裂云的嘶嘶声;左近的山壁葱葱绿绿地长出各色的花草,人在其中情绪十分复杂,山给我们的壮怀与海给我们的的远志在抬眼眺望的时刻,交织成一幅充满梦想的视景。 八里的海湾是我常去的地方,那里几乎没有人迹,只偶尔呼啸而过几辆疾驰的货车,让人蓦地觉到人的脚迹真是无远弗届;这个地方在秋天的时候常常有孤鹰出入,在天空中缓缓盘旋,运气好的话会看到飞翔很久的鹰突然落脚 在山顶的枝桠上,睁着巨眼遥望海口,顺着海势而去,也许可以看到尽处的蓝天吧! 渔船也是美的,它是生活与搏斗得来的美,从高处看,它顺着浪头在海中一起一落一起一落,连渔民弯腰的姿影都清晰可见 我是经常想到渔民辛苦的人,可是想到他们每天在波涛大浪中涌动的生活,应该也油然而兴起宇宙苍茫浩大的情思吧!八里最美的还不是那个海湾,而是到八里的路上有一段种了许多杜鹃花,有红、有白、有紫,生得零乱错综,不像是人有意种上去的。杜鹃正好在山道的临沿,每次我路过总是把车速放慢,看早春的杜鹃在空静的山中绽放。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车子经过时会从车窗飘进来一阵淡淡的香气,原来,目见的美色也会刺激我们的嗅觉,好像三十年往事一幕幕浮现时,竟能嗅闻出当时的味道一般。 这次我去八里,路经那一段杜鹃花道,杜鹃已经开得很盛,有许多则凋谢的花铺在马路上,鲜新的颜色还未褪去,车子的风过,花魂就向两旁溅飞起来,到远一点的地方才落下,逝去的花有逝去的美,被惊起的花魂也像蝴蝶一样有特别的姿势。 长在枝桠上的杜鹃虽好看,但总觉得拥挤,它们抢着在春天来时开成枝头第一株,于是我们感觉杜鹃花不是一朵朵,而是一群群的,等到它们落了散居在地面,才看清原来每一朵都有不同的面貌。 对我而言,往事也是如是,处在进行的时刻,很难把每一件事检点出来,看出它的前因后果,因为每一往事都牵连着另一件,交织成一片未曾消逝。等往事经过了,我随手一捞,竟像谢去的杜鹃,每一段都能整理出一个完整的面貌,有许多颜色还清新如昔。 我走在八里海边上,仰起头来散步,想起自己过去三十年的生命历程,有一种感觉,好像一篇已经印刷出版的文章,里面大部分是畅顺的,可是有许多地方分段分错了,还有许多地方逗点和句号摆错了地方,修改重新来过,已经无能为力了。 快黄昏的时候,海上突然下起雨来,我看着海面上的雨线一直向海岸逼近,才一晃眼,雨已经逼到身侧,愈下愈大,很快我就被淋湿了,想起年少时代的喜欢下雨,这时淋到雨竟有一些无可奈何的心境。语文试题第6页 (共8页) 回程的时候,路过杜鹃花道,本来在路上的花魂被雨淋过,被车辗过,都成为五颜六色的尘泥,贴黏在地上。我下了车,在微雨的黄昏中看那些花,不禁看得痴了,花而有知,知道年年春天的兴谢,知道美丽的盛放后就是满地的尘泥,不晓得会有何感叹? 到家的时候已是黑夜了,妻子与朋友为我准备了生日盛宴,人声笑语正从院落中热闹的传出来,我看到院子的梅花还开着,不觉心情一松有谢了的花,总有新的花要开起。 然而,人过了而立之年,如果是一株寒梅,是不是到开花结实的时候了呢?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19开头第一段的写景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20文章题目是“寒梅着花未”,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杜鹃?(5分)2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4分)22王维有诗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与本文作者比较,两人各自在梅花上寄予了怎样的情感?(5分)(二)实用类文本公众抗生素使用行为调查报告20世纪50年代,抗生素在儿科被称为“潘金莲”,即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级的抗生素“红头盔”,即红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了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全国各地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可以说普遍存在。那么,公众对抗生素的了解程度究竟如何?导致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何在?避免抗生素滥用的有效途径又有哪些?为此,中护网进行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调查。调查对象:所有关注健康的网民。有效样本:4 152 份。调查结论如下:结论1:错误的抗生素消费观念仍被少数人认可。在所有参与调查的网民中,92%的消费者知道抗生素的概念,绝大多数消费者也基本了解抗生素的真正用途;但是“抗生素是万能药,可包治百病”,以及“抗生素越新,越贵,效果越好”等错误观念仍被少数人认可并实际上被大多数人执行。结论 2:91%的消费者知晓购买抗生素应凭处方,只有9%的人不知道这一规定。不准随意购买抗生素药品是国家为了老百姓的长远健康做出的规定,可是调查显示,虽然有91%的人知道购买抗生素需要凭医师处方的规定,但其中只有33%的人认为有必要并且完全赞成,而有50%的人认为有必要但是不方便或难实施,甚至有8%的调查者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结论3:大多数消费者家中常备抗生素。有74%的受调查者家中一直或曾经常备抗生素。在大家都不是专业的医生的前提下,这样大的一个比例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抗生素滥用在我国已经是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了。语文试题第7页 (共8页)结论4:半数药店仍在非法出售抗生素。调查显示,自2004年7月1日开始,购买抗生素需要凭医师处方的规定出台以后,仍有49%的消费者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能够到药店直接买到抗生素;有28%的消费者有时候也能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能够到药店直接买到抗生素。这样的现状说明,在我国第一次实施这一规定的情况下,要把这样一个精神、这样一个要求、这样一个对人民群众健康认真负责的做法落到实处,还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做大量扎实的工作。结论5: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认识存在局限性。首先,滥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有可能造成一个地区细菌耐药现象的产生;第二,“是药三分毒”,使用抗生素肯定会产生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伤害。据统计,在我们国家,每年平均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也就是滥用抗生素造成死亡的比例高达40%,这是个非常高的数字。世界卫生组织为了遏制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延缓耐药细菌的出现,采取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如果没有感染性疾病就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第二,要规范消费者获取抗菌药物的途径,也就是说对消费者获取抗菌药物要进行限制;第三,要改善抗生素的使用,也就是说要提倡合理使用,要谨遵医嘱而不能够滥用;第四,是要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管,要立法,同时,在具体监督管理工作中加大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滥用抗生素已经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国家从销售到使用都要加强管理;而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为了自身的健康,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共识。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滥用抗生素之风。 (节选自中护网2010年9月18日,有删改)19.分别概括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的内容。(4分)20.下面两个句子各有特色,请加以分析。(5分)20世纪50年代,抗生素在儿科被称为“潘金莲”,即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级的抗生素“红头盔”,即红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2分)而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为了自身的健康,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共识。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滥用抗生素之风。(3分)21.结合全文,从两方面概述公众滥用抗生素的原因。(4分)22.文章结论1中说认可错误的抗生素消费观念的人仅仅是少数,而结论2中也说只有9%的人不知道“买抗生素应凭处方”,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能支持“滥用抗生素现象可以说普遍存在”的主要观点。对此,你如何理解?(5分)七、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语文试题第8页 (共8页)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说:“世界是微不足道的,人是一切。”你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请结合所学内容,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高三模块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C(A 分别为du d qing qing zi zi B 分别为y y ji ji z zhD分别为cho zho jn jn sh zh )2B(A“下角料”应为“下脚料”C“坐阵”应为“坐镇”D“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3 C (渗透:逐渐进入,多用于抽象事物。渗入:无孔不入地钻进去,多含贬义。颠覆:推翻。颠倒:位置相反或错乱。“虽然”表示转折;“即使”表示假设让步,根据语境,应为转折关系,且“即使”一般不与“可”搭配)4C(A“耸人听闻”侧重故意夸大渲染,此句中应用“骇人听闻”;B“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D“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用于人与人之间)5B(A“无时无刻”和“都”不搭配;C成分残缺,应为“提出主张”;D“塑像高达8.5米左右”表意不明。)6 C(其他三项仅仅涉及到了发挥文化影响力的浅层次)7D(这项内容本身就是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当然不能作为依据)8C(A原文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声部”;B从原文来看中国还未出现这样的思想;D说法过于绝对)9 B(徇:示众。薄:靠近。 麾:指挥。)10D(均为介词,在。A“以”分别为“凭借”、“因为”;B“则”分别表转折和顺承;C“之”分别为语气助词和动词“到去”)11B(为侧面烘托,为敌军的部署)12D(A并没有意识到有伏兵,只是怀疑;B结合上下文来看,狄青并未得病;C前锋将领孙节是被敌军刺死的。)13见参考译文 14描写了在缓缓舟中边饮酒边欣赏景色的情景,传达出安闲从容心境。作者借夕阳西下这一特定场景,将斜阳比作人,用“拈”将不易被注意的“好山万皱”之美充分展现出来,形象生动,引人联想。15.名句填空(6分)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和为贵 通古今之变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边落木萧萧下杨柳岸晓风残月 则孤陋而寡闻16答案示例: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解析:例句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仿写时不能不注意这个隐含的要求。题目注明是人生格言诗,内容要有哲理,仿写时还要注意抓住“壮年”与“老年”的人生特征。(4分)17.示例1: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用台湾岛的形状来代替这一点。添加的含义有了“台湾”这一点,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示例2: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用太阳的形状来代替这一点。添加的含义有了“太阳”这一点,才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添加图形或标志2分,添加的含义2分,句式不拘)18.示例:(1)恭候光临(2)指正(或斧正或雅正)(每小题2分)六、文学类文本19用极富生命力的景物来衬托刚过而立之年的作者充满活力与梦想,同时由去八里湾而引出下文对杜鹃花的描写。20正如作者所言,杜鹃就像那欲罢不能的往事,会在岁月流逝之后才懂得欣赏彼时的娇红,借助杜鹃表达了作者对年华一去不回的淡淡忧伤,而寒梅则更像一中经历岁月洗礼之后的成熟与大气,用杜鹃衬托寒梅更能体现作品的主旨。21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开篇即进入正题,以“三十岁生日”引起下文,继而写行入八里乡以及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结尾写驶出八里乡返回家中,集中情感,凸显主题。22王维用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委婉地表达出思念故乡之急之切,语言质朴自然,宛若天成;而本文作者以寒梅自比,在表达对岁月流逝哀伤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饱经风霜之后的轻松与释然,传递出一种人生无悔 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与期盼。(二)实用类文本19.开头两个自然段交待调查的背景、原因及问题;结尾两个自然段依据调查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0.运用谐音,诙谐幽默,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使用“一定”和“唯有如此”等词语,态度明确,语气强烈,行文严谨。21.半数药店非法出售抗生素,而有关部门对此缺乏必要的监管;百姓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认识不足;使用上随意性很大。22.据结论1来看,虽然认可错误观念的人较少,认可正确观念的人多,但有很多认可正确观念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基于某种原因执行的却仍是错误观念。结论2中,虽然只有9%的人不知道“买抗生素应凭处方”,但还有8%的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且有50%的人知道规定,也认为有必要但是不方便或难实施,实际上不遵守规定的人所占比例很高。药店无视规定,导致很多人不凭处方仍能买到抗生素。 综上所述,两个结论仍能证明“滥用抗生素现象可以说普遍存在”的主要观点。23 思路点拨:“世界是微不足道的,人是一切。”爱默生不是看不起世界,而是说,这莽莽苍苍的物质世界虽然庞大,但非根本,唯有人才是根本。世界是人造的,它是人脑和人手的派生物。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追逐现代化,然而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现代化。如果现代化在缔造充塞大地的高楼之外,只造就一代又一代充塞着邪恶的人群,这种现代化的意义在哪里呢?依此立论写作即可。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北宋的名将狄青戍守泾原的时候,常常能够以寡敌众。他密令全军的士卒在听到第一声钲音时就要全军肃立,两声钲音就表示故意退却而实际上是要严阵以待敌,钲声停止,则要立刻大喊向前奔驰突击。全军士卒都能严密地遵守狄青的教令。有一次和敌虏相遇,双方还没有交战,士卒们突然听到一声钲音,全军就止步不前,两声钲音响起之后,只见士卒们开始向后退却。敌虏都大笑着说:“谁说狄青勇武?”钲音停止,宋兵突然冲向敌阵,敌人阵脚大乱,竟然相互践踏,死伤惨重。宋兵乘胜追击数里,前面到了一处深涧,敌人在山脚聚集,狄青立即鸣钲而止,全军就不再追击,敌虏才得以逃脱。事后,副将们却因为当时没有继续追击败逃的敌虏而后悔,狄青说:“亡命奔逃的敌人,突然停止而有心和我军对抗,哪里知道这其中是否有其他的诈谋呢?反正我军已经大获全胜了,这些残兵败寇也就不必再去贪功计较了。”侬智高在邕州叛乱,仁宗命令狄青为宣抚使出兵讨伐,有人说:“侬智高的标牌兵锐不可当。”狄青说:“标牌兵是步兵,步兵一旦遇到骑兵就没有办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战斗力,我将征调西边的蕃民编为部伍。”又有人说:“南方的地形不适宜骑兵作战。”狄青说:“蕃人善于射箭,能吃苦耐劳,上高山下险坡,如在平地行走,只要趁着当地瘴气没有起来的时候,快马驰冲突击,必定能够破敌。”等到大军出发征讨的时候,每天行军的路程都不超过一个驿站,每到一个州,狄青就下令士卒休整一天。来到潭州之后,狄青重新整编了部队,严明了军纪。有一个士兵抢了百姓一把青菜,狄青当场下令将这个士兵处斩,于是全军再也没有人敢违抗军令了。当时侬智高回邕州据守,狄青因为昆仑关位置险要,害怕被侬智高给占据了,于是先按兵不动,一面命宾州准备全军五天的军粮,并让士卒们就地休养。这时正逢上元节,狄青命人张灯结彩,第一天晚上,宴请副将,第二天晚上宴请各个营的军官,第三天晚上宴请各个营的军吏。第一天晚上,宾主欢饮一直到天快亮了,第二天晚上正好遇到大风雨,大约到二鼓时,狄青突然对大家说自己稍微有点不舒服,暂时离席进入内室。过了一阵子,狄青命人告诉孙沔,请他暂时代替主人招待宾客,自己则要等到服过药休息一会儿就出来了。席中,多次派人劝客人饮酒,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客人们都不敢离席告辞。这时忽然有人骑着马前来禀报说:“昨夜三更时分,元帅已经攻占了昆仑关。”狄青已经成功地夺取了昆仑关,非常高兴地说:“昆仑关非常险要,贼人不知道据守,日后想必也不会有多大的作为了。”狄青率军逼近邕州的时候,贼人才有所发觉,两军在归仁铺交战,狄青站在高地观看两方交战的情形。贼人在土坡上据守,宋军节节进逼,狄青命步兵做前锋,骑兵隐藏在后面。贼人派出善战的军队在阵前手拿着长枪抵御,前锋孙节失利,不幸捐躯,将士们都因为畏惧狄青的军纪严明而不敢撤退。狄青站在高山上,手拿着五色旗,指挥骑兵分别从左、右、后三方抄敌人后路,将贼人的军队截成了三段,轮番攻击,右军攻左,左军攻右,不久又交替攻击,贼人根本没有办法弄清楚宋军是从哪个方向进攻的,而敌人的标牌军也被宋军的骑兵给冲散了,根本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战斗力。贼人的长枪排列如林,宋军就在马匹上加装了铁连枷冲击,于是贼兵溃逃,侬智高最终将城烧毁逃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