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三十语文附加题文言文阅读类试题整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5743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之三十语文附加题文言文阅读类试题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三十语文附加题文言文阅读类试题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三十语文附加题文言文阅读类试题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附加题文言文阅读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 事 之 推 移 理 势 之 相 因 其 疏 阔 而 难 知 变 化 而 不 可 测 者 孰 与 天 地 阴 阳 之 事 而 贤 者 有 不 知 其 故 何 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选自苏洵辨奸论)20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我们高中时学过他的哪篇文章?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2分) 21试指出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2分) 19、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20、六国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21、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译文】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6分)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 盖穷则语多感慨,易于见长耳。若富贵中人,既不可忧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而已,诗安得佳?苟思所变计,唯有出游一法。即以所见风土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祲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选自张潮幽梦影)20. “诗必穷而后工”由宋代文学家_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他性喜奖掖后进,晚年自号_。(2分)21. 除了“穷而后工”,还有什么方法也能写出好作品?(2分)_19. 即以所见风土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祲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每处1分)20. 欧阳修六一居士(各1分)21. 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2分。意思对即可,仅答“出游”得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古人说:“诗人一定要在经历困窘之后才可以写出精妙的诗歌。”这是因为经历困窘之后的话语饱含无限感慨,容易表达内心真实动人的感受。像富贵中生长的人,既不能为贫穷担忧又不能为贫贱慨叹,所谈论的不过是风云月露罢了,诗又怎么可能写得好呢?如果想有所改变,唯一的方法只有外出游历。游历所看到的风土人情,或者正当兵火破坏之后的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的景象,或者正遇干旱、洪水、天灾人祸之后所见的悲惨景象,没有一件不可以在诗中表现出来。借用别人的困窘忧愁来给自己提供歌吟咏叹的材料,那就不用在经历困窘忧愁之后才能写出精妙的诗歌了。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节选自钟嵘诗品序)20. 诗品与刘勰的_均为齐梁时的文学批评名著。诗大序中将赋、比、兴与_合称为“六义”。(2分)21. 选段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_19.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每处1分)20. 文心雕龙风、雅、颂(每空1分)21. 赋和比、兴要结合起来使用(相济为用)。(2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弘扬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味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没有归宿,就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技之易习而可贵者,莫过读书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以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颜氏家训,有删减)20. 六经指的是诗书礼 _ _ 春秋六部经书。(2分)21.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段材料的观点。(2分)_19. 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每处1分)20. 易(或易经)乐(每空1分)21. 读书能提高德行,能培养一技之长。(每句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猎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淳朴社会风俗,也能学到一技之长,得以帮助自己。技艺中最容易学习而值得崇尚的莫过于读书。喜欢读书的人,从伏羲氏、神农氏以来,认识了宇宙之下的多少人,见识了宇宙之下的多少事,看到了人类的成败与好恶,这些本来就不用说了,就连天地万物,鬼神之事也都能通晓(或不能隐藏)。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选自孟子)20. 写出一个世间流传的与孟子求学经历有关的成语_。(2分)21. 依据文意,说说孟子认为滕这样的小国谋求自保的方法。(2分)_19.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每处1分)20. 孟母三迁(2分)21. 构筑工事(自力更生),与民共守(团结百姓)。(2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投靠齐国呢,还是投靠楚国呢?”孟子回答说:“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 观 一 幅 佳 山 水而 即 曰 此 某 山 某 河 可 乎 诗 有 题 而 诗 亡 词 有 题 而 词 亡 然 中 材 之 士鲜 能 知 此 而 自 振 拔 者 矣。(王国维人间词话)20. 词在古代除“长短句”外,还有许多别称,请另外写出两个。(2分)_21. 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这段话中所包含的作者的观点。(2分)_19. 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每处1分)20. 诗余、乐府、乐章、琴趣、歌曲、曲子词等。(2分,答对任意两个即可)21. 反对给诗词加上难以尽意的题目。(2分,答成“反对给诗词加题目”得1分)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有作用人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巨刃摩天金针刺绣一以贯之者也圣人用行舍藏,可伸可屈,于诗亦可一贯。余尝规蒋心馀云:“子气压九州矣,然能放而不能敛,能刚而不能柔。”心馀折服曰:“吾今日始得真师。”真虚心如此。(选自随园诗话)20. 请问“余尝规蒋心馀云”句中的“余”是指谁?晚年自号什么?(2分)_21. 本段文字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2分)_19. 有作用人/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巨刃摩天/金针刺绣/一以贯之者也/圣人用行舍藏(每处1分)20. 袁枚;(1分)仓山居士。(或“随园主人”“随园老人”,1分)21. 诗歌创作当收放自如、(1分)刚柔相济。(1分)(意思对即可)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选自资治通鉴)20.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_(朝代)的_。(2分)21. 诸葛亮认为司马懿上表请战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_19.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每处1分)20. 北宋司马光(各1分)21. 在众人面前故作姿态。(2分)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乃亡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柳宗元敌戒)20. 写出柳宗元的朝代及“古文运动”的另一著名倡导者的姓名。(2分)_21. 柳宗元在本段中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_19. 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乃亡/敌存而惧(每处1分)20. 唐朝,韩愈。(一点1分)21.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一点1分,用自己话概括亦可)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人人都知道敌人有作为自己仇敌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利的一面。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能够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已经除灭之后,秦朝骄傲自得,不久就灭亡了。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祸患;敌人不存在了,思想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才能够长寿;自恃强壮的人,容易死于暴病;纵情逞欲而不知警戒的人,不是愚蠢就是混乱。我写下这篇敌戒诗,能够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可以免除过错和灾祸。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敻矣。夏歌曰:“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选自诗品序)20. 写出诗品的作者和朝代。(2分)_21. 概括画线句子的意思。(不超过10字)(2分)_19.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每处1分)20. 钟嵘,南朝梁。(2分)21. 诗歌最能感天动地。(2分,答“诗歌可以感天动地”等意思对即可)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从前南风歌的歌词, 卿云歌的颂词,它们的意义是深远的。夏代的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国的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的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的起头啊。到了汉朝的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的(这种)体式了。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开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为准,六朝而下,渐不满意。至宋人,殆不齿矣。然世间万变皆于古不同何独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之乎就使后人所作可到_三百篇_亦不肯悉安于是矣。凡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末。(节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20. 三百篇又称什么?其内容由哪几部分组成? (2分)_;_21. 概括文中作者对写作诗文的看法。(2分)_19. 然世间万变/皆于古不同/何独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之乎/就使后人所作/可到三百篇/亦不肯悉安于是矣(每处1分)20. 诗经(诗或诗三百);(1分)风、雅、颂。(1分)21. 写作诗文不必囿于前人的标准,要有所超越。(1分) 写作诗文要追求平易朴实的文风。(1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 事 之 推 移 理 势之 相 因 其疏 阔 而 难 知 变 化 而 不 可 测 者 孰 与 天 地 阴 阳 之 事 而 贤 者 有 不 知 其 故 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选自苏洵辨奸论)20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我们高中时学过他的哪篇文章?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2分) 21试指出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2分)19、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20、六国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21、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译文】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选自资治通鉴)20.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_(朝代)的_。(2分)21. 诸葛亮认为司马懿上表请战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_19.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每处1分)20. 北宋司马光(各1分)21. 在众人面前故作姿态。(2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寄吴中曲论良是。“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此语大可轩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弟虽郡住一岁不再谒有司异地同心惟与儿辈时作磻溪之想。(选自汤显祖答吕姜山)20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并称为“ ”。牡丹亭塑造了 (填姓名)这一反抗封建礼教,为爱出生入死的不朽艺术形象。(2分)21用原文的词句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不超过12字。(2分)12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弟虽郡住/一岁不再谒有司/异地同心/ 惟与儿辈时作磻溪之想 【评分建议】6分。画对1处得1分。画斜线超过6处者,先计算答对的处数,再减去多画的处数,然后计分,直到减至0分。20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杜丽娘 【评分建议】2分。每空1分。21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评分建议】2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盖穷则语多感慨,易于见长耳。若富贵中人,既不可忧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而已,诗安得佳?苟思所变计,惟有出游一法。即以所见风土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祲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选自张潮幽梦影)答案:即以所见风土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祲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20“诗必穷而后工”由宋代文学家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他性喜奖掖后进,晚年自号。(2分)答案:欧阳修;六一居士21从文中看,除了“穷而后工”,还有什么方法也能写出好作品? (2分)答案: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意思对即可,仅答“出游”得1分)参考译文:古人说:“诗人一定要在经历困窘之后才可以写出精妙的诗歌。”这是因为经历困窘之后的话语饱含无限感慨,容易表达内心真实动人的感受。像富贵中生长的人,既不能为贫穷担忧又不能为贫贱慨叹,所谈论的不过是风云月露罢了,诗又怎么可能写得好呢?如果想有所改变,唯一的方法只有外出游历。游历所看到的风土人情,或者正当兵火破坏之后的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的景象,或者正遇干旱、洪水、天灾人祸之后所见的悲惨景象,没有一件不可以在诗中表现出来。借用别人的困窘忧愁来给自己提供歌吟咏叹的材料,那就不用在经历困窘忧愁之后才能写出精妙的诗歌了。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 文 体 通 行 既 久 染 指 遂 多 自 成 习 套 豪 杰 之 士 亦 难 于 中 自 出 新 意 故 往 往 遁 而 作 他 体 以 自 解 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王国维人间词话20四言敝而有楚辞,“四言诗”的代表是 ,楚辞中屈原的作品,除离骚外,还有 。(2分) 21王国维认为“一切文体”“始盛终衰”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中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20诗经 九歌九章或其他作品名均可21以新文体替代已成俗套的旧文体,在变革中求新意。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 文 体 通 行 既 久 染 指 遂 多 自 成 习 套 豪 杰 之 士 亦 难 于 中 自 出 新 意 故 往 往 遁 而 作 他 体 以 自 解 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王国维人间词话20四言敝而有楚辞,“四言诗”的代表是 ,楚辞中屈原的作品,除离骚外,还有 。(2分) 21王国维认为“一切文体”“始盛终衰”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中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20诗经 九歌九章或其他作品名均可21以新文体替代已成俗套的旧文体,在变革中求新意。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20范仲淹的谥号是什么?岳阳楼记中最能体现他高尚情操的两句话是什么?(3分)答: , 21文中所说的“先生”指谁?(1分)答: 一、文言文阅读题 (10分) 19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限6处,每处1分)20文正(1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21严光(或严子陵)(1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太甚。若 处 处 有 眼 则 似 窑 内 烧 成 之 瓦 器 有 尺 寸 限 在 其 中 一 隙 不 容 偶 闭 者 矣 塞 极 而 通 偶 然 一 见 始 与 石 性 相 符。(选自闲情偶寄)19.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若 处 处 有 眼 则 似 窑 内 烧 成 之 瓦 器 有 尺 寸 限 在 其 中 一 隙 不 容 偶 闭 者 矣 塞 极 而 通 偶 然 一 见 始 与 石 性 相 符。20.闲情偶寄的作者是 代的 。21.简要回答作者认为“漏则不应太甚”的原因。答: 19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6分。每处1分)20清、李渔(2分。每点1分)21. 到处都是洞,不符合石头的本性,只能等同于俗物。(或:于堵塞之中偶有畅通,才符合石头的本性) (2分。意思对即可)文言文加试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此着力不着力之分,学之者不必专一而逼真也。专于陶者失之浅易专於谢者失之饾饤孰能处于陶谢之间而神存千古子美云安得思如陶谢手此老犹以为难况他者乎? 谢榛四溟诗话专于陶者失之浅易专於谢者失之饾饤孰能处于陶谢之间而神存千古子美云安得思如陶谢手此老犹以为难况他者乎?20.文中提到的陶谢和子美是谁。请写出他们的姓名。(2分)21. 陶谢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歌流派的,请写出这个诗歌流派的名称。(2分)19、专于陶者失之浅易专於谢者失之饾饤孰能处于陶谢之间而神存千古子美云安得思如陶谢手此老犹以为难况他者乎?20.陶潜,谢灵运,杜甫( 答出1个不给分,2个给1分,3个给2分)21.山水田园诗派。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1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临:统管、治理。19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20“夫差用太宰嚭而灭”,那么他的对手 又是重用了 而王呢?(2分)答:21上段文字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请简要概括。(2分)答:19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20勾践 范蠡或文种21君王应任用贤能,远离不肖之徒。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19用斜线()为文中没有断句的地方断句。(6分)孟 轲 问 牧 民 何 先 子 思 曰 先 利 之 曰 君 子 之 所 以 教 民 亦 有 仁 义而 已 矣 何 必 曰 利 子 思 曰 仁 义 固 所 以 利 之 也 上 不 仁 则 下 不 得 其 所 上 不 义 则 下 乐 为 乱 也 此 为 不 利 大 矣20简答题。(4分)(1)写出能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句名言。(2分)答: (2)如何“牧民”,孟子和子思两人各坚持怎样的观点?(2分)答: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10分)19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评分标准:两个1分)2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保民而王。孟子是“重义轻利”:倡导仁义至上,道德为先。子思是“以利为先”:治民之途,要把百姓的物质利益放到首要位置来考虑。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寄吴中曲论良是。“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此语大可轩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弟虽郡住一岁不再谒有司异地同心惟与儿辈时作磻溪之想。(选自汤显祖答吕姜山)20 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并称为“ ”。牡丹亭塑造了 (填姓名)这一反抗封建礼教,为爱出生入死的不朽艺术形象。(2分)21用原文的词句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不超过12字。(2分)12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弟虽郡住/一岁不再谒有司/异地同心/ 惟与儿辈时作磻溪之想 【评分建议】6分。画对1处得1分。画斜线超过6处者,先计算答对的处数,再减去多画的处数,然后计分,直到减至0分。20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杜丽娘 【评分建议】2分。每空1分。21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评分建议】2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节选自钟嵘诗品序)20.诗品与刘勰的 均为齐梁时的文学批评名著。诗大序中将赋、比、兴与 合称为“六义”。(2分)21. 选段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15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评分建议】6分。画对1处得1分。画斜线超过6处者,先计算答对的处数,再减去多画的处数,然后计分,直到减至0分。20. 文心雕龙 风、雅、颂 【评分建议】2分。每空1分。21. 赋和比、兴要结合起来使用(相济为用) 【评分建议】2分。【译文二】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弘扬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味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没有归宿,就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编 戏 有 如 缝 衣 其 初 则 以 完 全 者 剪 碎 其 后 又 以 剪 碎 者 凑 成 剪 碎 易 凑 成 难 凑 成 之 工 全 在 针 线 紧 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节选自闲情偶寄)20闲情偶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哪位戏曲理论家?(2分)21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编写戏曲的关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6分)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20.(2分)李渔21.(2分)构思要缜密,要通盘考虑。(如答成“情节、结构等要注意前后照应”之类的,得1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刘 梦 得 竹 枝 九 章 词 意 高 妙 元 和 间 诚 可 独 步 道 风 俗 而 不 俚 追古 昔 而 不 愧 比 之 杜 子 美 夔 州 歌 所 谓 同 工 而 异 曲 也。昔东坡尝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歌20请写出画线处提及的两位诗人的姓名。(2分)21苏东坡说“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这句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2分)19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6分。6处以内,每断对1处得1分;超过6处,多断1处扣1分)20刘禹锡 杜甫 (2分)21刘梦得竹枝词超群拔俗,后人无法企及。(2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文心雕龙)20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哪位学者?(2分) 21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创作观?(2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6分)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20.(2分)南朝梁 刘勰(答出“南北朝”也可。朝代、人名各1分。)21.(2分)构思过程离不开自由的想象。文段参考译文: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民间,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想象。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一、阅读材料,完成19 - 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黄山谷谓杜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彼 喜 穿 凿 者 弃 其 大 旨 取 其 发兴 于 所 遇 林 泉 人 物 芏 木 虫 鱼 以 为 物 物 皆 有 所 托 如 世 间 商 度 隐 喻 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斯言也,岂仅读杜者当奉为金科哉!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终南山)20文中的“黄山谷”、“杜子美”指哪两位诗人?(2分)21概括上文中作者的读诗主张。(2分)19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取其发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虫鱼,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20黄山谷:黄庭坚;杜子美:杜甫。21读诗不能穿凿附会。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苏辙曰: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余 少 年 苦 不 达 为 文 之 节 度 读 上 林 赋 如 观 君 子 佩 玉 冠 冕 还 折 揖 让 音 吐 皆 中 规 矩 终 日 威 仪 无 不 可 观。今余观张十二之文,波澜有余,而出入整理,骨胳不足;秦七波澜不及张,而出入劲健,简捷过之。 (节选自栾城先生遗言)20.文段中提到的“秦七”指的是 ,他和张耒、晁补之、 合称为“苏门四学士”。(2分)21.从文段来看,苏辙主张写文章要注重什么?(2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6分)余少年苦不达为文之节度/读上林赋/如观君子佩玉冠冕/还折揖让/音吐皆中规矩/终日威仪/无不可观。(每处1分)20(2分)秦观 黄庭坚(每空1分)21(2分)写文章要有气韵(1分)和波澜(1分)。【参考译文】苏辙说:写文章不可能刚学时就能写好,气韵却可以通过修养来达到。我年轻时以不能把握写文章的分寸为苦,读上林赋,像看到君子腰佩美玉,头戴帽子,举止躬身礼让,谈吐都合乎规范,整天显得威严有礼节,各方面都值得一看。现在我看张耒的文章,很有波澜,但是文章气韵、深度不足。秦观的文章波澜比不上张耒,但是气韵劲健、简洁超过他。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 始 制 乐 以 赏 诸 侯 故 天 子 之 为 乐 也 以 赏 诸 侯 之 有 德 者 也 德 盛 而 教 尊 五 谷 时 孰 然 后 赏 之 以 乐 故 其 治 民 劳 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节选自礼记乐记)20根据上文,诸侯得到乐的赏赐要具备哪些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礼记和哪四部作品合称“五经”,成为儒家的经典书籍?(2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6分)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每处1分,只要不超过6处,对1处,即得1分,不倒扣)20(2分)德行盛大 尊崇教化 五谷按时成熟 (少1点扣1分,扣完为止)21(2分)诗经尚书周易春秋(有错误则不给分)参考译文:从前,舜创制了五弦琴,用来伴唱南方诗。夔最初创制乐,用来赏赐给诸侯。因此,天子创制乐的目的,是用来赏赐给有德行的诸侯的。德行盛大,尊崇教化,五谷按时成熟,然后才会得到乐的赏赐。所以,诸侯治理民众不好,使他们劳苦,赏赐的歌舞行列就稀疏;诸侯治理民众好,使他们安闲,赏赐的歌舞行列就稠密。因此,观察舞蹈行列,就会知道诸侯的德行,听到赏赐的谥号,就会知道诸侯生前的行为。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 章 见 其 文 叹 曰 子 谪 仙 人 也 言 于 玄 宗 召 见 金 銮 殿 论 当 世 事 奏 颂 一 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选自新唐书)20这里的“谪仙”是谁?他的诗歌具有怎样的艺术特点?(2分)21“其文”是诗人在天宝初年为送别友人而作的,想象奇特,色彩瑰丽,“谪仙”因此篇而得名,请写出这首诗的篇名。(2分)18.参考高中语文阅卷规范进行批改。19. 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20. 李白 浪漫主义(豪放飘逸)21.蜀道难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末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19在下面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6分)孤 不 度 德 量 力 欲 信 大 义 于 天 下 而 智 术 浅 短 遂 用 猖 獗 至 于 今 日 然 志 犹 末 已 君 谓 计 将 安 出?答案: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末已/君谓计将安出?(1处1分。)20“前四史”通常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具体指哪四部史书?(2分)答: 答案: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答对3个即可得满分。)21三国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哪位史学家?(2分)答: 答案:西晋 陈寿。(1点1分。)参考翻译:当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会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他对先主说:“诸葛孔明这人,是一条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先主说:“您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登门求见,不可委屈招来。将军应该屈驾去拜访他。”于是先主到诸葛亮家去拜访,共去了三次,方才见到。他把左右人叫开,对诸葛亮说:“汉朝摇摇欲坠,奸臣窃取皇权,主上流离失所。我不自量力,想要伸张大义于天下,而才智低下,因此屡遭挫折,直至今日,但我的志向并没有放弃,您说我该怎么办?”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孟子曰:“仁 之 胜 不 仁 也 犹 水 胜 火 今 之 为 仁 者 犹 以 一 杯 械 一 车 薪 之 火 也 不 熄 则 谓 之 水 不 胜 火 此 又 与 于 不 仁 之 甚 者 也,亦终必亡而已矣。”(选自孟子)19用斜线“”给上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仁 之 胜 不 仁 也 犹 水 胜 火 今 之 为 仁 者 犹 以 一 杯 械 一 车 薪 之 火 也 不 熄 则 谓 之 水 不 胜 火 此 又 与 于 不 仁 之 甚 者 也答案: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械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1处1分。)(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械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20上述语段中有一个成语是什么?它在文段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