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56014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荆轲刺秦王预学案一、了解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chu)(梁代以后“校雠”亦称“校勘”)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一共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作为那段纷纭复杂的历史的名称正是由此书而来。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生动流畅,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了解故事背景秦于公元前230年灭掉了韩国,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于是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再度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三、初读课文,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至燕( )南界 愿得谒( )之 督亢( )地图 皆为戮( )没 痛于骨髓( ) 揕( )其胸 偏袒扼腕( ) 切齿拊( )心 收盛( )樊首 匕( )首 血濡( )缕 为( )装遣荆轲 不敢忤( )视 变徵( )之声 厚遗( )蒙嘉 图穷匕见( ) 卒( )起不意 以药囊提( )轲 被八创( ) 箕踞( )以骂 目眩( )良久四、把课文的第2节、第9节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下面 五、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2故故遣将守关者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 鲰生说我故听之 君安与项伯有故 3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故人具鸡黍 老,旧4诚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6顾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顾笑武阳 大行不顾细谨 7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之奈何 乃为装遣荆轲 乃令秦武阳为副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8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课前预习评价组长签名优秀( )良好( )一般( )导学案一、目标展示课堂学习目标领悟程度1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了解文章大意,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10% ( ) 40%( )70%( )100%( )2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培养文言翻译的能力。10% ( ) 40%( )70%( )100%( )3历史的真实和艺术性相结合是本文的写作特色,尝试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10% ( ) 40%( )70%( )100%( )4正确看待,辩证评价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10% ( ) 40%( )70%( )100%( )二、新知积累1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 日以尽矣 今日往而不反者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还柱而走。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2古今异义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 今义: 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 今义: 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 今义: 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 今义: 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 今义: 诸郎中执兵 古义: 今义: 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 今义: 3名词作状语进兵北略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函封之发尽上指冠4名词作动词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皆白衣冠以送之乃朝服,设九宾5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使毕使于前自引而起,绝袖6意动用法太子迟之群臣怪之7文言句式判断句(以下各句均要写出译文)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8文言句式省略句秦王购之金千斤欲与俱见燕使者咸阳宫而卒惶急无以击轲9文言句式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0文言句式介宾短语后置常痛于骨髓给贡职如郡县燕王拜送于庭11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2固定用法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然则将军之仇报 荆轲有所待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以故荆轲逐秦王 三、探究思考荆柯刺秦王这一事件,历来就有或贬或褒两种意见,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理性思考,辩证陈述) 四、补充资料史记荆轲传(节选)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 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 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 右陇蜀之山,左关崤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之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秦舞阳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由此说明秦舞阳是个勇士,但勇士不一定都见过大世面。有很多人,在同一阶层中间可能是个勇士,但换个场合就不一定了。“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原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於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秦舞阳是副手,但是如果他不害怕的话,可能荆轲就没有机会亲自献上地图,也就没有图穷匕见这个成语了。人常言:勇于私斗者,必怯于公斗,秦舞阳之事可为佐证。 刺客列传里,谋士田光曾经对对燕太子丹说过一段话:“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之荆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田光识人,可谓是入木三分。至于秦舞阳的下场,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交待,估计也被杀掉了。目标达成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价优秀( )良好( )一般( )活跃( )主动( )一般( )【注】评价视各人情况选择打“”即可,参与度评价由同桌负责填写。固学案一、填空战国策是汉代_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是我国古代记载 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 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二、选择1下列各组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风吹草低见牛羊B.封:又欲肆其西封 函封之C.遗:使人遗赵王书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D.比:比诸侯之列 朋比为奸2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见燕使者咸阳宫C.嘉为先言于秦王 D.使毕使于前三、课文选段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 子曰:“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了 B.请辞决矣 请:请求C.今日往不反者 反:反复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2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居远未来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入不测之强秦 D.复为慷慨羽声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所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例:慕大王之威A.千金之资币物 B.太子迟之 C.皆白衣冠送之 D.顷之未发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5背诵并默写“易水送别”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