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理(含解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39880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理(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理(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理(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4分)为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经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A简单的随机抽样B按性别分层抽样C按学段分层抽样D系统抽样2(4分)“xy=0”是“x2+y2=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4分)把二进制1011(2)化为十进制数,则此数为()A8B10C11D164(4分)已知命题p:xR,x2lgx,命题q:xR,x20,则()A命题pq是假命题B命题pq是真命题C命题p(q)是假命题D命题p(q)是真命题5(4分)抛物线y2=4x的焦点到双曲线的渐近线的距离是()ABC1D6(4分)如图是1,2两组各7名同学体重(单位:kg)数据的茎叶图,设1,2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依次为和,标准差依次为s1和s2,那么()(注:标准差s=,其中为x1,x2,xn的平均数)A,s1s2B,s1s2C,s1s2D,s1s27(4分)已知两点F1(1,0)、F2(1,0),且|F1F2|是|PF1|与|PF2|的等差中项,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ABCD8(4分)已知回归直线通过样本点的中心,若x与y之间的一组数据:x0123y1.13.14.96.9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x+所表示的直线必过点()A(,4)B(1,2)C(2,2)D(,0)9(4分)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A162B200C242D28810(4分)已知曲线C的方程是(x)2+(y)2=8,若点P,Q在曲线C上,则|PQ|的最大值是()A6B8C8D6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4分)双曲线的离心率为12(4分)已知抛物线y2=ax过点,那么点A到此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为13(4分)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有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如果一组数据中每个数减去同一个非零常数,则这一组数的平均数改变,方差不改变;一个样本的方差是s2=(x13)2+(x23)2+(x203)2,则这组样本数据的总和等于60;数据a1,a2,a3,an的方差为 2,则数据2a1,2a2,2a3,2an的方差为4214(4分)已知椭圆的焦点为F1、F2,P为椭圆上一点F1PF2=90,则PF1F2的面积是15(4分)地面上有两个同心圆(如图),其半径分别为3、2,1若向图中最大内投点且点投到图中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则两直线所夹锐角的弧度数为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16(8分)某校在自主招生考试成绩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的笔试成绩,被抽取学生的成绩均不低于160分,且低于185分,如图是按成绩分组得到的频率分布图的一部分(每一组均包括左端点数据),且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的频数之比一次为3:2:1(1)请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2)为了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该校决定在笔试成绩较高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中用分层抽样 方法抽取6名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求第三、四、五组每组各抽取多少名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17(8分)甲袋中有1只白球,2只红球,3只黑球;乙袋中有2只白球,3只红球,1只黑球现从两袋中各取一个球(1)求取得一个白球一个红球的概率;(2)求取得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18(8分)如图,6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线段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ACAB,BDAB,已知AB=4,AC=6,BD=8(1)用向量、表示;(2)求|的值19(8分)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垂直于AD和BC,侧棱SA底面ABCD,且SA=AB=BC=1,AD=(1)求四棱锥SABCD的体积;(2)求面SCD与面SAB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0(8分)椭圆+=1(ab0)的一个顶点为A(0,3),离心率e=(1)求椭圆方程;(2)若直线l:y=kx3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若满足|AM|=|AN|,求直线l的方程贵州省贵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4分)为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经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A简单的随机抽样B按性别分层抽样C按学段分层抽样D系统抽样考点:分层抽样方法 专题:阅读型分析: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经常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解答:解:我们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而事先已经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按学段分层抽样,这种方式具有代表性,比较合理故选:C点评:本小题考查抽样方法,主要考查抽样方法,属基本题2(4分)“xy=0”是“x2+y2=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专题:计算题分析:因为x2+y2=0,可得x,y=0,再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解:xy=0,或者x=0,或y=0或x=y=0;x2+y2=0,可得x=y=0,“x2+y2=0”“xy=0”;“xy=0”是“x2+y2=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单一3(4分)把二进制1011(2)化为十进制数,则此数为()A8B10C11D16考点:循环结构 专题:计算题分析:将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可以用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乘以对应的权重,累加后,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将二进制数1100化为十进制数为:1100(2)=123+12+1=1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其中其它进制转为十进制方法均为累加数字权重,十进制转换为其它进制均采用除K求余法4(4分)已知命题p:xR,x2lgx,命题q:xR,x20,则()A命题pq是假命题B命题pq是真命题C命题p(q)是假命题D命题p(q)是真命题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 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设条件,先判断出命题p:xR,x2lgx是真命题,命题q:xR,x20是假命题,再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解答:解:当x=10时,102=8lg10=1,故命题p:xR,x2lgx是真命题;当x=0时,x2=0,故命题q:xR,x20是假命题,题pVq是真命题,命题pq是假命题,命题pV(q)是真命题,命题p(q)是真命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5(4分)抛物线y2=4x的焦点到双曲线的渐近线的距离是()ABC1D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专题: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算出抛物线的焦点F(1,0)由双曲线标准方程,算出它的渐近线方程为y=x,化成一般式得:,再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算出所求距离解答:解:抛物线方程为y2=4x2p=4,可得=1,抛物线的焦点F(1,0)又双曲线的方程为a2=1且b2=3,可得a=1且b=,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即y=x,化成一般式得:因此,抛物线y2=4x的焦点到双曲线渐近线的距离为d=故选:B点评:本题给出抛物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求抛物线的焦点到双曲线的渐近线的距离,着重考查了抛物线、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简单几何性质等知识,属于基础题6(4分)如图是1,2两组各7名同学体重(单位:kg)数据的茎叶图,设1,2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依次为和,标准差依次为s1和s2,那么()(注:标准差s=,其中为x1,x2,xn的平均数)A,s1s2B,s1s2C,s1s2D,s1s2考点:茎叶图;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求出两组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即可解答:解: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得;1组的平均数是=(53+56+57+58+61+70+72)=61,方差是=(5361)2+(5661)2+(5761)2+(5861)2+(6161)2+(7061)2+(7261)2=,标准差是s1=;2组的平均数是=(54+56+58+60+61+72+73)=62,方差是=(5462)2+(5662)2+(5862)2+(6062)2+(6162)2+(7262)2+(7362)2=,标准差是s2=;,s1s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茎叶图中的数据,求平均数与方差、标准差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7(4分)已知两点F1(1,0)、F2(1,0),且|F1F2|是|PF1|与|PF2|的等差中项,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ABCD考点:椭圆的定义 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F1F2|是|PF1|与|PF2|的等差中项,得到2|F1F2|=|PF1|+|PF2|,即|PF1|+|PF2|=4,得到点P在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上,已知a,c的值,做出b的值,写出椭圆的方程解答:解:F1(1,0)、F2(1,0),|F1F2|=2,|F1F2|是|PF1|与|PF2|的等差中项,2|F1F2|=|PF1|+|PF2|,即|PF1|+|PF2|=4,点P在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上,2a=4,a=2c=1b2=3,椭圆的方程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看清点所满足的条件,本题是用定义法来求得轨迹,还有直接法和相关点法可以应用8(4分)已知回归直线通过样本点的中心,若x与y之间的一组数据:x0123y1.13.14.96.9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x+所表示的直线必过点()A(,4)B(1,2)C(2,2)D(,0)考点:线性回归方程 专题:计算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求出x、y的平均值,回归直线方程一定过样本的中心点(,),代入可得答案解答:解:回归直线方程一定过样本的中心点(,),=,=4,样本中心点是(,4),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y=bx+a必过点(,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回归直线的性质:回归直线方程一定过样本的中心点(,)9(4分)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A162B200C242D288考点:程序框图 专题:图表型;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根据所给数值执行循环语句,然后判定是否满足判断框中的条件,一旦满足条件就退出循环,输出结果解答:解: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k=1,S=0S=2,k=3不满足条件k20,S=8,k=5不满足条件k20,S=18,k=7不满足条件k20,S=32,k=9不满足条件k20,S=50,k=11不满足条件k20,S=72,k=13不满足条件k20,S=98,k=15不满足条件k20,S=128,k=17不满足条件k20,S=162,k=19不满足条件k20,S=200,k=21满足条件k20,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20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是直到型循环,先执行循环,直到满足条件退出循环,属于基础题10(4分)已知曲线C的方程是(x)2+(y)2=8,若点P,Q在曲线C上,则|PQ|的最大值是()A6B8C8D6考点:曲线与方程;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直线与圆分析:先分类讨论化简方程,再根据方程对应的曲线,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当x0,y0时,方程是(x1)2+(y1)2=8;当 x0,y0 时,方程是(x1)2+(y+1)2=8;当 x0,y0 时,方程是(x+1)2+(y1)2=8;当 x0,y0 时,方程是(x+1)2+(y+1)2=8曲线C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0,0),对称轴为x,y轴,点P,Q在曲线C上,当且仅当P,Q与圆弧所在圆心共线时取得最大值,|PQ|的最大值是圆心距加两个半径,即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体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4分)双曲线的离心率为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事务性的方程可得a,b,c的数值,进而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解答:解:因为双曲线的方程为,所以a2=4,a=2,b2=5,所以c2=9,c=3,所以离心率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有关数值之间的关系,以及离心率的公式12(4分)已知抛物线y2=ax过点,那么点A到此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为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专题:计算题分析:先确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出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抛物线y2=ax过点,1=a=4抛物线方程为y2=4x,焦点为(1,0)点A到此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考查抛物线的性质,考查距离公式的运用,属于中档题13(4分)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有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如果一组数据中每个数减去同一个非零常数,则这一组数的平均数改变,方差不改变;一个样本的方差是s2=(x13)2+(x23)2+(x203)2,则这组样本数据的总和等于60;数据a1,a2,a3,an的方差为 2,则数据2a1,2a2,2a3,2an的方差为42考点:极差、方差与标准差;频率分布直方图 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以及样本的平均数与方差的关系,对每一个命题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对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面积相等,都等于,正确;对于,一组数据中每个数减去同一个非零常数a,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变为a,方差s2不改变,正确;对于,一个样本的方差是s2=(x13)2+(x23)2+(x203)2,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3,数据总和为320=60,正确;对于,数据a1,a2,a3,an的方差为2,则数据2a1,2a2,2a3,2an的方差为(2)2=42,正确;综上,正确的命题序号是故答案为:(填对一个给一分)点评:本题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与方差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14(4分)已知椭圆的焦点为F1、F2,P为椭圆上一点F1PF2=90,则PF1F2的面积是9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椭圆的方程求得c,得到|F1F2|,设出|PF1|=t1,|PF2|=t2,利用勾股定理以及椭圆的定义,可求得t1t2的值,即可求出三角形面积解答:解:椭圆的a=5,b=3;c=4,设|PF1|=t1,|PF2|=t2,则根据椭圆的定义得t1+t2=10,F1PF2=90,根据勾股定理得t12+t22=82,由2得t1t2=18,故答案为: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性质解答的关键是通过勾股定理解三角形,考查计算能力、数形结合思想15(4分)地面上有两个同心圆(如图),其半径分别为3、2,1若向图中最大内投点且点投到图中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则两直线所夹锐角的弧度数为考点:几何概型 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何概型的意义,关键是要找出:“两直线所夹锐角”对应图形的面积,及整个图形的面积,然后再结合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进行求解解答:解:设两直线所夹锐角弧度为,则有:,解得:=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何概型的意义,几何概型的概率估算公式中的“几何度量”,可以为线段长度、面积、体积等,而且这个“几何度量”只与“大小”有关,而与形状和位置无关解决的步骤均为:求出满足条件A的基本事件对应的“几何度量”N(A),再求出总的基本事件对应的“几何度量”N,最后根据P=求解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16(8分)某校在自主招生考试成绩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的笔试成绩,被抽取学生的成绩均不低于160分,且低于185分,如图是按成绩分组得到的频率分布图的一部分(每一组均包括左端点数据),且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的频数之比一次为3:2:1(1)请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2)为了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该校决定在笔试成绩较高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中用分层抽样 方法抽取6名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求第三、四、五组每组各抽取多少名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考点:分层抽样方法;频率分布直方图 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1)求出对应的频数和频率,即可请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2)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建立比例关系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值第1,2组的频数分别为1000.015=5,1000.075=35,故第3,4,5组的频数之和为100535=60,从而可得其频数分别为30,20,10,其频率依次是0.3,0.2,0.1,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2)由第3,4,5组共60人,用分层抽样抽取6人,故第3,4,5组中抽取的学生人数依次是第3组:,第4组:,第5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抽样和统计的知识,比较基础17(8分)甲袋中有1只白球,2只红球,3只黑球;乙袋中有2只白球,3只红球,1只黑球现从两袋中各取一个球(1)求取得一个白球一个红球的概率;(2)求取得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考点: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1)先求出取出两球的种数,再根据分类和分步计数原理求出一个白球一个红球的种数,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2)分为同是红色,白色,黑色,根据分类和分步计数原理即可求出取得两球颜色相同的种数,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两袋中各取一个球,共有66=36种取法,其中一个白球一个红球,分为甲袋区取的为白球乙袋红球,甲袋红球乙袋白球,故有13+22=7种,故取得一个白球一个红球的概率P=;(2)取得两球颜色相同有12+23+31=11种,故取得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P=点评:本题考查了类和分步计数原理及其概率的求法,关键是求出满足条件的种数,是基础题18(8分)如图,6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线段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ACAB,BDAB,已知AB=4,AC=6,BD=8(1)用向量、表示;(2)求|的值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1)利用向量的多边形法则即可得出;(2)由ACAB,BDAB,可得=0,利用数量积的运算性质展开可得=+代入即可得出解答:解:(1)=+;(2)ACAB,BDAB,=0,=+=62+42+82+268cos(18060)=36+16+6448=68=点评: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多边形法则、数量积的运算性质、向量垂直与数量积的关系、二面角,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9(8分)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垂直于AD和BC,侧棱SA底面ABCD,且SA=AB=BC=1,AD=(1)求四棱锥SABCD的体积;(2)求面SCD与面SAB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专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1)四棱锥SABCD的体积=;(2)以点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SCD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面SCD与面SAB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解答:解:(1)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垂直于AD和BC,侧棱SA底面ABCD,且SA=AB=BC=1,AD=,四棱锥SABCD的体积=;(2)以点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0,1,0),C(1,1,0),D(0.5,0,0,),S(0,0,1),则=(1,1,1),=(0.5,0,1)设平面SCD的法向量是=(x,y,z),则令z=1,则x=2,y=1于是=(2,1,1)设平面SCD与平面SAB所成的二面角为,=(0.5,0,0),|cos|=平面SCD与平面SAB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点评:本题考查四棱锥SABCD的体积、平面SCD与平面SAB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正确求平面SCD的法向量是关键20(8分)椭圆+=1(ab0)的一个顶点为A(0,3),离心率e=(1)求椭圆方程;(2)若直线l:y=kx3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若满足|AM|=|AN|,求直线l的方程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专题: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1)由椭圆的离心率公式和a,b,c的关系,解方程可得a=5,b=3,即可得到椭圆方程;(2)联立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运用韦达定理,求得线段MN的中点P的坐标,再由|AM|=|AN|知点A在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上,运用直线垂直的条件:斜率之积为1,即可得到k,进而得到直线方程解答:解:(1)由一个顶点为A(0,3),离心率e=,可得b=3,=,a2b2=c2,解得a=5,c=4,即有椭圆方程为+=1;(2)由|AM|=|AN|知点A在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消去y得(9+25k2)x2150kx=0,由k0,得方程的=(150k)20,即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设M(x1,y1)、N(x2,y2),线段MN的中点P(x0,y0),则x1+x2=,x0=,y0=kx03=,即P(,),k0,直线AP的斜率为k1=,由APMN,得=,25k2=7,解得:k=,即有直线l的方程为y=x3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和性质,主要考查椭圆的离心率的运用和方程的运用联立直线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同时考查直线垂直的条件:斜率之积为1,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