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03310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林国忠为推进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探索优质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本人与2009年10月至12月利用各次的下乡教研机会对我区对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现综述如下:一 、调研主题小学数学人教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的适应性、疑难与困惑、意见或建议。 二、调研形式1、听:听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2、看:教师的备课笔记和数学作业批改情况。3、谈:主要是与教师的座谈。座谈内容主要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的看法或体会。三、调研对象本区部分学校的数学教师和部分学生四、调研结果1、教材的优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旨在“体现时代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教材正是这样一套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教材。它从以社会为本、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教材观。下面以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中几个页面为例,谈谈几点浅见。(1)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地以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他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新教材对内容呈现做了较大的调整与变化,教学内容的布局按照学习的主题进行规划,内容的呈现方式采用了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好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以使得学生对于教材没有枯燥、恐惧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新教材呈现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内容的布局以探究“乘法意义”为主题。先从一幅图开始,以“图形”方式呈现了学生拼图的实践活动,别出心裁的在图中蕴含着“不同加数相加”、“相同加数相加”的拼图以及5个学生的对话。直观体现出:让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感受并概括出相同加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受当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加法表示不方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心理“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教师及小精灵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板演,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用陈述的语言“告诉”学生像这样加数相同的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从而以“文字”的形式引出乘法。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好的可接受性和启发性,师生、生生之间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也得到了体现,增强了教材的阅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学生学会学习。(2)提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体验、理解。翻开人教版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来源于学生熟悉生活的素材。对数学学习而言,素材与数学符号或数学语言相比,有着不确定性、原始性。但是,生活实际中的素材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它是最基本、最生动的。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为此,新教材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素材,更好地体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教学,教材首先创设小胖和她妈妈一起去商店购买东西的情景,当小胖挑选足球和飞机这两样玩具时,发现付的钱是38+25超过以前所学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猜大概要付多少钱,在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时,教师并没有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用已学过的口算知识,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很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统一,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得出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的加法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自然而然选择较高思维水平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3)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也并非是简单模仿、记忆以及大量演练习题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数学活动、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为此,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权威”的姿态,改变了过去“就是”“当我们遇到通常就”等陈述方式向学生“讲述”所有的数学。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增加了探索性的内容,并且围绕着探索活动,设置一系列“为什么”之类的富有启发的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面积单位”的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用“对话”的方式和图片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和探索交流的活动: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此时,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用剪一剪、拼一拼,或者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自主探索,在交流中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这样的安排,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目的不仅是将知识点填入学生脑海,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探索活动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单位”,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多形式、多策略地认识“面积的单位”的过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留下广阔的拓展空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新教材从素材的选择、内容的编排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教材无论如何更新,它总是留下不足的方面,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才能真正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为此,新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教师留下广阔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教师充分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适当地增加校本化的内容、人本化的内容,使教材更符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真正地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师:10只苹果,每个盒子装4只,最少需要几个盒子?小胖说:需要2个盒子。小亚说:需要3个盒子。你们认为谁说得对?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人认为小胖对,有的认为小亚对。正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提出让大家一起动手来装一装,进行验证。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小亚说得对,从而引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会出现答案=商+1的情况。师:用11元钱去买5元一支的笔,最多买几支?个别学生由于受上题的影响,也用商+1得到最多买3支。然后又一次引起同学们的争论,最后学生们得出在实际生活中还会出现答案=商的情况。最后学生归纳出装盒、乘车、分组等情况是要用:答案=商+1,而买东西、分物品等情况要用:答案=商。2、教师的备课情况。(1)教师能够在上课前准备了相关教具,鼓励学生准备好学具。教师能够依据学校情况因漏旧简。(2)教师每堂课后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时刻关注自己在上课中的优缺点,从而指导今后的上课。另外,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3)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欠缺。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师的备课影响较小。备课内容不能较好适应学生。3、作业布置情况。学生的作业主要有课堂、课外书面作业,课内口头作业,课外调查、课外阅读等形式。教师对于学生的书面作业采取批阅的形式,其他作业进行定时抽查和督促的形式。4、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调查(1)教师课堂教学已逐步渗透新课标理念的教师占70%。(2)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程度不是很高高,部分教师仍然沿用旧的教学方式,探索使用新方法的教师占78%.(3)教学中重师轻生、重教轻学、重灌轻悟的现象也还存在。5、学习评价现状(1)对学生的评价仍然以学生的成绩评价为主,辅以学生的行为习惯相结合的评价方式。(2)学生的学习结果仍以考试的分数为主要指标,忽略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6、使用后效果使用此教材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善于发言,思维敏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教材的情景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多,学生喜欢做,这套教材还是比较深受学生喜欢的教材。7、教师的困惑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比较活泼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漂亮书本。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教学用书也减少了以往详尽的教材分析,这都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但也增加了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使不少教师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1)新教材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看起来好象在纵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了这一册的3、4课时,到下一册时又忘得差不多了。(2)有的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不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比如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教学,应该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后,而人教版实验教材却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前。教师们普遍反映,这样安排,学生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大多数都想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周长的计算,但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笔算乘法,在长、正方形边长数据大于9时,学生想用简便方法计算就会遇到困难。(3)教材比较适合城市学生。教材考虑更多的是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比如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4)教材数与代数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5)教材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应用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图信息量太大,开放性较大,为教师提供自主发挥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把握教材带来了困难和压力。(6)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重视估算,注重让学生说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课堂上到处都是“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是怎么想的?”“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虽然让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经常会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但由于课堂上要关注的问题很多,使得许多必要的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导致课堂上一部分学生不会算,教师不得不花较多时间给他们补课。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算法,学得扎实,可课标中的有关理念与要求又难以落实。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教师反映,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确实很先进,自己也能够接受,但就是到了课堂上难以落实。许多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课堂行为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偏差。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通过深入了解,发现主要存在下面一些问题。1、学生之间差异较大,课堂难以组织与调控 课堂是师生对话、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格外引人注目,反映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多一些。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小组讨论的有效性问题。新课标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学习的方式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青睐。面对小组合作,它的时机如何把握,采用哪些形式比较好,合作的过程如何调控,结果如何反馈,与自主思考的关系怎样把握?虽然许多专家学者给予了许多理论方面的指导,但教师更需要的是实践中的探索和积累。(2)动手操作度的把握问题。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此,新教材提供了许多内容都需要动手实践的。如何有效适时地在平时的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怎样把握动手操作的度?如何有效调控动手操作?怎样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究?面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如何去落实动手操作?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3)过程与结果的问题。在新教材实验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学习的过程铺陈,而忽视了必要的学习的结论的总结提炼;或过分注重教学互动而淡化了教学主题,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产生一些障碍。传统的“有序而不活” 的教学现象被现在“活而无序”的现象所代替,这反映了教师对过程与结果这两者的把握不定,不知如何取舍,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不能不引起人的担忧。2、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或不善于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有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而忽视了数学本身形式化、抽象化等学科特点。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教学中教师不善于创设情境的情况有:(1)部分老师重生活味而忽视数学味,对数学系统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2)重学生体验操作及讨论交流而忽视数学技能训练,即数学研究方法、解题方法书面化程度很欠缺;(3)教师的语言缺乏激情,数学语言欠规范。3、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但具体到一节课究竟该如何把握?教师们普遍心中无数。正如有的教师所说:如何把握好每一节课的目标是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但一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太多,我们不知如何入手。许多课堂过于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使数学课堂失去了学科固有的个性。有的老师认为,现在的数学课如果目标把握不当,就易上成类似的语文课。有的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学目标只写进了知识技能目标而没有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在课堂上,老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所忽视。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因此造成一些评价失真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表扬他!顶呱呱!”“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更有些教师对一些学生的错误回答也不敢马上加以纠正,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对表扬的“迷失”,就会造成评价的失真。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励性评价的“度”而造成的。六、教学对策 1、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我们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时机。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合作探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求真。当然,我们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思考,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是获取更多信息,听取不同见解的途径。因此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这样做既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有让学生倾听、交流的机会,汇报时一般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再让其他小组代表补充。这种交流才不会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2、要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看成是师生共同经历生命的灵动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今天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的源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一个个具有个性且是鲜活生命的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其次如何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我们要着重探讨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教材编排目的;然后用心去教。特别要创造性用好新教材:(1)充分有效地运用教材信息资源(2)改变教材信息资源的呈现形式变静为动(3)改进、补充、重组教材信息资源(4)创造性地合理开发新的教材资源。在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区域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展开更好的教学。3、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倾听、观察等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而是一个比较艰巨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每节课中有意识地培养。4、积极探索发展性评价的途径和方法 “课标”把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认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不是筛选,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发展性的课程评价观,积极探索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发挥评价的功能,意味着:(1)在课程评价中要注意面向学生,把保证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前提。(2)在课程评价的技术手段上要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这样理念指导下,人们开发了许多课程评价的方法,如学生的表现评定、档案袋方法等,教师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尝试开展。课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要实践好新课程、用好新教材,我们要正视问题,寻找对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