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大纲版)第二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32940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大纲版)第二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大纲版)第二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大纲版)第二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题组精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 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例4 【答案】不恰当。“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能用来形容文艺晚会,成语运用使用对象错误。可以用“丰富多彩”。【答案】不恰当。“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它用于人,而例句却将它用于“时代”。特别提醒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例如“望其项背”就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其他的成语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等量齐观”等也一样。五、画蛇添足,重复累赘成语一般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不注意成语和句意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的自身含义和句子的语意重复。例5 【答案】不恰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论。很感兴趣地谈论。很明显“津津乐道”本身已经包含了“谈论”这一动作,所以放在这里后面接着“谈论着”重复,改为“兴高采烈”比较好。【答案】不恰当。“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六、谦敬错位,主客混乱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 应该对他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主客混乱。例6 【答案】不恰当。“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而用于别人不恰当。根据句意,此处可改为“各抒己见”。【答案】不恰当。“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它是一个谦词,只能对己,不能对他人,例句将它用于编辑对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的态度就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七、不合逻辑,事理不通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相悖。例7 【答案】不恰当。“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这个词语用于两个对象相比较的语境中。该句的意思是“茶话会不同以往,有新意”。【答案】不恰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句中的“深谷”只有“险”,既不是“要冲”,也非用于“攻守”。八、不合语境,整体不谐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语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则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所致。而命题者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讲范围,设置迷局。例8 【答案】不恰当。“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在本句中不符合语境,应改为“言不及义”。【答案】不恰当。“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做是乘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使该成语与语境很不协调。九、不解整体,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应该整体使用,但有些句子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了其他词素的意义,因而导致了成语意义与句子语意的相悖。例9 【答案】恰当。“曾几何时”语出唐代韩愈的东都遇春,诗中有两句为“尔来曾几何时,白发忽满镜”。后用“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其中“曾”是“曾经”的意思, “几何”意为“多少”。结合解释,我们知道“曾几何时”指的是“过去到现在比较短的一个时间段”。对这个词语我们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它指“过去”,二是表示“时间短”,运用时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若只理解为“过去”或“时间短”,辨析时就会判断错误。【答案】不恰当。“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例句只断取了“小试”之义;而成语中的“有很大的本领”的意思与句子中“工作经验欠缺, 实践能力不足”的语意相悖。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它们时一定要注意追根溯源,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它们的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例10 【答案】不恰当。“秦晋之好”泛指两姓联姻,而非泛指友好关系。【答案】恰当。此句中的“粉墨登场”用的是本义。“粉墨登场”出自明? 张岱蔡义伶文:“汝身前,粉墨登场,努眼张舌,喜笑鬼诨,观者绝倒,听者喷饭。”“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但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答案】两词都恰当。句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 不再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的。句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正确。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易造成误判。技巧点拨准确解答成语辨析题,理解语义是前提;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明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考生应掌握以下技巧:1 善于避生就熟,巧用排除解题。高考语文的词语运用题每年都可能考查到较为生僻的成语。考生在做题时应该善于避生就熟,巧用排除法作答。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容易排除的,辨析另外两个时就要避开生僻的成语。2 词不离句,当为准则。作答时,考生应该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着重结合语境来分析,既要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其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与上下文的搭配等。3 把握成语内涵,切勿望文生义。对成语中的一些关键词,考生必须做到准确理解。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含义,考生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如“付之一笑”的意思是“对人或事不计较、不介意”,其中的“笑”与“笑容可掬”中的“笑”的意思是不一样的。4 辨析感情色彩,注意褒贬倾向。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是褒义,有的是贬义,有的是中性,考生在辨析时应注意其在感情色彩上使用是否得当。比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两个成语一字之差,且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但“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 使人震惊”,从消息发布者的方面来说,贬义较浓;而“骇人听闻”指“( 已经发生的坏事)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从消息发布者的方面来说,不含贬义。5 学习语法规则,注意词语搭配。例如,有的成语的陈述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事物,如“巧夺天工”等;有的成语前面不能加数量词, 如“芸芸众生”、“莘莘学子”等;有的成语后面不能带宾语,如“漠不关心”等。* 第五章正确使用词语(熟语)快乐时空兔年熟语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物伤其类。兔死犬饥:比喻捕获对象捉住后,走狗不再重用,无以为生。兔起鹘落:鹘,猛禽,雕鹰之类。兔子跳起来,鹘鸟立即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写字、作画、写文章时下笔迅速,中间没有停顿。狡兔三窟:语出战国策。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之洞。比喻有多处避祸藏身之地。动如脱兔:语出孙子兵法。形容动作十分地敏捷。兔起凫举:凫:野鸭。像兔子奔跑,像野鸭飞起。比喻行动迅速。兔死狗烹:兔子被捕杀后,猎狗也就被煮食了。比喻事情成功后,有功的被杀害。多指统治者杀害功臣。见兔顾犬:看到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语出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比喻事情虽紧急,但如及时想办法还来得及。民谚:兔子尾巴长不了。兔子不吃窝边草。 课堂考点探究课后题组精练第五章课前初试真题课前初试真题解析:选B 。A. 始作俑者: 贬义词。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 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C. 声情并茂:( 演唱、朗诵等) 声音优美,感情丰富。“剧本”只是文学作品,不可能有声音, 使用对象错误。D. 附庸风雅:贬义词。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解答成语题的方法: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和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解析:选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A 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C 项飞短流长:指造谣生事,搬弄是非。D 项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三项都合乎语境。B 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应为“各抒己见”。解析:选B 。A. 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B 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 这里用错对象。C. 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D. 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时效作用的事物。解析:选D 。A. 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B. 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C.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声势浩大。D.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音。与“生活画卷”不搭配。课堂考点探究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保留了它的引申义。命题者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