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硬度和HRC硬度对照表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3104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30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B硬度和HRC硬度对照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HB硬度和HRC硬度对照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HB硬度和HRC硬度对照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硬度知识 一 硬度简介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 指标之一 一般硬度越高 耐磨性越好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 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1 布氏硬度 HB 以一定的载荷 一般 3000kg 把一定大小 直径一般为 10mm 的淬硬钢球压 入材料表面 保持一段时间 去载后 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 即为 布氏硬度值 HB 单位为公斤力 mm 2 N mm2 2 洛氏硬度 HR 当 HB 450 或者试样过小时 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 量 它是用一个顶角 120 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 1 59 3 18mm 的钢 球 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 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 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 分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 HRA 是采用 60kg 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 用于硬度极高 的材料 如硬质合金等 HRB 是采用 100kg 载荷和直径 1 58mm 淬硬的钢球 求得的硬度 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 如退火钢 铸铁等 HRC 是采用 150kg 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 用于硬度很 高的材料 如淬火钢等 3 维氏硬度 HV 以 120kg 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 136 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 面 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 即为维氏硬度 HV 值 kgf mm2 注 洛氏硬度中 HRA HRB HRC 等中的 A B C 为三种不同的标准 称为标 尺 A 标尺 B 标尺 C 洛氏硬度试验是现今所使用的几种普通压痕硬度试验之一 三种标尺的初始 压力均为 98 07N 合 10kgf 最后根据压痕深度计算硬度值 标尺 A 使用的是 球锥菱形压头 然后加压至 588 4N 合 60kgf 标尺 B 使用的是直径为 1 588mm 1 16 英寸 的钢球作为压头 然后加压至 980 7N 合 100kgf 而标尺 C 使用与标尺 A 相同的球锥菱形作为压头 但加压后的力是 1471N 合 150kgf 因此标尺 B 适用相对较软的材料 而标尺 C 适用较硬的材料 实践证明 金属材料的各种硬度值之间 硬度值与强度值之间具有近似的相 应关系 因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变形抗力和继续塑性变形抗力决定的 材料 的强度越高 塑性变形抗力越高 硬度值也就越高 但各种材料的换算关系并 不一致 本站 硬度对照表 一文对钢的不同硬度值的换算给出了表格 请查 阅 二 硬度对照表 根据德国标准 DIN50150 以下是常用范围的钢材抗拉强度与维氏硬度 布氏硬度 洛氏硬度的对照表 抗拉强度 Rm N mm2 维氏硬度 HV 布氏硬度 HB 洛氏硬度 HRC 250 80 76 0 270 85 80 7 285 90 85 2 305 95 90 2 320 100 95 0 335 105 99 8 350 110 105 370 115 109 380 120 114 400 125 119 415 130 124 430 135 128 450 140 133 465 145 138 480 150 143 490 155 147 510 160 152 530 165 156 545 170 162 560 175 166 575 180 171 595 185 176 610 190 181 625 195 185 640 200 190 660 205 195 675 210 199 690 215 204 705 220 209 720 225 214 740 230 219 755 235 223 770 240 228 20 3 785 245 233 21 3 800 250 238 22 2 820 255 242 23 1 835 260 247 24 0 850 265 252 24 8 865 270 257 25 6 880 275 261 26 4 900 280 266 27 1 915 285 271 27 8 930 290 276 28 5 950 295 280 29 2 965 300 285 29 8 995 310 295 31 0 1030 320 304 32 2 1060 330 314 33 3 1095 340 323 34 4 1125 350 333 35 5 1115 360 342 36 6 1190 370 352 37 7 1220 380 361 38 8 1255 390 371 39 8 1290 400 380 40 8 1320 410 390 41 8 1350 420 399 42 7 1385 430 409 43 6 1420 440 418 44 5 1455 450 428 45 3 1485 460 437 46 1 1520 470 447 46 9 1555 480 456 47 7 1595 490 466 48 4 1630 500 475 49 1 1665 510 485 49 8 1700 520 494 50 5 1740 530 504 51 1 1775 540 513 51 7 1810 550 523 52 3 1845 560 532 53 0 1880 570 542 53 6 1920 580 551 54 1 1955 590 561 54 7 1995 600 570 55 2 2030 610 580 55 7 2070 620 589 56 3 2105 630 599 56 8 2145 640 608 57 3 2180 650 618 57 8 660 58 3 670 58 8 680 59 2 690 59 7 700 60 1 720 61 0 740 61 8 760 62 5 780 63 3 800 64 0 820 64 7 840 65 3 860 65 9 880 66 4 900 67 0 920 67 5 940 68 0 硬度试验是机械性能试验中最简单易行的一种试验方法 为了能用硬度 试验代替某些机械性能试验 生产上需要一个比较准确的硬度和强度的 换算关系 实践证明 金属材料的各种硬度值之间 硬度值与强度值之间具有近似 的相应关系 因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变形抗力和继续塑性变形抗力决 定的 材料的强度越高 塑性变形抗力越高 硬度值也就越高 下面是本站根据由实验得到的经验公式制作的快速计算器 有一定的实 用价值 但在要求数据比较精确时 仍需要通过试验测得 三 硬度換算公式 1 肖氏硬度 HS 勃式硬度 BHN 10 12 2 肖式硬度 HS 洛式硬度 HRC 15 3 勃式硬度 BHN 洛克式硬度 HV 4 洛式硬度 HRC 勃式硬度 BHN 10 3 硬度測定範圍 HS 100 HB 500 HRC 70 HV 1300 洛氏硬度 布氏硬度 HB10 3000 维氏硬度 HV HRCHRA 59 580 7676 59 080 5666 58 580 2655 58 080 0645 57 579 7635 57 079 5625 56 579 2615 56 078 9605 55 578 6596 55 078 4538587 54 578 1532578 54 077 9526569 53 576 6520560 53 076 3515551 52 576 1509543 52 076 9503535 51 576 6497527 51 076 3492520 50 576 1486512 50 075 8480504 硬度換算表 HV HRC HBS HV HRC HBS HV HRC HBS 940 68 560 53 300 29 8 284 920 67 5 550 52 3 505 295 29 2 280 900 67 540 51 7 496 290 28 5 275 880 66 4 530 51 1 488 285 27 8 270 860 65 9 520 50 5 480 280 27 1 265 840 65 3 510 49 8 473 275 26 4 261 820 64 7 500 49 1 465 270 25 6 256 800 64 490 48 4 456 265 24 8 252 780 63 3 480 47 7 448 260 24 247 760 62 5 470 46 9 441 255 23 1 243 740 61 8 460 46 1 433 250 22 2 238 720 61 450 45 3 425 245 21 3 233 700 60 1 440 44 5 415 240 20 3 228 690 59 7 430 43 6 405 230 18 680 59 2 420 42 7 397 220 15 7 670 58 8 410 41 8 388 210 13 4 660 58 3 400 40 8 379 200 11 650 57 8 390 39 8 369 190 8 5 640 57 3 380 38 8 360 180 6 630 56 8 370 37 7 350 170 3 620 56 3 360 36 6 341 160 0 610 55 7 350 35 5 331 600 55 2 340 34 4 322 590 54 7 330 33 3 313 580 54 1 320 32 2 303 570 53 6 310 31 294 附录 G 钢的硬度值换算 续 表 1 钢的维氏硬度 HV 与其他硬度和强度的近似换算值 a 续 维 氏 硬 度 布氏硬度 10 mm 钢球 3000 kg 负荷 b 洛氏硬度 b 表面洛氏硬度 表面金刚石圆锥压头 肖 氏 硬 度 抗拉强度 近似值 Mpa 1000psi 维 氏 硬 度 标 准 钢 球 钨 硬 质 合 金 钢 球 A 标尺 60 kg 负荷 金刚 圆锥 压头 标尺 100 kg 负荷 金刚圆 锥压头 标 尺 100 kg 负荷 金刚圆 锥压头 标 尺 100 kg 负荷 金刚圆 锥压头 15 N 标尺 15 k g 负荷 30 N 标尺 30 k g 负荷 45 N 标尺 45 kg 负荷 HV HBS HBW HRA HRB HRC HRD HR15N HR30N HR45N HS b H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70 360 350 340 330 320 310 300 295 290 285 280 275 270 350 341 331 322 313 303 294 284 280 275 270 265 261 256 350 341 331 322 313 303 294 284 280 275 270 265 261 256 69 2 68 7 68 1 67 6 67 0 66 4 65 8 65 2 65 8 64 5 64 2 63 8 63 5 63 1 109 0 108 0 107 0 105 5 104 5 103 5 102 0 37 7 36 6 35 5 34 4 33 3 32 3 31 0 29 8 29 2 28 5 27 8 27 1 26 4 25 6 53 6 52 8 51 9 51 1 50 2 49 4 48 4 47 5 47 1 46 5 46 0 45 3 44 9 44 3 79 2 78 6 78 0 77 4 76 8 76 2 75 6 74 9 74 6 74 2 73 8 73 4 73 0 72 6 57 4 56 4 55 4 54 4 53 6 52 3 51 3 50 2 49 7 49 0 48 4 47 8 47 2 46 4 40 4 39 1 37 8 36 5 35 2 33 9 32 5 31 1 30 4 29 5 28 7 27 9 27 1 26 2 50 47 45 42 41 40 38 1170 170 1130 164 1095 159 1070 155 1035 150 1005 146 980 142 950 138 935 136 915 133 905 131 890 129 875 127 855 124 370 360 350 340 330 320 310 300 295 290 285 280 275 270 265 260 255 250 245 240 230 220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5 90 85 252 247 243 238 233 228 219 209 200 190 181 171 162 152 143 133 124 114 105 95 90 86 81 252 247 243 238 233 228 219 209 200 190 181 171 162 152 143 133 124 114 105 95 90 86 81 62 7 62 4 62 0 61 6 61 2 60 7 101 0 99 5 98 1 96 7 95 0 93 4 91 5 89 5 87 1 85 0 81 7 78 7 75 0 71 2 66 7 62 3 56 2 52 0 48 0 41 0 24 8 24 0 23 1 22 2 21 3 20 3 18 0 15 7 13 4 11 0 8 5 6 0 3 0 0 0 43 7 43 1 42 2 41 7 41 1 40 3 72 1 71 6 71 1 70 6 70 1 69 6 45 7 45 0 44 2 43 4 42 5 41 7 25 2 24 3 23 2 22 2 21 1 19 9 37 36 34 33 32 30 29 28 26 25 24 22 21 20 840 122 825 120 805 117 795 115 780 113 765 111 730 106 695 101 670 97 635 92 605 88 580 84 545 79 515 75 490 71 455 66 425 62 390 57 265 260 255 250 245 240 230 220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5 90 85 a 在本表中用黑体字表示的值与按 ASTM E140 表 1 的硬度转换值一致 由相 应的 SAE ASM ASTM 联合会列出的 b 括号里的数值是超出范围的 只是提供参考 利用布氏硬度压痕直径直接换算出工件的洛氏硬度 在生产现场 由于受检测仪器的限制 经常使用布氏硬度计测量大 型淬火件的硬度 如果想知道该工件的洛氏硬度值 通常的方法是 先 测量出布氏硬度值 然后根据换算表 查出相对应的洛氏硬度值 这种 方式显然有些繁琐 那么 能否根据布氏硬度计的压痕直径 直接计算 出工件的洛氏硬度值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根据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换算表 可归纳出一个计算简单且容易记住的经验公式 HRC 479 100D 4 其中 D 为 10mm 钢球压头在 30KN 压力下压在工件上的压 痕直径测量值 该公式计算出的值与换算值的误差在 0 5 1 范围内 该公式在现场用起来十分方便 您不妨试一试 附录 金属工艺学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有关制造金属机件的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主要内容 1 常用金属材料性能 2 各种工艺方法本身的规律性及应用 3 金属机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结构工艺性 热加工 金属材料 铸造 压力加工 焊接 目的 任务 使学生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质及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 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 艺学的基础 以综合为基础 通过综合形成能力 第一篇 金属材料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两大类 1 使用性能 机械零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 包括 机械性能 物理 化学性能 2 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 锻造性能 焊接性能 热处理性能 切削性能 等 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指力学性能 受外力作用反映出来的性能 一 弹性和塑性 1 弹性 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 当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其原来形 状的性能 力和变形同时存在 同时消失 如弹簧 弹簧靠弹性工作 2 塑性 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至于引起破坏的性能 金属之间的连续性没破坏 塑性大小以断裂后的塑性变形大小来表示 塑性变形 在外力消失后留下的这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 3 拉伸图 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直到断裂的全部力学性能可用 拉伸图形象地表示出来 以低碳钢为例 b k s e l 将金属材料制成标准式样 在材料试验机上对试件轴向施加静压力 P 为消除试件尺寸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分别以应力 即单位面积上的拉力 4P d2 和应变 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 l l0 来代替 P 和 l 得到应力 应变图 1 弹性阶段 oe e 弹性极限 2 屈服阶段 过 e 点至水平段右端 s 塑性极限 s 屈服点 过 s 点水平段 说明载荷不增加 式样仍继续伸长 P 一定 P F 一定 但真实应力 P F1 因为变形 F 1 发生永久变形 3 强化阶段 水平线右断至 b 点 P 变形 b 强度极限 材料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时的应力 4 局部变形阶段 bk 过 b 点 试样某一局部范围内横向尺寸突然急剧缩小 缩颈 试样横截面变小 拉力 4 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表示塑性大小的指针 1 延伸率 l 0 式样原长 l 1 拉深后长 2 断面收缩率 F0 原截面 F 1 拉断后截面 1 越大 材料塑性越好 2 与 区别 拉伸图中 弹 塑 mas 塑 3 一般 5 为塑性材料 5 为脆性材料 5 条件屈服极限 0 2 有些材料在拉伸图中没有明显的水平阶段 通常规定产生 0 2 塑性变形的应力 作为屈服极限 称为条件屈服极限 二 刚度 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1 材料本质 弹性模量 在弹性范围内 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其大小主要决定材料本身 相 当于单位元元变形所需要的应力 tg 2 几何尺寸 形状 受力 相同材料的 E 相同 但尺寸不同 则其刚度也不同 所以考虑材料刚度时要把 E 形状 尺寸同时考虑 还要考虑受力情况 三 强度 强度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按作用力性质的不同 可分为 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 抗弯强度 w 抗剪强度 b 抗扭强度 n 常用来表示金属材料强度的指标 屈服强度 Pa N m2 Ps 产生屈服时最大外力 F 0 原截面 抗拉强度 Pa N m2 Pb 断裂前最大应力 s b 在设计机械和选择评定材料时有重要意义 因金属材料不能在超过 s 的 条件下工作 否则会塑变 超过 b 工作 机件会断裂 s b 之间塑性变形 压力加工 四 硬度 金属抵抗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 是材料性能的综合物理量 表示金属材料在一个小的体积范围内的抵抗弹 性变形 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1 布式硬度 HB 用直径 D 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 在一定压力 P 下 将钢球垂直地压入金属 表面 并保持压力到规定的时间后卸荷 测压痕直径 d 用刻度放大镜测 则 HB P F N mm2 单位一般不写 F 压痕面积 HBS 压头用淬火钢球 HBW 压头用硬质合金球 l 因钢球存在变形问题 不能测太硬的材料 适于 HBS107 不疲劳破坏 2 疲劳破坏原因 材料有杂质 表面划痕 能引起应力集中 导致微裂纹 裂纹扩展致使零件不能承 受所加载荷突然破坏 3 预防措施 改善结构形状 避免应力集中 表面强化 喷丸处理 表面淬火等 第二节 金属材料的物理 化学及工艺性能 一 物理性能 比重 计算毛坯重量 选材 如航天件 轻 熔点 铸造 锻造温度 再结晶温度 热膨胀性 铁轨 模锻的模具 量具 导热性 铸造 金属型 锻造 加热速度 导电性 电器元件 铜 铝 磁性 变压器和电机中的硅钢片 磨床 工作台 二 化学性能 金属的化学性能 决定了不同金属与金属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化合物的性能 使有些合金机械性能高 有些合金抗腐蚀性好 有的金属在高温下组织性能稳定 如耐酸 耐碱等 如化工机械 高温工作零件等 三 工艺性能 金属材料能适应加工工艺要求的能力 铸造性 可锻性 可焊性 切削加工形等 思考题 1 什么是应力 应变 线应变 2 颈缩现象发生在拉伸图上哪一点 如果没发生颈缩 是否表明该试样 没有塑性变形 3 0 2 的意义 能在拉伸图上画出吗 4 将钟表发条拉成一直线 这是弹性变形还是塑性变形 如何判定变形 性质 5 为什么冲击值不直接用于设计计算 第二章 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基本概念 固体物质按原子排列的特征分为 晶体 原子排列有序 规则 固定熔点 各项异性 非晶体 原子排列无序 不规则 无固定熔点 各项同性 如 金属 合金 金刚石 晶体 玻璃 松香 沥青 非晶体 晶格 原子看成一个点 把这些点用线连成空间格子 结点 晶格中每个点 晶胞 晶格中最小单元 能代表整个晶格特征 晶面 各个方位的原子平面 晶格常数 晶胞中各棱边的长度 及夹角 以 A 1A 10 8cm 度量 金属晶体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晶格类型 晶格常数 二 常见晶格类型 1 体心立方晶格 Cr W Fe Mo V 等 特点 强度大 塑性较好 原子数 1 8 X8 1 2 20 多种 2 面心立方晶格 Cu Ag Au Ni Al Pb Fe 塑性好 原子数 4 20 多种 4 密排六方晶格 Mg Zn Be Cr Ti Cd 镉 纯铁在室温高压 130 x10 8N M2 成 Fe 原子数 1 6 x12 1 2 x2 3 6 30 多种 三 多晶结构 单晶体 晶体内部的晶格方位完全一致 多晶体 许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 各项同性 晶粒 外形不规则而内部晶各方位一致的小晶体 晶界 晶粒之间的界面 第二节 金属的结晶 一 金属的结晶过程 初次结晶 1 结晶 金属从液体转变成晶体状态的过程 晶核形成 自发晶核 液体金属中一些原子自发聚集 规则排列 外来晶核 液态金属中一些外来高熔点固态微质点 晶核长大 已晶核为中心 按一定几何形状不断排列 晶粒大小控制 晶核数目 多 细 晶核长得慢也细 冷却速度 快 细 因冷却速度受限 故多加外来质点 晶粒粗细对机械性能有很大影响 若晶粒需细化 则从上述两方面入手 结晶过程用冷却曲线描述 2 冷却曲线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热分析法得到 1 理论结晶温度 实际结晶温度 时间 s T 过冷 液态金属冷却到理论结晶温度以下才开始结晶的现象 2 过冷度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 晶温度之差 实际冷却快 结晶在理论温度下 二 金属的同素异购转变 二次结晶 重结晶 同素异构性 一种金属能以几种晶格类型存在的性质 同素异购转变 金属在固体时改变其晶格类型的过程 如 铁 锡 锰 钛 钴 以铁为例 Fe 1394 Fe 912 Fe 体心 面心 体心 因为铁能同素异构转变 才有对钢铁的各种热处理 晶格转变时 体积会变化 以原子排列不同 第三节 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 合金概念 合金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 质 组元 组成合金的基本物质 如化学元素 黄铜 二元 金属化合物 相 在金属或合金中 具有相同成分且结构相同的均匀组成部分 相与相之间有明 显的界面 如 纯金属 一个相 温度升高到熔点 液固两相 合金液态组元互不溶 几个组元 几 个相 固体合金中的基本相结构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 还可能出现由固溶体和金属 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二 合金结构 1 固溶体 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而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 根据溶质在溶剂晶格中所占的位置不同 分为 1 置换固溶体 溶质原子替代溶剂原子而占据溶剂晶格中的某些结点位置 所形成的固溶体 溶质原子 溶剂原子直径相差不大时 才能置换 如 Cu Zn Zn 溶解度有限 Cu Ni 溶解度无限 晶格畸变 固溶强化 畸变时塑性变形阻力增加 强 硬增加 这是提高合 金机械性能的一个途径 2 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嵌入各结点之间的空隙 形成固溶体 溶质原子小 与溶剂原子比为 0 59 溶解度有限 也固溶强化 2 金属化合物 合金各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一种新的具有金属性质 可用分子式表 示的物质 如 Fe3C WC 特点 1 较高熔点 较大脆性 较高硬度 2 在合金中作强化相 提高强度 硬度 耐磨性 而塑性 韧性下降 如 WC TiC 可通过调整合金中的金属化合物的数量 形态 分布来改变合金 的性能 3 机械混合物 固溶体 金属化合物 固 固 综合性能 4 二元合金状态图的构成 合金系 由给定的组元可以配制成一系列成分含量不同的合金 这些合金组成 一个合金系统 为研究合金系的合金成分 温度 结晶组织之间的变化规律 建立合金状态 图来描述 合金状态图 合金系结晶过程的简明图解 实质 温度 成分作标图 是在平衡状态下 加热冷却都极慢的条件下 得 到的 二 二元合金状态图的建立 以 Pb 铅 Sb 锑 合金为例 1 配置几种 Pb Sb 成分不同的合金 2 做出每个合金的冷却曲线 3 将每个合金的临界点标在温度 成分坐标上 并将相通意义的点连接起来 即得到 Pb Sb 合金的状态图 A B D C E 液相线 ACB 固相线 DCE 单相区 只有一个相 两相区 两个相 ACD BCE c 共晶点 作业 第三章 铁碳合金 1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液态 Fe C 无限互溶 固态 固溶体 金属化合物 t 1538 Fe C 铁素体 F 1394 Fe C 奥氏体 A 912 Fe C 铁素体 F s 一铁素体 碳溶于 Fe 形成的固溶体 铁素体 F 体心立方 显微镜下为均匀明亮的多边形晶粒 性能 韧性很好 因含 C 少 强 硬不高 45 50 HBS b 250Mpa 含碳 727 0 02 二 奥氏体 碳溶于 Fe 中形成的固溶体 A 面心立方 显微镜下多边形晶粒 晶界较 F 平直 性能 塑性好 压力加工所需要组织 含碳最高 1147 2 11 HBS 170 220 三渗碳体 金属化合物 Fe3C 复杂晶格 含碳 6 69 性能 硬高 HB sw 800 脆 作强化相 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铁和石墨 这对铸造很有意义 四 珠光体 P F Fe3C 机械混合物 含碳 0 77 组织 两种物质相间组成 性能 介于两者之间 强度较高 硬度 HBS 250 五 莱氏体 727 A Fe3C Ld 高温莱氏体 700 塑性极差 2 铁碳合金状态图 是表明平衡状态下含 C 不大于 6 69 的铁碳合金的成分 温度与组织之间关系 是研究钢铁的成分 自治和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 也是制定热加工工艺的基础 含 C 6 69 在工业上午实际意义 而含 C6 69 时 Fe 与 C 形成 Fe3C 故可看成 一个组元 即铁碳合金状态图实际为 Fe Fe3C 的状态图 一铁碳合金状态图中点线面的意义 1 各特性点的含义 1 A 纯铁熔点 含 C 0 1538 2 C 共晶点 4 3 1148 3 D Fe3C 熔点 6 69 1600 4 E C 在 A 中最大溶解度 2 11 1148 5 F Fe3C 成分点 6 69 1148 6 G Fe 与 Fe 转变点 0 912 7 K Fe3C 成分点 6 69 727 8 P C 在 Fe 中最大溶解度 0 02 727 9 S 共析点 0 77 727 10 Q C 在 Fe 中溶解度 0 0008 室温 2 主要线的意义 1 ACD 液相线 液体冷却到此线开始结晶 2 AECF 固相线 此线下合金为固态 3 ECF 生铁固相线 共晶线 液体 Ld 4 AE 钢的固相线 液态到此线 A 5 GS A3 A 到此线开始析出 F 6 ES Acm A 到此线开始析出 Fe3C 7 PSK A1 共析线 A 同时析出 P F Fe3C 3 主要区域 1 ACE 两相区 L A 2 DCF 两相区 L Fe3C1 3 AESG 单相区 A 4 GPS A F 两相区 二 钢铁分类 1 工业纯铁 含 C 0 0218 组织 F 2 钢 含碳 0 0218 2 11 共析钢 含 C 0 77 P 亚共析钢 含 C0 77 P Fe3C11 3 铁 含 C 2 11 6 69 共晶生铁 4 3 C Ld 亚共晶生铁 4 3 C Ld Fe 3C1 三 典型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1 共析钢 L L A A P 2 亚共析钢 L A L A A F F P 3 过共析钢 L L A A A Fe3C11 Fe3C1 P 4 共晶铁 L Ld Ld 5 亚共晶铁 L 1 点 L A A Ld P Ld 6 过共晶铁 L 1 点 L Fe3C1 2 点 Ld Fe3C1 3 点 Fe3C1 Ld 四 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应用 1 铸造 确定浇铸温度 选材 共晶点附近铸造性能好 2 锻造 锻造温度区间 A 3 焊接 焊接缺陷用热处理改善 根据状态图制定热处理工艺 3 钢的分类和应用 按化学成分 碳钢 2 11 C 少量 Si Mn S P 等杂质 合金钢 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 一 碳钢 1 含碳量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0 9 C C 硬 强 塑 韧 FeC 分布晶界 脆性 2 钢中常见杂质对性能的影响 Si 溶于 F 强化 F 强 硬 塑 韧 含量 0 03 0 4 有益作用不明显 Mn 1 溶于 F Fe3C 引起固溶强化 2 与 FeS 反应 MnS 比重轻 进入熔渣 如量 少 有益作用不明显 S FeS FeS Fe 共晶体 熔点 985 分布晶界 引起脆性 热脆 P 溶于 F 是强度 硬度 但室温塑性 韧性 冷脆 3 碳钢的分类 1 按含碳量分 低碳钢 0 6 C 2 按质量分 含 S P 多少分 普通钢 S 0 055 P 0 045 优质钢 S P 0 04 高级优质钢 S 0 03 P0 6 C 4 碳钢的编号和用途 1 普通碳素结构钢 Q235 数字表示屈服强度 单位 Mpa 2 优质碳素结构钢 正常含锰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0 25 0 8 Mn 较高含锰量 0 15 0 6 C 0 7 1 0 Mn 0 6 C 0 9 1 2 Mn 08 10 15 20 25 强 塑 冲压件 焊件 30 35 40 45 50 55 60 强 硬 弹簧 轴 齿轮 耐磨件 65 70 75 80 85 耐磨件 数字表示含 C 万分 8 之几 3 碳素工具钢 T7T8 T13 数字表示含 C 千分之几 高级优质钢加 A 含 Mn 高 加 Mn T8MnA 二 合金钢 常加合金元素 Mn Si Cr Ni Mo W V Ti B 硼 稀土元素 Xt 等 1 合金结构钢 数 元素符号 数 表示 数 含碳万分之几 符号 合金元素 符号后面数表示含合金 1 5 不标 1 5 标 2 若为高级优质钢 后加 A 如 60Si2Mn 0 6 C 2 Si 1 5 Mn 18Cr2Ni4WA 0 18 C 2 Cr 4 Ni 1 0 不标 如 9SiCr 板牙 丝锥 0 9 C 1 5 Si 1 5 Cr CrWMn 长铰刀 丝锥 拉刀 精密丝杠 高速钢 含 C 1 0 也不标 W18Cr4V 0 7 0 8 C 18 W 4 Cr 400 工作 耐磨钢 高锰钢水韧处理 冲击下工作 表面产生加工硬化 并有马试体在滑移 面形成 表面硬度达 HB450 550 表面耐磨 心部为 A 水韧处理 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 1000 1100 保温 碳化物全容于 A 水冷 因 冷速快 无法析出碳化物 成单一 A 组织 5 常用非金属材料 一 高分子材料 天然 羊毛 橡胶 人工合成 塑料 人工橡胶 粘结剂等 有机玻璃 尼龙 丙纶 氯纶 商品名 工程塑料 环氧树脂 聚甲醛 塑料手表中零件 聚酰亚胺 绝缘 二 陶瓷 耐磨 耐蚀 脆 刀片 砂轮 三 复合材料 磨削软片 聚酰亚胺 金刚石 4 金属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 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如何 与材料选择的是否恰当有直接关系 机械零件进 行选材时 主要考虑零件的工作条件 材料的工艺性能和产品的成本 基本原则如下 1 满足零件工作条件 受力状态 机械性能 基本 k 等 工作温度环境介质 使用环境 高温 耐热 抗腐蚀 不锈钢 高硬度 工具钢 2 材料的工艺性能 零件的生产方法不同 直接影响其质量和生产成本 如 灰口铁 铸造性能 切削加工性很好 可锻性差 3 经济性 价值 功能 成本 如 耐腐蚀容器 1 普通碳素钢 5000 元 用一年 2 奥氏体不锈钢 40000 元 用 10 年 3 铁素体不锈钢 15000 元 用 6 年 1 2 3 1 1 25 2 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 1 概述 一 钢的热处理 把钢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进行必要的保温 并以 适当的速度冷却到室温 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 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只改变组织和性能 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热处理是改善材料性能的重要手 段之一 能提高产品质量 延长机件寿命 节约金属材料 所以 重要机件都要经过 热处理 提问 前面学过的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手段 固溶强化 热处理工艺曲线 各种热处理都可以用温度 时间的坐标图形表示 温度 保温 临界温度 加热 冷却 时间 应用广泛 机械制造业中 70 零件需热处理 汽车 拖拉机 制造业 70 80 量具 刃具 模具 滚动轴承等 100 二 目的 1 冶金 锻 铸 焊毛坯或成品 消除缺陷 改善工艺性能 为后续加工 如机加 做 好组织 性能 准备 退火 正火 2 是钢件的机械性能提高 达到钢件的最终使用性能指标 以满足机械零件或工 具使用性能要求 淬火 回火 表面淬火 化学处理 l 依据 状态图 2 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一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1 临界温度 状态图上 A 1 共析线 P A 临界温度 A 3 A 析出 F F A 极缓慢冷却 Acm A 析出 Fe3C 实际加热临界温度 A c1 Ac3 A 过热 Accm 实际冷却临界温度 A r1 P Ar3 A 析出 F 过冷 Arcm 析出 Fe3C 2 组织转变 1 共析钢 P F Fe3C A 1 A 晶核形成 F 和 Fe3C 界面上先形成 A 晶核 因界面原子排列不规则 缺陷多 能量低 2 A 晶核长大 F 晶格转变 Fe 3C 不断溶入 A A 晶核不断生成 长大 F 转变快 先消失 3 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随保温时间加长 残余 Fe3C 逐渐溶入 A 4 A 成分均匀化 A 转变完成后 各处含 C 浓度不均匀 继续保温 C 充分扩散 得 到单一的均匀 A 这个过程是 A 重结晶的过程 2 亚共析钢 F P Ac 1 F A Ac3 A 3 过共析钢 P Fe3C Ac1 A Fe3C Accm A 晶粒粗化 二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室温时的机械性能不仅与加热 保温有关 与冷却过程也有关 1 冷却方式 1 连续冷却 时加热到 A 的钢 在温度连续下降的过程中发生组织转变 水冷 油冷 空冷 正火 炉冷 退火 2 Ar1 2 1 等温冷却 使加热到 A 的钢 先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到 Ar1线下某一温度 成为过 冷 A 保温 使 A 在等温下发生组织转变 转变完 再冷却到室温 等温退火 等温淬火 2 共析钢冷却时的等温转变 以共析钢为例 进行一系列不同过冷度的等温冷却实验 可以测出过冷奥氏体 在恒温下开始转变和转变终了的时间 画到 温度 时间 坐标系中 然后 把开始 转变的时间和转变终了的时间分别连接起来 即得到共析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 曲线 又叫 C 曲线 1 高温产物 Ar1 650 P 层片较厚 500X 显微镜 HRC10 20 650 600 细珠光体 索氏体 S HRC25 35 层片较薄 800 1000X 600 550 极细珠光体 屈氏体 T HRC30 40 层片极薄 l a 以上三种均为 F Fe3C 层片相间的珠光体 只是层片厚度不同 l b 由于过冷度从小到大 原子活动能力由强到弱 致使析出的渗 碳体和铁素体层片越来越来薄 l c 珠光体层片越薄 塑变抗力越大 强 硬越大 2 中温产物 550 350 上贝氏体 B 上 电镜下观察 渗碳体不连续 短杆状 分布于许 多平行而密集的铁素体条之间 350 230 下贝氏体 B 下 比 B 上 有较高强 硬 韧 塑 片状过饱和 F 和 其内部沉淀的碳化物组织 因为过饱和 F 有析出 Fe3C 倾向 但过冷度太大 导致碳原子没能扩散超出 F 片 只是在片内沿一定晶面聚集 沉淀出碳化物 粒子 3 低温转变产物 230 50 马氏体 M 残余 A 马氏体 过饱和的 固溶体 M 由于温度低 原子活动能力低 晶格转变完成 但是 C 原子不能 从面心中扩散出来 仍留在体心中 形成过饱和 固溶体 晶格严重畸形 M 硬 HRC65 塑 韧 0 3 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 连续冷却可能发生几种转变 很复杂 共析钢连续冷却 只有珠光体转变区和马氏体转变区 珠光体转变区 三条线构成 开始 终了 终止线 冷却速度过 开始 终了 线 组织为珠光体 冷却速度过 开始 终止 线 组织为珠光体和马氏体 冷却速度不过珠光体区 则为 M 3 钢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 退火 正火 淬火 回火 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 化学热处理 渗碳 渗氮 一 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高于或低于钢的临界点 保温一定时间 随后在炉内或埋入导热 性较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 以获得接近平衡的组织 这种工艺叫 目的 1 降低硬度 切削加工 2 细化晶粒 改善组织 提高机械性能 3 消除内应力 淬火准备 4 提高塑性 韧性 冷冲压 冷拉拔 1 完全退火 将钢加热到 Ac3 以上 30 50 保温一定时间后 缓慢冷却以获得 接近平衡状态组织 P F 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通过完全重结晶 使锻 铸 焊件降低硬度 便于切削加工 同时可消除内应力 使 A 充分转变成正常的 F 和 P 应用 亚共析钢 不能用于共析钢 在 Accm 以上缓冷 会析出网状渗碳体 Fe 3C 脆性 2 不完全退火 将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加热到 Ac1 以上 20 30 适当保温 缓 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又叫球化退火 目的 使珠光体组织中的片状渗碳体转变为粒状或球状 这种组织能将低硬度 改 善切削加工性 并为以后淬火做准备 减小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应用 共析钢 过共析钢 球化退火 3 等温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 Ac3A 亚共析钢 或 Ac1 共析钢或过共析钢 以上 保温后较快地冷却到稍低于 Ar1 的温度 再等温处理 A 转变成 P 后 出炉 空冷 目的 节省退火时间 得到更均匀的组织 性能 应用 合金工具钢 高合金钢 4 去应力退火 将钢加热到 Ac1 以下某一温度 约 500 650 保温后缓冷 又叫低温退火 目的 消除内应力 应用 铸 锻 焊 不发生相变 重结晶 例子 杯裂 5 再结晶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 150 250 即 650 750 保温 空冷 目的 发生再结晶 消除加工硬化 应用 冷扎 冷拉 冷压等 可能相变 6 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 高温进行 目的 消除偏析 应用 铸件 二 正火 钢件加热到 Ac3 亚 或 Accm 过共 以上 30 50 保温 空冷 正火作用与退火相似 区别是正火冷速快 得到非平衡的珠光体组织 细化晶粒 效果好 能得到片层间距较小的珠光体组织 与退火对比 碳素结构钢 HB 碳素工具钢 HB 含碳量 工艺 0 25 0 25 0 65 0 65 0 85 0 7 1 3 退火 150 150 220 220 229 187 217 球化 正火 156 156 228 230 280 229 341 实践表明 工件硬度 HB170 230 时 对切削有利 正火目的 1 提高机械性能 2 改善切削加工性 3 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大晶粒易开裂 对于过共析钢 正火能减少二次渗碳体的析出 使其不形成连续的网状 结构 有利于缩短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过程 经正火和球化退火的过共析钢有较 高的韧性 淬火就不易开裂 用于生产过共析钢的工具的工艺路线 锻造 正火 球化退火 切削加工 淬火 回火 磨 低碳钢 正火代替退火 中 C 钢 正火代调质 但晶粒不均 三 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 Ac3 亚 或 Ac1 过 以上 30 50 经过保温 然后在冷却介质中迅 速冷却 以获得高硬度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目的 提高硬度 耐磨性 应用 工具 模具 量具 滚动轴承 组织 马氏体 下贝氏体 淬火冷却 决定质量 理想冷却速度两头慢中间快 减少内应力 1 常用淬火法 1 单液淬火 普通淬火 在一种淬火介质中连续冷却至室温 如碳钢水冷 缺点 水冷 易变形 开裂 油冷 易硬度不足 或不均 优点 易作 易自动化 2 双液淬火 先在冷却能力较强的介质中冷却到 300 左右 再放入冷却到 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却 获得马氏体 对于形状的碳钢件 先水冷 后空冷 优点 防低温时 M 相变开裂 3 分级淬火 工件加热后迅速投入温度稍高于 Ms 点的冷却介质中 如言浴火 碱浴槽中 停 2 5 分 待表面与心部的温差减少后再取出 取出空冷 应用 小尺寸件 如刀具淬火 防变形 开裂 优点 工艺理想 操作容易 缺点 在盐浴中冷却 速度不够大 只适合小件 4 等温淬火 将加热后的钢件放入稍高于 Ms 温度的盐浴中保温足够时间 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 随后空冷 应用 形状复杂的小零件 硬度较高 韧性好 防变形 开裂 例子 螺丝刀 T7 钢制造 用淬火 低温回火 HRC55 韧性不够 扭 10 时易断 如用等温淬火 HRC55 58 韧性好 扭 90 不断 等温淬火后如有残余 A 需回火 A F 如没有残余 A 不需回火 缺点 时间长 2 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 淬透性 钢在淬火时具有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 淬硬性 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达到的硬度 它的大小取决于淬火时溶解在奥 氏体中的碳含量 四 回火 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 Ac1 以下某一温度 保温一定时间 后冷却到室温的热 处理工艺 目的 消除淬火后因冷却快而产生的内应力 降低脆性 使其具有韧性 防止变形 开 裂 调整机械性能 1 低温回火 加热温度 150 250 组织 回火马氏体 过饱和度小的 固溶体 片状上分布细小 碳化物 目的 消除内应力 硬度不降 HRC58 64 应用 量具 刃具 低碳钢 高塑性 韧性 较高强度配合 2 中温回火 加热温度 350 500 组织 极细的球 粒 状 Fe3C 和 F 机械混合物 回火屈氏体 目的 减少内应力 提高弹性 硬度略降 应用 0 45 0 9 弹簧 模具 高强度结构钢 3 高温回火 500 650 组织 回火索氏体 较细的球 粒 状 Fe3C 和 F 机械混合物 目的 消除内应力 较高韧性 硬度更低 应用 齿轮 曲轴 连杆等 受交变载荷 淬火 高温回火 调质 五 表面淬火 表面层淬透到一定深度而中心部仍保持原状态 应用 既受摩擦 又受交变 冲击载荷的件 目的 提高表面的硬度 有利的残余应力 提高表面耐磨性 疲劳强度 加热方法 1 火焰 单间小批局部 质量不稳 2 感应加热 质量不稳 六 化学热处理 工件放在某种化学介质中加热 保温 使化学元素渗入工件表面 改善工件表 面性能 应用 受交变载荷 强烈磨损 或在腐蚀 高温等条件下工作的工件 渗 C 表面成高碳钢 细针状高碳马氏体 0 85 1 05 心部又有高韧性的受力较 大的齿轮 轴类件 固体渗碳 液体渗碳 气体渗碳 常用 渗碳剂如甲醇 丙酮 900 930 如 低碳钢 表层 P Fe 3C 内部 P F 热处理 淬火 低温回火 得到回火 M 细小片状 Fe3C 表面含 C 0 85 1 05 若表面含 C 低 得到低含 C 的回火 M 硬度低 含 C 高 网状或大量块状渗 C 体 脆性 渗 N 表面硬度 耐磨性 耐蚀性 疲劳强度 温度 500 570 最后工序 为保证内部性能 氮化前调质 优点 氮化后不淬火 硬度高 HV850 氮化层残余压应力 疲劳强度 氮化物抗腐蚀 温度低 变形小 碳氮共渗 硬度高 渗层较深 硬度变化平缓 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较小的表面脆性 第二篇 铸 造 概述 一 什么是铸造 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 待其冷却凝固后 以获得 零件或毛坯的方法 二 特点 1 优点 1 可以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 尤其复杂内腔的毛坯 如暖气 2 适应性广 工业常用的金属材料均可铸造 几克 几百吨 3 原材料来源广泛 价格低廉 废钢 废件 切屑 4 铸件的形状尺寸与零件非常接近 减少切削量 属少无切削加工 应用广泛 农业机械 40 70 机床 70 80 重量铸件 2 缺点 1 机械性能不如锻件 组织粗大 缺陷多等 2 砂性铸造中 单件 小批 工人劳动强度大 3 铸件质量不稳定 工序多 影响因素复杂 易产生许多缺陷 铸造的缺陷对铸件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 我们从铸件的质量入手 结合铸件 主要缺陷的形成与防止 为选择铸造合金和铸造方法打好基础 第一章 铸造工艺基础 1 液态合金的充型 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 充型能力 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 获得形状完整 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充型能力不足 易产生 浇不足 不能得到完整的零件 冷隔 没完整融合缝隙或凹坑 机械性能下降 一 合金的流动性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性 合金流动性 1 流动性对铸件质量影响 1 流动性好 易于浇出轮廓清晰 薄而复杂的铸件 2 流动性好 有利于液态金属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上浮 排除 3 流动性好 易于对液态金属在凝固中产生的收缩进行补缩 2 测定流动性的方法 以螺旋形试件的长度来测定 如 灰口铁 浇铸温度 1300 试件长 1800mm 铸钢 1600 100mm 3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主要是化学成分 1 纯金属流动性好 一定温度下结晶 凝固层表面平滑 对液流阻力小 2 共晶成分流动性好 恒温凝固 固体层表面光滑 且熔点低 过热度大 3 非共晶成分流动性差 结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 初生数枝状晶阻碍液 流 二 浇注条件 1 浇注温度 t 合金粘度下降 过热度高 合金在铸件中保持流动的时间长 t 提高充型能力 但过高 易产生缩孔 粘砂 气孔等 故不宜过高 2 充型压力 液态合金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 充型能力 如 砂形铸造 直浇道 静压力 压力铸造 离心铸造等充型压力高 三 铸型条件 1 铸型结构 若不合理 如壁厚小 直浇口低 浇口小等 充 2 铸型导热能力 导热 金属降温快 充 如金属型 3 铸型温度 t 充 如金属型预热 4 铸型中气体 排气能力 充 减少气体来源 提高透气性 少量气体在铸型 与金属液之间形成一层气膜 减少流动阻力 有利于充型 2 铸件的凝固和收缩 1 2 3 铸件的凝固过程如果没有合理的控制 铸件易产生缩孔 缩松 一 铸件的凝固 1 凝固方式 铸件凝固过程中 其断面上一般分为三个区 1 固相区 2 凝固区 3 液相 区 对凝固区影响较大的是凝固区的宽窄 依此划分凝固方式 1 逐层凝固 纯金属 共晶成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没有凝固区 断面液 固两相由一条界限清楚 分开 随温度下降 固相层不断增加 液相层不断减少 直达中心 2 糊状凝固 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很宽 在凝固某段时间内 铸件表面不存在固体层 凝固区贯穿 整个断面 先糊状 后固化 故 3 中间凝固 大多数合金的凝固介于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 2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 1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 范围小 凝固区窄 愈倾向于逐层凝固 如 砂型铸造 低碳钢 逐层凝固 高碳钢 糊状凝固 2 铸件的温度梯度 合金结晶温度范围一定时 凝固区宽度取决于铸件内外层的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愈小 凝固区愈宽 内外温差大 冷却快 凝固区窄 二 合金的收缩 液态合金从浇注温度至凝固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 体积和尺寸减少的现象 是铸件许多缺陷 缩孔 缩松 裂纹 变形 残余应力 产生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