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1437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1 课 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没有实权。 2、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地点: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 领导人:列宁 结果: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十月革命后措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同德国议和退出一战;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十月革命意义:(1)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1、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2、请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名称 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二月革命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政权并存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请比较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名称 领导阶级 革命任务 革命途径 革命方向十月革命无产阶级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夺取中心城市 社会主义新民主革命无产阶级 推翻三座大山统治 农村包围城市 社会主义4、请比较巴黎公社的历史,谈谈十月革命成功之处是什么?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5、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是何意?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走俄国的路”指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不同。俄国是城市夺取政权,中国则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权城市政权的道路。 由于两国不同的国情。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课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年,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目的: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苏联成立:时间:1922年,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组成: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入,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3、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 4、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这一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评价: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迅速发展成 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 但是存在严重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工业化: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农业集体化: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到1937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简评:苏联在短期内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简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导致经济缺乏活力,政治权力过度集中,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不完善,必须通过改革来完善。)思考: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们什么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基本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如何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1) 沙俄: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2)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3) 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苏联解体。 (4)俄罗斯:1991现今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3 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和约(1)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了巴黎和会。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是: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以东50千米内不许设防;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被拒绝,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说明弱国无外交。2、九国公约(2)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被美、英、日三国操纵。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九国公约实质: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华侵略势力的扩大,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启示:属于强权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要提高综合国力等。 3、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评价: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德日法西斯上台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步解体。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4 课 经济大危机1、经济大危机 时间:19291933年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最先爆发于美国,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和德国危机最严重。 影响:(1)工人大量失业,工人运动高涨。 (2)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威胁全世界和平。2、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即政府干预经济。时间:1933年 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调整。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影响:(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最重要的积极意义)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政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A.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B.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而抬头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C.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的启示: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需高度重视以增加农民收入;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需振兴民族工业以增强综合国力;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要适时适度宏观调控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制度要符合国情不断创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借鉴作用:(1) 面对社会危机,决策者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走极端,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工业方面加强国企改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3) 农业方面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如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4) 新建许多社会公共工程,解决好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减少失业队伍。(5) 改革也是生产力,任何国家和制度要向前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等等。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5 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二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面对经济危机,德国通过建立法西斯专政来摆脱经济危机。(1)纳粹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2)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3)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4)对外疯狂扩军备战。2、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3、意大利是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6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2、慕尼黑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 天内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结果: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不久,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3、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害怕战争,争取暂时和平;把祸水引向苏联。4、二战的全面爆发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对德宣战。5、二战的扩大 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德战争爆发。(欧洲第一战场)6、二战的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为什么日本能够偷袭成功? 1)日本准备充足。2)美国麻痹大意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1940年日本还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7 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1942年,苏、美、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2、雅尔塔会议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开会。内容:打败德国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成立联合国;苏联在德国投降后3各月内,对日本作战。雅尔塔会议对二战后新秩序的建立影响最大。3、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使德军的闪击战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4、诺曼底登陆战役:1944年6月6日,英美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5、柏林战役:1945 年 4 月,苏军对柏林发动总攻,希特勒自杀。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6、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7、二战性质: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8、二战的影响:(1)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请你谈谈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1、当今各国要力争采取非武力、非军事的平和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 2、当今世界,第三世界国家为争取独立与平等,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3、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避免战争。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原因:(1)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1974-1975年经济危机,美国受打击严重,经济地位下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经济发展放缓;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其中适时调整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是根本原因。你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9 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利用高科技。 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 (1)利用美国的援助(直接原因)美国援助西欧是为了遏制苏联。 (2)采用高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主要原因) (3)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2、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表现: (1)20世纪50年代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黄金时代)3、 欧洲的联合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目的:(1)促进经济发展 (2)保证自身安全 作用: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4、二战后日本的崛起原因:(1)美国的援助。朝鲜战争的刺激。 (2)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社会改革和非军事化政策。 (3)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表现:1955年后二十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影响: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膨胀,军费支出增加,引起亚洲临国的关注和不安,部分日本政治势力否认侵略中国,否认制造南京大屠杀,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西欧和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其中有哪些值得中国借鉴?共同点:都得到了美国的援助或者扶植;都大力引进先进科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借鉴之处: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联系;大力引进先进科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坚持改革开放,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结果:改革失败,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苏联的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了政治方面。此后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失去权力,苏联社会性质变化。 解体时间: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原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文件,苏联解体。解体标志:戈尔巴乔夫下台,俄罗斯的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 解体影响:改变了历史进程,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解体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从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或启示)? 1.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 2.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是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噪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 4.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确保国内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等。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二战后,东欧各国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各国改革中,匈牙利改革是比较突出的。东欧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被苏联镇压。2、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各国出现严重社会危机,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二战后亚非拉的独立: 1947年,英国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印巴分治。 二战后,亚洲的韩国和新加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取得独立,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非洲独立运动最先在北非开始。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在非洲五百年的殖民统治结束。 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99年,巴拿马政府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1947.8.尼赫鲁 1)“厄运”指什么?(指印度遭殖民奴役) 2)材料中所说的“厄运的时代”是哪个国家造成的?(英国) 3)这种“厄运”持续了多少年?何时结束?(近200年,1947年) 4)“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指什么事件?(指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 5)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了英国对这一地区近200年的统治)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后,英国获得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运动。 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1948年,犹太人以色列国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到1973年,共发生4次中东战争。中东动荡的原因:(1)、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和战略位置,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2)、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3)、历史、宗教和种族等因素,使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4)、现实利益的冲突,对水、石油、土地等资源的争夺。(矛盾的表现) (5)、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巴以冲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成为中东问题关键。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14 课 冷战中的对峙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至今“一超多强”;未来多极化趋势。2、冷战:1947-1991 冷战政策: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目的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苏联)。 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国会演说,内容: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美国的冷战行动:经济上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的冷战行动: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又称雅尔塔体系)3、美苏争霸:持续30年两极格局:1955-1991五六十年代:美国占优势,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说明美国占优势。 七十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陷于越南战争,尼克松于1969年实行战略收缩。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和南亚作为扩张对象。1979年占领阿富汗。这时期苏联占优势。八十年代,苏联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从阿富汗撤兵。美国限于自身面临西欧和日本的竞争,同意实现有限的缓和。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的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划分势力范围。美苏争霸的影响:严重威胁世界和平,阻碍经济发展。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15 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 暂时是一超多强,未来的趋势是向多极化发展。一超: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多个较强政治势力。二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制定了全球战略,干涉别国内政,威胁世界和平。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宗教纷争、民族矛盾。 科索沃战争就是美国霸权主义介入的一例。未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而发动的干涉别国内政的战争。 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其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二战后形成的全球性政治组织是:联合国: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受到美国霸权主义的挑战。美国的霸权主义的具体表现: 1)重新制定全球战略 2)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事务 3)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布署导弹防御系统 4)参与海湾战争,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5)科索沃战争美国全球战略: 冷战年代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后的主旨是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争夺世界霸权。这是不得人心,不会实现的。制约美国称霸世界主要力量: 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 (1)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西欧,日本和美国竞争激烈,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第三世界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竞争. 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你认为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有没有可能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为什么? 原因:1.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为背景的世界大战消失。 2.冷战后,世界大国彼此之间既竞争对立,又彼此依存。 3.冷战后,国与国的竞争从全面对抗转向科技为先导,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因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面对多极化趋势,我国应如何迎接机遇和挑战? 各国对策: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对策:1.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维护世界和平。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16 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二战后形成的全球性经济组织是:WTO 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成立)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加快。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和经济实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01 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有利: A、减少贸易障碍,促进世界经济发展;B、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2、不利: A、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技术等方面落后); B、产生了一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行为(利用廉价资源、劳力转移污染企业); C、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增大。(亚洲金融危机)3、启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经验,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在保持国家主权独立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寻求国际合作。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 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生物工程师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 速度快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 范围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 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 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电力革命)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主要发明 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机车汽船 内燃机汽车电灯电话飞机汽艇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克隆)取得重大突破标志性发明 蒸汽机的改良 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内燃机(石油)发电机电动机(电力)核能我们如何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战? 1)、从国家发展角度: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2)、从个人角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开拓,才能适应经济知识时代的挑战。从身边做起,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现代文学艺术 美国作家德莱赛,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长篇小说 约翰克里斯多夫 法国荒诞派剧作家 贝克特 剧本 等待戈多现代美术西班牙现代派画家 毕加索 格尔尼卡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而作,是20世纪艺术中的的珍品。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9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爵士乐 现代音乐演变的一个代表,起源于非洲音乐,19世纪末在美国南部流行,风靡世界。好莱坞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好莱坞 世界最著名的影城:好莱坞最高电影奖:奥斯卡金像奖 电视的出现和普及对电影业造成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