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1120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简介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本课程为“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为专业必修课,学分 3 分。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类课程。课程的主要学习者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初中英语教师,课程内容就基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引导 和帮助 老师们,特别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能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着手,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意识,促进终生学习,以迎接教学中不断的挑战。除绪论外,课程内容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的要点分为九个反思专题:对外语教学的认识、现代外语教学基本理念、外语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材使用、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外语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外语教师发展。每个专题中包含有若干问题,对多数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按“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理论阐述和实践拓展”四个部分的体例展开。但由于内容的限制及问题的不同需求,有少数问题没有恰当的案例、或没有相应理论而只有两个或三个部分。其中专题九涉及教师发展一些问题的反思,不易找到合适的案例,除一个问题外,都没有设置案例;而该专题对问题的论述基本上已包含理论,也没有专门的“理论阐述”部分。本书讨论的问题基本上是从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筛选出来的,案例多源于实践,有少部分是引用他人的。 主课程授课教师:严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课程文本绪 论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我们这门课“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的主要学习者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的内容就基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引导和帮助老师们,特别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能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着手,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意识,促进终生学习,以迎接教学中不断的挑战。 除绪论外,课程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的要点分为九个反思专题: 对外语教学的认识、现代外语教学基本理念、外语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材使用、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外语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外语教师发展。 每个专题中包含有若干问题,对多数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按“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理论阐述和实践拓展”四个部分的体例展开。本书讨论的问题基本上是从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筛选出来的,案例多源于实践,有少部分是引自他人。 二关于“反思” (一) 什么是反思?反思有什么特点? ( 1 ) 反思的定义 “反思”( reflection )是一个外来词,也译为“反省”。在我国,反省的观念由来已久。 反思是总结过去,获取经验,站在多种角度来认识自己。反思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要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反思。 反过来, 不经过深刻的反思,就难以吸取经验和教训,也就难以取得进步。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碰到问题时,就会产生反思行为。一般情况下,这种反思是一种直觉性的反应 (an intuitive response) ;但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这种反思行为却是对问题的一种初探 (tentative notions) ,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直觉反应,这就意味着有可能找到更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代教育中,美国 哲学家、 教育家 John Dewey (杜威) 最先将反思引入教育领域。 Dewey 认为反思是 “人们 有意识 地关注某一问题并给予认认真真的思考”。 ( 2 ) 反思的主体与总体内容 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反思内容是教师本人的活动历程或现状中的种种现象、事件,教师本人活动的过程与阶段、方法、效果、内容、目的、结果、价值等也是反思的对象。 这种“主体与对象处于同一之中”的特点,使得教师比教育领域中的任何人都具有进行教学反思的优势。( 3 ) 反思的特点 反思不能仅仅是一种外显( explicit reflection )的反思形式 ,也就是看得见的形式。如写反思日记、写教后记等。如果全是这样的显性教学反思形式就会忽略了教师的个人特点和教师的自主选择,忽略了具有极大潜在促进价值的内隐性反思( implicit reflection) 。在反思过程中,有新旧理念的交锋,有对与错、优与劣的价值判断,有为与不为的审慎抉择,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矛盾冲突,有习惯行为与现实需要或理想行为的选择。这些都是在大脑这个黑箱理进行的,他人也无法窥视和描摹。 因此反思过程是在心灵深处进行的,具有内隐性。 ( 4 ) 反思的意义 反思是教师融入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 ,教师不将旧我改造成新我就不能进步,不能适应新的教育需求。 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衡量和评价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慎重决定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各种行动方案进行比较和筛选,这样,新我与旧我不断较量,这个过程就是反思。可以这样说: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发展。 ( 5 ) 反思的前提条件 反思思想上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的。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构建、审视和回顾,对自己和同事的教学言行经常持有一种积极、健康的怀疑和批判 。因此,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要能够排除定势思维和惯性行为,尤其是勇于否定自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持续的评价和改进,发扬好的,改进不足的。 反思是一种重新探索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是在批判中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过程在自我批判中变成一个持续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 6 )反思的方向和路子 反思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包括自己与自己的交流、自己与同行的交流。 一方面,反思能让教师自己对以前的思维和行动进行深入思考,对不同阶段的思维和思想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问题,这就是自己与自己交流。另一方面,反思也能让自己与同行就一些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会带来许多启迪,对双方的发展都非常有利。( 7 ) 对反思容易出现的几个误解 在理解反思时,我们要注意不要把几个概念混淆: 反思不等于回顾。 反思需要回顾,但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回顾,反思需要深入思考。反思既要在回顾中思考,更要在思考中回顾。 反思不等于反省。 反思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局限于反省的反思是不全面的反思。 反思不等于总结。 总结往往程式化的成分居多,反思则去除了程式化的内容。 反思需要总结,但反思更侧重于感悟。小结 教学反思是理性扬弃和升华的过程。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过去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教学理念的扬弃,意味着经验性的东西经过思考得到一定的升华。教学反思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积累。这里特别注意三个关键词:扬弃、升华、积累。 (二)反思对教师有什么作用? ( 1 )反思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前面我们已经强调了反思与教师发展的关系,这里作进一步的讨论。美国学者 Posner 的一个论述是非常有启示的:“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 狭隘 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教师产生 封闭 的心态,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停滞不前,甚至有所滑坡。即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只能是一项工作的多次重复。” Posner 还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 = 教学经验 + 教学反思”。这个公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 优秀教师的成长除了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也就是我们前面强调的三个关键词:扬弃、升华、积累。 经常性的反思,可能产生一些对教学的感悟,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 2 )反思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不是为反思而反思, 而是为了改进教学以及和教学有关的因素。 反思行为是为教师自身而存在的行为, 其直接目标是改进教师自身的教学,间接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改善。 反思性教学贴近教师专业生活,注重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效性。 它关心的是教师专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能通过反思解决他自己遇到的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获得了创新体验的同时,促进了自己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和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 3 )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确立,有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确立,有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教学经历的再认识 。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愿进行的思维或认识活动,是一种具有能动性、自检性与实践性的活动。 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深入的反思,既可以发现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并将其发展,又可以找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解释,来增进对教学现实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 ( 4 )反思有助于构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反思可以构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土壤,教师行为的改变不可能通过阅读一两篇理论文献就可以实现,在实践中获得的大量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基础,但经验具有随意性和直觉性,只有经过反思提炼的经验才具有价值。 反思可以将教师的直觉感悟转化为理性的理论,使教学超越经验性水平,走向以理论为指导的理性发展道路。 反思还可以帮助教师找到自己实践与理论的链接点,促使教师有意识地关注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生成自己的理论,从而使理论获得实践的生命力。( 5 )反思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地位 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而成为研究者,改变了教师被动地接受教育理论的状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通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这样的二传手角色,乃至“教书匠”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这样就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小结 真正的教学反思是一种具有能动性、自检性与实践性的活动。 如果教师时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己任,进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审视、对自己的教学体验以及对学生的态度等进行反省,那么教师就可以在那些普通的、平常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三)反思对教师有哪些主要的要求? ( 1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理念和理论知识 理念和理论是反思的支柱,教学反思必须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支配下进行。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都要有依据,依据什么?就是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因此,教师做好反思,要发展,必须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理念和理论知识。( 2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反思有时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自我诘难。因此,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的教师是很难把反思性教学进行下去的。( 3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掌握一些教学反思的技巧和方法 在反思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4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需要教师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写反思日记等,而教师本来的工作量就大,这就增加了其负担。特别要注意的是:仅有反思是不够的。有的教师只是反思,而忘了行动,结果反思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干成。 总之,反思性教学对教师的根本要求就是教师自己必须有发展意识!小结 对教师来说,其反思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收到了好的效果,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更有利于学生和自己的发展改变,就可以说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效了。也有可能教师对教学反思后,其作用并没有很快直接体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但只要教师学会用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就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这也是一大进步,当然也是有效果的反思。(四)教学反思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在前面谈了反思的总体内容,现在再讨论教学反思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有关教学理论及自己和他人运用情况、自己和他人教学的过程以及认识自己和他人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的内心状态、学生的情况(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教学之中以及之外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师思考自己和他人教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能动性的特点。具体来讲就是 ,教师的教学反思首先是要对指导自己教学活动的价值观、教育目标和教学理念进行反思。 还要对自己的 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 既反思教师的教,又要反思学生的学。 1 )反思教学理念是否得到落实 外语教学中,我们常常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制定每一节课的微观教学目标上,然后不折不扣地把它落实下去,而对教学目标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缺乏必要的宏观论证,没有把符合外语教学与学习规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去,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性。正确教学理念的落实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2 )反思教学目标 从宏观角度来讲,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具体教学目标;从微观方面来看,每一个模块、单元乃至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些不同的目标又围绕着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反思型的教师就应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3 )反思课堂教学 对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本堂课的特色、本堂课的精彩之处、本堂课的收获、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教学活动环节设置得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每节课结束后,如果习惯性地反思一下教学环节,教师的专业技能就会不断地得到提升。4 )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内的方法,也包括对学生的要求和教学安排等。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能否“因材施教”。一种教学方法在某一个班可能效果很好,但在另一个班却不如意。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经常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5 )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不仅仅指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们的外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动机的增强,学习方法的改进,语言知识、技能、能力的进步等都是教学效果,而且,这些方面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既要反思总结促成好效果的正面因素,更要对造成效果不佳的负面原因进行反思。(五)教学反思有哪些常见的途径和方法? 1 )通过理论学习进行反思 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地接受新的英语教学理论。一方面,要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另一方面,理论又是反思的重要依据。 理论学习能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使教师站在更高的位置,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发现存在的问题。2 )从听课中反思 为反思而听课与传统的听课形式不同,不是教学的检查、评价,而是通过听课这一形式,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发现的问题等,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既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又从别人的教学中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问题有时是意识不到的,通过听他人的课发现了问题,再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此外,把自己的教学与他人的做一个比较,扬长避短,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3 )在同行交流中反思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将这种问题与同行交流,可以促进反思的深入。问题可能会引起同行的讨论和争议,在争议的过程中各种观点相互交织,自己也积极参与讨论。讨论中,往往会闪现一些智慧的火花,他人的看法甚至仅仅是一些说法,可能会给自己很大的启迪。同时就是自己的一些零碎的、很不成熟的想法会在讨论中逐渐成形。4 )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和作业、考试表现进行反思 经常收集和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意见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在作业和教学测试中,也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些问题在教学中已反复强化,但问题依然。这时,如果我们把责任一味推向学生,归因于他们不用功或接受能力差,一切将无济于事。如果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就有可能发现问题所在。(六)英语教学反思有什么学科特点? 英语教学的反思,特别要注重学生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活动中语言的接触和运用量,注重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情况,注重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这几个方面与语言教学效果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一般来说,外语教学反思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第一种是叙事式反思, 教师把自己的语言教学行为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来思考,探究自己这些语言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公认的外语教学理念。 只有以确切的根据来判定行为,才可以称得上有意义的教学反思 。记日记就是叙事式反思的主要方式。教师在一天工作或一堂课后 , 用教学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作为反思基础。 第二种是反思性实践, 即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在实践后回顾、再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达到对整个教学进行反思的目的。 第三种是行动研究式反思, 这是以行动研究的框架来反思、重新认识和改造教师的实践。 对外语教学反思的理解,实际上是对一种外语教学理念寻找支持它的根据和基础,以确定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某种教学理念为什么得以成立或不能成立。 三种方式都含有探究的意味,而这种探究也是一种自我反观式的探究,研究探讨怎样在限定的时间内让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目的在于改进外语教学。(七)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1) 反思性教学的定义 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涉及到一个概念:反思性教学。我们引用学者们的解释对此说明。 Cruickshank 把反思性教学解释为: “教师对课堂内活动的思考,对达到目的的各种方式的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刘学惠教授对反思性教学的概念作如下解释: 反思性教学是以追求实践合理性为目的的教学探究活动。教师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行动、对行动发生的原因与后果、对行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反思,并回应于下一步的行动,以提升教学实践的质量。(2) 反思性教学的作用 反思性教学是以提升专业知识为目的的教师学习活动。 教师对自己行动背后的个人认识与假定进行反思,了解自认为所信奉的理论和实际所用的理论之间( espoused theory and theory-in-inaction ) 的差距,从而促进外显理论知识的内化。 反思性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师思维方式。 就过程而言,教师的反省思维体现于对教学问题的觉察与界定、对解决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自我评价。(3) 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刘学惠还归纳了反思性教学的特征。 反思性教学具有程序性和循环性。 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反思必然表现出一定的过程;同时,伴随教学实践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一轮探索活动的结束意味着新一轮活动的开始。 反思性教学需借助一定的活动形式。 借助一定的方式(个体的、交互的或合作的),教师才能对实践行动或相关教学事件加以观察、记录和分析,进而对其理解和认识予以揭示和思考。 反思活动的主体需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反思不是一个纯粹的认知过程。没有主体对反思的心向和需求,就是盲目的、缺乏动力的反思。反思实践者应具有 Dewey 所说的执着精神、责任感和开放胸襟。 反思性教学会处于不同的水平和发展阶段。 受教师个人或环境因素的制约,反思性教学呈现出不同的水平。对实践合理性的认识,有人关注某个具体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提高了课时利用率,有人则关注课程目标中是否体现了个体的发展需求或社会的公正等。 专题一 反思对外语教学的认识问题 1 我思考过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吗? 语言的本质是什么?有的老师一定会问,我为什么得思考这个问题? 从语言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流派通常要回答两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语言是什么?人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构成语言教师的基本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 外语教师教学的内容是语言,如果能够了解语言的本质,教学会更深入,更有效率,也更能避免照本宣科的问题。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即语言观,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外语教师常见的情况有四种: ( 1 )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一问题;( 2 )认为语言就是知识;( 3 )认为语言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技能;( 4 )认为语言是一种综合性的交际能力。 第一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教学中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简单地模仿他人的教学方式和操作步骤。也就是所谓的“教书”、“教教材”。 第二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会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大量讲解词汇、语法知识,要求学生记背知识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成分( equivalents )。背诵、听写会是经常性的教学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会强。 第三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为掌握工具,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句型练习,不断的刺激反应,进行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以达到形成一套习惯之目的。学生的负面感觉多:机械、单调、枯燥。 第四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在教学中会重视语言功能,会设计出不同需求的各种语言交际任务,要求学生去完成,学生参与的活动会很多。因而教学的涉及面就会比较广。 语言的本质 语言是什么呢? 一线英语教师许多都会想到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一个语言学界比较公认的是 Wardhaugh ( 1972:3 )对语言的解释,该解释包含了主要的语言本质特征: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任意的有声符号系统。) 语言首先是“人类交际”所用 ,这表明了它的社会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有声的”, 表明尽管语言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任何语言无论其书面语多么发达,其出现都远远迟于口语,因而学语言一般情况下应该口语在先; “任意的符号” 意味着词语同所代表的人、物、事件、想法等没有必然联系,只是约定俗成的; “系统” 则表明所有语言成分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Brown ( 2007:6 )归纳了 8 条特征,但他认为不可能穷尽复杂的语言: ( 1 )语言是系统的。 ( 2 )语言是一套任意的符号。 ( 3 )这些符号主要是有声的,但也可以是看得见的。 ( 4 )这些符号有其所指的约定俗成的意义。 ( 5 )语言是用于交际的。 ( 6 )语言在一个言语社区或一种文化中起作用。 ( 7 )语言主要是人类的,尽管可能不局限于人类。 ( 8 )所有人都以非常相同的方式习得语言;语言和语言学习都有共同的特征。这 8 条中的第 6 和第 8 条是 Wardhaugh 的释义中没有包含的,第 6 条强调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第 8 条强调了语言和语言学习的共性。Kumaravadivelu ( 2006 ) 把语言概念归纳为三个方面: ( a )重点在语音、语义和句法成分上的语言系统;( b )作为话语( discourse )的语言,主要指与把分离的语言系统性成分连接起来的衔接和连贯特征,以及交际语境中语言运用的特征;( c )语言作为思想意识,主要关于社会和政治权力如何对语言结构和语言运用产生影响的问题。该归纳强调的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和社会因素。小结 语言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同时代的语言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语言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和思维关系密切,语言系统的起源、发展和操作,语言系统的内部结构,都和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语言自身的结构讲,一种语言要区别于其它语言, 就必须具备自己系统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这是语言的基础,也是语言特点的本质所在。 简要地归纳,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其系统性、社会性、发展性、约定俗成性是显著的特点,其主要作用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文化载体。 作为外语教师,还要应该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认识语言的本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能用英语做事。 教学要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语言学习具有“体验性”的特点,外语学习强调实践,有身体活动,口、手、耳、眼、脑并用;有心灵感悟。模仿和记忆语言知识是需要的,但语言技能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光靠模仿和记忆是培养不成的。 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交际性及任务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和获得直接经验,并加以改造和发展。 美国语言教学专家 Rivers 对外语学习特点的论述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很清楚,看待语言有许多种方式。语言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灵活性,教师要能够看到,而且向学生呈现出的是一种新的语言结构,而不是自己母语的一种不完整的映像。学生需要了解,有不止一种表达思想和意义的方式。因此,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就成为一种激动人心的探索。” 问题 2 我思考过外语教学教什么,外语学习学什么吗? 老师们可能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教的问题,对教什么可能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一问题与前面第一个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但涉及面更广。不但关系到对语言本质特征的认识,还关系到语言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关系到对“教”的认识等等。教学方法应以教学内容为前提,教什么比怎么教是更基本的问题 。同理 怎么学要由学什么来决定,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的规律也不同。有一定教学经历的老师,更有必要认真反思教什么这一问题。 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个人讲,也是一种社会能力。学习语言,主要目的是为了能运用其功能。语言的功能有三大类:表情达意、审美、自身发展、心理活动和思维等个体功能;人际交流互动,政治、宗教、经济活动,记录事实,群体游戏等社会功能和传承学习知识经验的功能。我们先看看英语课程标准对教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教的要求是五个方面: 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其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三项比较具体,在教材中也体现得比较清楚,要容易落实一些。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比较难把握,需要老师们特别下功夫。教师“教”的内容 从“教”的角度思考,我们首先应该清楚,语言是学生学会的,语言技能也不可能是“教”会的。这个理念必须确立。 教师的首要作用不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而是创造各种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条件帮助学生学习。 显然除了上述内容外, 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更要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外语的方法等 。总之,“教”的内容非常广泛,传授知识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 过去的英语教学虽然一直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但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学理论的影响,对“能力”的理解比较狭隘,满足于学生理解语言形式,完成机械的句型操练,以掌握一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我们必须清楚: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并不意味着就能使用语言技能;能听说读写也不意味着能运用语言得体地交际。从知识的角度,还需要话语知识、文化知识等等,而且还要将各种知识结合起来在实际中反复运用,完成各种语言任务才能达到目的。学生“学”的内容 从“学什么”的角度思考,在表面上看,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的内容,其实并非如此,教和学是不可能划等号的。 学什么要看学生想学什么,需要学什么,这是学习目标;再看学到了什么,这是结果。 在一个班,老师是相同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大不相同。这除了各人的基础、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努力程度等因素外,还涉及到所采用的学习方法。 因此,教学生学,不仅要学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该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英语的方法。 问题 3 我是如何认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呢? 如何处理外语知识和语言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但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必须深入讨论。一 . 区分知识、技能和能力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知识是这样解释的 “ 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 知识是相对静止的,是可以传授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对 技能的解释是: “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是属于操作型的。著名语言教学专家 Harmer 认为, 能力 指 “ 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 能力是综合性的。 知识、技能和能力分属不同的层次。课程标准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列为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有话语、语篇、文化及相关知识等。外语教师不能狭隘地看待知识。传统上,老师们对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非常重视。而对后面几类知识则有所忽略。实际上,了解语言知识,甚至记住了语言知识并不意味着就能够用该语言进行听说读写;更别说能够得体地用语言进行交际。 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些知识。 可以举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技能为例,例如学骑自行车。在上车前,教骑车的人一定会告知骑车的要领:坐正、坐直,两眼平视前方。学骑车的人只是记住这几个要领是骑不来车的,必须上车后被人扶着反复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和体会,逐步掌握要领。骑上车不会倒之后,还需要到各种环境去骑才能做到自如。 技能必须亲自学习,并坚持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因此,知识要转化为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在实践中体验。 二全面理解语言技能 (一)语言是一种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几个方面。 Richards 等对语言技能作了如下解释: “(语言教学中)语言运用的方式或方法。听、说、读、写一般被称为四项语言技能。有时说和写被称为主动 / 生产技能( active/productive skills ),听和读称为被动 / 接收技能( passive/receptive skills )。听、说、读、写技能还可细分。如 Harmer 把读( reading )的技能可进一步分为: reading for gist (找出要旨), reading to extract specific information (找出具体信息), reading for detailed understanding (细节理解),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transfer (信息转换)等等。 (二)语言技能的掌握 技能是操作层面的,掌握语言技能的关键也应该是反复练习、亲身体会和感悟 ,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得更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少走弯路。 但语言不是一种普通的技能,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要掌握之仅仅靠反复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在练习过程中还必须结合许多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生活知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不断体会、感悟,才可能真正掌握。三 . 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Valette 和 Disick 把语言教学目标定为四个阶段:语言形式的掌握(包括语音、词法和句法训练);语义的获得(也就是弄懂意思);系统的语言知识的吸收;以及最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该模式反映出了一个从语言知识认知作用所学知识的内化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的发展过程,它表明了语言能力逐渐向语言实践过渡的进程。这四个阶段也从一个角度体现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归纳: 语言知识可以帮助技能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语言技能的练习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才可能进一步提高。知识学习,不能脱离语言使用。语言能力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 要让学习者要获得语言能力,必须调动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用心思考、感悟,才能达到目的。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密切。 一方面,知识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而能力的培养又直接影响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与速度。另一方面,知识与能力处于不同层面,知识的接受、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发展也不一定同步,所产生的意义也不同 ,知识是容易忘记的,也容易过时;能力是持久的、不断发展的。理论阐述 一般都接受著名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家 Anderson 的分类,即把知识分为两大类: 陈述性知识( declarative knowledge )和程序性知识( procedural knowledge )。 陈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 what )?”的问题,是关于语言系统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回答的是“怎么做( how )”的问题,是关于怎样使用语言系统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就涉及到语言技能。问题 4 我分析过初中外语教学的主要特点吗? 做一件事的前提就是要尽可能地了解它。要教好初中英语就必须了解其特点。 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 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归纳起来就是四个特点: 基础性、趣味性、活动性、生活性 。 (一)基础性:强调所学语言知识内容是英语中最基础的部分。 语音是最基础的,直接帮助准确发音、朗读、说话的那部分知识和技能;词汇是最常见、级别低、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语法是涉及英语基本结构的部分,语用知识也是语言交际中公认的最常见、最常用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讲解必须简洁、清楚、重点突出。教师切忌把语言知识加深、过分拓宽,不能去抄,做词典、语法书搬家的事。 (二)趣味性: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一栏阐述英语课程任务的第一句话就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主要是因为初中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还不成熟,他们的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兴趣来源于教授内容的丰富性,教授方法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师语言的幽默性,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及语言本身的独特性、表现力、时代性等。学生自感于对知识的渴望,学习自然会兴趣盎然,学习激情高涨。 (三)活动性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 课堂要“活”起来,更要“动”起来,特别要学生的脑动、口动。 即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动手操作 、 实践探索 、 调查研究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问题探究的过程远比直接获得结论更重要,对问题的探究就是活动 。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外语教学活动的实质是师生以目的语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过程。活动性同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本质关系密切。交际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只有在交际活动中才能发挥其功能,才能让学习者理解所学内容。 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 强调教学活动化,提倡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学,在语言游戏中学 ,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一定要正确认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活动而活动,也是不可取的。 (四)生活性: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活动应该与初中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语言内容来自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社会生活。 如爱吃的食物、爱喝的饮料、爱读的书、爱过的节日、他们真实的生活经历、友谊、学习、敬佩的人物、环保问题、安全问题等等。都是他们熟悉的、关心的。这样,他们才愿意听、愿意读,才有话要说、有言想写。杜威( Dewey )认为:“ Education is life, and not merely a preparation of life.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性的英语教学活动能消除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弊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也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问题 5 我分析过农村初中外语教学的主要特点吗? 农村初中外语教学的共性是什么?是每一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农村中学的外语课难上,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有没有较好的解决的办法?要讨论这些问题,必须弄清楚农村初中外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教学要因材施教,这是每一位老师都非常清楚的。但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应该全面理解自己所处的教学状况。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总体质量不高,问题较多,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把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问题找出来,进行分析、思考,作为英语教师能够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解决和改进问题。 影响外语教学的三大因素影响外语教学的因素非常多,一般分为三大方面: 学习对象目的语、学习主体学习者和学习环境。 第一方面几乎所有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所面对的都一样;第二点和第三点都涉及到农村的特点。 从学习者看, 由于地域、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影响,许多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闭塞的乡村,很少接触外部世界, 见识不广,知识面较窄。 由于学习资源欠缺,接触面窄, 学生的思维闭塞, 知识往往仅局限于课本, 因而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培养其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英语的了解很少,看不到对使用英语的需求, 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不强烈。 加上父母与他们交流少,部分学生因而 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开口,不善交往,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自卑感。 再加之许多儿童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放学后没人管,由于儿童本身就贪玩, 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学习习惯较差。 这些对外语学习都是天然的不利因素,对学好英语十分不利。 环境上, 在农村,外语语言环境缺乏,学生接触目的语的机会很少;教学条件差,设备、资料缺乏;如果教学方法陈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农村初中英语师资力量弱:教师的学历层次严重偏低,许多教师是非外语专业的转行教师,总体上教育理念较陈旧,对新课程理解不够,目的语水平不高。尽管许多教师很努力,但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再加上农村信息不畅等各种问题,都不利于农村学生的语言学习。 农村初中外语教学 最突出的是外语学习环境:包括物质条件、外语学习的社会氛围、教师和教学方法。 面对上述问题,需要做出努力的方向包括: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养成学生英语学习的好习惯;学习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改进教学环境;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专题二 反思对现代外语教学基本理念的把握问题 1 外语教学理念为什么很重要? 理念对行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外语教师尤其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一 . 理念的定义 “理念”一词近年来十分流行。什么是理念?理念是一个从港台传来的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查不到这个词的。 台湾出版的国语词典解释的是:“理性概念。由思考或推理而得的概念,有別于感性的认知。” 该解释强调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性认识。同观念、认识、看法、观点等意义类似。 二 . 外语教学理念 外语教学理念则是针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认识和观点,国外学者多称为“语言学习理念”或“语言教学理念”(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belief) 。 三 . 外语教学理念的特点 正确的外语教学理念应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按照规律教学才能有好的效果,反之,就会事倍功半。 理念具有导向性 ,理念能够指导人们理性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人们“往前看”,而不是“回头看”。 Wenden 指出,理念有四个特征:( 1 )稳定性。理念一旦形成,就会储存在长期记忆中,成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2 )可描述性。理念持有者能对其理念进行描述。( 3 )易错性。理念的形成不一定有科学依据,有可能是错误的。( 4 )可变性。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外界的影响可以改变原有的理念。 四 . 理念的作用 国内外研究的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 理念对教师的影响程度很高,教师的理念远比他们的知识对课堂行为的影响大。 Richards 的研究认为,教师教学理念和核心是对成功有效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看法。 教师理念在教师发展过程中起着中心作用。 Williams 和 Burden 认为,教师的学习理念会影响他们在课堂里所做的一切,不论这些理念是隐含的还是清晰的。即使是教师自发或习惯性行为,都是由某种根深蒂固的或许还没有清楚表述过的理念支配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语言是怎样学习的根深蒂固的理念比他们采用的某种教学方法或要求他们所用的课本的影响更大。五 . 外语教师的理念的主要内容 外语教师的理念主要包括: 对语言和目的语的认识、对学习和语言学习和语言学习者的认识、对教学和语言教学的认识、对语言课程的认识等。 (一)对语言和目的语的认识 对语言的认识理念指对语言本质的认识、语言的作用等。 对目的语即英语认识理念包括对以下问题的看法: 英语是否重要? 英语是否难学? 英语与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差别? 英语学习哪一方面最难学?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文化等。 学习者是否应该学地道的本族语者的语音? 学生应该学英语的哪种变体?如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 (二) 对学习和语言学习和语言学习者的认识 对学习、语言学习和语言学习者的认识主要包括: 什么是学习? 语言学习学什么和怎么学? 学习语言有哪些好的途径与方法? 你在课堂上喜欢哪种学习风格的学生? 你的课堂上哪种学生做得最好? (三)对教学和语言教学的认识 英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你在教学中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你采用了哪些教学资源? 什么是有效的外语教学? 你如何安排课堂活动? 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四)对语言课程的认识 课本和教材在教学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教学目标在语言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你根据什么来决定你的教学内容? 你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考虑了学生需求? 你怎样看待课程的评价方式? 上述问题涉及到外语教学的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教学理念对整个外语教学会有重大的影响。六 . 理念的两种类型 理念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类。 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把理念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将其看着是广告语,而一定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隐性的理念则常常是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的存在方式有时是隐性的,非逻辑的,自己有时还没觉得其存在,但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却是深远而且持久的。问题 2 外语教学的理论和理念有什么不同? 理论和理念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区分它们有利于对二者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是人们对自然或社会的某种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或假设的基础上形成的逻辑体系。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Dewey 对理念的解释值得借鉴。他把理念解释为一种思想的形式,该形式“涵盖所有我们对其没有确定知识但足以自信以此为行动的依据,我们目前也认可这些依据为确定的知识,但是在将来可能对此提出疑问”。一区分外语教学中的理论和理念 (一)理论具有系统性的特征,而理念往往非系统,呈现片段性的特点。 在外语教学中,理论比理念复杂,理论一般指学者提出的系统性观点, 如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认知语言习得理论( Cognitive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社会文化理论( Vygotsky: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等。不同的教师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有差异。 外语教学理念则是非系统的,往往是片段型的。教学理念是基于教师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涉及到对语言和语言教学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每位教师都会有一定的理念,如:语言知识是教学的核心、听说领先、学外语年龄越小越好、语言能力培养为本、学习者为中心等都属于理念。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教学理念。有的理念是用清楚的语言表达的,是常常挂在口头的;有的理念则是隐含的,或许自己还不清楚,可以通过其行为观察到。 (二)理论中包含着一些理念。理论中包含着一些理念 。如外语教学的听说法理论就有“听说领先”的理念;交际法理论有“在交际中学习语言”的理念等等。 而有的理念在多种理论中都存在 。如“以人为本”理念就在 沉默法、暗示法和社区学习法理论中都存在。 我们也要认识到, 理念是动态的,任何理念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它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力图逼近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三)理论、理念两个概念有时会有重叠。 当然,理论和理念也并非完全不同,两个概念也有所重叠。甚至也有学者把二者混用的。 如“交际语言教学”既是一种理论,也可简单地看着一种理念。 二外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对待理论的态度 不少一线教师往往对理论有一种抗拒情绪,一是认为理论空洞,是空话,脱离实际,根本不能指导教学;二是认为理论很深奥,难以理解。对理论的学习,如果处理得不好,是可能有一些这两种方面的问题。但我们应该知道: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 只能模仿外表的形式,抓不到课程的实质和核心,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脱离自己的教学实际。 课堂教学课活动实际上都是在某种理论或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 国际著名应用语言学家 Widdowson 就指出:“语言教学是一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活动授课虽然是一种自觉的探索过程,但课堂授课活动都是在某种理论或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的成功在于理论的正确指导,在于教师采用与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并根据特定学生群体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创造性。” (三) 任何先进的教学理论都不等于先进的教学实践,而任何现实的教学实践都需要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二者不能互相取代,只能相互结合。 没有理论指导的外语教学很难有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容易走弯路,做无用功。 就在外语教学中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的论述很有启示:“我们所说的理论指导实践,实际上不一定是直接的,并不是要求教师将别人的理论直接拿到课堂上去应用,而是说,教师应该有相关的理论意识,应该始终关注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应该不断吸取相关理论的合理成分,在相关理论的启发下,或在借鉴他人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探索符合本人、本校(班)和所教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问题 3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倡导哪些基本理念? 思考这个问题,应该从外语教学中最经常涉及的问题着手,基本理念就是对外语教学中最基本问题的看法。 确实,有关外语教学的理念很多,似乎有些杂乱,如果不加以梳理是不易把握的。我们可以了解最根本的教育理念,现代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更主要的是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梳理。首先应该把握的是教育的最根本理念: 以人为本,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一现代外语教学基本理念 现代外语教学界对外语教学中基本问题公认的看法就是现代外语教学基本理念的主要内容。 (一)著名国际外语教学专家 Nunan 认为: 交际语言教学、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任务型语言教学 是对外语教学领域有着特别影响的三个理念。 (二) Richards 和 Lockhart 认为外语教学理念包括:有关英语的理念、有关学习的理念、有关教学的理念、有关课程的理念、有关语言教学作为一项专业的理念。 二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外语教学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学实际,现代外语教学的主要理念应该有以下方面: (一)有关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