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7953866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硫酸化学分子式H2SO4危险分类及标号酸性腐蚀品 目录号: 1302 CAS No.:7664-93-9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与水混溶。外观与特性:无色无味油状液体易灼伤强刺激性有强烈的吸湿性。相对密度:1.83,相对蒸气密度:3.4,沸点():330,熔点():10.5,主要用途:用于生产化学肥料,在化工、医药、塑料、染料、石油提炼等工业也有很广泛的应用,禁忌物: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特性:遇水大量放热, 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措施:一、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二、 消防措施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人体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伤及人员。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盐酸化学分子式HCl危险分类及标号酸性腐蚀品 目录号: 2507 CAS No.:7647-01-0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外观与特性: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熔点():-114.8(纯),沸点():108.6(20%),相对密度(水=1):1.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26,饱和蒸气压(kPa):30.66(21),主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禁配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 消防措施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人体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P204化学分子式C16H35O4P危险分类及标号酸性腐蚀品 目录号: 286 CAS No.:298-07-7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甲苯、己烷。外观与特性:无色透明较粘稠的液体,易挥发,熔点:-60C,沸点:48C(12MMHG),折射率:,闪点:137C,密度:0.97,凝固点-60,相对密度0.973(25),折光率1.4420(25),沸点209(1.33kPa),闪点:196。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消防措施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磷。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人体健康危害:摄入、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眼和皮肤灼伤。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急救方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氯酸钠化学分子式NaClO3危险分类及标号强氧化剂 目录号: 1535 CAS No.:7775-09-9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结晶,味咸而凉,有潮解性。熔点():248261,沸点():分解,相对密度(水=1):2.4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主要用途:用作氧化剂,及制氯酸盐、除草剂、医药品等,也用于冶金矿石处理。禁配物: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醇类、强酸、硫、磷、铝。危险特性: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消防措施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氯化物、氧化钠。灭火方法: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人体健康危害: 本品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硝酸化学分子式HNO3危险分类及标号酸性腐蚀品 目录号:2285 CAS No.:7697-37-2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与水混溶。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熔点(C):-42(无水),沸点(C):86(无水),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17,饱和蒸气压(kPa):4.4(20),禁忌物: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危险特性: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具有强腐蚀性。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二、 消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人体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引起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摄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液碱化学分子式NaOH危险分类及标号碱性腐蚀品 目录号: 1669 CAS No.:1310-73-2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易溶于水。外观与特性:无色液体,相对密度:1.328,pH值:大于14,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固碱易潮解,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大量泄漏时,通知消防队。个体防护: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清除方法: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少量泄漏物收集回收后用大量水冲洗。二、消防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操作人员穿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戴防护眼镜。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当注意倒空容器内的残留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适用的灭火剂:雾状水、砂土。消防员的个体防护:穿着防化学腐蚀的装备。人体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直接接触皮肤和眼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储运条件:应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液碱贮槽应设置围堤,并有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磺化煤油化学分子式危险分类及标号低闪点易燃液体 目录号: 987 CAS No.:无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外观与特性:透明、唔悬浮物及机械杂质及水,具有易燃性,密度(20,kg/m:820,闪点():80,运动粘度(40,m m/s):,色度,号:+20,禁配物:强氧化剂,危险标记(易燃液体)。危险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混合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集聚静电。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爆炸危险。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沙土、砂石或其他不然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者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消防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人体健康危害:吸入高浓磺化煤油蒸气,常先有兴奋,后转入抑制,表现乏力、头痛、神志恍惚、肌肉震颤、共济运动失调;严重者出现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等。蒸气可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液态煤油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摄入引起口腔、咽喉和肠胃等刺激症状,长期低浓度接触,表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还有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干燥等皮肤伤害。环境危害:该物质有轻微毒性,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对水体就给予特别注意。急救方法:皮肤接触者,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者,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牛奶或者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储运条件: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放置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P507化学分子式C16H35O3P危险分类及标号第6.1类毒害品 目录号:无资料 CAS No.:14802-03-0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煤油、石油醚、苯和十二烷等有机溶剂。外观与特性:无色或微黄透明粘稠油状液体。闪点(C):196,引燃温度():228.沸点(C):209(10mmHg),相对密度(水=1):0.95,粘度:35(25)/mPa.s。禁忌物: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危险特性:可燃。用途:用于稀土元素和有色金属的萃取分离。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泄漏物用砂土混合倒至空旷地方深埋。被污染地面用碱水或肥皂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二、 消防措施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磷。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人体健康危害: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摄入:用水漱口,立即就医。储运条件:包装方法:玻璃瓶外木箱或钙塑箱内衬垫料。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注意防火、防雨,远离火种、热原;与食用原料隔离储运。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氟化钠化学分子式NaF危险分类及标号毒害品 目录号:754 CAS No.:7681-49-4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醇。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结晶,无臭。熔点(C):993水),沸点(C):1700,相对密度(水=1):2.56,饱和蒸气压(kPa):0.13(1077),禁忌物:强酸。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的空气。危险特性:与酸类反应放出有腐蚀性、刺激性更强的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 消防措施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乳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灭火方法:用大量水灭火。用雾状水驱散烟雾与刺激性气体。人体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多为误服所致。服后立即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休克、呼吸困难、紫绀。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部分患者出现荨麻疹,吞咽肌麻痹,手足抽搐或四肢肌肉痉挛。短期内吸入大量本品粉尘,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并伴有头昏、头痛、无力及消化道症状。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氟骨症。可致皮炎,重者出现溃疡或大疱。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氧压缩的或液化的化学分子式O2危险分类及标号不燃气体 目录号:2528 CAS No.:7782-44-7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微熔于水、酒精丙酮。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或淡蓝色低温液体。熔点(0C)-218.8,相对密度:1.141,沸点(0C)-183.1,相对蒸气密度:1.105,饱和蒸气压(Kpa):640/-1600C,临界温度:(0C)-118.6,临界压力(Mpa):5.08,禁忌物:还原剂。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油脂,还原剂。危险特性: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氧比空气重,在空气中易扩散。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积累,放电可引发燃烧爆炸。有害燃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堵漏或切断气源,保持通风。切断一切火源,严防静电产生,远离可燃物。人员进入现场须穿戴防护用具。二、 消防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相应法规生产设备,管路要严格脱脂,劳动防护用具不得有油污。工作现场严禁烟火,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和急救物品,有良好的通风措施和静电系装置。充装速度8m/s,充装时间不能少于30min,搬运时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或液氧)。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可选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人体健康危害: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常压下,氧浓度超过40%时,就有发生氧中毒的可能性,氧中毒有二种类型:1、肺型主要发生在氧分压为1-2个大气压,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60%左右。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感,伴轻咳,进而感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2、神经型主要发生于氧分压在3个大气压以上时,相当于吸入氧浓度80%以上,开始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加速,虚脱,继而出现全身强直性癫痫样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环境危害:无急救方法: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24-28小时,以免延误肺水肿的治疗。眼睛接触:接触液氧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皮肤接触:接触液氧后,侵入温水中,就医储运条件:避免和还原性物质共存,仓储地点距可燃物、道路、建筑,电器设备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通风良好库房应有避雷设施。严禁烟火,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大于10立方米的低温液体容器不能放在室内。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乙炔化学分子式C2H2危险分类及标号易燃气体 目录号:2629 CAS No.:74-86-2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的易燃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味。熔点():-81.8(119kPa),相对密度(水=1):0.62,沸点():-83.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1,饱和蒸气压(kPa):4053(16.8),燃烧热(kJ/mol):1298.4,临界温度():35.2,临界压力(MPa):6.14,爆炸上限%(v/v):80.0引燃温度():305,爆炸下限%(v/v):2.1,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非活泼金属(如银、汞、铜)。避免接触条件:受热、放射线辐射。危险特性:易燃,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物体、静电、放射线等点火源,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炔也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和其聚合物分解爆炸。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环境温度严格控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消除方法: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防爆型排风机送至空旷处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溶解乙炔气瓶夹具等连接处泄漏,可关闭瓶阀,更换垫片处臵。漏气容器和气瓶要妥善处理,严禁用户自行焊补、任意敲打等,应送专业检验单位修复并作检验合格后再用。二、 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注意事项: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来泄露气体燃烧的火焰,以防止发生回火现象,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爆炸危险。禁止用四氯化碳等卤代烷灭火剂灭火。着火容器和溶解乙炔气瓶,在灭火后应继续用水冷却至正常环境温度(40)为止。人体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注意。环境危害:电石法生产的乙炔含有H2S、PH3等杂质,系无色毒性气体,对人体有害。H2S在居住区大气的一次最高允许浓度为0.01mg/m3,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PH3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0.3mg/m3,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急救方法: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储运条件:乙炔通常是溶解于溶剂(丙酮)、储存在钢瓶内多孔填料的毛细孔中(即采用溶解乙炔气瓶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氯气等卤素、氧化剂等分开存放。仓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尽量设在仓间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设臵消火栓。库存超过三年的乙炔瓶,无论空瓶或满瓶,均应送专业检验单位检验后方可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油漆化学分子式危险分类及标号易燃液体 目录号:2828 CAS No.:无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熔点():5.5,沸点():80.1,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饱和蒸气压(kPa):13.33(26.1),燃烧热(kJ/mol):3264.4,临界温度():289.5,临界压力(MPa):4.92,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15,闪点():-11,引燃温度():560,爆炸上限%(V/V):8.0,爆炸下限%(V/V):1.2,禁配物:强氧化剂。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 消防措施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人体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稀释剂化学分子式危险分类及标号易燃液体 目录号:171 CAS No.:无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溶解于水。外观与性状:无色,液态,有刺激气味。相对密度(水=1):0.93(25/25) , 沸点():120,饱和蒸汽压(kPa):14.7,闪点():34.5,稳定性:稳定,禁配物:氧化物避免接触的条件:火花雾滴及与空气接触危险特性:无着火爆炸危险的稀释剂往往对生理有毒害;对生理无毒害的稀释剂却很容易着火,并且大多数稀释剂都有着火爆炸的危害性以及大小程度不等的毒性。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个人应配备使用适当防护具,无适当防护具勿碰触外泄物。保持通风,隔离热源、火源及氧化剂,防止氧化物流入下水道或密闭空间。消除方法:在安全情况下设法阻漏,少量泄漏可用吸收物吸收,再置容器密闭标示,大量泄漏应通知环保单位及供应商。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应配戴安全手套、安全护目镜、安全衣物。使用适用之灭火器材,但应严防密闭空间中救火作业人员缺氧。灭火剂:二氧化碳,化学干粉、泡沫。灭火注意事项:灭火时可能遭遇的特殊危害,氧化剂、火花、雾滴人体健康危害:急性,吸入1000ppm以上会抑制神经系统,严重时会昏厥,100ppm会刺激眼鼻喉,250ppm会催泪。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立即脱下受污之物并使用肥皂与清水清洗接触部位,若刺激感仍未消除,请快速就医。眼睛接触:使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快速就医。吸入:移至新鲜空气并快速就医。食入:立即饮用大量开水并快速就医。食入:立即饮用大量开水并快速就医。储运条件:适存温度-1030以下,应避免阳光直射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柴油 化学分子式危险分类及标号易燃液体 目录号:1674 CAS No.:无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等溶剂。外观与性状:有色透明液体,挥发pH值:中性,熔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0.700.75,沸点():180-36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4饱和蒸气压(kPa),燃烧热(kJ/l):3000046000,闪点():45-90,爆炸上限(V/V):6.5,引燃温度():75-120,爆炸下限(V/V):0.6,其稳定性:常温常压下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石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 消防措施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人体健康危害:吸入高浓度煤油蒸气,常先有兴奋,后转入抑制,表现为乏力、头痛、酩酊感、神志恍惚、肌肉震颤、共济运动失调;严重者出现定向力障碍、谵妄、意识模糊等;蒸气可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出现化学性肺炎。吸入液态煤油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摄入引起口腔、咽喉和胃肠道刺激症状,可出现与吸入中毒相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物,包括鞋类。用流动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可用肥皂)。就医。眼睛接触:立即用流动、清洁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受伤后,应由专业人员取出隐形眼镜。吸入:如果吸入本品气体或其燃烧产物,脱离污染区。把病人放卧位,保暖并使其安静。开始急救前,首先取出假牙等,防止阻塞气道。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用活瓣气囊面罩通气或有效的袖珍面具可能效果更佳。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送医院或寻求医生帮助。食入:禁止催吐。如果发生呕吐,让病人前倾或左侧位躺下(头部保持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呕吐物。仔细观察病情。禁止给有嗜睡症状或知觉降低,即正在失去知觉的病人服用液体。意识清醒者可用水漱口,然后尽量多饮水。寻求医生或医疗机构的帮助。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炎热季节库温不得超过25。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氨水化学分子式NH3H2O危险分类及标号碱性腐蚀品 目录号: 35 CAS No.:1336-21-6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溶于水、醇。外观与特性:无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水=1):0.91,饱和蒸气压(kPa)1.59(20),主要用途: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农业施肥等。禁忌物:酸类、铝、铜。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泄露应急措施/消防措施: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消防措施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人体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急救方法: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