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7928419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知识培训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卫生知识培训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卫生知识培训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9页 共19页秦皇岛国际饭店卫生知识培训材料食 品 类一. 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监督分为哪几种?(1) 预防性卫生监督:对新、改、扩建单位选址、设计、验收进行审核、审查。(2) 卫生许可监督:在办理卫生许可证时实施的对加工经营条件的审查。(3) 日常卫生监督:根据量化分级评定的等级,依法确定的频次进行的监督检查。其中A级单位每年2次,B级单位每年6次,C级单位每年10次。(4) 专项卫生监督:根据政府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安排开展的监督检查。(5) 其他:根据举报线索或突发事件开展的监督调查工作。二. 如何办理卫生许可证、管理卫生许可证?办证:首先由经营单位向卫生局申请,并如实提供必要的材料,材料内容如下:(1) 申请书(卫生监督所提供样本),(2) 单位名称核准证明(工商部门出具),(3) 业主身份证明复印件,(4) 房产证或房屋租赁合同,(5) 加工经营场所平面图,(6) 卫生管理组织及卫生制度,(7) 从业人员健康及培训合格证明材料,(8) 加工经营场所超200,提交消防安全证明(公安局消防科出具),(9) 现场审查材料(由卫生监督员制作)。其次由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申报材料和经营场所进行审查。经营场所的检查依据餐饮单位审查量化评分表内容进行(评分表详见第3问附表),审查合格并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管理:卫生许可证是办理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是业主重要的合法经营证明,从此登记业主(法人)对所经营的食品安全负法律责任,须妥善管理:(1)卫生许可证悬挂醒目处(亮证)。(2)卫生许可证不得转让、出借(租)、倒卖、涂改。(3)有效期四年,每年校验一次,到期前60日内续营者重新申办。(4)有效期满未延续及停业单位由办证单位办理注销手续。(5)单位名称、生产工艺、主要设施、法定代表人或业主变动、改扩建场所及时办理变更手续。(6)地址、许可范围变动需重新办证。(7)对限期整改不合格或拒不整改者,吊销原卫生许可证。三. 什么是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企业单位有何影响?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我国推行的通过食品安全危险性评估,确认企业信誉等级的制度。旨在构建监督机构依法行政,消费者参与的企业公开、公平、公正的诚信机制(主要内容详见附表)。此项工作是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卫生许可和日常监督工作的重心,对餐饮单位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1)决定单位能否获得合法经营资格,量化评分达不到总分60%不予卫生许可或不予验证。(2)决定卫生监督机构对单位检查的频次,评级越低,食品安全风险越高,检查频次越多。(3)影响单位的经济效益,公众对企业有了知情权,将以安全标准选择性消费。(4)促进餐饮单位公平竞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尽量获得较高的信誉等级,附表:餐饮业卫生审查量化评分表四. 对从业人员有何要求?从业人员上岗前并每年须进行健康体检、培训,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渗出性皮肤病患者不得从事餐饮业工作。严禁未体检先上岗。从业人员具有下列症状时,应立即暂停餐饮业工作:(1)呕吐,(2)腹泻,(3)咽喉疼痛,(4)频繁咳嗽、打喷嚏,(5)手部感染(如外伤),(6)长疖子、湿疹、皮肤瘙痒,(7)耳、眼、鼻溢液,(8)发热。对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1)勤洗手、消毒。(2)勤换工作服。(3)杜绝加工食品时吸烟、抠鼻涕、挖耳等个人不良习惯。五. 对餐饮业卫生监督的重点内容有哪些?(1)卫生许可执证情况。(2)从业人员健康及个人卫生状况。(3)原辅料采购索证验收贮存情况。(4)有无利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和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5)环境卫生及交叉污染的防控情况。尤其国家要求,上述(1)(3)(4)项内容务必做到100%的整治。六. 什么是索证验收制度,如何实施?索证验收制度指餐饮单位建立的在购进原辅料时向对方索取证明产品合格的相关文件,并由专人保管和验收登记制度,按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索证验收制度。原辅料是保证饭菜卫生的第一关,餐饮单位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不得采购经营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的十二类食品(2)批量采购食品时,向对方索取食品经营许可证件,检验(检疫)报告等产品合格证明,并妥善保管。(3)索取进货发票(保管二年以上),并据此登记台帐,从感官上初步识别原辅料的卫生质量。(4)妥善贮存原辅料,防止霉变、防虫、防鼠、防潮。七. 何为食物中毒,如何积极预防?食品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有毒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预防:(1)不使用非健康从业人员,严格从业人员勤洗手等卫生要求。(2)加强索证,库房管理,杜绝使用不合格、变质的原辅料。(3)杜绝利用有毒动植物(如河豚,动物甲状腺、毒蘑菇、发芽土豆)加工食品。(4)杜绝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加工食品。(5)贮存、切配、盛装严格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6)烧熟、烧透加热食物。(7)避免昆虫、鼠类及其他动物接触食物。(8)严格餐具洗消和保洁。(9)常清洗消毒操作间、卫生间,保持环境卫生。(10)不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11)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八. 发生食物中毒后餐饮单位应如何处置?(1) 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对中毒病人的救治。(2) 及时(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3) 停止餐饮经营活动。(4) 保留食物样本及原料、工具、设备,保持原贮存,加工、经营状态,待溯源调查。(5) 积极配合卫生监督部门的调查处理。九. 餐饮单位那些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1) 无证生产经营食品及违反卫生许可证管理规定。(2) 用人不符合健康要求。(3) 利用病死畜禽、有毒有害、过期原辅料加工食物。(4) 违反索证验收管理规定。(5) 造成食物中毒或隐瞒、谎称、阻挠报告。(6) 经营环境不符合卫生要求。(7) 餐饮具不符合卫生要求,(8) 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9) 擅自扩大生产经营方式。(10)生产经营不符合营养卫生标准的婴幼儿主辅食品。(11)生产经营受污染食品。(12)违反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管理。(13)违反食品添加剂、新资源食品管理。十. 餐具如何洗消保洁?清洗:(1) 手工清洗步骤:a、刮掉餐具表面食物残渣、污垢。b、用洗涤剂溶液洗净餐具表面。c、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洗剂与清冲分池进行。(2) 洗碗机清洗步骤:除掉餐具表面残渣、污垢后,再进入洗碗机清洗,操作按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消毒:主要使用以下物理方法:a、 煮沸消毒:该方法即经济又可靠,消毒时把洗净的餐具全部浸泡在水中,煮沸并保持10分钟以上。b、蒸汽消毒:将餐具放入蒸箱内,温度达到100并保持10分钟以上。c、干热消毒:通常采用远红外或电烤消毒,控制温度120并保持10分钟以上。d、 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在85以上,冲洗消毒时间应在40秒以上。因化学消毒配比等环节难以掌握,一般不推荐使用,若条件有限必须使用者,要严格遵循以下要求:a、严格按使用说明配比成消毒溶液,达到规定的浓度。b、消毒液每4小时更换一次。c、消毒须用时间5分钟以上。d、消毒后需用洁净水冲洗。(3) 保洁:a、 清洗并消毒后的餐饮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手巾、餐布擦干。b、 清洗并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及时放入专用保洁柜,不应过早置入桌上。十一. 餐饮单位必须具备哪些最基本条件?(1)经营场所25米内不得有垃圾等污染源。(2)设有独立的粗加工间、原料库、更衣室、操作间(8以上)。(3)做到四分开:餐具洗清分开,原料蔬荤清洗池分开,切配用具生熟分开,贮存生熟、成品半成品分开,并有明显的文字标识。(4) 操作间有瓷砖墙裙(1.5m以上)、排气扇、纱门纱窗、密闭的废物桶,下水道出口处有防鼠金属隔栅。(5) 必须建立卫生制度、索证索票验收登记制度,并上墙、严格实施。(6) 原料库有防鼠、防虫、防霉、防潮措施,原料离地离墙存放,保持空气流通。(7) 单位持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及培训合格证。十二. 对食品安全责任有何规定,食品安全工作适用法律依据主要有哪些?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工作使用法律依据主要有: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传染病防治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附后)等。现根据国务院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加大对餐饮业的整治力度,依据上述法律法规对违法经营行为进行打击,各经营户务必掌握。十三、食品采购应注意的问题(1) 采购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应当索取同批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和生产厂家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并检查食品标签内容是否齐全。(2) 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应检查是否有食品标签,并检查食品名称、厂名、厂址、配料表或主要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3) 采购食品及食品原料时,要对食品及原料进行感官检查,凡不符合卫生要求或腐败变质、超保质期以及食品标签内容不全、与检验合格证不一致情况禁止采购。十四、食品及食品原料贮存应注意的问题(1) 食品入库要验收、登记、建立台帐,在贮存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发现变质及感官性状异常的要及时处理,出库要做到“先进先出”。(2) 食品贮存要分类、分架、离墙离地、成品、半成品、原料单独存放,对报损或退货食品要存放在专用仓库内并有明显标志。(3) 库房应通风良好,有防尘、防蝇、防鼠、防潮设施,冷库要定期清扫、消毒、出丑、除霜。成品、半成原料以及肉类、家禽、水产等分类分区域贮存。(4) 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和非食品物品,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物品,贮存有直接入口食品的冷库内禁止存放肉类、家禽、水产品等。十五、食品销售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 食品应按照经营品种分类、分柜陈列,无定型包装的散装食品要有防尘、防蝇、防鼠、防潮等设施,具有药健、药准字号的物品不能与食品同柜陈列。(2) 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应把好质量关,做到不卖腐败变质、过期、无标签或标志不全及其它不符合卫生标准规定的食品。(3) 销售无包装直接入口食品,必须使用清洁卫生的专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抓取食品。(4) 食品包装用纸和容器应符合卫生要求,食品用容器应定期进行消毒,禁止使用废旧纸、再生纸等不洁物品包装食品。(5) 要定期对陈列的食品进行检查,发现腐败变质、超保质期食品以及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应立即下柜停止销售,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6) 销售人员应搞好个人卫生,上岗前洗手消毒、穿戴工作衣帽,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在岗期间不得吸烟、戴戒指、涂指甲油等。十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厂房选址应注意的问题(1) 地势平坦、干燥、易于排水。(2) 周围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等污染源,无昆虫孳生地。(3) 环境整洁,卫生状况良好。(4) 水源供应充足,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十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布局与设计应符合下列卫生要求(1) 布局合理,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应在生活区的上风向。(2) 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能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卫生要求。(3) 各工序应连续进行,内外包装分开,原料、半成品与成品应能防止交叉污染。(4) 厂房之间,厂房与外缘公路应保持一定距离,符合各类食品厂卫生规范。(5) 厂区道路通畅,应采用便于清洁的混凝土、沥青及其它硬质材料铺设。(6) 给排水系统应能满足生产需要,污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7) 废弃物存放设施应密闭,远离生产车间。(8) 设置密闭的废弃食用油脂盛放容器,按规定管理废弃食用油脂。(9) 应设置与生产相适应的原料库、成品库及冷藏库。(10)锅炉烟囱和粉尘排放应符合GB3841的规定,锅炉房应位于生产区下方向。十八、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卫生设施应具备下列要求(1) 设男女更衣室,面积与员工人数相适应,并配有足够的衣柜和鞋柜(架)。(2) 厕所为水冲式,位于生产车间以外。(3) 内包装车间与直接入口食品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有更衣、洗手消毒的预进间,直接入口食品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泡鞋池或鞋底洁净设施。 十九、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得出现下列问题(1) 不按配方投料,无专人负责,无记录。(2) 各种工艺参数无专人负责,无记录。(3) 生产过程前后工艺交叉污染。(4) 生产设备、工具及容器清洗、消毒不落实。(5) 生产场所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6) 生产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二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设施与设备应符合下列卫生要求(1) 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1.5平方米,高度符合生产需要(2) 生产车间地面应防水、防滑、易清洗消毒,有1-2%的坡度,并设有排水处,墙壁应防水、防潮、易冲洗消毒,有2米以上墙裙,天花板应防水、防霉、隔热,表面涂层不易脱落。(3) 生产车间洁净级别能满足产品加工工艺的卫生要求,没有净化的内包装车间应设置足够并有效的空气消毒设施。(4) 门窗严密,有防蝇、防尘、防鼠设施、防护门为双向弹簧门,位置合理。(5) 生产车间、仓库通风良好,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采光系数不低于标准,位于工作台、食品和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应加防护罩。(6) 有能满足生产工艺和卫生要求的生产设备,接触食品的设备,管道,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运输工具和各种容器符合卫生要求。公共场所卫生知识一、什么是公共场所?公共场所是在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由人工建成的具有服务功能的公共设施。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卫生许可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容易造成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的经营性场所,如宾馆饭店、洗浴中心、游泳场馆、美容美发场所等。二、公共场所可能存在哪些对人体有害因素?在公共场所中,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害因素归纳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三类。生物因素有: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虫及蠕虫等,化学因素主要有飘尘、可吸入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甲醛、苯并(a)芘等,物理因素主要来自微小气候中的气温、湿度、气流和辐射,以及采光、照明、噪声、振动等。三、为什么要做好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在现代社会,公共场所已经和人们的生活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流动频繁,易于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重要关系。四、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包括哪些内容?对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主要有八个方面:(1)室内空气清洁;(2)微小气候适宜;(3)采光照明良好;(4)环境整洁安静;(5)卫生制度健全;(6)卫生设施完好;(7)从业人员无传染病;(8)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好。这八项要求是各类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都应做到的基本要求。但不同类型行业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五、公共场所经营者的哪些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1)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而继续营业的。(2)未获得健康合格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3)拒绝卫生监督的。(4)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5)发生危害公民健康事故的。六、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患有哪些职业禁忌症要调离原岗位?规定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七、公共场所的哪些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1)室内空气 2)饮水和用水水质 3)采光、照明和噪音 4)集中空调系统 5)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6)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八、微小气候包括哪些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什么影响? 室内由于房屋的结构,形成了和外界不同的室内气候,称为微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微小气候主要影响人的体温调节。 九、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有哪些? 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1996)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9665-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9666-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体育馆卫生标准(GB9668-1996)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卫生标准(GB9669-1996)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9672-1996)公共交通用具卫生标准(GB967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1996)十、集中空调系统卫生要求 集中空调系统的基本卫生要求:1)冷却水、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2)空调送风中不得检出致病菌,并且细菌、真菌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符合卫生要求;3)空调管道积尘量及细菌真菌总数符合卫生要求;4)严禁间接从空调机房、楼道等吸取新风;5)经营者健全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制度,做好日常维护清洁工作。 十一、传染病流行期间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卫生要求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为预防通过空调系统传播的空气性传染病,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发现空气传播性疾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当立即关闭所涉及区域的空调系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并按照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十二、集中式空调系统污染后可能引起的疾病?集中空调系统污染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三类:1)呼吸道感染,如军团菌病;2)过敏症,如加湿器热、哮喘;3)不良建筑物综合征。哮喘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部压迫感、气促、咳嗽等症状。引起的原因十分广泛复杂,变应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均为重要原因。粉尘、尘螨、真菌孢子等都可能是变应原。这些变应原可来自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里沉积的灰尘,以及冷却塔、加湿器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 军团菌病是由军团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空调系统冷却塔很适宜军团菌生长,人吸入军团菌污染的气溶胶可能被感染。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肺炎型(军团菌肺炎),另一种是非肺炎型(庞蒂克热)。前者感染后临床表现较重,主要以肺部感染为主的全身脏器损害;当出现多种脏器的损害时,病死率较高。后者感染后临床表现较轻,病程较短,但体温恢复正常后仍会有一些其它症状。目前,军团菌病尚无人-人传播和家用空调引起感染的证据。被感染者多在使用集中空调系统的旅店、医院、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军团病的防控?1、加强对集中空调系统军团菌的监测;2、定期清洗消毒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和循环冷却塔水。军团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军团菌病潜伏期一般为2-10日,最短36h,个别长达19日,前驱症状为发热、不适、肌痛、头痛等,一天后出现寒战、高烧、咳嗽、胸痛,一周内出现实质性肺炎症状,有罗音,咳嗽从干咳到多痰,但少见浓痰。大部分患者在持续几日弛张热后逐渐退烧,死亡率15%-20%。 何谓不良建筑物综合征?不良建筑物综合征亦称为病态建筑物综合征,是活动在不良建筑物内的人群产生的一系列自觉症状。包括鼻子堵塞或鼻炎、喉咙干燥、头痛、疲乏等。引起症状的因素不是单一的。但在使用空调的密闭建筑物内,空调系统的管道内积尘和冷凝器的水污染,特别是新风量不足、气流组织不合理等均会增大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罹患率。十三、家用分体空调器的卫生维护 目前,我国尚未制订家用分体空调的卫生要求。但可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使用空调期间应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同时定期对空调过滤网进行必要的卫生维护。在维护时应根据使用时间长短、滤网的污染程度和家中是否有过患病较重的传染病人,原则做到有疫情消毒无疫情清洗。一般清洁用自来水即可,如使用空调清洁剂应用水冲净。选用空调清洁剂时应看说明和使用方法,避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十四、国家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有哪些规定?1)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2)运营出租车、公共电汽车、封闭式空调列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禁止吸烟;3)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和公共场所的禁止吸烟区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 十五、公众如何判断公共场所是否达到卫生要求?公共场所应当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这是公共场所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责任。作为一个消费者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1)在场所的明显位置应悬挂卫生许可证;(2)供公众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干净清洁、无污垢;(3)场所内空气清新、无异味;(4)场所服务人员个人卫生良好、穿戴整洁;(5)美容场所不提供纹身、整容、整形等医疗美容服务。 十六、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都有哪些?(一)室外来源:1、大气:SO2、NOX、氯气、烟雾、油雾、氨、硫化氢、花粉等;2、房基地:氡及其子体等;3、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军团菌等; 4、人为带进室内:如苯、铅、石棉等; 5、从邻居家传来:急性CO中毒。(二)室内来源:1、有人体排出:如CO2、水蒸汽以及一些氨类化合物等内源性气态物质; 2、有室内进行的燃烧或加热而生成:如可吸入颗粒物,苯并(a)芘等;3、从室内各种用品中释放而出:如苯、甲醛;4、室内生物性污染: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等,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链球菌;5、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电视机、组合音响、微波炉、电热毯等; 6、光电反应产物:如紫外线灯照射产生臭氧等。 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都有哪些指标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甲醛、氨、TVOC、微生物(空气暴露菌落总数、军团菌等)和氡(222Rn)等。 室内装修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污染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在新居和办公场所装修过程中,大量的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被用作油漆、涂料中的稀释剂和粘合剂,苯、甲苯、二甲苯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具有毒害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苯类有毒有害气体,会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及记忆力衰退并导致血液系统疾病;长期接触苯系混合物的工人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女性对苯及其同系物危害较男性更为敏感,育龄妇女长期吸入苯还会对生殖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孕期中的妊娠综合症、妊娠呕吐及贫血等症状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自然流产率明显增大,甚至有可能导致胎儿的先天缺陷。 室内空气中氨气的污染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氨气污染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含有氨类成分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混凝土防冻剂,另一种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凝固速度,使用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早强剂。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速度。北方地区近几年大量使用了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混凝土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另外,室内空气中的氨也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氨水已成为建材市场中必备的商品。虽然这种污染释放期比较快,不会在空气中长期大量积存,但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可小视。氨会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可引起咽痛、胸闷及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公共场所消毒要求1、影剧院场次间隔有何要求? 答:影剧院场次间隔不少于30分钟,其中空场时间不少于10分钟,换场时间内应加强通风换气。 2、旅店(招待所)的床上用品如何更换? 答:旅客用的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床上用品,应一客一换,长住旅客床上用品更换间隔不超过一周。 3、旅店业茶具、口杯的常用消毒方法有哪些? 答:远红外线消毒柜消毒、臭氧消毒柜消毒、过氧乙酸消毒等方法。 4、旅店业拖鞋的常用消毒方法有哪些? 答:漂白精消毒、氯制剂消毒等方法。 5、旅店业床上用品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答:采用紫外线消毒、高温湿热消毒、消毒洗衣粉洗涤等方法。 6、“一戴三消”指的是什么? 答:一戴:戴口罩。三消:消毒刀具、消毒胡刷、消毒毛巾。 7、理发工具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药物消毒等。 8、对患头癣等各种皮肤传染病的顾客,理发店应如何对待? 答:配备专用的理发用具,用后及时消毒。 9、浴池池水常用消毒方法有哪些? 答:次氯酸钠消毒和漂白粉、漂白精消毒。 10、公共浴池怎样避免各类疾病的传播? 答:对公用毛巾、茶具、拖鞋、浴巾应分类集中消毒;公用茶具毛巾、拖鞋、浴巾应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患有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的顾客就浴。 11、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咖啡厅、酒吧不得经营哪些食品? 答:不得经营熘炒、拼盘及现场加工的食品。 12、关于噪声的卫生标准,我国是怎样规定的? 答:我国规定,工业企业的车间和企业场所的噪声要控制在85分贝以内,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时,可适当放宽至90分贝。 13、噪声对人体有哪些损害? 答:噪声主要损伤听觉器官,使听觉变得迟钝,此外,还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引起胃肠道的分泌和蠕动功能改变。 公共场所常用的消毒方法(一)空气消毒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时,对于体积较小的房屋,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即每立方米用过氧乙酸1克),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熏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对于体积较大的房屋,密闭后应用2%过氧乙酸溶液8mL/m3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方可开窗通风。(二)物体表面消毒1、楼层走道、电梯和楼梯可不进行空气消毒,只进行物体表面消毒。2、若只对地面、墙壁、电梯表面进行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1000 mg/L的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 200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3、在疾病流行期间,流行区公共场所应尽可能的通风换气,应确保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安全送风。可对整个供风设备和送风管路用有效氯为500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三)门把、扶手、按钮等公众接触物品消毒可用0.5%过氧乙酸或含500 mg/L有效氯的消毒剂溶液擦拭。(四)交通工具消毒每天在车内无人时进行二次以上清洁消毒,车厢门把手、扶手、座位等物体表面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含500 mg/L有效氯的消毒剂溶液擦拭;空气消毒可用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再开启门窗通风换气至无刺激性气味。(五)空调系统消毒空调系统在运行前,必须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重点部位是初效、中效过滤器、存水部位、热交换器表面及室内送、回风口。1、必须确保空调通风系统进风采气口吸入新鲜清洁的室外空气;2、空调通风的机房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堆放无关物品;3、必须定期清洗、更换空调机组内的过滤器与进回风过滤网,在疫情流行期间应保证每周至少清洗或更换一次,疫情过后每月至少清洗或更换一次;4、须定期冲洗空调机组内的加热盘管、冷却盘管,在疫情流行期间应保证每周至少冲洗一次,疫情过后每月至少冲洗一次;5、对空调机组内的凝结水盘、喷淋室水槽,以及有积水的箱底,在疫情流行期至少每天冲洗一次,疫情过后至少每周冲洗一次;6、对风机盘管在疫情流行期至少每周喷雾消毒一次,疫情过后至少每月喷雾消毒一次。7、对空调通风系统的消毒杀菌必须在新风口和排风口关闭的条件下,熏蒸消毒至少6小时,然后打开新风口、排风口,再运行至少6小时。(1)疫情期间,集中式全空调系统必须按最大新风量运行;(2)不设新风的空调系统,必须加强自然通风,以保证室内新风量,否则空调系统应停用;(3)空调房间可以用屏蔽式紫外线循环风消毒器、静电空气自净器等设施进行辅助消毒。(六)工作人员手的消毒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只需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手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即可。(七)食具的消毒餐具消毒方法很多,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1、煮沸消毒:把餐饮具全部浸泡在水里,煮沸后保持2分钟以上。2、蒸气消毒:把餐饮具物品放入蒸箱内,使温度上升到100C作用10分钟以上,蒸箱外面应有温度显示。蒸箱密封要做好,否则将影响消毒效果。3、干热消毒:通常采用远红外或电烤消毒箱等,一般控制温度为120C作用1520分钟。4、化学消毒: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餐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用25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250 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1530分钟。这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经营单位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五病”调离率达100;各类公共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清洗、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落实,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1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对外经营,“卫生许可证”须每2年复核1次,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明显处。2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公用物品消毒制度、卫生清扫制度、卫生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制度等。3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掌握清洗、消毒、保洁、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的基本要求,了解本单位所属行业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4旅馆、美容美发、歌舞厅、公共浴室、影剧院、游泳池、酒吧、茶座等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其他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2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每2年复训1次,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或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疾病的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一经发现应立即调离原岗位,调离率100。5各类公共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落实清洗、消毒、保洁、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6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落实各项卫生措施,建立健全卫生管理责任制,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做好经常性检查、日常维护和清洗消毒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冷却水、冷凝水和送风、风管、净化消毒装置及其他相关部件进行检测和评价,确保空调系统运行的卫生安全。7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建立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事故报告方式、报告责任人。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