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五章: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节(2)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97299235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第五章: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节(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第五章: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节(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第五章: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节(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节(2) 四、预算控制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全面预算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一)预算工作岗位分离要求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 1. 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 2. 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 3. 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 (二)预算组织及职责权限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工作组织领导与运行体制,明确单位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1. 上级主管单位负责审批年度预算方案。 2. 单位领导集体大会等类似决策机构(以下统称单位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即由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年度的预算方案。 3. 单位可以设立预算委员会、预算领导小组等专门机构(以下统称预算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预算管理工作。 4. 单位内部业务部门和所属分支机构在预算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本机构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管理部门做好总预算的综合平衡、控制、分析、考核等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的执行结果负责。 (三)预算授权审批 单位应当制定预算工作流程,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等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预算工作全过程得到有效授权和控制。 1. 预算编制的授权审批 2. 预算执行中的授权审批 3. 预算调整中的授权审批 单位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时,可提出预算更改及修订申请: (1)预算执行的差异率超出预算差异的可容忍范围,并分析合理,则需进行修订; (2)发生不可预见情况(比如自然灾害和政策的意外变化),并对预算执行有重大影响,则需在发生当期及时修订预算。 4. 预算分析与考核的授权审批 五、预算编制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编制环节的控制,对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 (一)预算编制原则 为了使预算内容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坚持效益(包括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实行总量平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2)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3)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切实可行,围绕运营战略实施。 (二)预算编制方法 单位可以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 单位确定预算编制方法,应当遵循经济活动规律,并符合自身业务特点、运营周期和管理需要。预算编制应当实行全员参与、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综合平衡。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内部预算执行单位预算编制的指导、监督和服务。课堂练习 单选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包括()。 A固定预算B弹性预算C流动预算D零基预算显示本题答案答案:C【答案】C (三)预算编制程序 单位应当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预算编制应当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其基本步骤为: 1. 下达目标。 2. 编制上报。 3. 审议平衡。 4. 审核批准。 5. 下达执行。 六、预算执行控制 (一)预算执行的要求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在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时要充分考虑各责任中心的责权利的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权责明确、权责相当。 2. 责任可控。 3. 有效激励。 (二)预算预警机制 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 建立预算预警机制的模式主要为: 1. 对可计量的风险因素可以运用指标预警法; 2. 对于不可计量的风险因素则采用因素预警法,与前者相比,使用范围较小; 3. 指标预警方法与因素预警方法结合起来,并把诸多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七、预算调整控制 预算调整是预算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主、客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如果片面强调预算的刚性,预算就会变得呆板僵化,妨碍单位的有效运作,此时,预算调整就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预算调整又是一个十分规范的过程,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在变化中求不变。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调整环节的控制,保证预算调整依据充分、方案合理、程序合规。 (一)预算调整的条件 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市场环境、国家法规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不可抗力的重大自然灾害、公共紧急事件等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差异,需要调整预算的,应当报经原预算审批机构批准。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调整预算: 1. 单位体制改革。 2. 大型自然灾害的影响。 3. 内部重大政策调整。 4. 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生不可抗拒事件。 5. 国家宏观政策大幅调整,例如预料外的全国工资上涨等。 6. 社会经济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单位目标必须进行调整。 7. 业务范围变更。 8. 其他需要调整的特定因素。 (二)预算调整的程序 其程序一般有如下三个: 1. 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2. 预算调整的申请。 3. 预算调整的审查。 (三)预算调整方案的要求 单位预算调整方案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 预算调整事项符合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现实运营状况及社会需求; 2. 预算调整重点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或非正常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3. 预算调整方案客观、合理。 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预算调整方案,单位预算审批机构应予以否决。 八、预算的分析与考核控制 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分析与考核环节的控制,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审计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确保预算分析科学、及时和预算考核严格、有据。 (一)预算分析制度 预算分析是预算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提高单位运营效率、改进和优化流程提供支持,为生产经营及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 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预算考核信息的反馈以及相应的调控,可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实现过程控制; 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考核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地循环,实现对整个单位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二)预算审计制度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预算审计以重点控制的四个节点。 1. 预算计划系统。 2. 业绩评估及考核系统。 3. 关键职责系统。 4. 业绩跟踪系统。 (三)预算考核制度 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 预算考核要求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奖惩制度,明确奖惩办法,落实奖惩措施。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对预算执行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及时奖惩。 九、预算控制实务案例 【案例】预算控制之外的社保资金“黑洞” 【案例启示】制度性缺陷致资金安全问题暴露 预算的最基本功能体现在: 一是公共决策,公众的钱不是政府官员或管理者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怎么花,花在哪里,要编制一个预算,预算要通过立法机构的批准; 二是公开信息,通过预算反映公众资金的运行状况和来龙去脉,向社会提供真实、明确的信息; 三是落实责任,通过预算表明公共资金是由谁运作和经营的,谁对这些资金负责,出了问题去找谁。 当然不是说有了预算,就解决了所有问题。预算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必要条件。有了预算的约束和督促,才有可能解决其他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