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面积计算Word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4977852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面积计算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土地面积计算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土地面积计算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土地面积计算第1课时:测定直线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教具准备: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二、新授。1、测量土地的意义。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2、认识测量工具。(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3)使用标杆测定两点间直线的方法。学生先看第79页内容。教师用教具讲解,教学生使用标杆的方法,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直线。问:为什么插在C点的插杆必须和B点标杆同时被A点标杆挡住,三点才在一条直线上?1 / 66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一条直线。测定直线后,就可以就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间的距离。三、实际测量练习。1、 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测量操场的长,另一组测量操场的宽。每组再分成两个小组。2、 小组内各成员由小组长负责,明确分工,分配好测量工具,讨论好测量方法。3、 测量后,记录有关数据。4、 一个小组完成后,另一个小组接着测量,(已测量过的同学自由选择同学讨论测量方法和疑难问题。)5、 完成后回教室,整理测量数据,计算所求问题。6、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体会与结果。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具体指导,让学生注意把标杆扶正,认真观察,使后面的标杆被前面的标杆挡住。四、小结。要知道土地大小,就必须测量土地。本课要求大家认识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并对实际测量中的不正确方法,指出原因,提出注意点。五、作业。1、复习课本有关测量方法,要求理解和掌握。2、练一练第12题。 3、作业本。课后小结:第2课时:步测和目测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测量自己的平均步长。能用步测和目测的方法估测距离。2、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用步测的方法估测距离。教学难点:用目测的方法估测距离。教学过程:一、 复习。1 学生试说一说测量的意义?2 测量土地一般用哪些工具?3 怎样测定一条直线?二、 新授。1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土地的方法以及用工具测定直线。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和目测。(揭示课题:步测和目测)2 学习步测的方法。 (1)步测时,必须知道自己一步的长度是多少。首先要测定一步的长度。让一名学生在教室迈几步,然后讲清一步的长度指左(右)脚尖至右(左)脚尖的距离。把学生的一步距离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出,即可量出一步的长度。(2) 求平均一步的长度。由于一个人走一段路,每一步的步长不均匀,这就需要先测量出一步的平均长度。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离,再用均匀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的步数,然后用总距离除以步数和就等于一步平均长度。3 讲解例1。(课本第80页)例1:王宁走4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了62步,第二次走了64步,第三次走了63步。他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先学生试做,后教师讲解:解法一:一步平均长度=距离平均步数 (1)求一次平均步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厘米。)(626463)3=63(步)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40630.63(米)答:平均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0.63米。解法二:一步平均长度=总距离总步数 503(798081)=1502400.63(米) 答:(略)小结:求一步一平均长度,即用所行的距离除以总步数。4 求两地间的距离。教师指出:知道了一步的平均长度就可以用步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方法是: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数一数所走的步数,用一步平均长度乘以步数得两地间距离。例2:小芳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0.62米,她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走了425步。小芳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大约有多少米?距离=一步平均长度步数0. 62425=263.5(米)答:这个操场大约有80米。问:为什么这里用大约呢?(步测的数据不精确)5 练习。 课本“练一练”1、26 介绍目测的方法。目测是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练习目测时: (1)先用测量工具量出一段距离,在每隔10米的地方插上标杆,看看10米、20米、30米的距离各是多远,同时注意不同距离上标杆附近的人和其他物体的大小。 (2)然后去掉标杆,根据确定目标反复练习,目测自己和指定目标之间距离是多少,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逐步提高目测的准确度。 7教师总结。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用步测和目测。学会步测和目测对目学生活很有帮助。三、 巩固练习。1 一块地长60米,小强从地的一头走到加一头,第一次走100步,第二次走98步,第三次走99步,一步平均长度多少米?2 小华平均一步长度是0.65米,他家到学校距离是1300米。从学校到家需要走多少步?(得数保留整数)。四、 作业。1、作业本2、选做:练一练3 板书: 步测和目测 例1 解法一:一步平均长度=距离平均步数 (1)求一次平均步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厘米。) (626463)3=63(步)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40630.63(米) 解法二:一步平均长度=总距离总步数 503(798081) =150240 0.63(米) 距离=一步平均长度步数 0.62425=263.5(米) 答:这个操场大约有80米。课后小结: 第3课时:土地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相互换算。2、通过求较规则的土地面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计算。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概念。教学准备:1、 投影片。2、 场地准备: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场地。(最好安排学生课前观察。)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1、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 分别说一说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二、 引入新课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你们知道常用的地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公顷、平方千米)三、 引导探究1、 认识公顷(1) 让学生说一说课前看了那块场地有什么想法?(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场地)(2) 告诉学生那块正方形场地的边长是100米,让学生算一算这块地的面积。 100100=10000(平方米)(3) 指出:10000平方米的面积就是1公顷,即1公顷=10000平方米。(4) 闭眼回想1公顷的场地面积有多大。(5) 看一看,我们学校的操场有1公顷吗?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有1公顷吗?2、 认识平方千米。(1) 指出:计算更大的面积,如我们宁波市的面积,我们伟大祖国领土的面积,就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2) 谁知道我国领土的面积约是多少?宁波市的面积约是多少?(3) 算一算:边长是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板书)3、 单位换算(1) 独立练习:练一练1(2) 反馈交流,针对错例,讨论换算方法。4、 教学求地积应用题。投影出示例3:新建一个长方形的儿童乐园,长280米,宽150米。这个儿童乐园占地多少公顷?(1) 学生独立尝试练习。(2) 反馈、讲评。 重点讨论:根据题意算得的结果是什么单位?平方米如何换算成公顷?四、 练习1、在 里填上、或=。(练一练2)(1) 学生独立练习。(2) 反馈、讲评。重点让学生说清道理。2、计算两块田的面积。练一练5(允许学生选择其中一题练习,做得快的可以做两题。)(1) 学生独立练习。(2) 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3、求地积的应用题练习。(练一练3、4)(1) 学生独立练习。(2) 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五、 课堂小结1、 你认为自己学得怎样?2、 你对老师有什么要求?六、 作业:作业本板书: 土地面积单位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例3: 280150=42000(平方米) 4200010000=4.2 答:这个儿童乐园占地4.2公顷。课后小结:第4课时:有关土地面积计算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学会解答有关土地面积计算的应用题,会求单位面 积产量和总产量。2、 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学会解答有关土地面积计算的应用题。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1、 单位换算(1)1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1公顷=( )平方米 (2)800000平方米=( )公顷0.02平方千米=( )平方米75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2、 小结互化方法二、 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运用地积计算的有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三、 引导探究1、 投影出示:一个粮食专业户在一块长325米、宽160米的长方形地里种玉米,平均每公顷收玉米4800千克。(1) 同学们,看了这条信息后,你还想知道什么?(2)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这块地共收玉米多少千克?(3) 学生尝试解答。(把学生的不同解法均板书于黑板上)(4) 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5) 小结:解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 试一试:P84(1) 学生独立练习。(2) 反馈、评析。(3) 想一想:试一试和例4在解题思路上有何异同?四、 练习1、 练一练1、2(1) 学生独立练习。(2) 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2、 对比练习:练一练3、4(1) 学生独立练习。(2) 反馈、评析。(3) 比较两题的异同。五、 课堂小结1、 你学到了什么?2、 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六、 作业:作业本 板书: 应用题 进率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进率 例4: 32516010000=5.2(公顷) 4.85.2=24.96(吨) 答:这块地里共收玉米24.96吨。课后小结: 第5课时:练习十三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计算较规则的土地面积。教学重点:土地面积计算和应用。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主要学习研究了土地面积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要上一 堂练习课,你们认为我们应该练习哪些内容?请各自发表意见。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二、基础训练:同学们,我们先来练习测量和单位换算的有关知识。1、 填空:练习十三1、22、 练习十三3、43、 小结:重点围绕单位换算的错例展开,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三、专项训练:1、 地积计算(练习十三5)(1) 学生独立练习。(2) 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2、 地积计算的应用(练习十三6、7)(1) 学生独立练习。(2) 反馈、评析。(3)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4) 比较两题的异同。练习时,重点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让学生充分地说各自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 发展训练: P86-87思考题:1、 学生独立思考解题策略。2、 分组讨论,交流解题策略。3、 反馈,评析。4、 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可旋转平面图或立体图,用对比的办法解决;也可根据立体图的物体特征,相互对照,用找特征的办法解决;还可以根据特征,用排除法寻找正确答案。(第4个平面图)五、 课堂小结:1、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哪些方面有所进步?2、 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六、 作业:作业本课后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启迪思维教师板书:字母问: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我想到A、B、C、D。教师板书: b c d问: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字母?生:略师:好“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音乐简谱中,字母可以表示音调。汽车、摩托车牌照上,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地区。字母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里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探究概括、揭示课题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猜一猜,这盒里面装了什么:师:能一下子猜出来吗?(不能)师:告诉大家里面装的是围棋子,谁能猜出里面装了几粒围棋子,大胆猜,猜猜看,里面到底装了几粒,看谁能猜得准。生:20、40、50师:谁有本事用一个办法来表示盒子里的围棋子的粒数,可以用什么来表示。X师:很好。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三、自学讨论,探究新知师:请看屏幕、哥哥和妹妹在赛跑哥哥比妹妹大5岁。问:根据哥哥比妹妹大5岁,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生:哥哥的年龄- 妹妹的年龄 = 5 或妹妹的年龄+5=哥哥的年龄师:假如妹妹2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7岁),怎样计算的:2+5假如妹妹8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13岁)怎样计算的:8+5假如妹妹20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25岁)怎样计算的:20+5假如妹妹C 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b)怎样计算:C + 5这个b还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c + 5师:很好。字母在数学里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数量关系)四、练习扩展、巩固新知练习一 1 一本练习本的价钱是0.90元,2 买8本应付 元。 买X本应付 元。 一本练习本的价钱是元,买b本应付 元。练习二 一天早晨的温度是X摄氏度,中午比早晨高8摄氏度。,中午的温度是( )摄氏度。 3 一个商店运到500辆自行车,4 总价是b元,5 单价是( )元 6 食堂原计划每月烧煤吨,7 实际节约b吨,8 实际每月烧煤( )吨。练习三 王老师带了100元钱去买体育用品,已知一个足球x元,一个篮球y元,一个排球z元。 请说出下列每个式子的意思。 x+y y-z 100-(x+4y) 100-3y 2(x+y+z)练习四 小明从家出发,带了18元钱,走了20米,见到了y老师,又向前走了F米,到了f商店师:根据这段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习题吗?生:小明家到F商店有多少米? 200+c米买了x支铅笔,每支铅笔0.5元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生:买铅笔用去多少元?(0.5 X) 还剩多少元?18-0.5X又买了做手工用的彩带m米,每米1.5元,回家做手工时把它剪成6段。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买彩带用去多少元?(1.5m)买铅笔和彩带共用去多少元?(1.5m+0.5X)还剩多少元?18-(1.5m+0.5X)每段多少米? M6课堂作业:略全课小结:略 简易方程(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解如 a X b = c (a 0)的简易方 程。 2、掌握检验方程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学会解方程。 难点: 把2X看作一个数。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 A、复习知识: X + 5.8 = 9.6 2 X = 3.8 1、抽两名学生板演,说一说每题的解题根据。 2、校对,错的订正。 B、讲授新课: 出示例5:解方程 2 X + 5.8 = 9.6 1、9.6 是哪两个数的和? 2、 把2 X这个积看作一个数,看作什么数?(加数) 3、2 X = 9.6 - 5.8 根据什么?2 X = 3.8 又是我们以前学过的 方程。 解题: 2 X + 5.8 = 9.6 解:2 X = 9.6 - 5.8 2 X = 3.8 X = 1.9 4、方程解完以后我们还要干什么?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检验:把X = 1.9 代入原方程 。 左边 = 2 1.9 + 5.8 = 9.6 ,和右边相等。 X = 1.9是原方程的解。 5、我们以后检验方程可以口算进行。 C、练一练: 37 + 12 X = 43 2.5 X - 8 = 17 1、抽两名学生说一说把谁看作一个数。一个什么数? 2、让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3、校对,说一说每题错的原因。 D、强化练习:(多媒体) P - 68 第一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前后四个学生相互检查,讨论错误的原因。 3、解方程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与以往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F、布置作业: P - 68 第二题和第三题。 简易方程(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简易方程的解答方法。 2、学会解答含有括号的简易方程。二、教学重点:学会解答含有括号的简易方程。 难点:把(a X)看作一个数。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 A、复习准备: 9X = 162 12 + X = 18 1、抽两名学生板演,说一说每题的解题根据。 2、校对,错的订正。 B、讲授新课: 出示例 6 :解方程 ( 12 + X )9 = 162 1、162是哪两个数的积? 2、 把12 + X 这个和看作一个数,看作什么数?(因数) 3、12 + X = 162 9 根据什么?12 + X = 18 又是我们以前学 过的方程。 ( 12 + X )9 = 162 解:12 + X = 162 9 12 + X = 18 X = 18 - 12 X = 6 4、检验方程。 C: 练一练 (X + 4.8)0.8 = 5.2 1.4 (X - 0.6 ) = 2.1 1、抽两名学生说一说把谁看作一个数。一个什么数? 2、让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3、校对,说一说每题错的原因。 D、巩固练习: 1、解方程 ( 3.2 + X )0.84 = 1.6 8 X - 11.4 = 9.4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a、X的5倍 b、4 减去X的差 c、比X多1.8的数 d、 a与b的积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方程,与昨天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F、布置作业: P - 69 第二题余下的题目。 列方程解文字题(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学会列方程解文字题。二、教学重点:学会列方程解文字题。 难点:学会找相等的数量关系。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X的3倍 a 加上1.6的和 要求:学生列式子。B:讲授新课 例7: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 X的3倍加上1.6的和。 1、引导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X的3倍用什么方法表示。 3、与准备题比较,然后列出式子。 (2) 12 减去X的6倍的差。 1、引导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12减去什么,列式子 练一练:P - 70 第一题 多媒体 1、抽三名学生板演。 2、校对,错的说明原因。 例8: 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 2 减去一个数的6倍,差是5.4,求这个数。 1、引导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求什么,求这个数是未知数,可用什么字母表示? 3、首先将要求的这个数设什么? 4、1 2 减去一个数的6倍,列含有字母的式子 5、这个式子差是多少? 解题过程:解:设这个数为X。 12 - 6 X = 5.4 6 X = 12 - 5.4 6 X = 6.6 X = 1.1 6、解完方程以后,我们还需要什么? B、巩固练习:P - 70 试一试 1、学生独立试做,注意书写格式。 2、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D、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说一说用方程解文字题的步骤。E、布置作业: P - 70 第二题和第三题。 练习 十二 (一)(第五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解答简易方程的方法。 2、会用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二、教学重点:会用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 难点:找相等的数量关系。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 A、解方程: 3.8 + 2X = 4 5( X + 6 ) = 61.2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的根据。校对。 B、 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 比 X 的2倍多16的数是62。 (2) 一个数的3.6倍加上19.2和是37.2,求这个数。 1、学生审题,分析相等的数量关系。 2、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校对。 3、比较两题有什么区别?C、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 P - 71 第三题 的第一小题。 a、让学生审题,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b、重点指出 苹果树 + 梨头树 = 150 棵 c、苹果树怎么求?梨头树怎么求? d、列方程解答。校对。 2、练一练: P - 70 第三题的第二小题。 D、用方程解应用题: 1、 P - 71 的第四题的第一小题。 a、学生审题,求什么?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b、宽用X 来表示,我们必须先要怎样? c、说一说相等的数量。 d、根据相等的数量列出方程。 e、方程解的后面要不要写上单位,为什么? f、学生独立完成,校对。E、进行练习: P - 71 第四题的第二小题。F、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堂练习课巩固了简易方程的解法又学了解应用题。在用方程解应用题时有几个过程,应注意哪些方面?G、布置作业: 作业本 P - 50 练习十二 ( 二)(第六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简易方程的方法。 3、会用算术和方程解应用题。二、教学重点:掌握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会用算术和方程解应用题。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 A、四则混合运算: 4700.8376 0.76 12.5(1.65 - 0.78 )80 1、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什么的混合运算一样。 2、说一说运算顺序。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我们要用什么计 算? 3、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校对,矫正错误之处。 B、解方程: 8 - 0.4X = 6 ( 0.9 + X )3 = 3.6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解题的依据。校对。 3、解完方程以后我们还需要什么? C、用方程解应用题: P - 72 第八题(用两种方法解答) 1、提示:用两种方法解答可以用算术,也可以用方程。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 3、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D、巩固练习: P - 72 第七题和第九题。 E、拓展题: 1、学生讨论完成,如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以启发。 F、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及进一步巩固了解简易 方程的方法,也体会了用非常解应用题的简便。 G、布置作业: P - 51 ,作业本 列方程解应用题(第七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理解用算术方法和方程解应用题思路的区别。 3、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根据相等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甲数是278,乙数比甲数的6倍还多32,乙数是多少? 1、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乙数等于什么? 2、列出算术。 3、用方程解,先说一说相等的数量关系。 乙数 - 甲数的6倍 = 32 还有吗? 4、用方程解文字题有几个步骤? 5、列方程计算。 B、讲授新课: 例4: 东岙村1991年人均收入是1700元,比1978年人均收入的6 倍还多32元,这个村1978年人均收入多少元?(两种方法解) 1、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学生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4、1991年的收入为什么要减去32元?谁能说一说理由? (1700 - 32 )6 = 1668 6 = 278(元) 5、用方程解首先我们必须找什么?谁能说一说。 1978年的收入的6倍 + 32 元 = 1991年人均收入1700元 6、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方程。 7、方程做完以后,我们还要干什么? 解:设1978年人均收入为X元。 6 X + 32 = 1700 6 X = 1700 - 32 6 X = 1668 X = 278 答:1978年人均收入为278元。 8、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9、此题还有其他的等量关系吗?请列出方程。 C、巩固练习: a、 P - 82 第一题 1、让学生看题找出等量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b、 P - 82 试一试 1、让学生读题找出等量关系。 2、多种列方程解方程。 D、进行小结: 1、解方程应用题我们首先要怎样? 2、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有什么不同? E、布置作业:P - 58 作业本 方程应用题(第八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列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3、会用方程正确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二、教学重点:掌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找相等数量关系列方程。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热水瓶每只11.8元,买3只这样的热水瓶,付出50元,可找回 多少元? 1、分析题意:找回多少元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2、列式计算(算术)学生独立完成。 3、能列方程吗?谁能找出数量关系。还有吗? 4、解方程。校对。 B、讲授新课: 例5 王老师买了3 只同样的热水瓶,付出50元,找回14.6元,每只 热水瓶的价格是多少元? 1、读题目与准备题比较有何区别。 2、学生独立解答,并检验。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程找出相等关系。 50 - 3X = 14.6 14.6 + 3X = 50 (50 - 14.6 )X = 3 4、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列方程的理由。 5、学生根据自己的方程解方程。 6、做完方程以后,我们还要怎么? 7、学生相互小结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8、抽学生总结,再校对书本。 9、教师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找到不同的 等量关系。列不同的方程。 C、巩固练习: a、 P - 84 第一题。 1、让学生看图,说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2、看图列式,再解答。 3、建议学生能用几种方法列出方程。 b、试一试 P - 83 1、弄清题意,说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2、根据自己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校对。 D、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又掌握了哪些新的知识? 3、说一说解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E、布置作业: P - 84 第二题和第三题。练习十五(一)第九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步骤和思考方法。 2、会用方程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 3、学会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二、教学重点: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难点:用方程解三步应用题。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用方程解文字题。 a、一个数的4倍减去14.7的差是1.3,求这个数. 1、审题,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2、列方程解题。抽两名学生板演。 3、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 b、强化练习:P - 84 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c、比较两题与算术谁简便。方程有什么好处? B、用方程解应用题: a、P - 85 第二题。 1、谁能说一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你将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发挥学生有几种就列出几种方程? 4、抽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校对。 b、 P - 85 第三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学生相互批改,说一说自己列方程的理由。 c、 P - 85 第五题。 1、同桌相互叙述相等的数量关系。 2、根据叙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4、校对,错的说一说原因所在? C、课堂小结: 解方程应用题关键是什么?你什么方面还感到困难? D、布置作业: P - 85 作业本 练习十五(二)(第十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2、会根据不同的相等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二、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会根据不同的相等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 A、基础训练: 1、谁能说一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用方程解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 B、 用方程解应用题。 a、 P - 85第七题 1、审题理解题意,说一说相等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你将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发挥学生有几种就列出几种方程? 4、抽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校对。 b、 P - 85 第八题和第九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前后四个同学校对,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每题解题的 理由。 3、请几名学生口述解题过程。 c、 P - 86 第十题。 1、要求学生用算术和方程解此题。 2、抽两名学生板演,校对。 3、说一说用算术和方程解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小结:用方程解应用题,我们可以避免 45002 -100或 (4500 - 100)2 等典型错误。 D、拓展题: 1、学生合作完成思考题。 2、对困难的小组可以启发添虚线。 3、小组表演,说一说你们小组解题的理由。 E、布置作业: P - 61 作业本列方程解应用题(第十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相遇应用题的相等关系。 2、会用方程解答相遇应用题时求其中一个速度。二、教学重点:会用方程解答相遇应用题时求其中一个速度。 难点:找出相遇应用题的相等关系。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甲火车平均每小时行 58千米,乙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4千米,1.5小时后相遇。两城之间 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审题理解题意,求什么? 2、路程等于什么?速度和指的是什么?速度和等于什么? 3、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校对。 B、讲授新课: 例6 :杭州到宁波的铁路长168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两城同 时相对开出,1.5小时后相遇。,甲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8千 米,乙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朗读例6与准备题比较有什么地方不同? 2、学生根据题意说一说相等的数量关系。 3、根据相等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 4、抽一名学生板演。 两列火车的速度和 相遇时间 = 铁路长168千米 解:设乙火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58 + X) 1.5 = 168 58 + X = 168 1.5 58 + X = 112 X = 5 4 答:乙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4千米。 5、解完方程以后还要什么? 6、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再找出其他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7、讨论各种解法,你喜欢哪一种? C、针对练习: a、 P - 87 第一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3、同桌说一说你方程的等量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