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93048711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米的认识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千米的认识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千米的认识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米的认识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向西至蟠凤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西经一幼门口,再向北至经梧田高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温州中学门口。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瓯海实验小学距温州世纪广场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应用练习 1、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过课前活动,即为学生课中研究1000米,认识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维的现实背景基础,又解决了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而不便操作的实践体悟问题,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间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交流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有关千米的应用知识,拓展了数学知识视野,而且在实际中进行换算,丰富了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感受了“千米”的数学和生活价值。 课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价值,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估计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真不错,想出那么多好办法来描述1千米的距离。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呢? 生1:从学校门口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家住在梧田街54号,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钟,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还要远。 师:恩,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从学校门口经梧田街再直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还不到1000米,大约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约15分钟,所以从学校到我家大约1千米。 师:同学去过他家吗?(举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过很多同学没去过他家。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像) 教师引导: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1千米的大约路程,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1:挺累的。 生2:脚也会有点酸。 片段二:应用练习 电脑出示: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生1:我准备步行,可以锻炼身体。 师:步行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2:1千米15分钟,4千米有4个15分钟要60分钟。 师:你算的真快。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选择吗? 生3:步行太费时间了,我选择自己开车到学校,这样又快又省力。 师:你知道自己开车需要几分钟吗?(全班沉默) 师引导: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80千米,估计一下1分钟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生4:1千米多一点。 师:是啊,那开车4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呢? 生5:开车大约需要4分钟。 师:是啊,你觉得开车怎样? 生5:很方便。 生6:我觉得骑自行车也可以,也很方便,还可以锻炼身体。 师:骑自行车大约需要几分钟呢?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骑自行车大约需要1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都很有道理,还帮孙老师算出了花费的时间,这样孙老师上班就不会迟到了。 六、教学反思 (一)注重生活经验 “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在课前,我亲自带领学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绕操场200米走一圈的时间,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前活动,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在课中,我又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我还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让学生估计1千米的路程,使学生对1千米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学习“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据。 (二)重视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后,我先让学生初步估计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录像,跟着录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这样,学生想象中的千米和实际的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千米的观念。然后我又出示了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让学生进一步估计,学生有了初步的观念后,在进一步估计中对1千米就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在练习中选择交通工具时,我又安排了估算时间的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感的培养。 (三)问题与思考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放得很开,收得匆匆;看似热闹,效果平平。这节课我让学生“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这个环节应该是放得很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领会、认识1千米究竟有多长,教师应该在这里着力引导学生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长度等。所以我在这里让学生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但是虽然我这样说了,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不能马上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以至于浪费了一些时间,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思考。 执教:孙丹 设计:孙丹指导:黄德杰 孙丹: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邮编:325014电话:13587882357 黄德杰:温州市瓯海区教师教育与科研中心邮编:325005电话:135677885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