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提升(二)实验专题专题核心点拨(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搜集处理数据等,并能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分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和用具、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和讨论。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专题分类突破类型一观察实验【题型点悟】此类题多考查细胞或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的现象,通过观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形成抽象的理性认识。例如,观察根尖的结构、叶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在试题呈现方面,会给出一些新情景和观察实验,考查教材中做过的观察实验,考查基础知识和概念,要求考生明白教材中观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等。观察方法:一是观察的顺序,要按照从外向内(或从内向外)、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一定的顺序,切不可看到什么是什么,以免遗漏解题信息。二是思考图中相关结构的联系,在观察清楚图示结构以后,还要思考各结构间的联系,从联系中寻找教材概念。观察实验中比较典型的一类是和显微镜有关的实验。【解题要点】读:细读资料或所给实验,再联系教材实验。思:思考实验所要揭示的生物学原理或者概念。联:联系和结合考题作答。1 图ZT2-1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图ZT2-1A.血管是动脉B.血管是静脉C.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及躯干部以免其乱跳D.血管是毛细血管,可观察到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答案 C解析 A正确:图中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B正确:图中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C错误: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并经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D正确: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是毛细血管。2 回忆一下你所做过的以下实验,其中操作过程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名称操作过程A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B观察叶片结构制成临时切片,用碘酒染色,使染液浸润到标本全部部位C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D观察血液的流动用高倍镜观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流动答案 A解析 A正确: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错误: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叶肉细胞含有颜色,不需要染色就可以。C错误: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不用调节粗准焦螺旋。D错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1.某兴趣小组欲“观察猪的小肠绒毛”,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B.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C.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D.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浓盐水中观察2.下面是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图像从图中的甲转为乙,规范的操作步骤,以及由甲变成乙后的视野亮度变化为()移动载玻片调大光圈(或改用凹面镜)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转动粗准焦螺旋图ZT2-2A.变暗B.变亮C.变暗D.变亮3.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地点鼠妇只数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24种花的湿花盆下18干草地中2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4.观察猪的心脏并进行相关实验,请结合心脏解剖模式图(腔室标注ad,血管标注)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图ZT2-3A.d的壁最厚,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B.a、b内都是静脉血,c、d内都是动脉血C.b与,d与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D.如果扎紧,从内向心脏灌水,水将从流出5.观察长骨的结构,回答以下问题(在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图ZT2-4(1)骨的基本结构有、骨质和三部分。(2)对骨折后骨的愈合有重要作用的是中的。(3)骨质由致密坚硬的和结构疏松、呈蜂窝状的两部分组成。(4)正常情况下的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内。6.2018衡阳根据你所做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发现蚯蚓在糙纸上比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填“快”或“慢”)。实验后,应将蚯蚓怎么处理?。(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取材前,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其作用是。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清水、浓盐水、烧杯等按如图ZT2-5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图ZT2-5(1)实验中萝卜条的大小、质量等要相等,这是因为该实验的变量是,其他因素要。(2)观察比较萝卜条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盛放的可能是;观察比较萝卜条的变化,可知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填“失水”或“吸水”)过程。(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的缘故。8.观察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在实验中,他们画下了菜豆种子及其萌发后的幼苗结构示意图。图ZT2-6(1)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左图中的。(2)如图中的7是由左图中的发育而成的;菜豆种子萌发时,营养物质由提供。(3)菜豆开花后,经传粉和受精作用,受精卵将发育成菜豆种子中的结构。(4)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观察之前先把种子浸软B.用解剖刀把种皮削掉,以便观察内部结构C.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结构D.结构4处滴加碘酒,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9.根据“观察鸟卵的结构”实验,回答问题。图ZT2-7(1)用解剖剪后端轻轻地将鸡蛋钝端的卵壳打破:用镊子剥去钝端的碎卵壳,再撕破外卵壳膜,即可以看到,该结构可贮存空气。然后用解剖剪剪破内卵壳膜,小心地将鸡蛋内的物质倒入培养皿里进行观察。(2)培养皿里透明胶状物质内有卵黄。卵黄上有一个白色的小点,它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3)鸟类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从哪里获得的?。(4)鸡卵外层有和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散失,这些都有利于鸡在陆地上繁殖后代。类型二与显微镜有关的实验【题型点悟】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熟练地使用光学显微镜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属独立操作水平。近年来,涉及光学显微镜的知识点是中考中的重点,且考查形式多样。【解题要点】1.光学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节焦距观察。调节焦距用准焦螺旋。调节光亮用光圈和反光镜。2.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像长度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积。物像面积的放大倍数是物像长度的放大倍数的平方。3.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4.显微镜成像:倒像(上下左右均颠倒)5.显微镜的使用:先低倍(对光、安放装片、调焦、观察)后高倍。因为低倍镜视野大而容易找到细胞。调焦:低倍镜(先粗后细)、高倍镜(只用细准焦螺旋)。污点可能在物镜、目镜、装片上,看污点跟着哪个结构移动。 2018乐山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对光时应选用高倍物镜B.降低视野亮度应用反光镜的凹面C.当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时,物像向左方移动D.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则物像被放大50倍答案 C解析 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先对光,对光时,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为在低倍镜下,视野大,容易发现物像),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反光镜朝向光源),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为止,A错误。大光圈和凹面镜可以使视野中的光线变强,外界的光线暗时,可以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更多的光线进入镜筒,B错误。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当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时,物像向左方移动,C正确。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物像被放大400倍。1. 2018襄阳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图ZT2-8A.甲、乙B.甲、丁C.乙、丙D.乙、丁2.2018南充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叙述错误的是()A.玻片标本写有“69”字样,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也是“69”B.显微镜的倍数越大,则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D.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避免出现气泡3.2018福建如图ZT2-9是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看到的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操作可能是()图ZT2-9A.涂抹不均B.盖盖玻片不当C.染色不均D.放大倍数过大4.2017营口如图ZT2-10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其操作过程与结果不匹配的一项是()图ZT2-10A.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B.向右上方移动玻片使右上方的图像移动到视野正中央C.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有污点擦拭反光镜D.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时滴加碘液5.显微镜是中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常用的实验用具,显微镜的结构模式图如图ZT2-11,请据图回答问题:图ZT2-11(1)在对光过程中,要转动9,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应使用结构9的镜。若在1中能看到明亮的白色圆形视野,说明对光成功。(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12。(3)若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字母“p”,且位于视野中的左上方,则所观察的透明纸上写的字母是,要将其移至中央,则应将透明纸向左上方移动。(4)该显微镜的物镜有两种,分别标有“10”和“4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物镜是标有“”的。类型三探究实验【题型点悟】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解答时仔细结合上下文进行补充,要注意以下事项:(1)补充实验原理类:联系教材中相关联的原理、知识点进行知识迁移,深入分析题目中与实验原理有关的内容,归纳出答题切入点和解题思路。(2)补充实验步骤类:需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审读所提供的信息中是否准确控制了实验变量,是否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补充完整实验相关内容。(3)预测实验结果类:需认真分析实验目的和相关知识,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往往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文字描述应力求简练、准确、科学。【解题要点】一、明确目的、原理和要求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和探究实验的模型二、确定和处理三种变量处理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三、分析步骤、预测结果与结论(1)分析步骤:首先分组编号;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或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2)预测结果与结论:表述方式因实验类型不同有所区别小明同学想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器材:20只蚂蚁,100克白糖,100克用醋浸泡拌匀的细红辣椒末,纸盒,塑料布,放大镜。(1)提出问题: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吗?做出假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ZT2-12:(注:白糖和红辣椒末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分别置于大纸盒一角。)图ZT2-12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观察20分钟后,记录,重复3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食物种类白糖用醋浸泡拌匀的细红辣椒末第一次觅食的蚂蚁数量/只182第二次觅食的蚂蚁数量/只173第三次觅食的蚂蚁数量/只191(2)用等量白糖和红辣椒末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的目的是。(3)此实验的控制变量是。(4)如果用2只蚂蚁来做这个实验,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5)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应该对上述实验数据做怎样的处理?。(6)分析实验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答案 (1)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2)控制实验变量(3)食物(4)不能蚂蚁数量太少,会出现偶然性(5)求3次的平均值(6)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解析 (1)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提出的问题: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吗?可以假设: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只有这一个变量,应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用等量白糖和红辣椒末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的目的是控制实验变量。(3)此实验的控制变量是食物。(4)不能用2只蚂蚁,所用蚂蚁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蚂蚁生病、受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或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蚂蚁,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5)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6)分析实验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结论: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1.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甜度对蚂蚁取食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蚂蚁数量甜度温度亮度30只甜食30 明亮或阴暗30只甜食30 明亮或阴暗A.蚂蚁数量B.甜度C.温度D.亮度2.2018武汉萨克斯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实验步骤:暗处理: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用黑色卡片对叶片的一半进行遮光处理,另一半曝光;使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以便观察;滴加碘液,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是否合成了淀粉B.该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C.暗处理是为了去掉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D.光照时间越长,实验现象越明显3.为了研究鱼鳍的作用,李明用妈妈买来的鲫鱼进行了实验。他将甲鲫鱼的背鳍捆绑,又将乙鲫鱼的尾鳍捆绑,然后和没有处理的丙鲫鱼一起放于水中观察。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鳍能保持身体平衡B.鳍能控制鱼体的沉浮C.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D.尾鳍的摆动能产生前进的动力4.2018淮安如需探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下表中可作为对照实验的组合是()培养皿编号种子的数量/粒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100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餐巾纸25 100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餐巾纸25 100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餐巾纸15 A.B.C.5.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设计如图ZT2-13所示,试管均置于37 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ZT2-13A.滴加碘液后,号试管会变蓝色B.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D.试管对照,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6.2018淮安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淮安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鱼类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订计划D.得出结论7.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选项名称操作或注意事项目的A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两支试管在37 温水中放置一段时间使唾液中的消化酶更好地发挥作用B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始终使用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干净提高实验的准确性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使实验数据更准确D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检测两瓶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8.2018济宁节选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生命科学,同学们尽情地在实验课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吧! 下表为“思迈”小组在探究“如何保鲜肉汤”时的操作处理,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内各加入50毫升肉汤并高温煮沸15分钟:标号甲乙丙瓶口敞开敞开塞消毒棉球温度25 5 25 现象变质不变质不变质(1)实验前将锥形瓶内的肉汤高温煮沸的目的是。(2)依据实验结果,小组三位同学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锥形瓶内的肉汤自然就会形成细菌B.肉汤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C.低温可抑制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9.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年要从自我做起。下面是某校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近视形成原因进行的实验探究(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眼球结构)。请结合图ZT2-14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步骤一:按照图甲装置,调整蜡烛,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至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步骤二:把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双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步骤三:左右移动白纸板,直到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步骤四:不改变原装置中凸透镜的凸度,只向右移动白纸板的位置,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图ZT2-14(1)小组讨论中,婧婧同学发言说,图甲装置中的双凸透镜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该结构曲度的大小可由进行调节。(2)洋洋同学发言说,图甲中的白纸板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该结构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3)芳芳同学说,根据对实现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可能原因是图乙中的结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所致,所以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4)莎莎同学发言说,她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天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见,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图乙结构中的变大所引起的。(5)浩浩同学说:“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我国从2013年1月1日起,通过立法加大对闯红灯司机的惩罚力度,司机看见红灯立即停车的反射过程是“红灯的光线(用图乙中序号表示)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该反应属于反射。1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些诗句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也反映了鱼、蛙等水中生活动物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但是现在这种景象越来越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某小组在学习了动物的类群及其生殖和发育内容后,想探究一下“环境污染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取三个相同的鱼缸,各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为甲、乙、丙。(2)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3)从池塘中采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平均分为三份,同时放入三个鱼缸中。(4)将三个鱼缸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定时进行观察和现象记录,最终分析比较后,发现甲、乙两个鱼缸中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低于丙鱼缸。试分析回答:(1)该实验方案中,作为对照组的鱼缸是。(2)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3)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则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类型四其他类型(模拟实验、演示实验、课外实践等)【题型点悟】模拟实验题是用一些道具代表具体的生物学因素,考查学生建立道具间联系的能力;验证实验多以生物学实验为基础(或者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实验情景),考查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课外实践多考查教材概念、实验原理的应用,在新情景、新活动、甚至是科学研究活动背景下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要点】要以教材原理或概念为基础,并能够迁移应用到试题中解决实际问题。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1)探究活动中四个苹果分别模拟了人体的哪一种情况?号塑料袋里的苹果果皮完好模拟了。号塑料袋里的苹果果皮完好,洗净、擦干,然后涂上苹果腐烂物,模拟了。号塑料袋里的苹果划破果皮多处,并将苹果腐烂物涂在伤口处,模拟了。号塑料袋里的苹果划破果皮多处,并将苹果腐烂物涂在伤口处,再用酒精涂抹所有伤口,模拟了。(2)在这项实验中,腐烂的苹果所充当的角色相当于人群中的。(3)在这项实验中,哪些量是受控制的?。答案 (1)完好无损的皮肤完好无损的皮肤上接触了病原体受损的皮肤接触了病原体受损的皮肤接触病原体后,又进行了消毒杀菌处理(2)传染源(3)皮肤是否完好无损解析 (1)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病原体进入人体的作用。号塑料袋里的苹果果皮完好模拟了人的完好无损的皮肤具有保护作用,故号苹果模拟了完好无损的皮肤。号塑料袋里的苹果果皮完好,洗净、擦干,然后涂上苹果腐烂物,模拟了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故号苹果模拟了完好无损的皮肤上接触了病原体。号塑料袋里的苹果划破多处果皮,并将苹果腐烂物涂在伤口处,故号苹果模拟了受损的皮肤接触了病原体。号塑料袋里的苹果划破多处果皮,并将苹果腐烂物涂在伤口处,再用酒精涂抹所有伤口的苹果,故号苹果模拟了受损的皮肤接触病原体后,又进行了消毒杀菌处理。(2)传染源是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在这项实验中,腐烂的苹果所充当的角色相当于人群中的传染源。(3)此实验的变量是皮肤是否完好无损,是可以控制的量。1.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发现水中有一种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单细胞生物喇叭虫。为了验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的场所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同学们将喇叭虫切成了如图ZT2-15所示的三部分。预期一段时间后,最可能再生形成喇叭虫的结构是()图ZT2-15A.B.C.D.2.小明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1)取甲、乙、丙3只相同的大广口瓶(或无色透明塑料袋),在甲瓶和乙瓶内各放入1盆枝叶茂盛的植株,丙瓶内不放植株,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并用凡士林封口,再通过导管分别向各瓶内深呼气十余次,使瓶内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图ZT2-16(2)把甲瓶放到黑暗处,把乙、丙瓶放到阳光下,2小时后,揭开瓶塞,分别向甲、乙、丙3只瓶内滴入等量的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简称BTB,当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后,会形成碳酸,BTB溶液由淡蓝色变为黄色)。仔细观察各瓶内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有什么变化。分析三只瓶中的BTB颜色分别是()A.甲瓶为黄色,乙瓶为黄色,丙瓶为淡蓝色B.甲瓶为黄色,乙瓶为淡蓝色,丙瓶为黄色C.甲瓶为淡蓝色,乙瓶为淡蓝色,丙瓶为淡蓝色D.甲瓶为淡蓝色,乙瓶为黄色,丙瓶为淡蓝色3.在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中,在液面上加适量食用油的目的是()A.防止水分的蒸发B.为了做标记C.进行对比D.为植物提供营养4.以下说法与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相符的是()A.分别代表含X、Y染色体精子的白色、黑色棋子的数量可以不相等B.代表精子的棋子和代表卵细胞的棋子数量可以不相等C.从代表精子和卵细胞的纸盒中各取出一枚棋子并记录其染色体组成,直至将盒子中棋子取尽后,统计随机结合的结果D.记录次数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的结论5.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一项重要方法。下列四项实验,科研工作者运用模拟实验方法进行模拟探究的是()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动、植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米勒研究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A.B.C.D.6.2018保定为探究酸雨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科研人员用小麦种子进行了模拟实验,除表中变量外,其余环境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发芽率统计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处理发芽率甲加入模拟酸雨30%乙加入等量清水90%A.本实验的变量是清水的多少B.多做几组重复实验可以消除误差C.只要不受酸雨影响,种子就可以萌发D.实验证明酸雨不利于小麦种子的萌发7.2018长沙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锋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ZT2-17所示:图ZT2-17(1)该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绿豆模拟,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2)用透明塑料板模拟表皮是因为表皮无色透明,这有利于绿豆模拟的结构接受充足的,进行光合作用。(3)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是,这是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应将部分剪裁挖空。8.将10枚黑棋子和10枚白棋子放入一个纸盒中,再将20枚白棋子放入另一个纸盒中,然后每次从两个纸盒中各摸取一枚棋子组合起来,记录白白、黑白的组合数量,每次取完记录后,再将棋子放回去,注意摇匀再取,共记录10次,得到下表数据;图ZT2-18为某人的体细胞内一对性染色体(a与b)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分组模拟实验结果统计记录表组合合计百分比白白26354965755252%黑白84756145354848%图ZT2-18(1)根据图ZT2-18可以判断,该人的性别为。(2)假如一个性状总是在某家系的男性成员(父亲、儿子、孙子等)中出现,那么,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填“a”或“b”)染色体上。(3)在模拟实验中,用白棋子表示含a染色体的和。(4)从上表数据分析可知,人类生男与生女的概率理论上均为。9.2018威海春雨潇潇,滋润万物,酸雨却会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那么,酸雨会不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呢?请设计模拟实验加以探究。(1)请你根据“酸雨会不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呢?”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具体问题:?(2)针对上述具体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作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3)如果用食醋和自来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实验中与模拟酸雨形成对照的水,应选用。A.蒸馏水B.自来水C.池塘里的水D.不是酸雨的雨水(4)你准备以什么现象或数据(要可观察或可测量)来呈现实验结果?。参考答案类型一1.B解析 小肠绒毛在皱襞上,需要将小肠纵剖开,放在清水中,使绒毛吸水更易于观察,在浓盐水中绒毛易失水。2.C解析 图乙气孔是图甲左下角气孔的放大,因此在使用高倍镜时,首先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气孔移到视野的中央,即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然后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最后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即可。3.B 4.D5.(1)2骨膜3骨髓(2)2骨膜成骨细胞(3)6骨密质5骨松质(4)5骨松质解析(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2骨膜、7骨质和3骨髓三部分。(2)2骨膜内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3)骨质包括5骨松质和6骨密质。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两端。骨密质质地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骨干,抗压力强。(4)3骨髓填充在4骨髓腔和5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胎儿、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成年之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人体大量失血时,黄骨髓会转化成红骨髓,又恢复造血功能。6.(1)快放回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中(2)生理盐水(3)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解析(1)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因此蚯蚓在粗糙的纸上运动要快一些。蚯蚓是有益动物,实验后要将蚯蚓放回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中。(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有利于小鱼用鳃正常呼吸。7.(1)溶液的浓度相同且适宜(2)浓盐水吸水(3)大于解析(1)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必须是唯一的。该实验探究的是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因此变量只能是溶液的浓度,而实验中萝卜条的大小、质量等其他因素都要相同。(2)观察比较萝卜条的变化,萝卜条失水了,说明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可推测A中盛的是浓盐水。观察萝卜条的变化,萝卜条膨胀了,说明B烧杯中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吸水的过程,因此B烧杯中盛的是清水。(3)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失水。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会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的缘故。8.(1)3胚根(2)24(3)5胚(4)A解析 题图中,1为胚轴,2为胚芽,3为胚根,4为子叶,5为胚,6为种皮,7为茎叶,8为根。(1)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2)茎叶由胚芽发育而来。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3)传粉受精之后受精卵发育成胚。(4)在观察种子之前,要浸泡种子使种皮变软,便于进一步的观察;用镊子剥去种皮,避免损坏种子的内部结构;观察种子的结构应该用放大镜,不是显微镜;结构4为子叶,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不是淀粉,所以不会变为蓝色。9.(1)气室(2)胚盘(3)卵黄(4)卵壳解析(1)用解剖剪后端轻轻地将鸡蛋钝端的卵壳打破;用镊子剥去钝端的碎卵壳,再撕破外卵壳膜,即可以看到气室,该结构可贮存空气。然后用解剖剪剪破内卵壳膜,小心地将鸡蛋内的物质倒入培养皿里进行观察。(2)培养皿里透明胶状物质内有卵黄。卵黄上有一个白色的小点,是胚盘,它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3)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4)卵壳和卵壳膜都有保护作用。类型二1.B2.B解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玻片标本写有“69”字样,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也是“69”。显微镜的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避免出现气泡。3.B解析 题图中视野内出现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造成的。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4.C解析 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而反光镜上的污点只能改变视野亮度,不能出现在视野中。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反光镜上。5.(1)反光镜凹面目镜(2)细准焦螺旋(3)d(4)10解析 题图中,1是目镜,2是镜筒,3是转换器,4是物镜,5是载物台,6是通光孔,7是遮光器,8是压片夹,9是反光镜,10是镜座,11是粗准焦螺旋,12是细准焦螺旋,13是镜臂,14是镜柱。(1)对光时,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2)粗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3)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给一个字母或者文字,在显微镜上看到是什么样子,最好把这个字母或者文字写到纸上,旋转180度,“p”旋转180度后是“d”。(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细胞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小的物镜,即“10”物镜。类型三1.B解析 B中的甜度是实验的自变量,需要设置不同的甜度。2.D解析 用清水漂洗经酒精脱去叶绿素的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这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暗处理: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段时间,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这样就说明了,实验中用碘液检验出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绿叶光照时间越长,光照部位产生的淀粉有可能会运输到遮光部位,实验现象反而会不明显。3.B解析 根据实验设计甲、丙鲫鱼对照可以探究鳍能保持身体平衡和保持前进的方向;乙、丙两条鲫鱼对照,可以探究尾鳍的摆动能产生前进的动力。鱼体在水中的沉浮由鳔控制,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4.B解析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如果用培养皿与进行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若需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应选用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5.D解析 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试管不变蓝色、变蓝色;与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不能形成对照。与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与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而不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与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6.B解析 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某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鱼类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7.D解析 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气体含量由高至低的均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均含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点燃的细木条一般应用在种子萌发时,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快熄灭的细木条一般应用在光合作用时,检测氧气的产生。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主要成分含量如下表:气体成分环境中的气体(%)呼出的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8.(1)高温灭菌,杀灭锥形瓶和肉汤中的细菌等(2)A解析(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高温灭菌,杀灭锥形瓶和肉汤中的细菌等,以免锥形瓶和肉汤中原有细菌等对实验的影响。(2)丙瓶用消毒棉球塞住瓶口3天后肉汤不变质,表明肉汤里不能自然形成细菌,故A错误。甲、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中的细菌能否进入肉汤,甲瓶敞开瓶口,空气中的细菌能进入肉汤,3天后肉汤变质;丙瓶用消毒棉球塞住瓶口,空气中的细菌不能进入肉汤,3天后肉汤不变质,因此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故B正确。甲、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甲瓶25 3天后肉汤变质;乙瓶5 3天后肉汤不变质,因此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故C正确。9.(1)2晶状体5睫状体(2)7视网膜(3)2晶状体(4)3瞳孔(5)7条件解析 题图中,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瞳孔,4是虹膜,5是睫状体,6是玻璃体,7是视网膜,8是脉络膜,9是视神经,10是巩膜。(1)白纸板相当于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人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凸度变小。(2)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形成倒置的物像,因此图甲中的白纸板是模拟视网膜。(3)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收缩的睫状体不能恢复,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物像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人就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纠正。(4)图甲中的虹膜的收缩和舒张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多少。(5)红灯的光线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再发出神经冲动,到达效应器,做出停车的动作,此过程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后天形成的反射活动,是条件反射。10.(1)丙鱼缸(2)各鱼缸中已孵化的蛙卵的数量(3)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类型四1.B2.B解析 在黑暗环境中,甲瓶中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样,甲瓶中内的氧气就会由于植物的呼吸作用而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多。乙瓶放在阳光下,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丙瓶中没有植物,瓶中的气体没有变化。把甲瓶放到黑暗处,把乙、丙瓶放到阳光下。2小时后,揭开瓶塞,分别向甲、乙、丙3只瓶内滴入等量的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则甲瓶为黄色,乙瓶为淡蓝色,丙瓶为黄色。3.A解析 容器中的水可由液态直接变成气态散失到空气中,所以在液面上加适量食用油的目的是在液面上形成一层膜,防止水分的蒸发。4.B解析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代表含X、Y染色体的精子的白、黑棋子数量应相等,代表精子和卵细胞的棋子数量可以不相等。记录的次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记录次数较少,可能具有偶然性,使结论偏离真实情况。5.A解析 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的心率,其他三项均是模拟实验。6.D7.(1)叶肉叶脉(2)光照(3)气孔体内水分散失解析(1)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该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绿豆模拟叶肉,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2)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进行光合作用。(3)题图中是气孔,是保卫细胞。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所以应将部分剪裁挖空。8.(1)男性(2)b(3)精子卵细胞(位置可对换)(4)50%(或1/2)解析 由题图可知,此人的一对性染色体大小不一,已知人的X染色体大于Y染色体,a表示X染色体,b表示Y染色体,因此该人性别是男性。a表示X染色体,因此用白棋子表示含a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9.(1)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2)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3)B(4)种子的发芽率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