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总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二 文言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92446814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总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二 文言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总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二 文言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总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二 文言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古诗文积累与阅读读第第3 3篇篇 孟子孟子三则三则 (一)鱼我所欲也(一)鱼我所欲也一、重点一、重点词语积累词语积累1.1.通假字通假字(1 1)故患有所不辟也)故患有所不辟也_通通_,意思为,意思为_(2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通通_,意思为,意思为_(3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通通_,意思为,意思为_通通_,意思为,意思为_辟辟避避躲躲避避辨辨辩辩辨辨别别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意思德德得得语气助词语气助词欤欤与与(4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为身死而不受_通通_,意思为,意思为_2.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 1)一箪食,一)一箪食,一豆豆羹羹 古义:古义:_ _ _ 今义:今义:豆类植物豆类植物(2 2)万)万钟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古义:古义:_ _ 今义:今义:计时器具计时器具从前从前向向乡乡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古代盛古代盛羹汤或其他食物的器皿羹汤或其他食物的器皿) )古代的一种量古代的一种量器器3.3.重点实词重点实词(1)(1)鱼我所鱼我所欲欲也也 欲欲FF:_(2)(2)二者不可得二者不可得兼兼 兼兼EJEJ:_(3)(3)故不为故不为苟得苟得也也 苟得:苟得:_ _(4)(4)死亦我所死亦我所恶恶 恶恶EJEJ:_(5)(5)故故患患有所不辟也有所不辟也 患:患:_(6)(6)非独贤者有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也也 是是EJEJ:_ 心心EJEJ:_喜爱喜爱同时具有同时具有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苟且偷生”的意思的意思( (苟且获苟且获得,指只为生存而不择手段得,指只为生存而不择手段) )憎恨,讨厌憎恨,讨厌祸患,灾难祸患,灾难此,这样此,这样心思,思想感情心思,思想感情(7)(7)贤者能勿贤者能勿丧丧耳耳 丧:丧:_(8)(8)一一箪箪食,一豆羹食,一豆羹 箪:箪:_(9)(9)弗弗得则死得则死 弗弗FF:_(10)(10)蹴蹴尔而与之尔而与之 蹴:蹴:_(11)(11)乞人乞人不屑不屑也也 不屑:不屑:_(12)(12)万钟万钟于我何于我何加加焉焉 万钟:万钟:_ 加:加:_(13)(13)妻妾之妻妾之奉奉 奉:奉:_丢掉丢掉( (丧失丧失)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不不用脚踢用脚踢( (践踏践踏)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这里指高位厚禄这里指高位厚禄( (优厚的俸禄优厚的俸禄) )益处益处( (增加,指带来的好处增加,指带来的好处) )侍奉侍奉(14)(14)是亦不可以是亦不可以已已乎乎 已:已:_(15)(15)此之谓失其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本心:本心:_二、课文理解与迁移二、课文理解与迁移( (一一) )选择题梳理选择题梳理【针对文言选择题梳理】【针对文言选择题梳理】1 1“鱼鱼”比喻比喻“生生”,“熊掌熊掌”比喻比喻“义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的是引出“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的命题,同时暗含“生生”与与“义义”孰轻孰重的关系。孰轻孰重的关系。2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运用类比,提出运用类比,提出“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主张,点明的主张,点明“义义”的价值高于生命,这一句的价值高于生命,这一句是本文的主旨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是本文的主旨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舍生取义”。停止,放弃停止,放弃( (止,罢休止,罢休) )天性,天良天性,天良3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中“是心是心”指的是指的是“所欲有甚于所欲有甚于生生”“”“所恶有甚于死所恶有甚于死”,即,即“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甚于生甚于生”指指“义义”,“甚于死甚于死”指指“不义不义”。4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体体现了作者赞美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现了作者赞美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辱性的施舍,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即,即“义重于生义重于生”。5 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分析了见利忘分析了见利忘义的原义的原因因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贫困者的感激。从反面举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贫困者的感激。从反面举例说明例说明“不辩礼义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这句话而受万钟之禄、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这句话也揭示了也揭示了“失其本心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原因。6 6“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亦不可以已乎”中中“是是”指指“万钟则不辩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礼义而受之”。7 7“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该句中的“此此”指指“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8 8文章表现了孟子的人生态度:文章表现了孟子的人生态度:即在即在“生生”“”“利利”“”“义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生”与与“利利”而取而取“义义”,把,把“义义”置于置于“利利”“”“生生”之上的人生态度。之上的人生态度。9 9作者提作者提“一箪食,一豆羹一箪食,一豆羹”的目的:以不食一箪食,一的目的:以不食一箪食,一豆羹为事实从正面论述豆羹为事实从正面论述“义重于生义重于生”的观点,同时为下文对的观点,同时为下文对比论证比论证(“(“乡乡”与与“今今”的对比的对比) )的反例出现作铺垫。的反例出现作铺垫。1010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生生”与与“义义”的关系,的关系,并指出并指出“义义”的价值高于生命。的价值高于生命。( (二二) )简答题梳理简答题梳理【针对文言简答题梳理】【针对文言简答题梳理】内容理解类内容理解类1. 1. 当当“一箪食,一豆羹一箪食,一豆羹”关乎人的生死时,关乎人的生死时,“行道之人行道之人”和和“乞人乞人”为什么为什么“不受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答:答:“不受不受”的原因是他们有的原因是他们有“羞恶之心羞恶之心”,认为,认为“义义”重于重于“生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皆有之”,并衬托出,并衬托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的错误。2. 2. 孟子说: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课文中论述课文中论述的是哪种的是哪种“心心”?(EJ(EJ课后习题课后习题) )答:论述的是羞恶之心。答:论述的是羞恶之心。思想感情类思想感情类3. 3. 试分析:试分析:“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个问句表达了作者怎这个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样的思想感情?(2013(2013张家界张家界) )答:表达了作者对不义行为的鄙视,希望停止不义行为的答:表达了作者对不义行为的鄙视,希望停止不义行为的情感。情感。写作手法类写作手法类4. 4. 本文开头从本文开头从“鱼鱼”和和“熊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说起,有什么好处?(2015(2015云南云南) )答:作者用答:作者用“鱼鱼”比喻比喻“生生”,用,用“熊掌熊掌”比喻比喻“义义”,通过类比,生动形象地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通过类比,生动形象地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答:观点:答:观点:“正义正义”比比“生命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文章用鱼和熊掌来设喻。举例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文章用鱼和熊掌来设喻。举例论证,从论证,从“一箪食一箪食乞人不屑也乞人不屑也”可以看出。对比论证,可以看出。对比论证,第一段从正反两面说明为什么要第一段从正反两面说明为什么要“舍生舍生”;第二段从反面证;第二段从反面证明了明了“舍生而取义舍生而取义”这一观点。这一观点。拓展延伸类拓展延伸类6. 6. 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015(2015云南云南) )5. 5. 鱼我所欲也的观点是什么?分别用了哪鱼我所欲也的观点是什么?分别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阐明观点?些论证方法阐明观点?(EJ(EJ课后习题课后习题) )答: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答: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而见利忘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7. 7. 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义”,“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是最高要求。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你的看法呢?(RJ(RJ课后习题课后习题) )答:示例:我同意后一种观点,因为课文分别论述了答:示例:我同意后一种观点,因为课文分别论述了“舍舍生取义生取义”和和“舍利取义舍利取义”的行为,我们平时所遇到的,多数的行为,我们平时所遇到的,多数是在自己的切身利益与是在自己的切身利益与“义义”之间作选择,之间作选择,“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是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