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宗元永州八记主体意识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8606764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柳宗元永州八记主体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柳宗元永州八记主体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柳宗元永州八记主体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 言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我国游记散文的奇葩,其艺术魅力万古长青。对于这位模山水的高手,清朝文人林纾赞曰:“山水诸记,穷桂海之殊相,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昌黎偶记山水,亦不能与之追逐,古人避短推长,昌黎于此,固让出一头地矣。 戴伟华:?放情咏离骚柳宗元永州创作心态试论?,?*师院学报?,1994 第2期。 正因为柳子厚把山水描绘得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后世学者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特别是“永州八记的研究甚多。邓小军先生的?柳宗元散文的艺术境界?认为“永州八记的主旋律是天人合一的忘机感对忧患意识的克制,实现了“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但笔者认为“永州八记所展现的审美关系并非是主体与客体由天人相分的对立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而是柳宗元强势的主体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柳宗元对客体的主宰与控制。他既是自然的主人,也是自己的主人。本文重点探讨“永州八记最为突显的柳宗元强势的主体意识并解析影响柳宗元主体意识产生的因素及其蕴涵的生命价值。柳宗元主体意识的生命价值既是对笔者的鞭策,同时希望可以给读者一点思考。所谓主体意识,指“人的主人意识或自主活动的意识,亦就是要作外物的主人,同时也要作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意识。 杨金海:?人的存在论?,*人民1995 年版,第194页。即作为主体的我对作为客体的外物的主宰与控制,我既是外物的主人,也是自己的主人。下面本文将从两个视角探讨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主体意识:其一是在山水世界中,我是自然的主人;其二是在自我的世界中,我是自己的主人。一、 作外物的主人自然自我化在柳宗元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中,表现为我对自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始终以自然的主人这一角色出现。用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 “有我之境之说,即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上卷,群言1995年版,,第2页。 审美客体因审美主体我的主观能动性而彰现出不同的姿态。柳宗元笔下的自然山水始终有我的主观能动对自然的客观受动。“以为但凡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九,*古籍1997年版,第236页。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同上,第237页。据笔者统计,在“永州八记中,“我包括余、予、吾字出现频率就达15次。如果说第一人称“我彰显的是柳宗元主客相分的初级层次的主体意识。则“我有、“笼而有则是更高层次意义上的柳宗元强势的主体意识对永州山水的主宰与控制,突显了作为主体我对作为客体自然“万物皆备于我的意识。对他而言,我就是自然的主人。其中作自然的主人在本章中包括选择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人格化自然三个纬度。 一选择自然“山水之可取者 同上,第238页。乃“幽丽奇处也 同上。柳宗元笔下的山水世界,他始终以主人翁的角色出现。他笔下的山水世界都是经过“我之意而“取之的,都有“我为之的痕迹。这突出地表现为他有意识地选择并精心描绘一些清幽之景,建构荒寒、冷峭的山水意境,在山水中吟唱自我的情怀,释放自身孤寂、凄怆的心境。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一“过、一“缘、一“斫,一“焚,柳宗元经过了艰辛的跋山涉水之后,“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的清幽之景才展现在眼前。由此可见柳宗元是非常有意识地选择与自我心境相契合的幽丽景象的。请看以下一组游记: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九,*古籍1997年版,第236页。?始得西山宴游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假设钴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假设西山。由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假设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同上,第238页。?袁家渴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同上。?石渠记?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同上,第239页。?石涧记? 在此,我们显然能看到柳宗元追寻清幽之景的孜孜不倦。对于幽林、清泉的探寻过程,不正是柳宗元对理想自我的追求之路吗.即使是“峭险,即使是“狭不可穷。柳宗元对自己的审美对象的选择标准是非常清晰的,“山水之可取者乃“幽丽奇处也。 柳宗元跋山涉水,幽景、奇景才被开掘出来。一个“取字,我们更能感受到柳宗元强势的主体能动性。在?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中柳宗元也说:“丘之幽幽,可以处休。丘之窅窅,可以观妙。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二十八,*古籍1997年版,第231页。“幽、“丽、“奇、“窅一方面是永州地处“夷獠之乡的客观反映,但发现这些幽景,选择这些奇景作为描写的对象本身就是作者审美主体意识的一个表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对这种幽境的描写可谓到了极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上,第237页。?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四面环合给人一种封闭而压抑的“牢笼感,“环合这种自囚的行为,是对“为世大戮的反向抗争。即使身处牢笼之所,依然要与“竹树作伴。“竹树是柳宗元高洁正直的象征。他选取这一环合之景是为了建立符合自身审美倾向的领地以抗拒身处朝市之外的异化人生。只有这样,他才能实现对理想之我的价值确认。“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笔下选择的幽林孤寂得令人毛骨悚然。这种清幽之境的选择正是作者“以我观物的结果,是作者凄苦心境的产物。“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选择清幽之景作为审美对象正是柳宗元鸣不平的一种形式。他是借此不平之鸣以发泄“辅时及物之道不行于时,“欲采苹华不自由的愤慨之情。彻心的“凄暗示着多少世态的炎凉,刻骨的“寒又承载着多少人世的近乎绝望的悲怆!这凄寒、幽邃景象的选取,既凄且寒不就是柳宗元失意、孤傲心境的自我观照吗.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描写了一系列幽邃的自然意象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水尤清冽;“青树翠蔓;小石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些特立、清冽的幽境使得柳宗元失意、孤傲的心境化为具体的影象,极富感染性。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此之“情自然指的是哀怨、孤寂、凄怆之“情。柳宗元身怀“超取显美之才却“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昌武:?柳宗元评传?,*大学1998年版, 第93页。 这对于一心“将以有为的逐臣来说,无疑是判了死刑。他带着伤痛走向山水,带着伤痛离开山水,并有意识地在那幽清、寒峭的山水世界中刻下了自我凄怆的心迹。 二 改造自然“择恶而取美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七,*古籍1997年版,第227页。“择恶而取美是柳宗元的一个文学审美观。此地之“取并非仅局限于选择,“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由此可知,“取已进化为改造之意了。他不但善于发现符合自我审美倾向的山水世界,而且积极地改造穷山恶水,创造出符合自我审美品味的山水意境。“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同上。柳宗元主文以载道的创作观,他选择、改造自然并使之美化,实乃荡涤一切人间污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最好注脚。“窜身楚南极,山水穷艰险 同上,卷四十三,第369页。这是永州身处“夷獠之乡的客观写照。但柳宗元并没有消极地游山玩水,而是怀着“万物皆备于我的信念对这一片穷山恶水进展大刀阔斧地改造、创造,使之符合自我之意的审美品位。于是他开场践行“择恶而取美的审美观: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同上,卷二十九,第236页。?钴潭记?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七,*古籍1997年版,第237页。?钴潭西小丘记?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 同上,第238页。?石渠记?柳宗元对小丘、小潭、石渠如此“秋风扫落叶式地改造,为的是在这“夷獠之乡构建符合我之意的景象,确认自我在人世间的价值,也寄寓了他渴望改变自我生存状态与“除残而佑仁的“学者的人间情怀。?钴潭西小丘记?中小丘经柳宗元一“铲、一“刈、一“伐、一“焚之后,嘉木兀立,美竹、奇石显露。“枕席而卧,则给人一种“清冷冷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的美好体验。?钴潭记?中柳宗元“崇其台,延其槛,不遗余力地为自己“造乐。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自然自我化的强势主体意识决定了柳宗元的凄楚消解是短暂而易逝的,因为他未能真正“无所待地与山水实现和谐共生。在?愚溪诗序?一文中,柳宗元的主体意识更为突显: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二十四,*古籍1997年版,第201页。?愚溪诗序?柳宗元不厌其烦地以15“愚贯穿全篇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溪、丘、泉、沟、池、愚、亭、岛皆以予愚之故而见辱于愚。?愚溪对?中溪之神不甘屈愚而向柳宗元发问:“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 同上,卷十四,第112页。柳宗元坦然表示:“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得避是名耶! 同上,第112113页。溪因“我而“愚,溪是“我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主体之我控制着客体之溪,我主宰着溪的命运,我愚溪乃愚,我智溪乃智。当然,此“愚乃“智。他在?愚溪诗序?中说得很明了:“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同上,卷二十四,第201页。对“愚溪的礼赞,实则是对自我高洁品格的价值再认,当然柳宗元也流露出“有智却“屈愚的不平之气。 我们知道命名是作为主体之我对客体本质力量的展示。当柳宗元命冉溪为愚溪之后,他就成为溪的主人,可以决定溪的命运。愚溪只不过是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他强烈的主体性意识的感性显现罢了。愚溪只是自然万物的一个缩影。他要向世界宣告:我是自然的主人。 三 人格化自然“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七,*古籍1997年版,第226页。“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柳宗元一直推崇的审美观。在他的字典里,美可理解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自然界的美不会自己再现或是表现自己之美,是因为有了作为主体人的介入,有了人的情感体验,才具有审美价值。柳宗元强调的是审美关系中作为主体人的能动性对作为客体外物的受动性。在对自然的描摹中,柳宗元把自身的人格特质投射给自然物,使自然人格化。柳宗元正是借助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山水画卷,主体之“我孤傲慢立,坚贞不屈的人格魅力,方更具可感性与鲜活力,自我价值则在更高层次上得以确认。柳宗元的人格特质无疑属于执著型人格,他一旦认准了要做的事情,就决不会轻易回头。他曾自我反省道:“性又倨野,不能摧折。 同上,卷三十,第247页。他年少就立下“许国不复为身谋 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四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21页。的高远志向。永贞革新的南贬无疑给了他沉重的打击,更为凄惨的是他“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人世沧桑的巨变给他所造成的心灵创伤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一句“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 同上,卷三十二,第264页。的自我解剖让人明了他一往无前的坚韧与傲岸。因为柳宗元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通过我为可以主宰、控制一切。可见柳宗元生命素质里呈现的是一种强势的主体意识。当这一入世、“有为的主体意识不能在庙堂中施展时,柳宗元于永州的自然世界中找到了自我主体意识践行的载体。他竭力赋予永州山水以人格特质,山水有我,“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山水是“我情绪的外化。可以说,永州山水之美就是柳宗元人格美的真实写照。请看柳宗元在?钴潭西小丘记?的论述: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九,*古籍1997年版,第237页。?钴潭西小丘记? 无人问津的 “唐氏之弃地在柳宗元笔下竟如此生机勃勃。以弃地作为落笔点,实乃以“弃地自嘲,以“弃地比弃人。如此富有生机的胜景却被置于荒野中“货而不售而无人赏识,不正是柳宗元“超取显美却被朝市边缘化的自我观照吗.一个“怜字,何其真诚地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小丘有幸得“我之怜不更反衬“我何其不幸无人之“怜吗.柳宗元反而“贺兹丘更令人为之泣血。“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小丘虽被置于荒野却显示出特立、高洁之美,影射的是柳宗元被贬南荒却死守“大中之道,期待情为人所解,才为世所用的矢志不渝的信念及不屈品格。这种不屈品格在柳宗元描山摹水绘石的意象中更具可感性: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 同上。?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同上,第236。?钴潭记?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假设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假设熊罴之登于山。 同上,第237页。?钴潭西小丘记? 潭水“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展示的是柳宗元上身处逆境与世抗争的不屈不挠。“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展现的是柳宗元不与三教九流同流合污,坚持自我贞洁的高尚品格。石傲然地“负土而出,不甘沉沦地“争为奇状,则是柳宗元“有美不自闭,安能守孤根 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四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32页。审美观的最好诠释。石“突怒偃蹇是顽强生命意志的展示,同时寄予了柳宗元坚贞不屈的人格精神。石“冲然角列而上,则突出自己“将以有为的信念,展示了自我生命的力量。柳宗元“有美却只能作南囚,被朝市边缘化,这种不平感,用茅坤?唐大家柳文钞?的话说是“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 郭预衡:?唐宋八大家文集?,人民日报1997年版,第89页。 来表现对现实异化人生的不平之鸣,对自我信念的执著坚守,对自我人格的价值肯定。总而言之,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所描绘的景象都是在“夷獠之乡突显出来的胜景:水清、石奇、泉冽、山秀、木嘉、竹美、草香,这些景物与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不谋而合,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是作者自身高洁人格的写照。可见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尤其是永州八记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主人公强势的主体意识。柳宗元笔下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是审美主体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他不是为描绘山水而描绘山水,而是把自身的遭遇、性格、情绪灌注到山水中去,使山水人格化、自我化。这种自然的人格化、自我化正是柳宗元主体意识照顾的产物。二、 作自己的主人现实之我理想化柳宗元怀“超取显美之才积极投身“永贞革新,本意是“立仁义,裨教化勤勤勉勉,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三十,*古籍1997年版,第242页。正当他“将以有为之时,现实给他当头一棒,“永贞革新的夭折使他“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僇。 同上。我们知道,济世是他生命价值的所在,入仕是他实现自我理想的唯一途径。南贬永州,他却是个闲员而无所作为。理想之我与现实之我的强烈反差是一个主体意识颇强之人所不能承受的,因为“为世大僇的现实之我相对于柳宗元而言是一种“非我状态。他要改变现实对他的宣判,他要做自己的主人。于是,他带着伤痛,在自我的山水世界中自觉或是不自觉地使现实之我理想化,实现对理想之我确实认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一“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四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91页。终究未能“与万化冥合 柳宗元跋涉山水间寻求解脱,但只是短暂的消解,“我终究未能“与万化冥合。此时的柳宗元是不自觉地使现实之我理想化。如前文所述,柳宗元被贬南荒之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他心如刀割,于是他“闷即出游,“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 同上,第1199页。人世间的深重苦难使他几近疯狂地寻找寄托,开释苦闷。“长吟哀歌,舒泄幽郁,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三十六,*古籍,第296页。可见他是为了排解凄楚而跋山涉水,想借游山水释放心的郁闷,以求得心灵的平静。很遗憾他没有找到当年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适感,也没有真正获得王维“随意春芳歇,王自可留的忘机感;更没有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感。无奈他不能完全解除忧患和痛苦,他只能在人世的苦海中漂游因为他属于游山水却知返航的主体意识极强的“北归一族。就如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所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同上,卷二十九,第236页因为对于“至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三十四,*古籍同上,第278279页。的理想之我之“意近似极点地执著,以致于“梦亦同趣。可以说他的出游求解脱只是白白的旅行了一趟。再看以下一组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同上,卷二十九,第236页。?始得西山宴游记?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同上。?钴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上,第237页。?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以上几篇游记典型地反映了柳宗元“自肆于山水间的心境轨迹:南迁被朝市边缘化而心情苦闷游山水以求释怀醉美景暂时忘怀“至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理想之我的强势介入强制开释终究未能实现“与万化冥合的苦闷。苦闷而来,苦闷而去,这显然是一个循环。无论他怎么排解,他始终在原地徘徊。这种心境,柳宗元在?与翰林建书?中对自身有着清醒的认识: 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则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痏。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三十,*古籍1997年版,第249页。 柳宗元的“造乐体验为何会如此短暂.他接着自我剖析道: 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支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明时百姓,皆获欢乐;仆士人,颇识古今理道,独怆怆如此。诚缺乏为理世下执事,至比愚夫愚妇又不可得,窃自悼也。 同上。“顾地窥天,不过寻丈,这狭小空间给人一种牢笼、压抑的被囚感,但又何尝不是柳宗元生存空间被无限挤压的辛酸映照呢.“终不得出影射的是“不在量移之限的遭遇,可怜他全部的心思却在“为理世下执事,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如此悬殊,无所作为的生命荒废感使他痛不欲生,哪里还有什么“乐可言。“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他愈是想解脱,他愈是不能释怀,他愈是想承受囚徒生活的现实,他愈是忘不了“显至德,扬大功 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一,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0页。的理想。他曾试图坦然地承受“僇人的现实之我,但他骨子里却人在山林心在朝市。每每那个“至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理想之我的强势侵入并征服了现实之我,他只能作消极的回避,他只能借山水以“自悼,之后又匆匆离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九,*古籍1997年版,第237页。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相乐到“寂寥无人再到“记之而去,没有过多的舒幽泄愤,只用离开强行断绝对理想之我的思念,给人一种痛彻心扉的悲凄感。所谓“乐,如果曾经有过,也只不过是“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四十三,*古籍1997年版,第369页。的自我回避而已。再优美的胜景也不能阻止“至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理想之我的强势闯入,理想之我征服了现实之我,促使素有的主体意识的复,而使“惴栗袭来,柳宗元只好无奈地离去。或许正是因为柳宗元用山水诗创作来“强制转移他的愤怒悲哀抑郁的情结 黄云眉:?韩愈柳宗元文学评价?,*人民,1959年版,第112页。注定了这种“升高欲自舒的解脱只能无功而返。可以说他的出游只不过是“白白地旅行了一趟。望衡先生可谓一语中的:“意欲出世,却未能出世,出望解脱,却未能解脱貌似旷达,难掩悲愤!这就是柳宗元的真面目。 陈望衡:?论柳宗元的自然美学观?,?船山学报?1987年第1期。二“为情造文“出而传于世 即使柳宗元“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二十四,*古籍1997年版,第201页。地模山水也不能“以文墨自慰。因为他虽然身处政治的边缘,但始终也没有忘记过“大中之道,加上身处南荒无所作为的巨大反差使他不甘于生命沉沦的意识愈发强烈。生命意识之强度决定其主体意识之深度。孤寂而苍凉的十年南迁对一个满怀济世情结而生命意识顽强的人来说,辛酸苦楚是何等深重。柳宗元一句“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同上,卷四十二,第362页的不容许生命荒废、不容许碌碌无为的心志之坚韧与真切实着令人为之悲戚。对于这么一个“既受禁锢而不能即死者,以为久当自明 同上,卷三十,第247页。的狷者,谁都不会忍心打击、伤害他“将以有为的热诚之心。“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四十二,*古籍1997年版同上,第363页。,对于一个惜时如金的逐臣而言是怎样一种折磨!可怜在山水世界中,他甚至宁愿选择忘记了那个“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的现实之我,直接向“至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理想之我进发。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同上,卷二十九,第237页。?钴潭西小丘记?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同上,第238页。?袁家渴记?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同上。?石渠记?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同上,第239页。?小石城山记? 上述一组游记集中反映了柳宗元“为情而造文的意图“出而传于世,他渴望在仕途路上“励才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仕途是他实现理想之我的唯一途径,他需要“立功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他贺小丘之“被得,影射的是自己身处被遗弃之地的不平。“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他的心事纯如白雪,他死守“大中之道,即使“抑郁苟忍以待嗣 戴伟华:?放情咏离骚柳宗元永州创作心态试论?,?*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也无怨无悔。他只渴求情为人所解,“才为世所用。“出而传于世、“好事者求之、“一售其伎柳宗元假想着自己在朝市中“励才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与其说“三不朽是他人生价值的风向标,不如说是至真至切的济世情怀促使他不能忘情于庙堂。他在自己构建的山水空间中使现实之我理想化,以确认自身存在的价值。令人心寒的是,现实似乎太残忍,非但没有给他任何立功的时机,还没收了他在山水世界中吟唱自我理想的资格,甚至过早地剥夺了他作为一个人生存的权利。三、主体意识产生的因素 一家世浸染 柳族作为一个官僚世家,自然地,柳宗元承受的是儒家伦理、儒家经典的礼教。我们知道其父柳镇为人正直,在任职期间为国为民劳心劳力,这积极用事的人生态度为柳宗元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加上柳宗元母亲深明大义、舍己为人的高洁品格的影响使其立下为国利民的宏想。柳族曾是号为“大族的显贵,但后来却沦落到“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 同上,卷三十,第246页。的凄凉。这种家世巨变激发了柳宗元重建家族辉煌,维护家族名誉的热情,于是乎他满怀期待地投身朝市间,希冀着那个“至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理想之我,不断失望不断希望二儒家文化熏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重主体自觉,强调“大我之为,积极入世, 坚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观念在个人身上是以主体意识呈现出来的。柳宗元的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他在?送娄图南秀才游将入道序?中他与娄图南共勉道:“幸而好求尧、舜、孔子之志,惟恐不得;幸而遇行尧、舜、孔子之道,惟恐不慊。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五,*古籍1997年版,第206页。虽然他也曾“自幼好佛,但是他强调的是“以儒统佛。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他说:“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 同上,卷三十二,第264页。在此“先圣之道指的就是孔子之道。儒家思想关于“明于天人之分、“人为天下贵、“万物皆备于我的论述始终立足于“我为,把发挥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看作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所在。这种主体意识深深地影响了柳宗元,所以他积极入世,高歌着“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同上,卷四十二,第357页。即使美梦再一次破灭而“翻为岭外行, 同上,第359页。只要还有半点希望,他依然要通过我为来拯救苍生。用他自己的话说:“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同上。“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生命价值所在,文人在仕途遭遇挫折、打击却又痛苦无告时为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精神上的解脱,只好求诸于或是寄情山水,寻找心灵的归宿。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下,柳宗元很自然地走上了这条道路。他钴研佛学,“求其道,积三十年,得出来的结论竟然是“不与孔子异道。王维曾经发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可怜岁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不但不能“销此“伤心事,而且累积了一份人世沉浮的厚重。许多学者认为柳宗元南迁后主体思想是佛家的禅宗,但笔者并不赞同。我们并不否认柳宗元后期创作特别是诗歌表现出*些禅境,但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他骨子里令人痛彻心扉的入世情怀。“仕虽未达,无忘生人之患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三十二,*古籍1997年版,第264页。是他的墓志铭,可见儒家的“入世思想是其生命之魂。正是如此深刻的儒家济世思想深深地钉在柳宗元脑子里,所以他生命素质里呈现的是一种强烈的主体性的自我意识,则折射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必然是“我为意识,必然是自然皆备于我的扬自我的主体意识。三人格特质 柳宗元“利安元元的热诚之心及践履未能获得掌权者的理解,“永贞革新的失败是他人生苦旅的起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同上,卷四十二,第363页。由于永州环境的恶劣,而且居无定所,还几次被大火烧毁,再加上“才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生命荒废感,把他折磨得遍体鳞伤。 前文我们有谈到柳宗元属于执著型人格,正因为这样,他的自我期许高远,生命意志坚毅。面对被边缘化而碌碌无为这种生命荒废感,柳宗元自然不能承受。于是他在山水世界中“鸣不平,因为他要做自然的主人。于是他在山水世界中与世抗争来实现对理想之我的肯定,因为他要做自己的主人。柳宗元因倡导改革而遭贬,显然是自觉地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贬谪诗人屈原“惟道是就坚持自我理想的执著精神,并把它“融贯在血液中,闪耀在性格里 尚永亮:?庄骚传播承受史综论?,文化艺术2000年版,第155页。与屈原精神的相通实质上是“高度凝聚化解不开,坚持与现实忧患作抗争,表现出对人生悲剧的最顽强克制 同上的主体意识的相通。这种坚持自我,“虽九死其尤未悔的执著,与其说是凝固化的偏执,还不如说是不屈不挠的韧性。柳宗元曾放言:“有美不自闭,安能守孤根。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四十三,*古籍1997年版,第377页。自恃“有美的柳公,当然不会甘于平庸,安于现状。他既要作自然的主人也要作自己的主人。柳宗元确信自身“辅时及物之道总有会实现的那一天,他的才总会有“为世所用的那一天,他的道总会有“行于时的那一天。“少时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四十三,*古籍1997年版同上,第375页。柳宗元以一腔热血的入世情怀踏入官场,希冀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其普济苍生的高远理想。“永贞革新的夭折使他“风波一跌逝万里,但“种漆南园待成器 同上。却何其坚毅!他的生命意识之强度决定其主体意识之深度。孤寂而苍凉的十年南迁对一个满怀济世情结而生命意识顽强的人来说,辛酸苦楚是何等深重。柳宗元一句“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同上,卷四十二,第362页的不容许生命荒废、不容许碌碌无为的心志之坚韧与真切实着令人为之悲戚。对于这么一个“既受禁锢而不能即死者,以为久当自明 同上,卷三十,第247页。的狷者,谁都不会忍心打击、伤害他“将以有为的热诚之心。“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同上,卷四十二,第363页。,对于一个惜时如金的逐臣而言是怎样一种折磨!柳宗元如此凄切地慨叹时间的飞逝:“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尚永亮先生在?论柳宗元的生命悲感与性格变异?中提到“人对生命看得愈重,由此导致的痛苦便愈深;人愈是执著于自我,便愈是难以摆脱焦虑和苦闷;人愈是痛感时间的无情,无情的时间就给人愈发残酷的报复。 尚永亮:?论柳宗元的生命悲感和性格变异?,?文史哲?,2000年第4期。岁月蹉跎,加上“复起为人、“将以有为的实现理想之我的激切,他怎能不痛!“想排遣而不得,欲麻痹而不能,历久弥新,不可终止的生命悲感 同上挥之不去。如果柳宗元能豁达一点、超脱一些,或许他的痛苦就不至于则深重。但他是一个心性激切,认准了就不会回头的人;他是一个执著于自我理想的人。所以,豁达、超脱,这与柳宗元没有交集。执著的强度决定了其痛苦的深度,因为过于执著,所以痛苦排解不去。柳宗元就这样忍受着这非人间的深重苦难在山水世界中吟唱自我的价值、释放自我生命的能量。四、结 语我们知道,封建社会的文人遭贬之后为寻找心灵的归宿而归依或走向山水是最为普遍也最为见效的一剂良药。对多数人而言,大自然是冶性情,忘却人世忧患的最正确选择。他们在山水世界中实现“万物与我为一的忘俗忘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何其的自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何其的洒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何其的豁达。柳宗元也曾试图在山水中“与万化冥合,无奈他遭受的人生苦难太过深重,无奈他对自我济世的理想太过执著,每每“升高欲自舒,不由自主地“弥使远念来。他始终没有真正地实现与山水的和谐共生。对他而言,“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在乎山水之间,他只在乎那个“至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理想之我。他笔下的自然是其全部心事的视像。透过这些可感可视的影像,我们感受到的是柳宗元强势的主体意识对自然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不过是柳宗元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罢了。 柳宗元短短人生四十七年却经历了人世间最为深重的苦难,但他没有消极地承受命运的宣判,而是借饱含“一把辛酸之笔与世抗争。柳宗元笔下的山水就是其与命运抗争的匕首,于山水中他流露真情,于山水中他显现人格,于山水中他吟唱“至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理想之我。柳宗元与山水的关系是一种作为主体之“我对作为客体之“自然的主宰与控制。“永州八记中无论是选择自然、改造自然还是人格化自然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柳宗元在山水世界中的主体意识。柳宗元跋涉山水间寻求解脱,但只是短暂的消解,却终究未能“与万化冥合。因为他念念不忘“至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理想之我,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带着伤痛,在自我的山水世界中自觉或是不自觉地使现实之我理想化,实现对理想之我确实认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自然山水只不过是柳宗元实现理想之我,确认自我价值的载体而已。对“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的执著,使他在山水世界中践行着“知不可而愈进兮,誓不偷以自好 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九,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14页。的愚公移山式的悲壮之举。“当一个人跳出了狭隘的小我的牢笼,而将其全副精力贯注在一个更为宏远的目标时,他便具有了一种般的热情和自觉的使命感,便拥有了承当整个民族与人类沉重的负荷的巨大能量,他的意志、精神由此获得了提升和强化。 尚永亮:?庄骚传播承受史综论?,文化艺术2000版,第156页。同时他以“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坚决的自我信念,与各种外在压抑相抗争,维护了自我的操守和人格的尊严。 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大学2004版,第155页。“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 柳宗元:?柳宗元全集?卷三十,*古籍1997年版,第244页。柳宗元早已逝去,但其“将以有为的真诚的主体性精神必将鼓励着一代代炎黄子怀着中华复兴的热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主要参考文献专著类1黄云眉. 愈柳宗元文学评价M. : 齐鲁书社, 1980年2吴小林. 柳宗元散文艺术M. : 人民,1989年3郭预衡. 唐宋八大家文集柳宗元文M. : 人民日报,1997 年4柳宗元. 柳宗元全集M. : 古籍,1997年5昌武. 柳宗元评传M. : 大学,1998年6尚永亮.庄骚传播承受史综论M. : 文化艺术, 2000年7翟满桂. 一代宗师柳宗元M. : 岳麓书社, 2002年8尚永亮. 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M. : 大学, 2004年9吴文治、汉强. 柳宗元大辞典M. : 书社, 2004年论文类1王峰. 柳宗元?永州八记?审美心理透视J. 高师学报2007年第3期2王耀辉. 寄情山水托物抒怀柳宗元?永州八记?的艺术特色J. 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3王劲松. 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道家文化解读J.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4许连军. 略论“永州八记的骚怨寄托J. 师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5尚永亮. 寓意山水的个体忧怨和美学追求 论柳宗元游记诗文的直接象征性和间接表现性J. 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6尚永亮. 论柳宗元的生命悲感和性格变异J. 文史哲2000年第4期7铁星. 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美感性J. 学刊1995年第2期8司马德林美国. 贬谪文学与柳的山水之作J. 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9望衡. 论柳宗元的自然美学观J. 船山学报1987年第1 期.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