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与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分析报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8243264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与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论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与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论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与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及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摘 要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而其中的专利权被越来越多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所运用。他们利用我国不发达的知识产权体系和较低的研发能力。在资金进入之前便制定好专利战略。本文从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实行专利战略入手,分析了其国外企业专利发展现状和我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关键词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建议目录引言11.专利战略的相关概述21.1 专利战略的基石:专利与专利权的概述21.2专利战略的概念21.3专利战略体系的特点22.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专利发展现状的对比与问题分析32.1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专利申请与授权现状及特点32.2我国企业专利发展存在的问题73跨国公司在中用的专利战略及我国企业采用的战略比较83.1跨国公司在中国主要采用的专利战略83.2国企业专利战略的运用的现状113.3两者采用的专利战略的原因分析134.我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专利战略的对策建议13结论语16参考文献17英文摘要18引言自从专利制度和法规从欧洲诞生并引进世界各地以后,专利权犹如一把被授予的宝剑,谁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排除竞争对手、控制市场的资本。正因为这样,随着中国经济从80年代的高速起飞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跨国公司便利用中国薄弱的知识产权意识,在将资金引入中国之前制定好严密的专利战略,对中国专利进行封锁,并且还将专利与技术标准结合在一起,一旦我国企业使用这个标准,就要为其支付昂贵的专利许可费。我国如今已跃居世界GDP第三大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世界第二。但同时纵观我国的产业结构,我国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现在已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超过85%。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此政府意识到必须加快产业升级和优化,走信息化和知识化产业道路,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对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如何积极应对这个情况是十分迫切且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所实行的专利战略途径,相信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改善,同时本文提出了六大改善措施,相信对中国企业从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体系包围中突围而出提供有益指导。论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及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1、专利战略的相关概述1.1专利战略的基石:专利与专利权概述专利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是指法律对技术发明人或知识所有者的智慧成果、所给予的一种专有使用并独自获取财富的有形或无形产品,体现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创新方向和综合实力。我国专利法把专利主要分为三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则是一种知识产权,现代私法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权利,属于与人身权,物权,债权并列的民事权利的一种,建立在专利的基础上。它是技术发明人和国家之间确立的一种契约,拥有多少专利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实力的标准,当今世界是技术的抗衡。所以,谁拥有的专利多,也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1.2专利战略的概念专利战略在学术界并无统一的标准定义,主要指各个主要是指在知识经济竞争的大环境下,企业根据市场竞争和企业自身发展目标的要求,运用专利与专利制度所提供的法律保护和其他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利用专利情报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来打击或排斥竞争对手,争取打开并控制市场以取得最大的经济垄断利益,并为取得专利竞争优势保持自身不断发展进行谋划。1.3专利战略体系的特点专利战略服务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通过对自身及对手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能力、专利资源、市场经营状况、专利技术的竞争和发展态势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在专利调查、专利申请、专利许可或转让、专利引进、专利信息使用、专利与其他知识产权关系和专利诉讼等方面灵活利用企业的专利资源,确立一系列谋略,用以指导企业在相关技术经济领域开展竞争、打开并占领市场。其涉及的容广泛,是一个科学的、动态的体系。专利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除了具有企业战略所具有的全局性、长远性、动态性、竞争性等一般特性之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法律性。专利战略是以专利制度为基础的,而专利制度受各国专利法的制约,因此,在运用专利战略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显示出浓厚的法律性特征。2.性。除了专利申请说明书按照法律的规定必须公开之外,企业专利战略体系的各项容都属于企业的商业,对于相关人员的度要求较高。3.风险性。专利战略作用的对象是企业的专利资源,专利是企业的智力成果之一,而智力成果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价值上的变化,因此企业能否把握未来变化以做出重大的专利战略决策,正体现了显著的风险性特点。4.交叉性。竞争中,专利战略之间的运用及与企业经营中的其他战略有很高的交叉性,通常良好的专利战略需要配合企业其他战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2.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专利发展现状对比与问题分析研究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发明、实用、外观专利发展现状有助于在第三部分理解和分析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采用不同的专利战略的原因及问题,同时找到我国企业中专利战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第四部分提出对策与建议。2.1 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专利申请与和授权现状及特点根据一国整体企业的三个方面专利申请和的授权的绝对数量以及各个方面专利授予比例授予比例=专利授予量/专利申请量可知该国专利发展的特点,各个方面专利授予比例分析包括总体和三方面的个体分析。2.1.1我国企业专利研究的申请与授权现状。宏观的看,2007 年,国企业业申请发明明专利 73,893 件,比上年的的 56,455 件, 增长长 30.9,占国职职务发明明专利申请请的 68.6;国企企业发明专专利授权权为 12,85851 件,比比上年的 99,433 件,增长 36.6.2,占国国职务发明专利利授52.5。国企业业发明专利利申请和授权连续八年快速增长。见下图:2007 年,企业申申请、授权权分别占国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总量的48.3和 40.0.2。2001 至 2007 年,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占比例连续七年保持上升态势,说明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越来越浓,企业专利的研发越加重视。微观的看,2007 年,在国企业中,华为技术发明专利申请达5,203件,高居榜首,中兴通讯股份以4,787 件申请居第二位如表1。华为技术发明专利授权1,219件,排名第一,友达光电股份以406件授权跃居第二如表二。表 1 2007 年国发明专利申请请量居前十位的企业 序号企业业名称数量 1华为技术55203 2中兴通讯股份44787 3鸿海精密工业股份11630 4鸿富锦精密工业11586 5市海川实业股份11131 6海川色彩科技11076 7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762 8中国石油化工股份746 9英业达股份625 10比亚迪股份623表 2 2007 年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前十位的企业 序号企业名称数量1华为技术12192友达光电股份4063乐金电子电器381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3585中兴通讯股份1996威盛电子股份1987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1808鸿富锦精密工业1749联想16510鸿海精密工业股份1612.1.2跨国公司在中国专利的申请的现状宏观的看,截止到20XX,跨国公司在我国申请专利的数量已经超过总量的30%,其中发明专利已经接近40%,在高技术领域,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量达70%,远远高于国企业的申请量。同时记录表明自2000 年起,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八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7 年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比上年增长4.5,其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申请超过一半,达56.3。国外发明专利授权比上年增长10.1。微观的看,20XX国外企业发明专利申请为 88,004 件,占国外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 95.6。其中,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发明专利申请达 3,315 件,续排名第一见表 3。松下电电器产业业株式会社社以 1,424件发明专利授权排名榜首见表 4。表 3 2007 年发发明专利申申请量居前前十位的的国外公司司企业 序号国别企业名名称数量1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33152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23293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20594日本索尼株式会社15345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5276日本东芝株式会社10817国LG电子株式会社10288日本佳能株式会社9219日本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84310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836表 4 2007 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前十位的国外公司企业序号国别企业名称数量1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14252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10963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6564日本佳能株式会社6295日本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6196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5397日本东芝株式会社4998日本索尼株式会社4939国LG 电子株式会社42610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4042.1.3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专利发展的特点特点一:以上可知近些年来国外企业在专利的发展上申请和授予都保持较快较平稳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中国企业,形势喜人。特点二:从表2、表4、表5和表1表2:表3表4显示无论发明专利总数上还是企业发明专利授予比例上,我国企业远跨国公司企业发明,表明跨国公司研究发明RD投入大,研发效率和专利申请转化率高企业发明专利授予比例高。我国企业则相对逊色很多。特点三:分析下表5知,我国三种专利总数、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上,无论是申请量、授予量还是有效量我国企业都保持着绝对数量优势,不过也凸显我国企业专利质量不高,85%以上都集中在实用型和外观设计型专利上,而跨国公司在这两种类型上只占总量的25%。表格五:国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授权/有效累计状况1985.4-2007.12合计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数量构成%数量构成%数量构成%数量构成%合计申请量4028284100.0%133467633.1%147119136.5%122241730.3%授权量2089286100.0%36445117.4%98826447.3%73657135.3%有效量850043100.0%27191732.0%29924235.2%27888432.8%国申请量331435582.3%71820721.7%146055744.1%113559134.3%授权量179037985.7%1443878.1%98002954.7%66596337.2%有效量62240973.2%9567815.4%29446347.3%23226837.3%国外申请量71392917.7%61646986.3%106341.5%8682612.2%授权量29890714.3%22006473.6%82352.8%7060823.6%有效量22763426.8%17623977.4%47792.1%4661620.5%特点四:从表5分析中同时可知,我国专利中的专利转化率低,专利垃圾率高专利有效量/专利授予量,因为我国的实用型和外观型专利审批无需实质性审查,企业可能存在专利申请泛滥现象。2.2我国企业专利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由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专利的发展现状以及各自特点,还有现实中其他情况,总结我国企业存在以下几大问题:A.专利结构不合理且专利有效量转化率远低与跨国公司。1、我国主要专利集中在不需要进行实质性申请的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专利,这其中产生了很多垃圾专利,导致有效专利转化率有效量/授权量低;2、我国专利呈现出这种特点: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而跨国公司却恰恰相反,是: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 发明专利,这是结构极不合理的体现。综合表1表2、表3表4、表5。B.自主知识产权少,出现受制于人的局面。 从表五和A中分析,反映出我国发明专利占有效专利总量比例小,且我国发明专利总量核心专利战略该战略是企业基于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为保持自己新技术,新产品竞争优势,将其核心技术或基础研究作为基本专利来保护,并控制该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可以说,谁拥有基本专利,谁就可以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取得垄断地位。正因为如此,国际上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首先考虑这一策略并能长盛不衰,独占某些高新技术领域的控制权。例如,美国的施乐复印机公司在预感到复印机将风行于世时,即将自己研究开发的复印机抢先申请了其核心技术的基本专利,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取得了大量的外围专利,使复印机的销售额在10年提高到了20倍。2 外围专利战略 此战略又称为迂回专利战略。是与核心专利战略相对的战略。它是指企业围绕专利技术,开发与之配套的外围技术,并及时申请专利,布置专利网获得专利权的一种战略。外围战略有两种运作模式。一、拥有基本专利的一方,在自己专利周围设置许多原理相同的小专利组成专利网,抵御竞争对手对基本专利的进攻。大量外围专利的设置,形成以核心专利为中心,周围专利技术为网络的专利网,迫使对手放弃竞争或进行许可证谈判。二、在他人基本专利周围设置自己的专利网,以遏制竞争对手的基本专利,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力量,获得竞争优势,这种最适合跟随者或实力更小的竞争者。另外,面对基本专利持有方的其他企业还可以主动出击,乘竞争对手核心专利周围尚未设置专利网之际,抢先开发外围专利包围基本专利。3专利有偿转让战略主要包括专利权有偿转让战略和专利有偿许可使用战略两种类型,它是技术贸易的一种形式。企业研究开发出的专利技术,产品除了自己实施,生产外,还可以通过有偿转让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利益。专利有偿转让往往是企业资本雄厚,技术条件优越,在某些技术领域可能存在相当多的专利的大企业所采取的一种策略。例如,SONY和日立公司每年申请专利3000多件,拥有有效专利10000多件。对于这些专利,企业不可能都由自己实施,于是就可以在符合企业经营宗旨的前提下,以专利技术的转让或出售专利技术使用许可证的形式收回技术研究开发成本,并从中获利。如日立公司仅靠出售专利许可证,每年收取的使用费多达70亿日元。其实这种战略还有另外一种形式专利与产品相结合战略。是指专利权人在许可他人使用本企业专利时,要求他人必须同时购买自己的专利产品,借以扩大本企业产品的销售量,提高企业竞争地位的战略,主要用于信息服务业等知识产业。4商业方法专利化战略 商业方法作为企业所拥有的系统技术方法,是富有价值的智力资产。企业在运用商业方法从事经营活动或处理信息的同时,这种特有的知识将不可避免向外扩散,最终必然导致商业方法从企业的智力资产演变为人尽皆知的公共知识,其稀缺程度越来越低,价值也不断减少。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商业方法发明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降低运作成本,还可以为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和价值。商业方法专利化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的超额利润,另一方而也激励了企业的创新,使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显著的提高,使企业在特定时期保持竞争优势。如Google宣称已经发明了一种利用网络自动发送广告的创新方法,并将这种方法申请了专利。专利容包括利用自动广告伺服器的广告发布系统,该服务用于提供基于关键词和容的目标广告,广告将被直接嵌入到被浏览网页的容中去,能够大大提高网络广告的宣传效果,专利还涵盖了自动计费系统。获得商业方法专利后,即使Google的竞争对手在技术上能够实现这种方法,也只能承受沉重打击。它们要么支付专利费,要么发明其他商业方法,其它别无选择。5行业技术标准推广战略.此战略又称跨国公司的专利开放战略,是一种有目的的免费开放专利。旨在推广本公司的专利和技术,建立行业的技术标准。它主要是大公司间具有同等/类似效用和目标的专利技术竞争的结果。上述4中的商业方法专利化战略反映了跨国公司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的趋向。而有趣的是,一些有超强科技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正反其道而行之,从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转向保护和开放并举,在申请专利的同时开放大量的专利。因为一旦跨国公司公司的专利成为了行业技术标准,跨国公司可向按技术标准进行生产的我国企业索要高昂的许可费,且无论哪个国家生产同类的产品,必须遵守行业标准,也就必须使用他们的专利。因而这些跨国公司仅凭借专利及技术标准就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跨国公司间还进行专利联盟,控制技术发展和相关的世界市场。举个反面的例子,例如在TCP/ IP和NetBeni网络协议之争,Ethernet和Token Ring网络之争中,IBM所开发的Netbeui和Token Ring全都败下阵来。原因是TCP/IP和Ethernet开放得早,已经提前一步成为了产业公认的标准,而IBM的Netbeui和Token Ring虽然技术并不落后,但是因为被知识产权重重保护失去了成为主流技术的机会。在任何产业,准建立标准就意味着取得主导地位。从很多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人们不在乎哪一种技术更先进,只关心哪一种技术是主流。一项技术开放得越旱,就越有可能成为主流,从而成为产业的标准。IBM的专利开放战略正是在惨痛教训之后深刻反思的结果。6地雷战略也称专利诉讼战略或跑马圈地战略,是法律保护专利制度的充分运用。专利诉讼战略就是抢先注册专利或知识产权,充分利用专利制度保护功能的体现获取支配权。例如,跨国公司先锁定中国未来潜在市场,待发展成熟以后一举收割。这些跨国公司一般都是利用中国对于知识产权意识的薄弱性,抢先将一些几年后中国企业需要运用的技术在中国申请专利。而当中国企业逐步使用这些技术时,这些跨国企业并不提出诉讼,直到这些企业生产出的产品逐渐占领市场时,便对他们提起诉讼,要求收取巨额专利费用。以DVD专利联盟收费事件最为经典。通过对近年来国际间愈演愈烈的专利纠纷案分析,我们发现专利诉讼作为用专利权的一种策略日益受到企业重视。全球许多大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运用专利诉讼手段,各处埋下专利地雷,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手,维护自己的优势竞争地位。7恶意收购战略除了包括以上6种专利战略还不能达到压倒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份额的情况下,跨国公司还剩下最后一把杀手锏资本的优势进行恶意收购。跨国公司有着雄厚的国际背景和资金实力,如若在目标国在专利战的拼搏中不能胜利,而对方有着相当的专利积累,那么它就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入股或恶意收购,达到既侵吞专利由有协同效应的目的。3.1.2.混合型略跨国公司虽然占有技术积累优势,可以进行对竞争对手进行专利围杀,不过面对对方企业的本土优势和东道主的政策优势,他们的进攻专利战略从总体上还是会有所顾忌,全面权衡各方面的企业战略如经营战略,特别是面对国外的知名大企业,更不得不灵活应变,比如外加合作甚至防御。这就是采用混合性战略了,我们在中国专利战略在介绍它。3.2 国企业专利战略的运用的现状我国企业在无论是国际国,国的大型知名企业主要采用混合性战略为主,防御型战略为辅。广大中小企业的专利战略主要采用防御型战略为主,混合性战略为辅。这是由于我国专利发展现状特别是发明专利总量较弱的现实之举见表5。下面详细介绍各自的特征及其应用。.防御型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其他企业或单位的专利战略进攻或者竞争对手的专利对企业经营活动构成威胁时,采取的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的战略。企业防御型专利战略是为保护自身的利益或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一类战略,是利用专利捍卫自己的专利阵地,防止受他人专利制约,或对他人专利实施战略性防卫的手段。主要具体容有:1消除对方专利权战略这是排除竞争对手对本企业构成威胁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战略既可以作为企业主动进攻的手段,也可以在企业遇到专利纠纷,受到专利侵权指控时作为防御策略,实现以攻为守的目的。其实质就是利用竞争对手专利上的漏洞,缺陷或不符合专利条件的情况,运用专利法赋予的权限,启动专利权撤消程序或无效程序,部分或全部取消对方的专利权。2交叉许可防御战略一个企业不可能开发所有的技术,也不可能保证所有开发的技术都能取得专利权。如果本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的优秀专利,而竞争对手的专利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又构成妨碍时,就可以考虑实施交叉许可战略。即允许对手使用自己的专利,自己也使用对方的专利的权利,双方都不必支付费用,只需补平差价。这个策略应用于双方的专利技术为一个类型或是比较接近企业之间。这样做可以避免相互间的侵权,从而减少竞争成本。如在1997年,日本的丰田联合日产、三菱和马自达等三家公司对现有涉及到专利方面问题的产品进行大规模的清查,理清了相互间的纠,相互许可。为后来在和美国汽车业的知识产权竞争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美国汽车工业在汽车发动机方面就各自交叉许可,增强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3利用无效专利战略无效专利是指专利权已过保护期或因故提前终止的或目前不被重视和利用的专利技术。利用无效效专利战略就是从失效专利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的一种战略。在专利史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人利用飞利蒲公司放弃磁带录音机方面的专利,先后开发出品质不一的各式录音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惠普利用施乐公司遗弃技术开发出来微型打印机。4绕过障碍专利战略有些情况下竞争对手的专利权非常牢固,并且将对企业构成制约,则可以采取迂回策略,实行绕过障碍专利战略,主要方式有:绕过权项,开发不抵触的技术;使用替代技术;先用权战略;在不受专利地域保护围利用他人专利。5代工战略当一个企业被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围追堵截逼迫的走投无路是只能放弃自己的品牌和渠道为跨国公司进行代工生产,比如我国沿海很多无核心专利的加工企业。3.2进攻和防御混合型专利战略国的大型知名企业主要大部分采用混合性战略为主,防御型战略为辅。混合性战略就是企业进攻和防御混合型专利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在产品市场运作过程之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应对各种竞争对手的威胁和东道国政策的变化,采取的进攻和防御相结合的战略手段的策略。从市场围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任何的企业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当然,在专利战略的过程中,任何的企业都不可能永远处于一种进攻或者防守的状态,现实中的企业必然是执行进攻和防御混合型专利战略的企业,企业外部的环境千变万化,企业自身的地位也此起彼伏,一个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必然是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企业部资源的基础上出台并执行的。因此,综合利用进攻型专利战略和防御型专利战略是企业赢得市场地位的根本所在。3.3 两者采用的专利战略的根本原因分析无须论证:跨国公司资金实力雄厚,RD投入大,并且有着长期的专利技术积累优势和全球人才优势。而我国改革开放才将近多年,发展时间短,企业各方面无论人力、物力、财力都积累不足,弱势很明显。从表格五:国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授权/有效累计状况1985.4-2007.12也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专利主要集中在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专利,有效专利转化率低。而跨国公司专利主要集中在发明专利,同时有效专利转化率高,在中国的发明专利总量大于我国发明专利总量。所以跨国公司专利战略灵活多变而且主要以进攻型战略为主,我国企业只好采用防御性和混合性战略了。4.企业应对跨国公司专利战略的对策建议1、跟踪最新技术发展信息收集,加强研发机构与企业间的专利合作程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与运用能力 。我国企业群体应当跟踪最新技术发展信息收集基础上,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必要时可在国相关研究机构和国外相应产业聚集地设立研发中心,获取前沿的技术信息并跟踪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在市场需求为前提下,利用研究机构的资源提升公司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注重跨国公司核心专利的相关从属专利申请,形成专利群落,迫使跨国公司与国企业进行交叉许可。2、加强专利的交易引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注重引进技术后的消化,吸收,改进和创新工作,尽早摆脱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事实上,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很多企业走了一条引进一老化一再引进一再老化的恶性循环之路,比如在黑百电视机,彩色显象管的引进上就非常典型。另一方面,目前很多技术,尤其是高科技领域中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带专利保护的,鉴于我们国家的整体实力以及高新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我国企业完全靠自主开发在各方面都不现实,所以,即要加强研究开发的投入,包括人力,资金等,又要注意购买专利技术,特别是对于那些资金雄厚,正在走向国际化的国大型企业,我们要学习日企业比如三星集团的模仿创新战略,尽早构建在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利网,即能节省专利许可费用,又能够保护自己的产品和市场。3、加大企业研发RD投入,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和专利转化率。在市场竞争中, 研发RD投入水平决定一个国家和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能力。归根结底研发RD投入是专利创新源头的基础。近年来, 我国申请专利量以平均每年22 %的速度递增, 中国已进入世界专利申请大国之列注:根据最新资料中国成为20XXPCT申请第五大来源国。但我们的专利申请中却只有25 %左右得到应用, 能够形成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的仅占5 %,远小于国外专利转化率,且大部分专利都是不需要实质性调查的专利。国外企业巨大的落差意味着专利技术市场蕴含着极大的改进潜力。因此, 我国的企业应该尽快将这种潜力转化为生产力, 加大研发RD投入和专利的市场接轨,让专利技术成为推进科技创新的孵化器。4、国企业要注意结成行业专利合作与研发联盟来对抗跨国公司,同时调整专利的布局,尽可能的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甚至世界围行业技术标准。自从我国加入世贸之后,知识产权约束大加强,侵权官司越来越多,本土企业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针对实际发生的事件,我们首先应该建立企业技术联盟,以企业技术联盟对抗外国专利壁垒,只有国先联合起来才能对抗跨国公司巨人。实际上这种战略日本当年就很好的运用来保护国市场,如今他们有运用这种战略且联合其他跨国公司来侵吞我国市场。其次,国企业要积极利用国外政策来分工协作,调整专利布局,在市场上埋下地雷,打一个反围剿的专利大战,同时尽可能的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甚至世界围行业技术标准,控制整个行业。比如国际电信业三大行业标准之一TD-SCDMA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行业标准。5、寻求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意味着支持某一种科技标准、研发、宣传、采购和调节甚至允许某一技术标准凌驾于其他之上。在自主产权的行业标准建立的早期、生命周期理论中诞生与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特别需要国家的干预和各种财政支持来应对跨国公司的进攻。因为专利战略它不仅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更有利于促进自主国家安全系统的建立。我们要积极地寻求国家的干预,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扫除交易壁垒,实现专利的优化配置,同时企业要共同推动国家反垄断法的运用,逼迫跨国公司专利开放。6、大力培养专利人才,建立健全部知识产权管理。企业要提高运用专利战略的能力, 必须拥有一大批精通专利知识和专利法律、熟悉专利战略的专门人才,避免踩踏跨国公司的专利地雷,做到扫雷、排雷、产雷和布雷。目前, 除及时引进一些优秀的专利人才外训工作力度和加大激励机制外。要把专利 知识和法律的培训列为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培训的一项重要容。另外业部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积极应对外国跨国公司所提起的知识产权诉讼。结束语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一个制高点,而各企业围绕着知识产权组合展开了战略博弈。跨国公司在将外资引入中国之前,为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取得垄断优势往往制定了一系列的专利战略。而我国企业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专利制度不完善以及企业各方面积累薄弱原因使我国大部分企业无法应对跨国公司专利战略的攻击。我国企业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对比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以上六点出发积极应对,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之后,我国企业具备相应的能力对国外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进行应对,保障自己的权利并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在竞争中赢得市场!参考文献1 莉:跨国公司专利战略运用与我国企业对策研究 东南财经大学学报 20XX第2期2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统计简报20XX第一、二期3 国家知识产权局:20XX专利统计年报 备案文号:国统办函字200816 号4 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后科技投入政策研究课题组:我国与主要创新型国家科技投入的比较分析 科技 20XX第12期5郭亚辉:我国企业的专利战略探索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XX第01期6丁德明 缪荣:跨国公司专利战略新动向企业管理 20XX第05期7于志红:谈我国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20XX第09期8 .sipo.gov 国家知识产权局9 美吴霁虹桑德森下一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路径 20XX1月第一版10宁:我国企业专利战略的SWOT信息分析及应对策略. 现代情报 20XX04期Patent Strateg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he strategi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AbstractIn todays era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us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which patent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by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enter China. They use the undevelop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and lower R & D capability of China,and they have made their strategy before the funds flow into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the patent development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domestic enterprises, and discussed the patent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 concluding the main problem existing in Chinese companys patent strategy. At the end, I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Key words multinationalcorporation patent strategy suggestion24 /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