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PPTPPT学习教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6175552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4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PPTPPT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PPTPPT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PPTPPT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1得道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寡助 PPT 孟子孟子:名轲: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孔孟孟”,有,有“亚圣亚圣”之称。之称。 孟子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分痛苦。主张行“仁政仁政”以统一天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民贵君轻”的的主张,宣扬主张,宣扬“仁政仁政”、“王道王道”。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立说。 如如孟子孟子一书,一书, 现存七篇,现存七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第1页/共50页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第2页/共50页作者简介: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仁政”、“王道王道”,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与民同乐乐”, 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能安居乐业 。 孟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有不少孟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有不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长于论辩辩,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3页/共50页第4页/共50页第5页/共50页第6页/共50页听读课文,要求:听读课文,要求:1 1、听、听准准字音;字音;2 2、分、分清清句读。句读。第7页/共50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夫环而攻之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者多助,失道者寡寡助。寡助之助。寡助之至,亲至,亲戚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攻亲戚之所畔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失道寡助第8页/共50页学习指导 先要懂得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文章的论述特点。第9页/共50页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1、七里之郭 2、米粟非不多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亲戚畔之gusypn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1、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 。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3、城 非 不 高 也 。4、故 君 子 有 不 战 ,战 必 胜 矣 。/ / / / / /第10页/共50页注音和节奏注音和节奏夫夫 郭郭 粟粟 寡寡 戚戚 畔畔封疆封疆 jingfgusguqpn1、域民、域民/不以不以/封疆之界,固国封疆之界,固国/不以不以/山溪之险,威山溪之险,威天下天下/不以不以/兵革之利。兵革之利。2、得道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寡助。寡助/之至,亲戚之至,亲戚/畔之;多助畔之;多助/之至,天下之至,天下/ 顺之。顺之。第11页/共50页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对照课下注释,试疏通大对照课下注释,试疏通大意意重点探究重点探究第12页/共50页掌握重点词:1、天时天时不如不如地利地利,地利不如,地利不如人和人和2、环环而而攻之攻之 3、 委委而而去去之之4、域民域民不不以以封疆之界封疆之界 固国固国不不以以山溪之险山溪之险 威天下威天下不不以以兵革之利兵革之利5、得、得道道多助,失道多助,失道寡寡助助6、亲戚、亲戚畔畔之之 1、山里、山里之之城城 2、环而攻、环而攻之之 3、委而去、委而去之之 4、多助、多助之之至至 5、亲戚畔、亲戚畔之之之之第13页/共50页第14页/共50页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第15页/共50页第16页/共50页 分析课文分析课文第17页/共50页天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有利的天气有利的天气地理形势有利地理形势有利人心所向,上下团结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得道得道多助多助, ,失道失道寡寡助助施行施行 仁政仁政少少第18页/共50页阅读第一节思考问题:解释字词解释字词天时地利人和时令、气候、政治形势等条件。有利的地理形势。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这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讨论问题讨论问题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问题,阐述“人和” 是克敌制胜,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这两句揭示本篇的中心论点。第19页/共50页第20页/共50页第21页/共50页 三里之三里之城城,七里之,七里之郭郭,环环而攻之而不胜。而攻之而不胜。夫夫环而攻环而攻之,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然而不胜者,是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天时不如地利也。 内城内城外城外城围围语气词语气词这样看来这样看来下页下页第22页/共50页阅读第二节思考问题:解释加点字词解释加点字词三里之 城 ,七里之郭 , 环 而 攻之 而 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 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的连词,前后是承接关系 小城 表转折,但是,却 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者:指“得天时”这种情况。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然而:虽然这样,但是 这样看来表判断 第23页/共50页第24页/共50页讨论:本段(第二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 ,强调了“地利”重要性。 第25页/共50页阅读第三节思考问题:解释加线词城 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 利 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去 之 ,是 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甲衣坚韧锐利放弃离开所守之城这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而逃。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讨论 a本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第26页/共50页b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27页/共50页第28页/共50页阅读第四节思考问题:故 曰,域 民不以封 疆之 界,固国 不以 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 ,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 不战,战必胜矣。因此,所以限制疆界的国防靠 震慑施行仁政的君主到极点 内外亲戚通“叛”,背叛凭归顺,服从行仁政的君主或者第29页/共50页第30页/共50页助之君,所以,(能行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利。第31页/共50页讨论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结全文,总结全文,深化论点深化论点第32页/共50页本文按本文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论”的顺序给本文划分层次。的顺序给本文划分层次。第33页/共50页( (中心论点中心论点)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论据论据)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一方而言从进攻一方而言) ) 攻而不胜攻而不胜( (论据论据) )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守一方而言从防守一方而言) ) 守而败退守而败退( (结论结论) )得道者多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失道者寡助( (从战争到治国从战争到治国)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第34页/共50页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需要战争需要“人和人和” 论据: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治国需要“人和人和”结论: 得道多助得道多助 顺顺 失道寡助失道寡助 叛叛“人和”的实质小城环而攻之不胜城高兵利粮足不守第35页/共50页提出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一论据一: :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 ( (从进攻一方而言从进攻一方而言) )论据二论据二: : 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 ( (从防守一方而言从防守一方而言) )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得道者多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失道者寡助( (从战争到治国从战争到治国)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举例论证论举例论证论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第36页/共50页天时天时不如不如地利地利地利地利不如不如人和人和攻方失利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天时不如地利利守方失利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地利不如人和和得得道道多助多助失失道道寡助寡助“仁政仁政”板书设计举例举例道理道理域域民民固固国国威天威天下下战争战争治国治国第37页/共50页第38页/共50页本文是典型的议论文,结合相本文是典型的议论文,结合相关知识:关知识: 1 1)全文的思路怎样?)全文的思路怎样? 2 2)本文以战争为例,你认为)本文以战争为例,你认为孟子是主张打仗吗?孟子是主张打仗吗? 3 3)他写此文的真正意图么?他写此文的真正意图么? 探讨问题探讨问题第39页/共50页第40页/共50页拓展研究拓展研究1 1)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失道寡助” ” 这一古训这一古训? ?跟同学们介绍一下。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v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41页/共50页第42页/共50页n国儒家的思想国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资源,应受到我们的重视。应受到我们的重视。第43页/共50页1、读准下列字的音。、读准下列字的音。夫夫( )粟粟( )畔畔( )2、解释划线的字词。、解释划线的字词。A 七里之七里之郭郭 B 环环而攻之而攻之C 池池非不深也非不深也 D 委委而去之而去之E 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民不以封疆之界 F 亲戚亲戚畔畔之之G 地利不如地利不如人和人和 H 威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来检验一下吧!来检验一下吧!第44页/共50页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A 池池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B 兵兵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C 亲戚亲戚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4、翻译句子。、翻译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第45页/共50页(1)(1)孟子,名孟子,名_,字,字_,是,是_时代人,他是孔子以后的时代人,他是孔子以后的_。孟子孟子是一部记录是一部记录_的书。的书。(2)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的中心论点是_。提出的著名论断是。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 5 5、填空练习、填空练习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做练习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做练习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A A域域/ /民民/ /不以不以/ /封疆之界,固封疆之界,固/ /国国/ /不以不以/ /山溪之险,山溪之险,/ /威天下威天下/ /不以不以/ /兵革之兵革之/ /利。利。B B域民不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不以兵革/ /之利。之利。C C域民域民/ /不以不以/ /封疆之界,固国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不以/ /兵革之利。兵革之利。对对“得道者多助得道者多助”的理解正确的是(的理解正确的是( )A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B 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C C能施行能施行“仁政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第46页/共50页文中的文中的“道道”与下面哪个词中的与下面哪个词中的“道道”意思相近意思相近?A A道德道德B B道歉道歉C C道路道路D D王道王道“战必胜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原文)的根本原因是(原文)_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意思是(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A A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B 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限,管理百姓。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限,管理百姓。C 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D 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慑天下。第47页/共50页第48页/共50页第49页/共5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