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初一10月月考历史(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80929443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初一10月月考历史(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2022年初一10月月考历史(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2022年初一10月月考历史(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初一10月月考历史(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选择题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 两颗门齿化石B. 大量碳屑C. 古鱼类化石D. 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答案】D【解析】试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远古时期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的工具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可以说明属于原始人类遗迹,两颗门齿化石、大量碳屑、古鱼类化石不一定就是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类时期,故选D。选择题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根骨针。这说明( )(1)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能够缝制衣物(3)有了爱美观念(4)产生了宗教观念A.(1)(2)(3) B.(1)(3)(4) C.(1)(2)(4) D.(1)(2)(3)(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根骨针,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能够缝制衣物、有了爱美观念,(1)(2)(3)符合题意。发现了一根骨针不能说明山顶洞人产生了宗教观念,(4)不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选择题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B.饲养猪、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所以C不该出现,符合题意;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磨制农具,ABD项都是关于河姆渡居民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选择题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 神话传说 B. 海洋文明 C. 农耕文明 D. 游牧文明【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播种五谷和养蚕缫丝都属于农业的范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选项C符合题意;其他三项ABD与题意不符;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选择题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选择题多行不义必自毙,商纣王最终被周武王所灭,与此相关的事件是()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阪泉之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牧野之战中,商纣王最终被周武王所灭,B符合题意。涿鹿之战发生在炎黄时期,A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C不符合题意。阪泉之战发生在炎黄时期,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选择题2009年4月4日,陜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大院举行“己丑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海外同胞万余名炎黄子孙汇聚桥山,你认为他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A. 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 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C. 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D. 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海外同胞万余名炎黄子孙汇聚桥山,你认为他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A项符合题意;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与题干无关;传说中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禹治理水患,造福百姓。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选择题2010年公祭大禹陵典礼4月20日在浙江绍兴举行,150余位大禹后裔代表和2000余名海内外华人共同追念华夏圣祖的治水功绩。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A. 黄河B. 长江C. 淮河D. 岷江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为了治理黄河的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所以答案选择A。选择题民主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那么下列制度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私有制 D. 等级制【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禅让制是采用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体现了民主精神, B项符合题意;世袭制、私有制、等级制是专制社会的产物,ACD三项的制度不能体现民主精神,排除;故选B。选择题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的“文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A. 元谋县我国海拔最高的地B. 元谋县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C. 元谋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D. 元谋县是我国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元谋县是我国远古人类发源地之一,在这里发现了远古人类化石,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不符合史实,故选C。选择题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石头时代D. 金石并用时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新被为新石器时代,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选择题在历史博物馆半坡文物展厅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粟的朽粒 B. 菜籽C. 人面鱼纹陶盆 D. 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里的“半坡文物展厅”的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距今约6000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还种植蔬菜,他们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选择题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 饲养猪狗家畜B. 种植粟等农作物C. 住干栏式房屋D. 住半地穴式房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黄河流域,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粟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居住的是住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的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征。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选择题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发展,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与发展,人类可以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在一个地区长期生活成为可能,开始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B符合题意。ACD项是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选择题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发达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A【解析】“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及天子、诸侯、大夫和士用鼎的数量跟身份成正比的信息,可以判断其反映的是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西周实行礼乐制度,按照等级身份制定礼乐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西周的腐败、冶铜业的水平及各地经济发展的比较。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选择题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 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B. 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 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 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答案】D【解析】抓住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兼并,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诸侯国数量增多不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D。选择题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中国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符合题意;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符合题意;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符合题意;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商朝从发现的甲骨文看都是殷商时期的西周有一种被称为金文的文字,就是刻在青铜器等金属上面的文字,并不是甲骨文,说法不正确。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B。选择题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游牧渔猎C. 农耕定居D. 铁犁牛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说明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农耕生活。A项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游牧渔猎与材料中的生活方式不符;D项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方式。C项符合题意,故选C。选择题算盘承载的是千百年珠算的历史,相传其发明者是( )A.仓颉 B.伶伦 C.隶首 D.嫘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在黄帝时期,隶首发明算盘,C符合题意。仓颉发明文字,A不符合题意。伶伦发明音律,B不符合题意。嫘祖发明养蚕缫丝,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选择题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A.农作物的种植 B.家畜饲养的出现C.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D.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是在春秋时期,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选择题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A.象形B.会意C.指事D.形声【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甲骨文的特点是:像实物的形状,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由于甲骨文多为刀刻,极少数是写的,所以文字风格具有浓烈的刀笔味,甲骨文属象形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选择题春秋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到直接作用的是( )A.商业兴盛 B.铁器使用 C.争霸战争 D.各国变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C符合题意。商业兴盛、铁器使用、各国变法与民族融合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选择题“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土地和耕牛 B.土地和人口 C.人口和青铜器 D.人口和牲畜【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之时是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故B符合题意。耕牛在西周是尚未出现,A不符合题意。青铜器不是分封的内容,C不符合题意。牲畜不是分封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选择题最早解决吃水问题,学会开挖水井的原始人是()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最早解决吃水问题,学会开挖水井的原始人是河姆渡原始居民。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选择题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一种工具叫骨耜,它的主要用途是( )A.打猎 B.耕地 C.捕鱼 D.采集【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骨耜是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的一种农具,用来耕种土地,B符合题意。ACD项内容不是骨耜的主要用途,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选择题下列技术中河姆渡人不会的是( )A.建造房屋 B.制作陶器 C.纺线织布 D.挖掘水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制作陶器、挖掘水井。纺线织布是半坡居民最早掌握的技术。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综合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2)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答案】(1)群体或群居(2)懂得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解析】(1)由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可知:上古时期,人们生活的环境十分险恶,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艰苦的群居生活。(2)根据材料二“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懂得人工取火。山顶洞人时期开始懂得人工取火。综合题(1)图一中的文物最有可能在什么居民的遗址中发现?该居民居住在什么类型的房子里?发明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图二中的文物最有可能在什么居民的遗址中发现?该居民居住在什么类型的房子里?发明的粮食作物是什么?(3)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制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4)这是孙中山对传说中黄帝的评价,他被后人称为什么?平定蚩尤乱的事件是什么,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1) 河姆渡居民 干栏式房屋 水稻(2)半坡居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粟(3)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4)人文初祖 涿鹿之战【解析】(1)根据图一“猪纹陶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猪纹陶钵”是河姆渡居民制造的陶器,河姆波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摇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禽,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2)根据图二“人面鱼纹彩陶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制造的陶器,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涿鹿之战。涿鹿之战以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综合题材料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自其子,货力为己”(1)“选贤于能”反映了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方式是什么?“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产生的第二、第三贵族等级分别是什么?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材料三“平王之时,王室势力已经衰落,诸侯以强并弱,政由方伯”(3)材料反映了周王朝当时什么样的状况?当时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什么口号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最先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谁?【答案】(1)禅让制 启(2)分封制 诸侯 卿大夫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尊王攘夷 齐桓公【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贤于能”反映了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方式是禅让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2)由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该制度产生的等级分别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所以第二、第三贵族等级分别是诸侯、卿大夫。西周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根据材料三“平王之时,王室势力已经衰落,诸侯以强并弱,政由方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王室衰微,诸侯崛起。春秋时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名义进行征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