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九 古诗歌鉴赏 高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0557629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8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与学】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九 古诗歌鉴赏 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教与学】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九 古诗歌鉴赏 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教与学】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九 古诗歌鉴赏 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九古诗歌鉴赏复习建议本专题建议用时7课时课时划分教 学 内 容教学方式对应课时第1课时(讲授课)读懂诗歌把握高考七大热点诗歌题材特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19第2课时(讲授课)赏析诗歌(一)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20第3课时(讲授课)赏析诗歌(二)形象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21第4课时(习题课)诗歌鉴赏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针对练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24第5课时(讲授课)赏析诗歌(三)语言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22第6课时(讲授课)赏析诗歌(四)表达技巧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23第7课时(习题课)诗歌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针对练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25考题试做1(2012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 城 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_(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_解析:(1)诗歌材料选择的是宋代词人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这一问“概括意象内涵”并“分析表达的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在深入理解这首词的前提下作答。答题步骤:先根据词的内容分别分析“杨柳”“飞絮”分别代指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词人作词时的思想感情。(2)分析两首词不同词句的异同,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词都与“愁”有关,但原因、程度不同;手法上,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以水喻愁,但是一个是直接,一个是间接。答案:(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同: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2011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_(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解析:(1)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2)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3(2010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_(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_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2)A与B是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写作技巧,熨平诗文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锁定考向一、考纲在线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所谓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作品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象,首先要熟悉意象及其蕴涵的意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涵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指出语言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分析作品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分析作品在选择材料、安排情节、刻画人物等方面的特色,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创造性。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二、命题分析综观近几年“诗歌鉴赏”高考题,有如下特点和趋势:1考查形式从近年来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情况来看,该类试题一般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2体式多样(1)从题材看,咏物言志、山水田园、怀古咏史、抑郁失意都有涉及。其中,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2)从时代看,唐宋诗仍唱主角,魏晋南北朝诗歌及元明清词曲作陪衬。五律在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偏爱的选择。(3)从作者情况看,名家名篇在相对减少,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比重在加大。3考点广泛2012年重点考查了“诗歌意象和情感”,2011年考查重点在鉴赏表达技巧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2010年考查的是意象和表达技巧。由此可见诗歌鉴赏考点分布较为广泛,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命题者的首选。读懂诗歌把握高考七大热点诗歌题材特征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题材特征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形式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人名咏”等,如李商隐的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陈子昂的燕昭王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咏怀古迹蜀相八阵图等。(2)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李商隐的马嵬、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内容情感咏史怀古,往往是诗人借怀古伤今或叹个人命运的坎坷,所涉及的多是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事件、古迹等。历史人物如屈原、吴王、贾谊、王昭君、曹植、诸葛亮、隋炀帝、唐明皇、杨贵妃、李煜等,历史事件如马嵬事件、隋灭、项羽自刎、安史之乱等,历史古迹如废都荒台、离宫旧苑、骊山、赤壁、新亭、隋堤、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作者借古自比,或感叹历史,或影射当今。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历览历史点滴,发表自己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观点,常常是一事一议,只发表看法,不含褒贬。如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第二类,悲吟古人际遇,感伤己之情怀。要么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要么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三类,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要么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情。如杜牧的泊秦淮。总之,对于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评判历史、借古伤己、借古讽今三个角度。常用技法在艺术特征上此类诗歌具有“咏史”与“言志”(抒怀)相结合的特点。咏史只是手段,言志(抒怀)才是目的。在写作技法上,咏史怀古诗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对比、化用典故、衬托、抑扬等艺术技法。对点训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汴 河 曲(唐)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乘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所发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2分)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分)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4分)答:_答案: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给满分)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题材特征咏物言志诗是指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类诗歌。其所咏之物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月、风雨雷电、器物玩好,等等。诗中的“物”或是描写的对象,或是抒情的对象。那么如何判定咏物诗呢?从表达上看,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总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而写景诗常常是写多个物(或景)。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虞世南的蝉、罗隐的蜂雪、齐己的早梅等。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黄巢的题菊花、于谦的石灰吟等。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的山行等。内容情感从内容与主旨看,咏物诗大体分为五类:(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求其形似,却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5)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如李白的长相思(其一)(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借孤灯、月亮、美人等以物寓情,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君王不能任用贤臣的悲哀,寄托诗人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苦恼。常用技法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人们更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对比。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对点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3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对比的手法。(1分)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对王孙的鄙视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却无用的瓦松对比,突出菊之高洁。(3分)4诗人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分析。(4分)答:_答案:诗中作者托物言志(或象征),(1分)借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1分)表现了诗人不高攀权贵,不慕名利而植根民间的高洁精神。(2分)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题材特征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有所见,耳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这类诗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漂泊愁苦。这类诗的主要标志:(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孤”“寄”“行”“宿”“思”等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2)常见意象有月亮(见月怀人,望月思乡)、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杜鹃(叫声“不如归去”,常与哀怨、思归有关)、猿啼(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沙鸥(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孤雁、鸿雁(鸿雁传书而思乡怀亲)、浮云(漂泊之意)、梧桐叶落(飘零、孤苦凄凉)、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等。还有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渐起、日暮时分,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内容情感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村桥原树似吾乡”;或感时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或日暮思归,“日暮乡关何处是”;或因梦寄情,“夜来幽梦忽还乡”。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3)羁旅他乡幽怨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常用技法(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3)对面落笔(又叫“反说”“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4)细节描写。如张籍的秋思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中摄取“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进一步将“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的思念,细节典型,生动感人。(5)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悲情起于理想的追求和失落,明知不可能,却还要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以求一丝慰藉。然而梦境破灭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悲情甚至是绝望。即便如此,诗人还是惯常使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5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2分)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2分)6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4分)答:_答案:“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4分)(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亦可)四赠友送别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为了求仕而不得不暂离家园,为了从军服役而不得不辞亲别友,为了赴任迁谪而不得不别妻离子,为了躲避战祸灾荒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这类诗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此类诗常用如下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以“柳”寓“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酒: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月: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另一方面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水:以水之纤柔象征离情的缠绵,以水之深淼象征离情的悠长,以水之清寂象征离情的凄切,以水之空濛象征离情无边。草(离情之漫长)、(孤飞之)雁、清泪、骊歌(离别之歌)、灞桥、南浦、兰舟、长亭、孤舟(帆)、古道、冷雨、清猿等意象。内容情感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时间场合,不同的送别对象,所以送别诗表现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四大类:(1)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凄凉惨淡的意境与哀婉凄伤的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传统的基调和最常见的情感风格。特别是在送别迁客,送别落第举子,或客中送别、病中送别、佳节送别以及乍逢旋别中更易使人产生别易聚难、前途茫然的凄怆感。(2)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这类诗主要借送友自写胸臆、一吐块垒,或借别情来明心志(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反映个人命运际遇的变化或时代社会政治的情况,多见于迁谪、归隐时的送别诗,表达失意之情、愤懑之气。(3)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在一些宦游(为功名而游)而别、杀敌报国而别、新官上任而别的送别诗中,文人士子们更是胸怀大志,俟机报国,渴望“赢得生前身后名”,借送别表达激昂高亢、蓬勃奋发的精神。如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4)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这类诗劝勉慰藉与友情同在,借送别表达作者对友人关心、抚慰、牵挂、勉励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常用技法(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人触景伤怀,常借落日余晖、明月孤帆、渡头柳絮、流水通波、江风寒雨、清猿北雁、浮云飞蓬这些意象,营造一种迷茫而悲凉、空廓而深沉的意境。先写景后抒情,一般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先叙别后写景,一般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大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种技法常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起合用。例如杜牧的“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二首其二)。(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冷色调的凄风苦雨,渲染出清冷萧瑟的送别环境,正好衬托离别的哀愁。暖色调的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使人物的感伤之情倍加沉郁。(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或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或虚拟所到之地的民情风俗,或设想未来可能遇到的种种情景,或设想其别后的行旅之景和愁苦心境。这些想象实质上是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7“微霜”“鸿雁”营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4分)答:_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季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4分)8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答:_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做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4分)五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题材特征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并形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另外王维、李白、杜甫等也都写过边塞诗。这类诗的主要标志:(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受降城。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戟、斧钺弓箭。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等。内容情感边塞征战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1)保家卫国、建立功勋的壮志豪情。或表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从军热情;或抒写将军出塞、驰骋疆场的丰功伟绩;或讴歌功业理想、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这类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初唐时期。(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或描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勇敢顽强的英雄气魄;或描写豪迈从征,表现将士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大无畏的精神;或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将士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如大漠戈壁、玉塞萧关、冰川雪峰、火山热海等,这些边塞风景,常常充满一种昂扬雄壮的情感基调。(4)征人思乡的情愁。征人思乡,或表现边塞将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揭示爱国与思乡的矛盾;或极写边地环境的恶劣与从军生活的艰苦,表现将士无法排遣的思乡深情;或写戍边生活的单调无聊,表达渴望归家的寂寥心情,等等。(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呼吁朝廷停止穷兵黩武的政策;或极写战事之惨烈,控诉边将的无能,朝廷的用人不当;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发对战争的思考,等等。(6)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常用技法第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修辞方面的,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1)夸张。例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艰苦、天气的恶劣,从而反衬出将士的不畏艰难和高昂的爱国热情。(2)对比。例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将将军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进行对比,隐约地道出了失利的必然结果。(3)互文。例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4)用典。如李益的塞下曲:“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诗的第一句用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的故事;第二句用班超投笔从戎,封定远侯的故事;第三句引用古代晋人与姜戎败秦的故事;第四句引用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全诗用典,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第二,要立足于整体,有侧重地分析其技法。边塞征战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征战场面的描写,日常生活的撷取。其侧重点又有不同,有的侧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着力于意境的营造,有的立足于情感的抒发。(1)侧重于表现人物形象的,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2)着力于意境营造的,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遗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9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答:_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3分)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1分)10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1分)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1分)六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题材特征严格地讲,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流连与热爱。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田园诗主要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其鼻祖是陶渊明。到了唐代,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内容情感山水田园诗表现的情感思想主要是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方面,具体表现为三点:(1)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或描写大自然之雄奇壮丽,表达诗人的宽阔心胸与高远志向;或描写山水之雄伟壮阔,展现诗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借奔腾的江河,变幻的景物,反映诗人热爱山川风物、追求自由的精神。(2)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对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对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透露诗人失意怅惘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或借眼前山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或借瑰丽壮景、盎然春意反衬悲时伤世之痛。常用技法山水田园诗的常用技法主要表现在写景抒情的方法上:第一,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类手法的运用。比喻。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拟人。如“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书事)。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对比。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桃红柳绿,色彩对比。第二,写景的表现手法:(1)白描与工笔。白描,简单地罗列,简洁地描写。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初景”是初春的阳光,“绪风”是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阳”为新春,“故阴”是已过去的冬季。“变鸣禽”意为鸣叫的鸟儿变换着种类。本诗写了初春的风、阳光、池塘、春草、弱柳、鸣禽等,一句数景,每景必以准确的字眼形容,极其细腻。(2)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3)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4)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前两句是对扬州过去景物的想象描写,是虚写;第四句化用杜牧诗意,使人联想扬州当年盛况;第五句写出扬州今日荒凉破败的景象,虚实结合,寄寓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衬静,愈见其静。第三,常用的抒情方法:(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2)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如孟云卿的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第一句写江南美丽的风景,第二句写寒食节自己生活的悲苦;三、四句写寒食节不吃饭食的原因。文章以江南的美景反衬诗人的境况,以乐景写哀情。对点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天津桥春望雍陶注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注雍陶:晚唐诗人。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分)答:_答案: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柳丝随风飘扬。(3分)这是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1分)1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答:_答案:对比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诗的一、二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让人自然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3分)七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题材特征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体可分为爱情诗和闺怨诗(包括宫怨诗)。此类诗的主要标志:(1)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寄良人”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如王昌龄的闺怨。(2)诗中常有“眉锁”“翠楼”“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带有闺房色彩或带有思人韵味凄清的意象,如张籍的忆远。内容情感纵观古代爱情闺怨诗,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如杜甫的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与元稹的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2)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3)未能终成眷属的男女恋情诗,如李商隐的无题诗。爱情闺怨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或表现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或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念,或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或表现夫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主要表现幽居宫中的凄凉与孤独,宫内生活的单调与无聊和对命运的哀痛与怨恨,对自由、爱情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还有一些诗歌借“宫怨”之名,抒发郁结于心的某种怨情。如章碣的东都望幸(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表面写东都洛阳宫女无法得幸的悲哀,实则是讽刺当时科举制度的徇私舞弊,实质是“士怨”。(3)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这类诗或写思妇空闺、思亲念远的哀伤,或写红颜易逝、青春虚度的惆怅,或写盼夫早归、夫妻团聚的渴望。(4)情梦难圆的遗憾之怅。美好的爱情总是无法得到圆满,诗中表达的常常是一种不可企及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恋,一种不能圆满而又至死不渝的情感,一种无法言传而又心心相印的思念,萦绕着一种怅然失落的哀愁。如李商隐的爱情诗。(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死者与世长辞,生者孤寂悲凄,这类诗是痛彻肺腑的哀歌,也是夫妻真情的颂歌。或睹故物而思亡人,触旧景而生悲情,表达生死两隔的愁绪哀伤与抑郁痛苦;或追忆从前生活情景,叙述亡妻琐事细节,寄托无限哀思与怀念;或触景伤情,情染于物,表达孤独的情怀与物是人非的凄楚。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常用技法(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2)先扬后抑。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3)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对点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诉 衷 情欧阳修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注故画作远山长:故意把双眉画成长长的远山形状,表示离恨的深长。流芳:一作“流光”,义同,均指流水年华。颦:蹙眉,表示愁情。13词的上片写离愁别恨,但词人并不直接写,而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写,试作分析。(4分)答:_答案:词的上片以形传神,“呵手试梅妆”这个细节,点出了女主人公的微妙心理。天气很冷,起床后呵手取暖,梳妆打扮,暗示了一夜思念,希冀久别之人突然回来;(2分)“故画作远山长”,只因心中充满了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画得像远山一样修长。(2分)14词的下片刻画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4分)答:_答案:下片写歌女内心的愁苦。(1分)前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华易逝,流年似水,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做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3分)“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评价内容主旨一、析教材诗歌问题:概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上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首先要对上片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第一句中的人物是孙权,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处的是“无觅处”,意思是说再也找不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了,言含景慕之情;第二句是写景,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可看出作者对时光流逝、英雄不再的惋惜之情;第三句既写人,又写景,重点写人,写的是寄奴;第四句重点是写寄奴的功绩。分析到此,可知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词作,表达的情感自然也就明了了。答案: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词作,(1分)(步骤一)上联即景生情,通过对孙权和寄奴(刘裕)两位英雄人物业绩的歌咏,(1分)(步骤二)寄托了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功业无成的感慨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2分)(步骤三)二、谈考点精要1概括内容主旨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2常见的命题方式(1)这首诗(词)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如上面的题目)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这首诗(词)可分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三、研高考试题例1(2012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