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感受关爱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9385676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感受关爱感恩父母》主题班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感受关爱感恩父母》主题班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感受关爱感恩父母》主题班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感受关爱,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设计思想: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自私,缺乏爱心,不知感恩。有的学生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不太礼貌,甚至顶撞父母;有的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甚至嫌弃父母老化、啰嗦、贫困;更有甚者有的同学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甚至做出忘恩负恩、伤害父母的事。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决定把“关爱教育”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调整教育的重心,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感受关爱,感恩父母。在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唱主角”,注重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逐渐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让学生感受关爱,学会感恩父母。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2、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学会感念亲恩,将外化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活动,能够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教学准备:在确定班会课的主题后,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受到教育,感受到父母的真情,产生爱父母的情感,而不是靠枯燥的说教往学生的头脑中灌。我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开始了以下准备工作: 1、加强宣传发动,向学生公布了本次感受关爱,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的部分活动方案,进行全员发动,营造活动氛围。2、制定“感恩调查问卷”。3、准备感恩的心光盘,让学生搜集反映母爱和父爱的震憾心灵的亲情故事、照片,搜集相关的文章,歌曲,准备节目(歌唱、小品等)。4、将适合本节班会课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前资料的搜集的过程,也正是学生用心感受父爱和母爱,学会感恩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知恩图报。教学过程:从一首歌曲,一个故事导入新课。班会正式开始前播放音乐视频感恩的心,让同学们说出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小女孩雨中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的故事,略。)再讲一个感恩的故事(或大屏幕显示):一杯牛奶(略)看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谈感受:你是否像故事中的主人一样真正感受到了那种刻骨铭心的爱了吗?你认为生活中你有要感恩的人吗?步入班会主题感受关爱,感恩父母。第一课时 感受关爱,知恩感动一、感恩调查,唤起思考:分发“感恩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抽样分析。(1)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上班?晚上几点下班? (2)下班回家后,还要为你做些什么? (3)爸爸妈妈每月为你花费的钱占了工资的多少? (4)爸爸妈妈每月为自己花费的钱占了工资的多少? (5)在你的学习上,你爸爸妈妈给过你帮助吗? (6)你父母知道你生日吗,给你过生日吗? (7)你几点起床? (8)你回家后为你父母做过什么? (9)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他们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什么颜色?(10)在父母的工作上,你给过他们什么帮助吗? (11)你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吗?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12)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通过“问卷”的调查引起学生的思考,明白:父母为我们终日操劳,默默奉献,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汗水,而我们作为儿女的对父母的关心却远远不够。二、作品感染,启迪心灵三个“一”活动:通过书报、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整理、摘抄以父爱母爱为主题的诗文、歌曲和故事,在四个大组中开展三个“一”活动(一首诗歌、一支歌曲、一个故事),分别推荐代表参加“感恩诗文朗诵会”、“爱心永恒歌咏会”、“感谢亲恩故事会”。“感恩诗文朗诵会”:入情入境地吟咏游子吟、感谢等感恩诗文。“爱心永恒歌咏会”:载歌载舞地演绎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等感恩歌曲。“感谢亲恩故事会”:声情并茂地讲述“黄香温席”、“陈毅探母”等感恩故事。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三、咀嚼往事,感悟亲情讲述照片中的故事(让学生采撷生活中美丽感人的生活细节,感悟亲情。) 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开展讲述照片中的故事活动。让学生通过照片,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所做的点点滴滴,体会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一环节,主要运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亲身体验感悟,在活动中进行教育,使教育源于生活,走进生活。这样的设计远比空洞的说教要更为有效,使整个课堂在情感体验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让学生从真正的参与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四、设计游戏,珍惜感恩最舍不得的人本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最舍不得的人: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下自己最爱的五个人的名字,同学们兴高采烈的写下,这时再让他们在上面划去一个人的名字,表示这个人永远的离开了他,他们思考了一会,很沉重的划去了一个人的名字,接着我又让同学们必须再同时划去两个人的名字,这时很多同学会不愿意,我说不行,这是游戏规则,这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下不去笔他们根本不愿意让他们最爱的人在他们手中“离开”。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蜜一样甜的生活中,他们太幸福了,他们很少或根本就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每天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也不会去思考最爱他们的人,有一天突然离开了他们,他们怎么办,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过程,我就是要告诉同学们,要去珍惜身边每一个爱着他的人,同时也要坚强的去面对人生中的任何突如其来的变故,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身边爱我们的人,也要去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最后,播放音乐懂你,和着音乐在歌声中问:“对父母的爱,你读懂了吗?”并布置作业:1、“爱的启示”演讲稿;2、“父(母)爱无价”手抄报。第二课时 “感受亲情,学会沟通”一、作业展示:1、“爱的启示”演讲比赛:就“如何认识亲子之爱、如何正确对待爱”等主题进行绘声绘色的演说。2、“父(母)爱无价”手抄报展评:自由获取资料,独立安排版面,创造性的展示自己的审美情趣。二、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开家长会时,许多家长这么反映:孩子大了,现在问他学校里的事,老觉得我们烦,话也说不上几句。每当这时,那些家长脸上充满了落寞的神情。的确,他们多么渴望当他们的孩子开心时,可以和他们一起分享;遇到挫折时,能帮他一起克服。因此,我觉得在让学生感受父母对他们点点滴滴的关心后,引导他们尝试与家长沟通、善于表达对家长的感恩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因为缺少理解,才会产生代沟,因为多了误解,才会发生矛盾。一边享受亲情的时候,一边又在忽略、误解乃至曲解亲情。针对不少学生把“叮咛”当作“唠叨”,把“期待”当作“压力”,母爱无错,而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却常常出错的情形,我让学生自己编排了小品唠叨妈妈。请欣赏小品唠叨妈妈。这一环节旨在诱导同学们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感受亲情、提高对亲情的认识深度。看看我们自己吧,我们对父母有过多少关心,有过多少理解?又有过多回报呢?今天,把我们曾有的忏悔,把我们对亲情的认识,把我们今后的打算,亲笔写给我们的父母,留下给父母的“悄悄话”吧!在此,我倡导同学们做好以下两件事:1、每日一刻:要求学生每天在茶余饭后抽出一点时间和父母聊一聊,可以是自己取得的进步,学习中的烦恼或同学间的不快,也可以是当天学校中的趣闻趣事等等,以便父母了解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留下我的“悄悄话”:有时候,孩子与大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争执或意见分歧。于是,我建议学生在这时候不妨把自己的心理话或所受的委屈写在小纸头上与父母交流,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课后作业:“爱心”行动“升华亲情,学会感恩”1、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才能有感而发。然后开展“感恩父母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书信活动,让孩子把信寄给父母。鼓励家长回信,促使活动更加感人,更加精彩。优秀文章(包括家长回信)进行展览,并推荐发表。2、在“父亲节、母亲节”或父母生日时完成爱心家庭作业: (1)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2)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3)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4)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次脚,并对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5)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教学效果:这次班会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大家感受着、思索着、回忆着来自父母的爱,沉浸在爱与被爱中。以前,孩子们认为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都理所应当,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一堂课以及课后活动的延续,引起了他们心灵的震憾,使孩子们明白,原来爱就在生活中最平常最细微之处。孩子们由体会到感激,从而更敬爱他们的父母。从感激父母开始,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的帮助感激所有给过他们帮助和关怀的人。由“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我们这节课,就是要给他们创造一个爱的氛围,让他们学会关心,知道感恩,创造更为和谐的社会。教学延伸:在对前一阶段活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开展“感恩的心,感激的情”主题班会汇报演出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参加。活动中评选出“十佳孝敬星”,并在学校宣传橱窗作专题宣传,让感恩、孝敬之心在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感恩,从小懂得孝敬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思想基础。评价与反思:1、要积极探索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在辨证的分析反思中成长。2、积极构建家校联手的德育教育模式,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3、生成性是新课程关注的一个重要特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是我们做教师的天职,“感恩教育”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乐于奉献、乐于分享的习惯,将感恩又外在转化为发自内心的心灵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