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9116977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1、单元内容组成: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2、单元内容简介及内容间的联系: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观景的所见,还写了从观察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生动讲述了科学家无意中发现到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另外,“阅读链接”、“数据袋”、语文园地、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很有利。3、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4、本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A、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事物的特点。B、仔细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C、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难点:1、体会作者写作方法。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能将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写下来。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22个字,会写28个字。2、正确读写本组词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5、能将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写下来。(二)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在朗读中感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观察自然界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养成积累习惯。三、教学具准备:教具:有关庐山的图片或课件,不同角度的杨桃图,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查阅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学具:字词典。四、课时设置:古诗两首2课时,爬山虎的脚2课时,蟋蟀的住宅2课时,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课时,语文园地二4课时,共计11课时。5、古诗两首 主笔人:程翠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有感情一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二)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难点是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课时设置:两课时。教学方法:引导欣赏,指导理解,通过朗读体会心境。教学准备:画杨桃一课老师的话及不同角度的杨桃图,庐山图片。第一课时一、 欣赏图景,激发兴致1、(电脑出示庐山之景)学生欣赏。2、我们学过有关庐山的哪首诗?(学生背已学过的望庐山瀑布)。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有关庐山的古诗,看看与以前的诗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齐读诗题。二、初读感知,吟读诗句1、师范读,让学生听清节奏,初步感知诗人心情。2、学生自由吟诗。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借助诗下面的注释,初步感知诗意。)3、抽生读古诗,检查纠正字音。4、这首诗是写在什么地方?(简介题壁诗,并指导读好题目,把握节奏。)5、学生试说自己已读懂的诗句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地方。6、根据理解在小组内吟读古诗。检查小组读诗。三、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通过读诗你发现了什么?A、交流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时(横、侧、远、近、高、低),同桌交流: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诗人每到一个地方都仔细观察、欣赏)。B、交流:随着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的变化,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时,学生交流后可以让学生画一画,也可用实物摆一摆,演示庐山不同角度的样子。然后电脑再次出示庐山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引导学生感悟画中有话,画中有诗,诗中有画。)2、说说诗的前两句讲了什么?3、讨论:诗人看清庐山真面目了吗?为什么?A、先小组内交流,B、代表向全班汇报,C、电脑出示画杨桃老师说的话及不同角度的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4、有感情地读后两句诗,它告诉了我们什么?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探讨: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6、教师小结后学生以问答方式朗读全诗。(如:男生:横看,女生:成岭)四、联系实际,交流感受1、“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来说)2、题西林壁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出示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3、教师总结: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观察事物,认识人物方面,要想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五、熟读成诵,默写全诗1、把自己当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检查背诵。2、提示易写错的字,如“壁、缘”和容易写混淆的字,如“低、身”。3、学生默写,同桌检查。板书设计:题西林壁横侧各 不 同身在此山中远近高低 (写景象) (写感受)第二课时一、情景引入1、复习:背诵题西林壁,说说庐山景色。2、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教师边做动作边吟,语言描绘山西村的景象。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吟读,读准生字字音。2、小组合作读,交流识字方法。3、指名试读古诗,师生点评,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句的节奏。并说说古诗讲的是什么?三、试讲诗意1、参阅文中的注释,在小组内试着说一说诗意,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2、指名试讲诗意。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相机理解“莫笑、足”的意思)。四、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想象一下丰收之年,农村款待客人有哪些菜肴?一个“足”字说明了什么?诗人当时有什么感受?通过读能表达出这种感受吗?(师生互读)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诗人的惊喜吗?(男女生互读)3、演演练练,感悟意境。把自己当作诗人,边做动作边吟,语言描述游山西村的景象。4、“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在小组内探讨一下蕴含着什么哲理?(交流感受,全班齐读后两句)。五、品味对偶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句。说说“我的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2、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六、指导写字1、学生找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抽生认读并说说这些字以前在哪些词中也见过。2、同桌读读认认,提醒如何写正确写美观。七、名句运用1、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2、指导运用古诗,使自己的习作变得更精彩。我在做一道数学题,尽管不断思考,反复计算,还是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爸爸给我做了指点,我很快就解出了这道题。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板书设计: 腊酒浑 丰收景象 足鸡豚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 自然风光 柳暗花明6、爬山虎的脚 主笔人:刘少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观察感受合作研读细心体会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植物生长的美妙,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讨论、合作探究。课前准备: 1、学生在课前采集爬山虎实物。2、多媒体课件。A、爬山虎爬满墙的叶子;B、爬山虎的脚;C、向上爬的过程。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学情:1、谁知道爬山虎是一种动物还是植物?出示课前准备的爬山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爬山虎”一定很好看,很有趣,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认识它,并学习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表达的。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学生齐读。3、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都写了爬山虎的什么?4、学生初读课文,交流:A、遇到哪些生字,怎样进行识记的?B、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爬山虎的叶,哪些地方写了它的脚?二、合作研读,共同探究:1、这些方面你们想先了解什么?为什么?2、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3、爬山虎的脚长得什么样子?谁能读出来?4、每根细丝像什么?这些细小的发现说明作者观察的怎么样?5、开火车读爬的过程:A、找出与“爬”有关的动词,师板书:触巴拉贴。B、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C、媒体动画演示爬的过程。D、问:“一脚一脚” 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6、爬山虎的脚很牢固,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三、回顾品味,师生小结: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介绍爬山虎的脚。2、师:爬山虎的脚这样吸引我们,怪不得作者要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四、动画再现,加深记忆:1、找一名小解说员为动画进行解说,媒体出示爬山虎的脚及爬的过程。2、指导背诵35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知:1、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2、自愿进行介绍,下面我们随着课文看看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二、细心研读,合作探究:1、分小组完成以下问题:A、课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它的叶子的?B、找出你喜欢的词语互相说说(新鲜、均匀、嫩红、嫩绿)。C、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要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一顺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2、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多媒体显示,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叶子的美。A、不同时间的叶子;B、一顺朝下的叶子;C、风拂荡漾的叶子。3、读课文,你的心情怎样?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读?指导读课文。三、回归旧知,找出联系:1、课题是爬山虎的脚 ,那为什么第二自然段又写出它的叶子的特点呢?先写叶子,再写脚,文章这样写更有条理。(用叶子去衬托爬山虎的脚)2、叶子和它的脚,脚和墙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受植物生长的美妙。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好呢?交流总结。A、细心观察,B、连续长期观察。四、积累语言,拓展应用:1、课文中许多句子写得很好,把你喜欢的部分抄下来。2、学习作者的写法,你有什么想法?想去怎么做?板书设计: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朝下、均匀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7、蟋蟀的住宅 主笔人:刘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随遇而安、柔弱、毫不可惜”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的建造过程,激起对观察自然界的兴趣。3、联系上下文体会“随遇而安”“伟大的工程”等语句,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阅读观察阅读,在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的语句体会蟋蟀肯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蟋蟀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学方法:从阅读中感受,从观察中认识,从分析中体味。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引入,激发学习兴趣:1、(师出示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它有什么本领?(唱歌,斗蛐蛐)。2、它今天要向我们展示另一个本领建住宅,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是不是想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边读课文边画生字读一读。2、学生试读后,同桌互读互认生字。3、出示生字,抽生读,师正音。4、学生介绍学的方法,师指出“蔽、搜”等字的写法。三、回读课题,激发探究意识:1、别的昆虫的住处称“窝、巢”之类,为什么蟋蟀的住处称为住宅呢?2、学生读1、2自然段,学生通过比较蟋蟀与其它昆虫,解决上面的问题。3、借用书中的句子说说“随遇而安”的意思。4、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蟋蟀不随遇而安的慎重选择住址。四、再读课文,感情逐步升华:1、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可以看出它怎么样?(勤劳,永不满足)2、连读1、2自然段重点词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听写生字词,了解掌握情况。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蟋蟀在选择住宅时,如此的慎重,那它的住宅到底怎样呢?我们接着学课文。二、精读3-6自然段:1、细读思考:住宅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词语(师板书)2、怎样理解“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A、学生试说。B、师引导比较住宅的特点与蟋蟀的身体特点,工具的简陋进行体会。3、你打算怎么去夸它?带着夸耀的语气读课文。三、探寻建宅过程,体会蟋蟀工作的辛苦:1、读课文79自然段,想:课文是怎样写工作的辛苦的?画出有关词语(扒、搬掉、踏、推、铺)。2、联系实际体会这些动作的难度?3、再读,从中你又懂得了什么?四、总结全文,情感延伸:1、你了解蟋蟀的住宅吗?用第一人称夸一夸蟋蟀的住宅。2、试着画一画蟋蟀的住宅。3、蟋蟀有什么样的精神,你打算怎样向它学习?板书设计 向阳、隐蔽、干燥 从外看 住宅的特点 弯曲、有门、有平台 从里面看:光滑、平整、简朴7、蟋蟀的住宅 劳动时间:十分 怎样建住宅 建造方法:扒、搬、踏、推 不断修整:加深加阔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主笔人:刘少君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谥、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的执着精神,能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交流。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学习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学习难点:理解魏格纳推想的过程。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分析、从中感悟。课前准备:多媒体、地球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引入,提问设疑:1、板书课题,出示地球仪,你能从中有什么发现?2、读课题,想:一张世界地图能引出什么发出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读课文,看看是谁在什么时间在地图上发现了什么?并找出生字词。2、自学反馈,互相认读。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适机板书“静谧、浩如烟海、枉费心机”4、读出魏格纳从地图上引出的猜测的过程。三、实际观察,进行印证:1、媒体出示世界地图,根据课文内容比较各大洲的海岸线。2、媒体出现海岸线吻合画面,实际印证。3、你有什么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四、分析证据,实际推测:1、接下来,读课文,看看魏格纳是怎么做的?2、师引导梳理知识,进行论证、推理。中龙骨化石出现于巴西东部,也出现于非洲西部。3、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五、熟读课文,总结感受:1、为什么魏格纳能在一张平常的地图上发现重大地理现象?你感受到了什么?2、细心体验,找一找自己身上的优点。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发现西海岸和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推测大陆在不断漂移 勇于探索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语文园地二主笔人:程翠青 陶玉香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3、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感受新奇,感受快乐,学会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观察,能发现细心观察,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愿意积累,养成积累习惯。二、重、难点:重点:能清楚明白地交流所观察内容及感受。难点: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三、教具学具:准备“爬山虎”图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四、教学方法:布置学生观察,激发听说兴趣,促使写作欲望。五、课时设置:四课时第一课时读读写写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A、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B、小组读认,读中正音。C、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自我表现)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读读记记1、读中正音: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B、齐读。C、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2、解疑说话:A、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B、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我的发现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成语故事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日积月累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3、抽读正音。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出示三幅图)看了这儿的三幅图,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不错。二、眼力竞赛:1、先独立看图,然后在小组内开展竞赛,交流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2、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得多,讲解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A、可以讲最得意的一个发现。B、可以讲经过提醒后,第二次发现及心情。C、可以讲同学就某幅图的争论过程。D、还可讲第一次与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3、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4、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三、总结拓展:这些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会得到丰收的喜悦。(师生共同总结观察的方法和习惯: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平时更要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一、谈话引入,捕捉内容: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越来越发觉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自由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都观察了哪些景物?二、小组交流,拓展思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说一说:A、观察过什么事物?怎么观察的?;B、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C、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听的同学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1、指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A、其他同学根据这位同学讲的内容取一个题目。B、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何使内容写得具体、准确。C、可以建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2、若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A、把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清楚。B、不拘形式地写,可自己拟题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日记形式选几则满意的日记,进行修改加工写观察日记几则。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1、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检查。也可选典型的某一片断进行作中交流,共同评议修改。2、学生边起草,边修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老师在批改习作过程中,发出了我班不少同学“独具慧眼”,观察到了别人不易发现的新奇有趣的地方。你们想不想也“一睹为快”?二、选择典型,师生点评:1、出示几类优秀习作的题目供学生选择:看到这些题目上,你想了解哪一篇习作?2、让被选中习作的作者说说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并电脑出示习作(放大)读一读。其他同学可以评价好在哪里?3、再出示,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习作进行对比,或同一内容描写,精力与细致的习作对比。说说哪一篇写得好,为什么?应如何修改?4、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放大,师生共同修改。三、继续修改,逐步完稿。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然后同桌修改,也可小组修改。四、誊写习作,互相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