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高管薪酬国内外文献综述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8454479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论文高管薪酬国内外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管理论文高管薪酬国内外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管理论文高管薪酬国内外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管薪酬国内外文献综述 本文是MBA毕业(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节选自民营上市公司高控制权与高管薪酬研究,主要对高管薪酬的国内外文献综述进行了介绍,并做了总结和评价。高管薪酬文献综述国外文献研究在企业的薪酬管理实践中,高管人员作为公司管理团队的核心,其薪酬定价较为复杂,受到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公司绩效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外对此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研究结论往往并不一致。现将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如下综述评论如下:托辛斯和巴克尔(Taussings&Baker,1925)研究发现“企业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之间只有很小的相关关系”。早期美国的资本市场以及企业运营、公司治理基本上处于进一步发展完善期,得出此结论不足为奇。迈克盖尔、岂尤和艾尔宾(Mcguire,Chiu&Elbeing,1962)用45家大型企业的样本检验了销售额和利润额(自变量)与高管的现金薪酬(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集中在对高管的收入与公司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人员的收入与公司规模和用来衡量规模的销售收入联系密切,而与公司的利润关系不大。七十年代以后,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计量分析更加多元化。马森(R”Massen)1971年的研究表示,高管薪酬与公司股票价值正相关,从而批评并推翻了上述关于高管薪酬仅与销售额有关的统计分析。除了报酬与业绩的敏感性研究外,西方经济学家也对高管薪酬与其他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T研究。约斯考、罗斯和谢帕德(Joscow,Rose&Shepard,1993)研究了高管薪酬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他们分别用企业销售额、资产和雇员数作为企业规模的衡量指标。计量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和企业规模之间存在强烈正相关关系”。Merphy(1995)通过以不包括股票以及期权收益的综合报酬作为因变量,用公司股票的每股收益率衡量公司业绩,并作为自变量,通过对10000多个美国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公司的股票收益率每增加10%,则高管人员可计量的的薪酬会增加%。然而,Aggarwal和Samwick(1999)通过研究发现,随着企业绩效风险的增大,企业高管人员的薪绩敏感度会大幅下降,即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情况几乎无关。总体而言,以上西方学者研究的是企业业绩(业绩变动)与管理者薪酬之间的统计关系,并用前者作为对企业高管人员生产率的衡量。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结论存在着很大的不一致。但Merphy(1995),Aggarwal与Samwick(1999),Tosi与Gomez-Mejia(2000)的研究结果却表明企业业绩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不显著。造成此种不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不同的数据收集整理方式,不同的研究背景,统计技术的差异,样品和选取期间的不同等等。但总体的敏感性的实证检验的性能通常没有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高度相关。国内文献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高管薪酬也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也存在着研究结论不太一致的问题。目前,我国关于高管薪酬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方法和模型基础上进行的。为了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以往研究中各种影响因素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笔者检索近几年发表的相关实证研究,大致勾勒出我国高管薪酬管理实证研究框架。魏刚(2000)认为,“年薪、高管持股,及高管控制权和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公司规模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李增泉(2000)认为,高管人员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并不显著;资产规模对高管薪酬有显著的影响;行业因素影响高管人员控制权,但不影响其薪酬。刘斌等(2003)认为,高管人员薪酬变动率与总资产净利率变动比率、营业利润率变动比率有显著相关。营业利润率变动会影响高管人员薪酬的增长,总资产净利率变动影响高管人员薪酬的下降。宋德舜(2004).认为,董事长货币化薪酬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确定;而总经理货币化薪酬激励能显著改善公司绩效。候旭(2007)认为,年薪激励、现金激励等短期激励制度,与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管理层收购等长期激励制度的共同发展与建设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至关重要。王亚东(2008)认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高管的控制权显著相关。高管有能力影响自己的薪酬,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有些公司在其业绩不稳、股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高管却仍然可以拿到高薪。方军雄(2008)认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已经呈现显著的业绩敏感性,但存在粘性:即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存在不对称的特征,业绩上升时薪酬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业绩下降时薪酬的减少幅度。纳超洪(2009)认为,权力大小的差异导致薪酬存在显著差异,但权力弓起的薪酬差异并不是由权力绩效差异所导致,高管权力使得其薪酬更高、奖金方案更有利,即高管层在没有使企业的绩效更好的同时获取了超出正常收益的租金。安赞(2009)认为,公司经营业绩、股权结构、高管特征、公司规模、资本结构和公司特征等六个因素均对高管薪酬都有显著的影响。1.2高管控制权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研究Berle和Means(1932)通过对公司控制权分布的研究,将控制形态分为如下五大类:1、几乎完全所有权控制,2、多数所有权控制,3、通过法律手段而非多数所有权控制,,4、少数所有权控制以及高管人员控制。他们的研究指出,“上市公司经营权在相当程度上与所有权相分离。控制权已经从所有权的一个功能,演变成为一个独立的因素,。Chandier(1977)的研究结论:随着现代企业的规模日益增大,管理资本主义的兴起,企业经理越来越职业化,两权分离程度越来越高。市场上为数众多的分散化股东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资本,而并非绝大多数来自于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这些分散化的股东无法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当中,而被视为不参与管理所有者。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高管人员会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寻求其自身的效益的最大化,因而也就不太可能完全以股东的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BerleandMeans1932;JensenandMeckling1976)。这种利益冲突表现在:股东希望通过制定长期的业绩政策来最大化其财富,而高管人员则寻求满足自身利益的短期目标。Berle和Means(1932)研究发现,仅仅以公司数量而言,60%以上的公司处于高管人员的控制之下;而以公司资产所占的比例而言,50%以上的资产属于高管人员的控制之下。他们还得出结论,所有权是典型的现代公司特性,导致股东无能力也没有动机来参与公司治理事务和监督经理行为,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集中在手中的经理。由于经理的自身利益大多数情况下与股东利益不一致,进而会损坏公司绩效和股东的效用最大化目标。1966年,运用BerleandMeans的标准调查了美国1963年最大的200家非金融(金融论文)公司的控制状态,调查结果则进一步验证了Berle和Means的结论。但根据DemsetzShleife:和Vishny与Morck的研究发现,也是问题所在,绝大多数国家的上市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并没有很好的进行分离。即使是资本市场最发达的美国,其相当大一部分大公司,都存在一些所有权集中的现象;同时,在其它发达经济体中则发现了更多更加显著的所有权集中现象,比如日国、德本等国家。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国家里,大公司不仅拥有大股东,甚至是控股股东,同时这些股东也都积极从事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工作,令人沮丧的是,这些观点和Berle和Means的研究结论是截然相反的。1.国内文献研究杜莹、刘立国(2002),两位学者通过对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出发,得出所有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的结论。宋敏,张俊喜(2004)等,通过研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得出二者是呈非线性的结论,显示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和监督效应并存这样一种情况。事实上,控股股东通过转移的上市公司资源来获取的私人收益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很少有学者直接研究对控制公司业绩和价值的影响。徐晓东,陈小悦(2003)通过对持股比例表示的控制权进行研究,根据将控股股东所必要的持股比例界定在20%-25%区间的国际惯例,由此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多为控股股东的结论。许永斌,彭白颖于2007年以234家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最终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的集中程度较高。王克敏,王志超(2007)以我国20014年上市公司的检验数据,应用LISREL模型,通过考察研究高管报酬通过其控制权对诱发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发现高管控制权的增加,提高了高管报酬水平。研究文献评述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高管薪酬、高管控制权展开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历史论文),并分别在两个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值得参考与借鉴。理论研究都是围绕实体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暂未得以解决而受到学术界、现实社会关注问题展开的。国外市场经济的起步较早,发展程度较高,相应的国外学术界对于高管薪酬、高管控制权等涉及到管理者激励的研究开始较早,研究较国内也比较深入,研究面也要比国内较广泛。最主要的是我们研究公司治理、管理层激励等问题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国外。比如,“契约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同时,国外近百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也为国外学术界提供了纵向与横向足够丰富的研究资料与研究经验,且其研究主要是基于其国内市场进行的,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研究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的参考;其得出的结论也比较全面、具体,然而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与国外的差距,其研究结果仅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我国开展市场经济建设以来,学术界就一直循着经济建设的步伐,研究符合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得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结论。高管薪酬、高管控制权等管理层激励研究是最主要的部分研究内容之一,因为无论是搞怎样的经济,怎样的发展方式与途径,企业似乎是无法跳过的环节。从上述的我国研究结论来看,从魏刚(2000)得出“年薪、高管持股,及高管控制权和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到方军雄(2008)得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已经呈现显著的业绩敏感性”,期间短短八年,从结论的不同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之快,要求学术界要不断地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研究其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以及发展机制的完善,学术界对于高管薪酬的研究也由点及面逐渐扩大到期内内部的各种因素,比如公司经营业绩、股权结构、高管特征、公司规模等安誉(2009)0总的来说,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大量的不同方面的研究,开拓了学术界对于高管薪酬、高管控制权等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的视野;多角度的研究,为学术界提供宝贵经验与参考资料的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国外学者关于对于公司治理研究中关乎高管薪酬的方面,很少考察高管薪酬与高管控制权的关系研究,且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另外,对于高管控制权与高管薪酬的关系的研究结论也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目前的相关研究大多是以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盈余管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较少全面而系统性考察高管控制权与高管报酬之间的关系。可借鉴内容并不多,为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总而言之,国内外学者对高管薪酬与高管控制权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问题的展开程度似嫌不够,有待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鉴于以上结论,本文通过考察公司管理控制权与高管报酬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理论以及实证研究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管理控制权结构如何对高管报酬产生影响。总结文章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文献进行综述,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重点对高管薪酬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发现高管控制权、高管薪酬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多与其他因素相结合,但借鉴前人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以下理论铺垫。参考文献:1方军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粘性吗,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2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7年第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